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際化會計進程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1、國際協調問題
目前,我國會計制度及實務與國際慣例仍存在著較大差距,造成這一差距的基本原因是中西會計之間的環境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因素:法律環境對會計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力。可以說,不同的法律造就不同的會計體制。
第二,政治因素: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決定了不同的會計模式。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政府行為對會計的影響十分重大;而西方是以私有制為主體,會計體系自然要服從于維護資本所有者的私有財產和權益的基本要求。
第三,經濟因素:經濟是直接影響會計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法規法則很不完善,政府過度干預企業經濟活動的現象仍很普遍。
第四,教育因素:教育水平和專業教育狀況對會計實務有著重要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會計人員的素質電相對較高。相比之下,我國受教育的專業人員的數量和結構都與西方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高素質、高層次的會計人才仍十分缺乏。
2、會計準則國際化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存在著一定差距。首先,表現在數量上,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國際會計準則也在不斷進步,目前已經制定出了41項,美國的會計準則電制定了100多項,而我國目前只有16項具體會計準則。相比之下,我們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現在會計準則的功能上,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會計準則的功能應該只是讓投資者通過閱讀企業的財務報告,明白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表現。但我國還賦予了會計準則一些規范企業行為的功能,這無疑會影響會計準則的實施。此外,差距還表現在企業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稅及壞賬準備等方面。
二、應對會計國際化進程問題的對策
1、我國會計國際協調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第一,會計規范體系的統一。目前我國會計的直接規范體系包括三個層次: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WTO協定要求所有會員國的法規應與WTO的國際規范一致。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制定了若干項具體會計準則,但大部分僅局限于上市公司,其內容與國際會計準則仍有一定差異,不利于國際間企業經營狀況的比較分析,也不利于來華投資的外商了解經營狀況。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建立統一的以會計準則為核心內容的會計規范體系。
第二,會計計量理論的重塑。隨著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企業的投入將更集中在人員培訓、市場調研、產品設計、廣告策劃、內部管理系統的溝通等活動中。這樣,企業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的價值估價和攤銷問題便成為企業會計計量的重心課題;電子商務的出現,使企業間的無紙交易日益頻繁,這種無紙交易的計量和核算問題電形成了企業會計計量的又一新課題。諸如此類問題的大量出現,都迫切要求重塑我國傳統的會計計量理論。
第三,會計組織機構的健全。依據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要健全我國企業的會計體系,一是必須將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部門分立;二是必須盡快提高企業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在會計體系中的地位,健全二者的職能機構,充分發揮它們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財務會計中將稅務會計分立出來,努力做好稅務會計工作;四是加強企業內審職能。
2、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第一,加快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實現具體會計制度的統一。對此,財政部早在1993年就啟動了完善會計體系的三年計劃。隨后幾年中,已了40多個具體會計準則草案征求各方意見,并于1997年以后陸續頒布正式條文。至2000年底,我國已先后出臺了10項會計準則。2001年1月18日,又新頒布了《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三項具體會計準則,并對原頒布的《現金流量表》等五項會計準則作了重要修訂。所有這些都是立足于解決當前會計事務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盡量掃除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協調道路上的障礙,為加入WTO做準備。此外,今年我國還將出臺企業存貨、固定資產、中期報告、外幣核算、企業合并等五項新的準則,這些都將逐步縮小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距。同時我們還應加快會計準則代替行業會計制度的進程。參照WTO的要求,不斷完善我國的會計管理政策,健全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
第二,會計標準本身的國際化與強化會計標準的執行機制應兩相并舉。在會計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強調會計標準本身內容的國際化應當與國際通行慣例相協調固然重要,但是確保會計準則的有效貫徹與執行同樣重要。一個制定得再好的會計標準,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那就成了一紙空文,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更是形同虛設。所以,要使制定的會計標準發揮其應用作用,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會計標準執行機制十分重要,它是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第三,正確對待會計的國內差異和會計的國際化。會計是一門社會學科,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化等諸多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這種環境的差異,勢必會給不同國家的會計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會計理論和國際會計研究表明,會計是從它所服務的外界環境中逐漸形成和不斷演進的,并且反映它所服務的環境。中國面臨的自身所特有的狀況是絕對不應被忽視的,這是總的宗旨。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主客觀條件都要求我們在這一進程中不可急于求成。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問題不應是孤立地存在,應全方位、多角度地協調。
3、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
(1)提高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水平。一方面,由于環境對會計的影響越來越弱,各國會計之間的差別也變得越來越小。各國會計都在處理著相同或相近的經濟交易或事項,不同國家間的交易或事項本身無本質差別。因此,各國在處理這些交易或事項的會計程序和方法應該是相同或相通的。因此,我們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不必過分強調國家化。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不能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還是應該注意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對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當然應該在會計準則中得到體現,但應盡量做到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只有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會計國際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國際化。另一方面,基于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會計慣例相比,不管在內容還是在數量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應該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并結合我國的國情盡快完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與此同時,還應該廣泛開展原有會計準則修訂工作,使我國的會計實務切實有規可循。
(2)提高會計實務的質量,完善會計計量理論。我國會計實務的質量目前還比較低下,這主要表現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抉擇有時過于死板,有時又過于隨意,甚至濫用會計政策和根據需要變更會計估計;會計披露質量低劣;潛在虧損普遍存在。所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會計以及企業的國際信譽,也影響到了我國的投資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會計信息的失真嚴重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妨礙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手段,提高企業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認識,加強會計法規的執行,整頓會計秩序,全面提高會計實務的質量。
(3)加速會計處理手段現代化。首先,健全與完善信息化會計數據、會計憑證的存儲和審核機制。健全和完善交易業務數據的存儲管理和電子數據傳遞過程的可靠性機制以及建立電子信息數據生成的確認機制;其次,加快與管理信息化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最后,全面運用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電子商務,加速會計信息化步伐,為我國會計國際化奠定技術基礎。
(4)建立一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會計學科體系要加快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進程,還必須建立一套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會計學科體系,來指導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善成本管理會計以及戰略管理會計;大力發展無形資產會計,擴大其核算范圍;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會計,可以先在知識密集型行業實行人力資源會計,等成熟后再推廣至其他行業;加快社會責任會計、環境會計的發展,在反映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注重經濟活動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以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借助國外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推動,以及信息技術為會計所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大力發展網絡會計,逐步縮短與國外會計信息化的差距。
(5)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培養國際化的會計人才。首先,要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加強法制教育;其次,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順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在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不但要熟練掌握數據庫、網絡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軟件操作等新技術,而且要提高外語水平,精通財會外語,以增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和溝通;再次,應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不斷更新會計人員知識結構,以適應會計國際化的需要;最后,規范職業準入資格認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資格證書,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會計從業資格實行吊證制度,同時借鑒國外做法,擴充、更新考試內容,培養國際化的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