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 要: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進程,是構建大思政格局、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路徑。本文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作出分析與論述,并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以及保障機制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以其能夠有效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成效。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改革路徑
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能夠促使思政育人工作滲透到西方經濟學課程當中。這不僅有利于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發展,而且也能夠在貫徹“三全育人”理念過程中避免產生“孤島效應”,從而為大思政格局的構建提供助力。由此可見,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引進,能夠促使師生在對西方經濟學所承載的理論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挖掘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借鑒價值。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僅重視借鑒而忽略批判,則容易導致教學過程產生價值偏差,并對學生所具有的價值取向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學科性質作出正確的認知,并通過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貫徹課程思政育人理念,有效避免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容易產生的價值偏差現象。具體而言,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對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促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學科本質作出全面認知。西方經濟學具有為資產階級利益進行辯護與服務的屬性,雖然這一學科中所承載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等,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但是在對這一學科及其內容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有必要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具有的理論以及方法論的開展辯證分析,這既是促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作出深入認知的重要基礎,也是避免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產生價值偏差的重要保障。其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有效拓展西方經濟學課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通過推進西方經濟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深度結合,能夠促使西方經濟學課程在提升學生思政素養方面呈現出更高的價值,同時對于高校推進“三全育人”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西方經濟學課程所具有的內容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豐富,所具有的育人價值也能夠得到更為深入的挖掘,而這一課程與思政教育體系之間的配合,則能夠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呈現出更大的力度,從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由此可見,在西方經濟學教育實踐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有利于西方經濟學課程建設工作的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促使西方經濟學課程更好地滿足現在社會發展對高校育人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推動西方經濟學課程展現出與時俱進的特征。
2 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2.1 完善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
推進思政教育內容向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滲透,是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促使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能夠體現出較高思政教育價值的關鍵。從宏觀角度看,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完善工作的開展需要基于學生所具有的學習需求以及時展對西方經濟學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其中,基于學生學習需求開展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完善工作,是確保學生對西方經濟學中思政教育元素產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路徑。為此,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中,需要重視對學生所具有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具有的期待等作出調查與了解,并以此為依據推進西方經濟學中出現的思政教育元素呈現出貼近性的特征,從而確保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展現出更強的吸引力并充分展現出應有的思政教育價值;基于時展對西方經濟學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來開展教學內容完善工作,能夠促使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夠承載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論,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緊隨社會發展,這對于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以及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從微觀角度看,要重視將思政教育內容滲透到西方經濟學課程各個知識點當中。如在供需理論以及均衡價格理論教學中,將西方經濟學與我國市場經濟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市場經濟遵循的以人為本原則,促使學生認識到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為社會民生所帶來的改變,從而樹立制度自信;在消費者行為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避免在日常生活與消費中產生盲目消費與盲目攀比傾向,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生產者行為理論教學中,以此為契機開展誠信教育,生態教育等,重點講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促使學生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在宏觀經濟變量教學中,利用名義GDP與實際GDP知識點,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教學中,在LM模型中融入大國崛起與金融的關系:“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在宏觀經濟運行教學中,在通貨膨脹、馬克思貨幣需求方程式與費雪方程式等知識中融入國家保障物價平穩運行的措施;在宏觀經濟調控教學中,講解利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融入我國宏觀調控的六大新思路,譜寫宏觀調控“三重奏”;在經濟增長理論教學中,通過介紹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把握經濟新常態“大邏輯”,對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優越性進行呈現;在開放經濟模型教學中,講述改革開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厚植四個自信。總之,教學工作者需要強化課程思政意識,在日常細微之處滲透思政教育,從而有效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
2.2 創新西方經濟學教學形式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對于提升教學成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需夯實理論教學與課堂教學在“課程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工作中的主陣地作用,并依托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網絡平臺等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使“課程思政”覆蓋范圍得以有效延伸。從依托理論教學與課堂教學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實踐來看,需重視依托現代化的教育理論以及教育工具開展教學活動。如為了更好地推進思政教育元素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實現緊密融合,要依托探究式教學法、小組合作式教學法等方式引導學生更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西方經濟學思政教育元素挖掘與理解過程當中。與此同時,不僅需要重視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引入多媒體、微課、慕課等教育工具與教育手段,而且需要在使用這些教育工具與教育手段的基礎上,推進西方經濟學教學模式得以有效創新。如通過發揮微課、慕課等教學手段所具有的優勢,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使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與現代化的教育理論、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實現有效結合,進而提升其建設成效。從依托社會實踐活動推薦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策略來看,重視開發實踐課程以及重視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平臺,有效促使學生對自身所掌握的西方經濟學內容以及思政教育內容等進行深化,同時也有利于教學工作者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逐漸構建起由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以及通識課程共同構成的課程體系,從而全方位地推進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以及思政教學內容深入掌握。由此可見,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重視組織形式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成效的提升。如在學生實習階段,要求學生在自身工作崗位中踐行自身所掌握的思政教育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展現出較高的職業素養,從而彰顯出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提升學生擇業能力、就業能力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從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向網絡平臺的拓展來看,依托網絡平臺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策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常態化的網絡教學以及建立在師生溝通基礎之上的隱性教育。其中,常態化的網絡教學要求學校能夠為線上教學工作提供平臺保障與基礎設施保障,同時引導教學工作者重視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緊密結合,從而促使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所帶來的限制,進而謀求更好的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建立在師生溝通基礎上的隱性教育,則要依托微博、微信等即時交互平臺與學生開展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挖掘專業課程中所隱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對學生進行熏陶與感染的過程中促使學生能夠對這些思政教育元素產生高度認同并積極踐行。
2.3 提升教學工作者育人能力
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主體,因此,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不僅需要具有較高的課程思政建設意識,而且需要具備較高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只有如此,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才能夠得以有序有效的開展。在此過程中,學校所構建的培訓體系以及教師所開展的自主提升同等重要。從學校培訓體系的構建來看,以提升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課程思政建設水平為出發點,對培訓體系進行優化,是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師資保障的重要路徑。在此方面,學校需要圍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強化宣傳,以知識講座等方式深化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具有的認知,促使其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提升育人水平以及西方經濟學課程建設成效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從而為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課程思政建設意識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學校需要對培訓形式以及培訓內容進行完善,在提升培訓工作吸引力的基礎上,確保教學工作者能夠掌握最新的課程思政教育理論。當然,學校還需要對行為約束機制進行完善,如通過構建考核機制來了解培訓工作成效,確保教學工作者能夠積極參與培訓工作,進而促使培訓體系彰顯出應有價值。從教師自主提升體系的構建來看,一方面,學校有必要圍繞西方經濟學課程,引導教學工作者針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開展校內外經驗交流,并通過引導構建精品課程,為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供范本,同時也促使其積極投入課程思政理論學習以及相應教學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另一方面,學校有必要引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共建專業發展共同體,通過明確專業發展共同體所具有的共同愿景,為專業發展共同體提供自主提升平臺等方式,促使其能夠在明確個人教學能力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找準自身專業發展方向,提升自身課程思政建設水平,為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
3 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保障機制
首先,在推進西方經濟學思政建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動力機制進行完善。確保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具有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意識,是提升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礎,在此過程中,學校需要重視構建動力機制,有效激發教學工作者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實踐的積極性。事實上,教育改革本身就能夠發揮出一定的動力牽引作用,為此,學校需要重視引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認識到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并通過明確教學改革要求,引導其深度參與到教學改革過程當中。在此基礎之上,學校還需要重視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通過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多元化的手段,引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策略,促使其能夠在教學改革中始終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從而為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提供意識保障。其次,在推進西方經濟學思政建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監督機制進行完善。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進行有效監督,是確保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得以有效落地以及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目標得以有效實現的重要保障,為此,在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需要重視充分發揮黨委在宏觀領導、責任落實以及過程監督中所具有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務部門需要圍繞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方案,探索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深度融合路徑,推進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得以規范化的開展。另外,學校需要重視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監督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如在聽課、聽匯報等常規監督手段開展監督實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在課程思政建設監督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監督機制得以與時俱進的發展。最后,在推進西方經濟學思政建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反饋機制進行完善。重視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成效進行評估,不僅能夠了解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發展狀況,而且能夠引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認識到自身在思政建設教學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明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優化方向、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方案。由此可見,在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需要重視使用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開展評價工作。與此同時,學校需要重視對評價結果進行充分利用,展現出評價工作以及反饋機制對于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西方經濟學思政建設教學改革工作中,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實踐所具有的必要性,學校則需要重視引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者推進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思政教學內容實現深度結合、創新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教學形式、不斷提升教學工作者所具有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并通過完善動力機制、監督機制以及反饋機制,為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成效的提升構建保障。
參考文獻
[1]畢晶.構建“課程思政”的“三位一體”———以《經濟學》課程為例[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42(S2):57-60+71.
[2]靳衛萍.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的初步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0,(Z1):54-59.
[3]劉吉雙.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創新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05):89-94.
[4]張純記.論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J].高教學刊,2020,(02):106-107+110.
作者:馬超平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