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謹慎性原則運用在會計實務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會計實務中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不斷突顯。本文以現實經濟環境為背景,在分析謹慎性原則的內涵及意義的基礎上,探討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運用,并提出企業運用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企業;會計實務
在多變的市場經環境下,各企業機遇和挑戰并存,面臨著各種未知的風險,如債務人破產、惡性競爭等。這些不可預知的因素要求企業經營者堅持謹慎性原則,提前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合理規避,從而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1謹慎性原則的內涵及意義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原則),是企業為規避市場經濟中遇到的諸多不確定因素,要求所在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處理財務問題時,要持謹慎的態度,盡可能選擇不虛增利潤、不夸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來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并要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該原則在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運用。隨著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企業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也隨之增加。謹慎性原則已經成為會計工作的重點,在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及時做好資產評估,客觀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正確估算財產和價值,采取科學有效的資產管理方法核算企業所得稅。謹慎性原則有利于企業擠去資產和利潤中的水分,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有利于企業經營者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于企業及時修正其他基本會計原則。企業的會計信息是建立在謹慎性基礎之上的,企業要隨時避免夸大利潤。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企業應加大對謹慎性原則的使用,遵循科學化、正規化原則,從而保障自身財務運行狀況良好,提高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謹慎性原則的有效應用能為企業提供真實有用的信息,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并能促進我國會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2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運用
謹慎性原則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有著重要作用。如果企業為使自己股票價格上升,人為提高利潤,嚴重違反謹慎性原則,則會使上市公司出現嚴重虧損,甚至破產倒閉。隨著國內外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更加重視謹慎性原則,并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第一,從會計確認方面看。謹慎性原則在穩妥的基礎上,確認了企業對非貨幣性交易中會計事項的標準,這從根本上保證了企業輸出會計信息的正確性。資產的價值等于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的凈現值總額,但這種經濟利益有其不確定性,價值也一樣。由于貨幣性交易是根據資產市價進行的,如果將非貨幣性交易視為貨幣性交易處理,會產生對企業收益高估的現象。謹慎性原則低估企業存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貨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波動而不斷發生變化,科技的進步使產品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其中市價下跌、過時等不可抗力會導致存貨價值減少。如仍以成本計價,會計信息會出現失真,不符合謹慎性原則,不利于企業發展。
第二,從會計計量方面看。要在盡量不高估資產價值的同時,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進行估計。在涉及補價的同類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支付補價方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應等于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加補價。在涉及補價的不同類非貨幣性交易時,為避免夸大資產和高估收益,如果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確定,應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且二者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如果兩者的公允價值都無法確定,應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作為投入資產入賬價值,不確認損益。這足以反映會計處理時謹慎小心的態度。在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計量中,謹慎性原則得到充分運用。
第三,從會計報告方面看。非貨幣性交易會計核算的主要問題是非貨幣性資產計價的換入、換出,以及相關損益的確認。為保證與非貨幣性交易相關的會計信息的全面性,減少企業的風險和損失,使企業利益實現最大化,企業相關利益人需要從會計報表中了解非貨幣性交易活動的正確程序,包括涉及的企業資產、損益等方面的詳細信息,以保證企業相關主體做出正確的決策。第四,從收益的確認角度來看。謹慎性原則在不高估企業收益的同時不低估負債和費用。在對債務人的會計處理上,債務重組產生的差額收益應計入資本公積,而非當期損益;若發生債務重組損失,才能確認為當期損失。到期應收回由于種種原因暫時不能收回的應收票據,期末不再計提利息。利息在有關備查簿中進行登記,待實際收到時,再沖減收到當期的財務費用。對于使用借款購置和建造的固定資產,不再以固定資產投入使用為標準。這避免了企業以辦理竣工決算為由,拖長借款利息資本化的時間,虛增當期資產利潤而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第五,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來看。在分析企業會計信息時,應持謹慎態度。資產負債比率可以衡量企業在進行資產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它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和長期償債能力,謹慎性原則將短期債務包括在計算資產負債率的負債總額中。要改善資產利用效果,就應加強對企業各項資產的管理。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中,應加上有可能發生的可以預計的或有負債,如應收票據貼現、訴訟賠償金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謹慎性原則時,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加強自身在會計核算中的專業判斷能力,對企業交易做出謹慎性處理。
3企業應用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措施
3.1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會計從業人員要具備行業需要的職業道德水平,要對企業面臨或可能發生的未知風險作出合理判斷,加大核算力度,掌握好分寸和尺度。這是因為會計從業人員過度或不夠謹慎都會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不確定性,影響企業經營管理者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因此,需用謹慎性原則來避免其缺陷。為提高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運用得合理性,會計從業人員必須要準確把握謹慎性原則的實質,依靠職業判斷能力,在對未知事項做判斷時,避免主觀臆斷,以確保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運用的合理性。
3.2改善企業外部環境首先,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的市場準入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公布資產的價格、信息等。其次,為企業建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做好審計的外部監督,防止各別人或個別企業濫用或曲解謹慎性原則的真正含義,人為地加劇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之間的矛盾,避免沖突的發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3.3對不正確運用謹慎性原則的行為進行披露謹慎性原則運用的目的在于合理估計企業存在的風險,避免更多損失的發生,如虛夸利潤、虛報資產等,以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正確性,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對一些忽視謹慎性原則,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錯誤信息,企業應在財務報告中進行全面披露,以使企業信息使用者以事實為依據做出正確判斷。
3.4運用謹慎性原則需掌握好“度”企業實行謹慎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客觀要求。把握好“度”是企業謹慎性原則最關鍵的問題,過猶則不及,過度或差一點效果都不好,會對企業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或經營效果不佳,影響企業決策者做出正確判斷。因此,應尋找一個應用謹慎性原則的平衡點,使謹慎性原則的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岸取钡陌盐?,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要正確理解謹慎性原則的實質。謹慎性原則對具體會計核算行為起著重要指導性作用。《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企業更好運用謹慎性原則提供了理論保障,打破了企業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上的界限,使會計核算更加規范化、國際化。因此,在企業會計實務中,應認真貫徹并充分利用好謹慎性原則,真正做到用好、用活。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經營者做出正確決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娜,朱衛東.對謹慎性原則的思考[J].財會月刊,2007(29).
[2]張翠紅.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之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5).
[3]胡海華.淺析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及其局限性[J].當代經濟,2008(8z).
作者:戚月夢 單位: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機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