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安全防范互聯網金融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互聯網金融是依托互聯網提供的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所形成的虛擬金融市場。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互聯網業與金融業日漸融合,產生了互聯網金融,并逐漸演變成一個新的金融行業。互聯網融合、滲透金融領域已是大勢所趨,傳統金融界也紛紛利用互聯網對自身渠道和營銷模式進行整合,P2P、余額寶、網絡金融社區和基于互聯網的平臺等新型機構正在迅速崛起,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相繼加入、強強聯合對傳統運營模式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我國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業,背后是民營資本對金融業的滲透。2004年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上線,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公司成立,2013年6月“余額寶”,2013年7月“東證資管—阿里巴巴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獲批,其客戶端正式開通“余額寶”功能,在余額寶的帶領下,互聯網巨頭紛紛進入金融行業。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
(一)法律風險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立法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或比較落后,現有的銀行法、保險法和證券法都是為傳統金融業務,對于互聯網金融不太適合。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電子合同有效性的確認、個人信息保護、交易者身份認證、資金監管、市場準入等尚未有明確規定。故在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過程中容易出現交易主體間權利義務模糊,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
(二)系統性的風險
1.系統性安全風險,由于黑客攻擊、互聯網傳輸故障和計算機病毒等因素引起,這會造成互聯網金融計算機系統癱瘓,從而造成技術風險。加密技術和密鑰管理不完善、TCP/IP協議安全性差、病毒容易擴散。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在加密技術和密鑰管理不完善的情況下,黑客就很容易在客戶機向服務器傳送數據時進行攻擊,危害互聯網金融的發展;TCP/IP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比較注重信息溝通的流暢性,而很少考慮到安全性。這種情況容易使數據在傳輸時被截獲和窺探,進而引起交易主體資金損失;通過網絡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擴散并傳染,一旦被傳染則整個互聯網金融的交易網絡都會受到病毒的威脅。
2.技術支持風險,是由于互聯網金融機構受技術所限或為了降低運營成本而以外部技術支持解決內部的管理難題或技術問題,在此過程中,可能由外部支持自身的原因而無法滿足要求或中止提供服務,導致造成技術支持風險。
(三)交易主體和計算機系統的業務風險
1.操作風險,是由交易主體操作失誤或有互聯網金融的安全系統造成的。從交易主體操作失誤方面來看,可能是由于交易主體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操作要求不太了解而造成的支付結算終端、資金流動性不足等操作性風險。從互聯網金融安全系統方面來看,可能是由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系統、賬戶授權使用系統、與客戶交流信息的系統等的設計缺陷而引起的操作風險。
2.市場選擇風險,是由信息不對稱而使得客戶面臨道德風險和不利選擇的業務風險,或者是使得互聯網金融市場成為檸檬市場。互聯網的虛擬性增加了交易者信用評價和身份的等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其在選擇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還有可能使價格低但服務質量差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被客戶接受,而高質量的機構被擠出市場。
3.信譽風險,是指互聯網金融機構不能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導致其無法有序開展金融業務的風險。互聯網金融依托的是互聯網技術,而互聯網技術容易發生故障或系統容易被破壞,所以勢必會引起不能滿足客戶預期需求,進而影響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信譽,出現資金鏈斷裂和客戶流失等問題。
三、互聯網背景下加強金融服務風險防范的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一是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應盡快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法律規范,加強對網絡信貸、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業務的約束,嚴厲處罰違法、違規現象。二是明確法律監管主體。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在于產品的重新組合和形式的改變,其本質就是傳統的金融產品,建議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和產品進行重新梳理和界定,分類明確其監管主體,其他機構配合監管。三是制定全面的市場準入辦法和管理制度。為保障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規范性,建議對申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嚴格審查其準入資格,從源頭防范系統性風險。四是整合監管資源,完善監管機制。首先,監管手段可采用警示、整頓甚至取締。增強行業透明度、標準化,堅持監管底線,不允許越過非法集資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兩個底線,完善監測手段和監管能力建設。盡快出臺管理指導意見或暫行辦法,如《網貸管理辦法》。其次,建立信息安全維護機制。通過建立網絡安全機制、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提高交易安全可靠性,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及資金風險。
(二)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在互聯網理財時代,網絡安全應該成為投資者風險意識的一部分。應該加強投資者教育,充分向投資者提示投資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且顯著高于投資類的傳統金融產品的風險。
(三)加大技術投入,進一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針對技術風險,應該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從更高層次上來防范黑客攻擊導致的系統癱瘓。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互聯網企業應在高度重視客戶體驗的方便快捷的同時,密切關注系統潛在的風險性問題。
作者:吳麗琴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