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物化學實驗是一門實踐課,是以培養學生利用生物化學相關理論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的學科。生物化學實驗課的講授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本人在從事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發現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存在可改善的空間,下面從幾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為日后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1增加實驗課的預習環節
1.1實驗課預習的必要性
生物化學實驗的授課對象覆蓋臨床、口腔、預防、護理、影像、檢驗等醫學專業學生,其中相當部分學生是文科生。學生,尤其是文科生,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上通常只記憶一些生物化學專業名詞以應付考試,對推理性的知識也多數是單純的記憶。大部分生物化學實驗內容是在相應理論知識講授結束后進行,雖然實驗原理已經在理論課中涉及,但是在針對某個具體實例時,理論與實踐常常難以對應。課程結束后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記憶程度降低,且實驗課前自覺學習實驗原理的學生比例較小。因此,大部分學生不理解實驗原理,以致于沒注意到實驗的各種細節。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無法從實質上掌握實驗步驟。所以,實驗原理的講解是實驗課程的重點內容。而實驗原理的講解,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方能達到最大效果。為增加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應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提前學習實驗課程內容。
1.2以實驗課預習報告的方式督促學生完成實驗課的預習
實驗課預習報告已經納入很多高校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果都得到了提升。成都學院(成都大學)生物產業學院對生物化學實驗的考核體系制定如下:實驗預習與課堂提問量化考核(占實驗成績10%)、實驗操作技能與實驗基本素養量化考核(占實驗成績10%)、學生實驗報告成績量化考核(占實驗成績60%)、實驗教學理論知識考查(占實驗成績20%)。該校實施此評價體系以來連續6屆學生參與該項問卷調查,參與率高達96%,對實驗綜合能力量化考核平均滿意度均達到95%;尤其對實驗預習與課堂提問考核滿意度最高[1]。內蒙古師范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及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對實驗課考核體系進行了摸索,得到如下的評價體系:實驗課程成績=平時表現(10%)+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成績(30%)+實驗操作考試(30%)+實驗理論考試(30%)[2]。從這個公式中看到,兩校把實驗課的預習環節提升到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雖然實驗預習報告占總評的比例與上述第一個高校略有不同,但是對預習報告的重視程度在三個學校中均有體現。針對我校學生以記憶為主的學習方式,我們更應該將學生填寫預習報告加入教學的環節。
1.3預習報告的內容
實驗課預習的主要內容為實驗原理,所以預習報告內容的設計要圍繞實驗原理。并且,實驗預習報告不能只讓學生簡單的寫出該實驗的原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多數只會照抄,同樣達不到理解實驗原理的效果。因此,實驗預習報告的內容應該包括一些實驗原理延伸出來的問題。如在“分光光度計的使用”這一實驗課中,主要讓學生明白朗伯比爾定律:單束光通過一定濃度的溶液時,光被吸收的程度與溶液的厚度和濃度呈正比,即A=εCL。(公式中A表示吸光度,ε表示吸光率,C表示溶液濃度,L表示溶液厚度)。相應地,針對該公式,可以設計如下幾個問題:①分光光度計的比色杯分1.5cm和1cm兩種規格,實驗時是否需要統一規格,為什么;②兩種不同溶質的溶液是否能同時在分光光度計中進行測定。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公式中L,溶液的厚度在實驗中的體現就是比色杯的厚度。第二個問題針對公式中的ε,這個數值與溶液的溶質種類有關,不同物質的溶液ε值有差別。解答這兩個問題之后,即對朗伯比爾定律的理解更進一步。對其它實驗,我們仍可以設計此類問題來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
2改善教學工具
目前,我校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工具仍是傳統的黑板,這對實驗步驟的講解十分不利。生物化學實驗步驟涉及若干實驗儀器的使用,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首先要講解儀器的構造。然而,往往只有少數接近儀器的學生可同時聽到教師講解及看到儀器的內部結構,結果大多數學生不明白實驗步驟的具體實施。另外教師在講解實驗步驟的過程中會穿插一些注意事項,穿插的結果導致相當部分的學生無法將實驗步驟從頭至尾銜接起來。以上兩個主要教學中遇到的障礙可以通過改善教學工具來克服,多媒體教學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方法。直接把儀器的內部及外部構造圖放置于課件PPT中,如此,所有學生都可以看到實驗所用儀器的結構。而在實驗步驟講解環節中,則可將實驗步驟的演示過程制作成VCR,邊放映邊講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了解整個實操作流程的同時又能了解實驗各步的注意事項。
3增加實驗課堂中的形成性評價
目前,我校的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沒有設置課末考試,實驗報告成績就是學生實驗課程總成績。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報告中無法體現,并且相當部分學生的實驗報告內容雷同率高,因此要增加實驗報告以外的課堂形成性評價才能更全面反映學生對實驗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所增加的形成性評價內容針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實驗原理的理解力、學習態度以及實驗素養等方面。每堂課通過日常觀察、課堂提問、實驗考核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程評價。日常觀察的項目包括:遲到早退與否,著裝規范與否,實驗記錄如實與否,團隊合作,實驗細節注意與否,實驗儀器愛護程度等。課堂提問主要是檢查學生對實驗內容的預習情況,采取隨機選擇的方式,以保證每堂課課前大多數人自覺預習。實驗考核最能反映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能力,占形成性評價的比重較大。以下詳細描述實施過程:考核的對象以抽簽方式決定。利用抽簽的隨機特點,提高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核的內容包括實驗原理的理解及實驗儀器的操作。抽簽考核之前,由教師解答學生疑問。抽簽開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考核情況給予學生合格或不合格的評定,不合格的學生可以選擇補試,放棄者其總評成績在實驗報告成績的基礎之上減掉適當分值。形成性評價還重在反饋,反饋應該穿插在實驗課程課堂教學的全程。及時反饋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本堂課內容的正確理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習慣及較高的科研素養。
4開放生物化學實驗室
開放實驗室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提高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策略[3-4]。本人在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活動中做過簡單調查,調查對象為2014級護本2班及4班,調查結果顯示,40.00%以上的學生希望我校實行生物化學實驗室開放制度,并有意愿在生物化學實驗室開放之后進行實驗。開放生物化學實驗室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幫助,對于生物化學開放實驗室的管理細節,這里只做簡單探討。首先,實驗材料的準備。開放實驗室的實驗內容應該更貼近生活,而生物化學實驗在實際中應用最多的領域是檢驗,因此可選擇現實生活的物品進行相關物質(營養成分)的含量檢測、性質鑒定。其次,儀器的管理。生物化學儀器設備必須在教師的監管下方可使用,管理人員自然出自對口部門。借鑒我校已有的開放實驗室的經驗,在接待學生方面,采取預約制,有意愿做實驗的學生先與開放實驗室的管理人員聯系,管理人員統計人數后再安排適當時間開放實驗室,并在實驗之前準備所需材料。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雖然改革的內容在變,但是改革的目的不變,那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學會通過利用專業知識的基本原理,掌握時展所需技能。而實踐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實踐中深化基礎知識的理解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生物化學實驗作為實踐課,它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方法至今已經有很好的積淀,但并不意味要停止改革的步伐,相信經過全科室及我校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生物化學實驗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一定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徐文俊,譚茂玲,謝貞建,等.生物化學實驗綜合能力量化考核實踐與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8):89-92.
[2]高亮,李詠蘭,鄭連斌,等.高等學校實驗課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5(5):248-249.
[3]王峰,魚靜.高校開放實驗室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320-322,368.
[4]羅艷紅,韋耀東,李韜,等.醫學院校開放性實驗的開展研究與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1):88-89.
作者:肖娟 農嵩 單位:右江民族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