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資源會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作為知識經濟表現形式的人力資源不僅成為推動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因素,而且也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導因素。本文就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確認和計量,在我國建立的必要性和條件等方面內容進行探討。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和確認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在理論界并不完全統一。40多年來,通過世界各國會計學者的不懈研究和探索,已基本統一了觀點,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的理論體系。所謂人力資源會計是指把人力資源作為社會或企業的人力資產而進行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和管理,從而為人力資源的供給與需求預測、投資效益分析以及投資決策分析提供信息的一種管理活動。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我們可以根據資產定義的要點,對人力資源定義為會計資產進行分析。
1、當勞動者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建立雇傭與被雇傭關系時,企業通過支付工資、報酬,也就獲得了對該勞動力資源的控制權,即企業取得或控制了該勞動力資源的使用權;
2、人力資源是可以計量的。人力資源在其取得、開發、維持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都是可以計量的,人力資源的可計量性體現在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的可計量性上。
3、人力資源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在知識經濟時代,生產的核心要素是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效益的高低將取決于人力資源的水平和利用程度。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能夠為企業所控制,可以計量,并能夠為企業帶來預期的經濟利益,它理所當然是企業的一項資產,而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特殊的資產。那種否認人力資源是會計資產的觀點,混淆了勞動力和勞動者的區別,實際上人力資源是人的勞動能力,而作為人力資源載體的人本身并不是會計資產。人力資源的資產性在于它有取得未來經濟利益的潛力,所以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信息系統不能不把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來反映。
二、人力資源會計計量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特點是通過單獨計量人力資源招聘、選拔、安置、培訓等成本,將有關人力資源取得和開發的成本進行資本化形成人力資產,然后按受益期轉作費用。對于人力資源成本的計量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歷史成本法。此法是以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安置、遺散等實際成本支出為依據,并將其資本化的計價方法。歷史成本法操作簡便、數據確鑿,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但人力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與歷史成本有較大差異,人力資源的增值或攤銷并不直接與人力資源的實際生產能力相關聯,擁有相同生產能力的職工所分攤的招聘、培訓等歷史成本可能并不相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力資源計價的可比性和真實性,此法運用于一般企業。
2、重置成本法。此法是在當前的物價條件下,對重置目前正在使用的人員所需成本進行計量的計價方法。它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由于現有雇員離去導致的離職成本;另一個是取得、開發其替代者的成本。該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具有決策上的相關性,但由于對什么是相同的人力資源、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問題的確定標準主觀性過強,從而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3、機會成本法。此法是以企業員工離職使企業蒙受的經濟損失為依據進行計量的計價方法。這種計價方法接近于人力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但與傳統會計模式相距較遠,導致核算工作量繁重。適用于雇員素質較高、流動性較大且機會成本易于獲得的企業,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
三、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建立的必要性
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化先生在20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在我國必須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新領域專題研究組”也多次舉辦了“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專題研討會。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建立人力資源會計也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
1、它是財務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力資源的因素對企業經營成敗的影響越來越大,投資者對人力資源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是人力資源會計存在與發展的最根本動因。
2、它是內部管理的需要。現行會計將人力資源投資支出計入當期費用,不單獨提供有關人力資源投資及其變動的情況、人力資源投資的經濟效果以及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等方面的信息,因而無法滿足人力資源管理和控制對信息的需求。
3、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通過人力資源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可以了解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維護與開發情況;同時,政府還可以運用稅收等手段鼓勵企業加大人力資源投資的力度,以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的后勁。
4、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是財務會計核算原則的要求。單從會計核算原則來考慮,現行會計對人力資源的處理有諸多不妥。一方面將人力資源投資計入當期費用違背了權責發生制原則;另一方面人力資源投資支出的受益期不易辨別,其受益程度更是難以計量。所以,從遵循會計原則的角度而言,實行人力資源會計也很有必要。
四、人力資源會計全面實施應具備的條件
1、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體系。
2、人力資源法制化。對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要用法律法規加以確認,對其交換也應有一定的法律規范,確保企業對所雇傭職工的勞動力的所有權;對中途違約離職的職工也應有相應的處罰,以保證企業人力資源的相對穩定性。
3、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市場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它能提供一個合理的人才的市場價格,從而為會計核算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它使人才能自由流動,企業可自由獲得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國的人才市場、勞務市場雖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很不完善,而企業家市場幾乎不存在,盡快建立并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是當務之急。
4、開展試點工作,為人力資源會計大面積鋪開做準備。目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理論上雖有所發展,但還很不完善,而且大部分理論來源于西方論著的翻譯,與國情聯系不夠緊密,人力資源會計全面實施更是任重道遠,這將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務工作者共同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