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展開,傳統的經濟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區域經濟增長轉型的需求,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經濟資源要素,充分發揮經濟資源要素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經濟增長轉型和經濟資源流動之間的聯動作用,探析如何真正實現經濟資源流動的價值,從而有效推進區域經濟增長轉型。
關鍵詞:經濟資源流動:區域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轉型
一、經濟資源流動和區域經濟增長轉型之間的關系
國家主要用經濟資源進行商品的生產,其中經濟資源的主要類型包括土地、資金、勞動力和能源[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長期處于經濟新常態環境中,經濟資源的流動性逐漸加強,同時也帶動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我國集群產業園區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轉化[2]。經濟資源流動還有一大特性,即總是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經濟資源流動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轉型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經濟資源流動可以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增長轉型,但是產業的發展方向不同,也會導致其經濟資源流動要素不同[3]。對于目前的經濟新常態來說,最主要的經濟資源流動要素就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作為重要因素可以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有效帶動區域經濟增長[4]。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無法滿足經濟要素的發展需求時,那么該經濟要素就會自動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區域經濟,并在該區域扎根,形成集群產業園,為其他經濟資源要素的流入提供適合的發展環境,進而為此區域的經濟增長轉型提供資源支持。由于地域差異,一直存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因此資源的收益回報率也存在地區差異,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相應地吸資能力也不高,從而導致經濟資源向外流動,經濟資源流向地區進而產生積累效應,形成產業集群[5]。推動經濟資源流動的核心因素是區域間的資源收益回報率不同,在此機制作用下,生產力會從低收入區域轉向高收入地區。趨利性、政府制度、經濟環境等都是影響經濟資源流動的主要因素。經濟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增長轉型有著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市場方面的影響。當一個區域的市場規模較大時,產品價格就會上漲,從而使收益回報率得到一定提高,那么更多的資源就會轉移到該地區,從而形成相應的產業鏈,擴大市場經濟資源。其次,對經濟生活的影響。生產力的提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從而保障企業經濟收益。當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成本會逐漸減少,那么產品價格就會降低,最終降低居民的消費成本。由此可見,經濟資源流動對經濟效益有著重要影響。最后,經濟資源流動能夠使企業之間產生競爭關系。如果某個地區的經濟回報率很高,各個企業就會相繼投入產品生產當中,而市場份額是有限的,這就會使企業之間出現競爭,為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企業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生產水平,進而加快經濟資源流動。
二、區域經濟增長轉型過程中我國經濟資源流動的現狀
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都離不開新型高端產業的發展,但是由于新型產業資源的流向選擇具有不定向性,各區域會為爭奪新型產業資源進行激烈競爭,有些區域提供優惠的經濟政策,有些區域提供更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更加完善的硬件設施,這些區域都將在資源競爭中脫穎而出,增強優質經濟資源注入區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獲取新型產業資源的成功率。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西北部地區存在交通不便問題和資源短缺問題,其中科技創新資源短缺較為嚴重,從而導致資源難以流入西北部地區,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6]。一方面,經濟資源流動和區域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系,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資源的流動性就越強,反之,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資源的流動性就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長期存在的問題,這導致西北地區的優質經濟資源不斷流出,留下來的經濟資源也難以推動西北地區經濟的發展。比如,西部地區的高精尖人才不斷流出,導致西部地區科技創新資源短缺,失去了科技創新資源的支撐,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也逐漸無法跟上時展腳步。另一方面,國家近年來逐漸加大了對西北地區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資源流入西北地區。在經濟發達區域,科技創新資源要素的邊際收益不比從前,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科技創新資源也開始逐漸流入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但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缺少健全的資源流動的配套設施,不足以承受這些優質資源的大量流入,還需要通過政府等部門不斷建立完善的發展環境,從而有效推動經濟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增長轉型的促進作用。雖然有政府的支持和相關環境的完善,但是受理念限制,西北地區在吸引優質資源上仍存在一定的被動性。
三、利用經濟資源流動推動區域經濟增長轉型的措施
經濟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增長轉型有重要作用,在新常態經濟發展環境下,應當充分發揮經濟資源流動的作用,從優化資源配置角度出發,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成功轉型。
(一)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完善資源承接設施
我國長期存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落后于我國東部地區,不利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為實現我國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更加科學的方法配置資源,真正為有需要的地區提供幫助。區域經濟資源發展環境對于經濟資源流入有很大影響,因此,相關地區要構建適合資源發展的經濟環境,積極完善資源流入的承接設施,從而引入更多的優質資源。此外,在遵循市場經濟原則的基礎上,政府部門要營造良好的招商投資環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同時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新型產業資源流入,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積極響應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發揮經濟資源要素優勢
在市場這個大環境中,經濟資源的流動雖然不受政府干預影響,但受經濟利益影響。經濟資源要素的流入能形成競爭性企業集群,而投入資源的流出迫使企業進行改革創新。在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以科技創新為目標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投入資源的流動能夠減緩小范圍內經濟不平衡的發展態勢。因此,要依靠科學技術創新帶來的效益實現集約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始終緊跟國家政策指向,堅持生產要素的投入。首先小范圍內經濟發展依靠國家系列方針政策,比如,云南地理位置優越,處于“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經濟關口,為吸引外來投資奠定了基礎,而對外開放促使投入資源流入,有助于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如近年云南省對外合作擴大了旅游產業發展空間。其次在小范圍內實行經濟增長轉型的過程中,必須以生產要素投入為主,把握依靠科技創新帶來的效益價值,形成具有硬實力的科技化集群帶,以此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三)打造區域特色經濟產業,吸引優質資源注入
大部分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有著鮮明的文化差異和特色的地理環境,具有發展旅游服務類產業的優勢條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區域特色,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經濟產業,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注入,加快經濟資源流動,推動區域經濟增長轉型。比如,一些臨海臨河地區和種植園地區,可以將養殖業、農業和旅游業合而為一,協同發展,積極發揮產業和區域之間的聯動作用,發展采摘、自釣、觀光等一系列旅游活動,讓游客體會極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如體驗騎馬縱情草原的快樂,欣賞圍繞篝火翩翩起舞的醉人美景,欣賞沿途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壁畫,等等,以此不斷提升區域農業和養殖業的經濟實力,拓寬當地居民的收入渠道。
(四)激發區域產業活力,創新金融供給模式
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經濟市場發生了一定轉變,為進一步激發區域產業活力,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轉型,需要創新金融供給模式。首先,優化區域經濟的間接融資。以能源產業鏈為基礎,著力推動供應鏈貸款發展,從而增加區域產業的區域黏性以及提高開發水平,改變大中型企業的貸款方式,充分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方式,推動銀企的和諧共贏,積極發揮投貸聯動項目的作用,以符合條件的企業為基準,幫助地區企業擺脫困境、留住客戶,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其次,拓展區域產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加大金融產品研發力度,保障經濟資源的有效流動。最后,創新區域產業金融組織體系,不僅要對主流金融組織進行完善與優化,還要在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加大銀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激發區域產業活力,創新金融供給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五)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經濟資源流動過程中,政府和企業要不斷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原則,不能以污染環境為代價引入一些產業,必須在注重經濟增長的同時重視經濟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僅僅追求地區GDP快速增長。因此,政府以及相關企業需要增強可持續發展理念,避免污染性產業進入,在引入經濟資源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堅持環保理念,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加強經濟資源流動的協調分配
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出現經濟資源流動情況,當經濟資源經過長期積累之后,區域之間的經濟差距會不斷擴大,當積累到一定規模,資源回報率就會降低。此時,人力資源、資本等就會流向其他地區,從而達到經濟資源的動態平衡。因此,政府在對資源進行協調分配時要制定科學的政策,推動經濟資源的有效流動。以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為例,可以把發達地區的新興產業引入欠發達地區,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從而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同時要加強發達地區的產業優化及轉型,推動整體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結語
我國的區域經濟增長轉型始終離不開經濟資源流動,經濟資源流動不僅可以為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還可以幫助革新區域經濟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需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優化區域經濟資源配置,完善區域產業的金融組織體系,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地方政府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打造區域特色經濟產業,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剛.經濟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增長轉型的影響分析:以深圳、武漢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3-11.
[2]陳敏.經濟資源流動對區域經濟增長轉型的影響[J].山西青年,2018(5):195-196.
[3]劉峰.經濟資源流動在區域經濟增長轉型中的影響[J].理財周刊,2020(26):12-14.
[4]王軍鋒.區域資本流動對甘肅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2-8.
[5]張啟楠,張凡凡,李福奪,等.糧食虛擬水流動對水資源和區域經濟的影響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7):21-28.
[6]宋麗娜.資本流動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18:1-7.
作者:金敏 田紅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 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