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生物防治技術推廣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病蟲害是制約林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林業的發展,人工林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再加上現階段林業樹種比較單一,導致生態系統比較脆弱,病蟲害頻頻發生。據調查,小隴山林業有害生物高達800多種,有害生物危害程度逐年上升,使得林木生長緩慢甚至死亡,生態環境循環遭到破壞。長期以來,林業病蟲害防治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不僅會污染環境,還會使害蟲出現抗藥性,加大防控難度。因此,大力推廣林業生物防治技術對于防治林業病蟲害具有重要作用。
1生物防治現狀
1.1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技術已經在林業生產中普遍推廣應用,防治效果較好,例如白僵菌可以防治松毛蟲,蘇云金桿菌及各種制劑對多種林業害蟲都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1.2寄生性天敵防治
寄生蜂、寄生蠅等是林業生產中最常用的防治有害生物的天敵,寄生蠅可以防治多種林業害蟲,常見的有腫腿蜂、花角蚜小蜂、黑色枝附刺蜂、姬蜂、蟻形郭公蟲、象甲、叩頭蟲、蜘蛛等。
1.3捕食性天敵防治
捕食性天敵種類較多,主要有節肢動物、鳥類、哺乳動物等。鳥類主要有啄木鳥、山雀、灰喜鵲等;節肢動物昆蟲主要有瓢蟲、螳螂、螞蟻、花蝽、捕食螨等,昆蟲天敵在生物防治中應用最廣,也是最容易操作、效果最好的防治方法之一;鼠類天敵主要有貓頭鷹、蛇等。
1.4生物農藥防治
目前,生物農藥主要包括微生物農藥、生物化學農藥、轉基因生物農藥和天敵生物農藥。20世紀90年代以來,植物源農藥發展迅速,例如煙堿、苦參堿、茴蒿素和茶皂素等植物農藥生產廠家多達40多家,對多種病蟲害也有明顯的防治作用,但是這類農藥起效慢,使用范圍相對狹窄。另外,白僵菌、病毒等生物農藥發展速度較快,防治成效較好。
2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利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生防防治技術具有不污染環境、有效期長、高效低毒的特點,但是由于宣傳不到位,人們的認識不足,導致推廣存在局限性。首先,生物防治技術成本較高,尤其是生物源農藥防治成本比化學農藥要高很多,推廣難度較大[1]。其次,生物源農藥由于受到生物技術、生產工藝的限制,生物防治效果在不同的環境條件存在差異,殺蟲譜也比較窄,生產上缺乏統一的標準,廣大群眾還無法自覺應用生物防治措施。最后,小隴山林區面積較大,基層工作人員不足,技術力量比較薄弱,影響了生物防治技術的全面開展。例如人工繁育的昆蟲天敵,在林區生存過程中存在著種群復壯的問題,當害蟲天敵進入不同的生態環境中,防治效果有著明顯的差別。
3生物防治技術改進的方向
3.1提高天敵繁殖技術水平
為了增加林區防治面積,進一步擴大防治范圍,要提高天敵繁殖技術水平,增加天敵數量。例如周氏嚙小蜂、赤眼蜂、管氏腫腿蜂等寄生蜂對美國白蛾、松毛蟲、天牛等害蟲都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寄生蜂成蟲將卵產在寄主的卵內,會影響寄主孵化。寄生蜂的寄主范圍比較廣,400多種害蟲都是寄生蜂的寄主,應用寄生蜂防治害蟲已經成為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應用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環境條件的優勢寄生蜂,提高繁殖數量,控制害蟲的蔓延。
3.2加快對主要害蟲的病毒研究,控制害蟲繁衍
應用昆蟲病毒對害蟲進行防治,具有無污染、投資少、效果顯著的特點,另外,病毒還可以在害蟲代間傳播,逐漸降低害蟲數量,減少林業損失。比較常見的方式就是應用寄生蜂作為傳播媒介將病毒傳染給害蟲,從而使害蟲種群發生病毒流行病,達到消滅害蟲種群的目的。例如“生物導彈”防治技術成本低,發展前景廣闊,尤其適用于水資源匱乏的山區、丘陵地帶。
3.3做好當地天敵資源的調查和利用
要做好林區生物防治工作,就要調查當地害蟲天敵的種類及天敵、寄主和林木之間的關系,保護天敵,并為天敵的生長繁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加林區天敵的種類和數量,為更好地利用天敵防治害蟲打好基礎。
3.4加強生物農藥的研發和利用
大多數生物源農藥存在質量不穩定、藥效期短、成本高及受環境影響大的問題,從而影響了生物農藥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因此,要加強生物農藥的研發工作,改善使用缺陷,方便操作利用。要研發低毒高效、用量少、對環境無污染、利用方便、質量穩定、成本低的生物制劑,有利于推廣應用。要加大生物農藥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提高生物農藥廠、天敵繁育場的生產條件,適應現代林業的發展需求。進一步改進噴施設備,地面、航空噴施的藥劑藥械等設施要配套,提升綜合防控能力。
4生物防治推廣措施
4.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森林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植樹造林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而害蟲對營林建設危害很大,如果只是單方面推廣植樹造林活動,而不注重對有害生物的防治,就可能造成營林速度緩慢甚至大片林木死亡,影響造林成果。因此,要處理好營林和護林的關系。堅持“可持續控災”的治理理念,對有害生物和天敵進行監測,通過生物防治、抗性品種的應用等綜合手段對森林生態系統進行科學調控,促進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2轉變觀念,加強生物防治力度
林業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生物防治技術,并做好宣傳,加強推廣。治理有害生物要優先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例如對于食葉類害蟲,可以采用植物源農藥、天敵昆蟲、鳥類等措施防治,要逐漸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以生物防治為主,實行跨區域集中統一治理,整體推進,逐漸消滅害蟲,降低林業損失。在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的過程中,要制定政策進行鼓勵,對應用生物防治面積大、效益好、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提高人們利用生防技術的積極性。要提高生防技術的科技含量,森防部門要與科研院校、生產廠家等建立緊密的合作,克服生防技術缺陷,提高利用效率。
4.3提高營林技術水平,加強害蟲治理
隨著林業經濟的發展,人工林建設面積增加,為了提高人工林抵抗害蟲的能力,盡量種植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同時,要加強抗病品種的培育,培育出適合環境、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優良品種。例如白皮松、華山松等品種,不僅造型美觀,而且抗逆性也非常強。營林建設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增加混交林面積,保持物種多樣性[2]。對于大面積的豐產林、速生林采用建設隔離帶、混交的方法,提高森林自我調控能力,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例如使用國槐、苦楠等樹種建設速生林隔離帶用于防治天牛等害蟲;利用多種優良抗蟲樹種營建混交林,可以有效降低害蟲蟲口密度,減少害蟲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王長洪.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17):125.
[2]劉武.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探究[J].風景名勝,2019(11):352-353.
作者:焦建春 單位: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觀音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