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現象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低效教學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違背教學規律、偏離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主體性等違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行為。自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起,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效果得到強化,大部分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會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取創新且多元的教學方式、方法等,強化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低效的教學現象,嚴重影響高中地理教學整體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低效現象;自主學習
由于長期以來地理學科的“邊緣化”地位,導致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一些低效現象仍未能有效避免。這些低效的現象削弱地理學科整體教學效果,制約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以下,筆者針對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低效現象進行歸納,并提出解決的對策。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現象
(一)課堂提問的低效現象。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師生互動的主要環節。適當且必要的教學提問,能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作為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形式,在當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這一形式被運用得不可謂不頻繁。然而,過于放大提問的效用,將課堂教學由“問題”堆砌起來的課堂,則明顯過猶不及。部分教師片面追求提問的效果,刻意地營造所謂“和諧、熱烈”的課堂氛圍,而毫不顧及課堂教學的實際進展和情況,這種舍本逐末、華而不實的問題式課堂不僅違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更與有效性教學背道而馳。除此之外,提問方式簡單粗暴,提問內容零碎不堪,所提問題可有可無,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課堂常常出現的低效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拖累教學進度,造成教學有效時間的浪費,另一方面喪失提問的意義,其實際收效甚微。
(二)自主學習的低效現象。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等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新的教學低效行為不斷暴露出來。比如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解讀“只學其形、不知其意”,在實際教學中,開始冒著稀釋課堂知識灌輸密度的風險,過于追求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并且將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學和自主學習奉為“至理名言”。這一行為表面上看是順應了教學改革,以實際行動踐行新課程改革,然而實則是“舊瓶裝新酒”,換皮不還芯,對教學效果毫無促進作用,只不過學生從過去的不大積極的聽眾,變成了積極的聽眾而已。當然,除了“換湯不換藥”的自主學習形式外,還有一種“聽之任之”的自主學習形式。后者完全以學生為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僅對提綱挈領的知識點進行簡單的梳理,對所謂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然后就開始以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看學生如何討論和爭辯。處在“放養”狀態下的學生,自主性和討論自由的權利是保障了,在課堂上爭辯得面紅耳赤,然而在“轟轟烈烈”的課堂氛圍之下,真正能學到的知識和成果寥寥無幾。整節課就為一個或者幾個簡單的知識點爭辯不休這類現象成為常態,耽誤教學實踐不說,而且稀釋每節課知識的濃度,造成課堂教學“淺入淺出”,自主學習淪為一種形式。
(三)教學設計的低效現象。教學設計是構建高中地理有效課堂的保障。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時,應當結合課堂教學主題、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實時動向,設計和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重點。目前,低效的教學設計在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中處處可見,比如有的教師設計教學僅僅是通過將高中地理教材簡單地進行組合、拼湊、拓展和加深,處理方式簡單化、形式化,內容縱深度不夠,橫向延展度不足,教學設計還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脫出來。
二、造成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低效現象產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產生以上幾類低效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師未能徹底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教學中不自覺地便充當起課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據絕對的主導權,這與新課標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學實施不夠科學,針對高中地理這門集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于一體的課程,教師應當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實施教學,不能將教學目標窄化而產生主次不明、層級不清的問題。
三、對策
(一)提高教師創設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針對課堂提問的低效現象,應當從教師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師設計問題的能力。教師開展課堂提問活動的關鍵在于所創設的問題要合理,且難度適中,教師在創設問題時,不能隨意抓取,而應當費心思量,所創設的問題應盡可能地滿足具有價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還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掌握他們的興趣和需求,并以此為突破口,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自主學習的低效現象,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將目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同時積極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和學生開展對話,為學生創造平等、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勇于暢所欲言,勇于自主創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幫助學生學習吸收。針對教學設計低效的現象,應當著眼于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通過增加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專業化水平,開展引導式教學。引導式教學的關鍵在于“導”,這就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熟練掌握教材的重難點,能理清教材的體系與層次。在提升地理專業水平的同時,教師還要廣泛地了解與地理學生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能夠做到兼容并蓄、融會貫通,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
參考文獻:
[1]王建梅.淺談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3).
[2]丁慶林.高中地理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的課堂行為差異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19).
作者:陳峰 單位:滄州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