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道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綠道的概念起源于歐美,實踐與應用已趨于系統化、網絡化、生態化。介紹了綠道的分類及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并對綠道在中國的城市園林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綠道;城市園林景觀
綠道,即呈條帶狀布局的綠色生態廊道。現代綠道集生態、休閑、游憩、運動、娛樂、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已經從單純的林蔭道發展成系統化的生態廊道,既可作為獨立工程實施,又可以在綠化網絡內進行規劃。國內報道的對綠道的研究課題,包含了綠道理論的發展歷程、綠道建設案例、國內綠道發展現狀等方面,并且日趨深入。
1綠道的定義
美國風景園林師CharlesE.Little在《美國綠道》中將綠道定義為:“一種線性開放空間,通常沿著自然廊道建設,如河岸、河谷、山脈或者在陸地上沿著由鐵道改造而成的游憩娛樂通道,一條運河,一條景觀道路或其他路線。”并根據功能、位置等屬性把綠道分為:自然綠道、城市濱河綠道、游憩娛樂綠道、歷史與景觀路線、綠道系統或網絡。結合我國各區域地理、文化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綠道應用形式.總體上可概括為3種類:①形式單一的植物綠帶;②將綠道思想融入到城市整體規劃中的綠道類型;③城市間、國家區域范圍內的綠道網絡體系。綠道把城市自然風景、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園、歷史遺跡地等元素連接起來,形成具有生態、休閑、游憩、活動、文化功能的帶狀開放空間,它在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可以起到協調平衡的作用。
2綠道的發展現狀
國外對綠道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它的前身稱為“公園路”,主要作為鏈接公園與社區之間的紐帶。20世紀60年代,發展形成了“環境走廊”的概念,規模不斷擴大,現已發展到較成熟的階段。在綠道的理論研究、推廣和普及上,發展較好的代表性國家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例如,成為國際生態恢復經典案例的德國魯爾區綠道,綜合了生態、休閑與運動功能的法國盧瓦爾河自行車綠道。綠道從形式上呈連續性的線性布局,在有限的綠地中發揮了最大的生態、經濟、社會和景觀價值。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代價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增強,環境污染問題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加大了對環保方面的資金投入。在研究和實踐綠道理論時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應以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為首要目標選擇適合的綠道類型,系統地深化城市整體景觀布局,從而創造長期的景觀價值、經濟價值及社會價值,為人們提供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回歸自然的機會。我國的綠道思想可以追溯到周代,表現為在興修運河、水渠等大規模的規劃建設項目后,在其沿線進行綠化種植工作,為連接不同區域在沿途常設置一些棧道,逐漸在其附近建立起各種生活服務設施,在體現生態性的同時也體現了古代綠道的多重功能。我國對現代綠道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理論研究為主,主要關注美國和英國的綠道政策,并對歐洲各種綠道思想理論體系進行對比;在20世紀90年代的城市綠地規劃理念中,逐步融合與體現了綠道的思想,在借鑒國外理論研究、典型案例,結合景觀生態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體系。北京大學的俞孔堅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的宗躍光教授等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綠道理論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總體上來說,我國在綠道的整體規劃、設計思路、技術手段、后期管理與維護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都存在差距。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綠道建設得到大力推廣,例如廈門的環島路等城市綠道,我國綠道理論與實踐正邁開了新的階段。
3綠道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3.1綠道可以“化零為整”,使規劃綠地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
從生態學意義分析,因城市建設發展而形成的零散綠地中的生態結構脆弱,物種間交流減弱,物種群落由多元化向單一化退化,而綠道通過其連接功能提高了種群間交流,對增強營養和能量的流動具有重要作用。綠道的生態學意義是其靈魂。綠道在植被應用的質和量兩個方面,都明顯優于城市中的其他形式的綠地,是整個城市綠地網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綠道從其本身屬性來說,也是一個健全的綠地系統,為城市整體空間規劃和生態效益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體現了綠道與生俱來、獨一無二的生態價值。
3.2綠道對減弱城市化進程,對自然、歷史文化景觀造成的影響有重要意義
隨著人口增長與城市建設擴張,人們面臨一些體現當地文化發展歷程的連續歷史景觀被切割,城市中自然與歷史印記逐漸淡化的嚴峻問題,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受到當地政府日益重視,綠道的線性文化景觀特性,可與自然、歷史遺產保護相結合,有助于保護社會的生態環境及歷史遺跡資源。綠道的建設也是城市自身增值的過程,在為人們提供良好環境的同時,還集聚了大量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自身景觀和文化特色的綠地系統。其中服務設施的布置,在提升城市景觀的同時為本地的經濟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3綠道對服務人群、保護環境有重要意義
綠道的社會價值不容忽視。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在建筑的盒子里,每個社會個體循規蹈矩地生活學習,節奏日益加快,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綠道的游憩休閑、文化承載的功能,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發揮了溝通融合的功能,使其關系更加親近,連接更加緊密,使人們在認識自我的同時又不斷提升自我,增加了自身的認同感和對城市的歸屬感。當前人們對健康問題日益重視,散步、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綠道的規劃建設越來越科學化、人性化,更加關注使用者感受。方便的出入口設置,使用者出入更為便捷;標準化科學合理的路徑,使人們游玩更為舒適順暢;完善的服務設施使服務范圍更廣、服務人群數量更多,如道路指示牌、垃圾桶、照明裝置等。騎行道路的鋪設,為崇尚運動的游人提供了舒適的體驗場所,步行線路的布置,將人們與機動車道相隔離,減少汽車尾氣的傷害,也改善局部地區空氣質量,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與生活舒適度。
4展望
由于國內綠道發展與先進國家存在一定落差,大區域層面的綠道規劃建設還比較少,應繼續加強綠道的推廣應用,普及綠道相關思路及優點,使人們通過綠道達到親近自然、游憩、運動、游憩、保護生態的目的。首先,綠道建設之前,要科學合理統一地進行規劃,充分發揮城市綠道的銜接功能,研發先端科技,完善基礎設施、后期管理政策,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綠道建設方式存在;其次,建立完善的綠道評價體系,確定綠道的生態、經濟、社會、景觀效益,使綠道建設趨于正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還要深入研究綠道理論體系,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增加綠道使用率,增強市民保護意識,為綠道在城市更加健康的發展提供保障,促進綠道在中國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濱誼,余暢.美國綠道網絡規劃的發展與啟示[J].中國園林,2001(6):77-81.
[2]李敏.國外綠道研究現狀與我國珠三角地區的實踐[J].中國城市林業,2010,8(3):7-10.
[3]宗躍光.城市景觀生態規劃中的廊道效應研究:以北京市區為例[J].生態學報,1999,19(2):149-150.
作者:李芳 單位:太原市濱河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