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行為規范體系建設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階段,違法違規的會計行為所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常見,企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建設一套行之有效的會計行為規范體系,打造誠信的會計準則。進一步而言,需要做到法治和德治的兼顧。法治,即以法治“會”,需要建立健全統一的會計法律制度體系,確立會計的地位,保證會計信息依法反映真實情況,前瞻性地指明會計的發展方向;德治,則需要一套可操作性強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法治和德治二者共同構成會計行為規范體系,鑄造會計的靈魂——誠信。
1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法律制度體系
以法治“會”就是要求會計行為的發生、會計工作的進行及會計司法的貫徹都要遵循與會計相關的法律制度要求。會計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的規范,它是法律、道德用于治理會計行業的依據。中國的會計法律制度建設應在大的國際會計環境下保持中國的、獨立的、非附庸的特色。
1.1堅持中國特色會計法制,促進會計法制國際協調
不同的會計法律制度體系有其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適用范圍。會計法制應與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及法律體系保持一致。
1.1.1國際化與國家化的統一
環境的不同造成會計法律制度的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能照抄照搬、直接采用國際法制條例。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需要中國特色的統一會計法律制度,既要與本國法律體系相適應,又要與本國的特殊環境和背景相協調。應積極學習、領會國際先進的會計知識,建立立足中國國情、面向世界的會計法制體系,爭取對國際會計影響的主動權,真正實現會計信息作為國際經濟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礎作用,嫁接我國企業契約各方與資本市場的相互聯系。
1.1.2突出《會計法》的根本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即《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它奠定了會計工作的法律地位,是會計事業發展的里程碑,處于最高地位。我國的法律體系類似大陸體系,這就要求切實保證《會計法》的根本地位不動搖。
1.2重視會計準則的健康發展
當前,會計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會計準則的建設。
1.2.1會計準則和狹義上的會計制度是我國不同層次的會計標準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準則在其形式、內容等方面參考和借鑒了國際及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制度適應我國廣大實務工作者的習慣和要求。準則較原則,是一系列指導會計工作的基本理念的組合,是指導和評價統一會計制度的原則規范,是會計人員執行會計活動所應遵循的標準,也是對會計工作進行評價、鑒定的依據;制度較具體,操作性強,往往是針對行業而言的,特別適于特殊事項。二者并無實質區分。
1.2.2制度與準則并存
會計界的共識是會計準則必然代替會計制度。但就現階段而言,二者并存有其必然性。應建設以會計制度為輔,會計準則為主的規范體系,不能忽視會計制度治理會計行為的作用。首先,提倡會計準則,以準則為原理導向。特別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可以使我國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提高到先進水平。其次,逐漸削弱會計制度的作用。最后,重點建設會計準則。隨著會計人員的素質提高,經濟秩序的穩定發展,逐步發展為統一會計制度與準則,以會計準則為準的制度體系。筆者贊同的會計法律制度體系的結構是:憲法→經濟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會計法(專業基本法)→會計準則(會計法規)→會計制度(規章)。該體系結構表明:以會計法為中心,自上而下逐層作出約束性規定,構成了專業法→專業準則→專業制度的約束層次,為優化和達到會計目標設定強有力的保證機制。
2會計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簡稱會計道德,是會計法律制度實施的關鍵,是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們在會計活動中應遵循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行業規范。
2.1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會計道德內容
會計道德受社會和階級的道德制約與影響。當代中國的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根本職業目標。這些可繼續作為中國現代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同時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參考西方對會計道德積累的思想營養,借鑒和融會多方會計道德內容,充實中國的會計道德。建立統一的、具有剛性的道德規范。會計道德原則對會計行為有重要影響,是會計工作的指南。目前,我國價值觀利益化,道德觀市場化,更應盡快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的會計道德原則體系。
2.2加強會計道德教育
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已成為行業共識和主流。政府應有效發揮行政能力,通過制度規范、政策指導等措施,指導、推動各單位、個人學習會計道德。在學習專業知識時穿插道德教育,加大各種會計考試及教育中道德知識所占的比重,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確立部分會計道德內容,嚴禁道德不合格者進入會計行業,發展以誠信教育為核心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已成當務之急。會計人員自身要加強責任心和道德感,克己自律,自我剖析,參加實踐,不斷提高,切實為人民服務。
2.3正確進行會計道德評價,開展會計道德立法
會計道德是一種非強制性的,以內心力量起作用的社會規范,它可以有目的地引導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準則,掌握相關的會計評價方法。
2.3.1正確進行會計道德評價,建立獎懲機制
會計道德評價具有裁判、激勵、示范和調節作用,促使會計道德意識轉化為行為,是會計道德原則和規范得以實現的保證。亨德里克森指出:“會計理論上的道德標準重點在正當、真實和公正。”應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本著是否有利于國家經濟建設,是否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法律、制度的貫徹落實,是否有利于會計工作的正常秩序和單位、個人的發展等具體標準來研究制定會計職業道德標準,豐富會計道德評價。
2.3.2開展道德會計立法,建立誠信檔案
中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會計道德設立的法律,其權威性受到質疑。因此,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以誠信原則為核心的財會職業道德體系勢在必行。會計道德可與會計技術立法雙管齊下,這樣既可以使法律、制度具有深厚的道德底蘊,又能使道德標準的制定有法律、制度依據,最大程度地提高會計道德規范會計行為的效力。可以跨地區建設企業、個人會計誠信檔案體系,將企業、個人的榮譽記錄、誠信紀錄或違法違紀、信用不良等紀錄統計在案,并賦予其法律地位,以便約束會計行為。分別通過會計法律制度、會計道德兩種渠道來治理會計行業,固然可以解決相應的問題。但就會計行業的發展和會計本身的復雜性來講,還應思考二者的聯系,發揮它們共同的治理功效。會計道德與會計法制在地位上可以相互轉化與吸收,內容上相互滲透和重疊,都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規則。依法治理會計和以德治理會計是緊密結合的整體。會計道德是會計法律制度的基礎和重要的補充,是會計法制的人文基礎,會計法制是維護會計道德的重要手段。經過共同努力,規范會計人員行為,降低企業交易的成本、避免道德譴責及法律制度的制裁,構建雙贏機制,打造誠信會計是企業會計行為所追求的目標。
作者:胡馨友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孟村縣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