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旅游業經濟發展途徑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世界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概況;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條件;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思路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資源條件、政策條件、經濟條件、加強三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發揮區域優勢、借助體育湘軍的影響力,打造長株潭體育競賽、娛樂基地、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潛力,吸引游客參與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現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推動三市體育旅游一體化,是三市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長株潭具備發展體育旅游一體化的條件,目前亟待研究發展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思路。
關鍵詞: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條件;開發思路
體育產業和旅游業作為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已充分顯示了它的產業優勢,被譽為“21世紀朝陽產業”。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的融合,為體育和體育產業拓展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為旅游業提供可以持續利用的旅游資源和發展動力。兼具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優勢于一身的體育旅游產業,具有投資少、收效快、利潤大、創匯多的特點,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的注意力。
一、世界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概況
隨著歐美國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增多,以及新觀念和新文化的發展,休閑、度假、療養、健身、娛樂活動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一大批集食、宿、游、娛于一體的閑暇療養圣地、度假中心、娛樂場所、休閑設施欣欣向榮地發展起來。早在1857年,英國人就成立了登山俱樂部,向登山愛好者和旅游者提供各種服務。20世紀初,以體育健身和各種閑暇娛樂為主體的休閑娛樂業在一些國家初步形成規模。如:美國在1929年時,休閑娛樂業占服務業國民收入的8%,占全國國民收入總額的0.93%。20世紀中后期,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體育運動的普及,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旅游項目在歐美國家得以迅速發展。人們所喜愛的高山滑雪、徒步登山、海邊沐浴、帆船、沖浪以及攀崖、漂流、探險等冒險刺激類項目,都是體育運動與旅游的結合。
除參與性體育旅游之外,觀賞性體育旅游也隨著人們對諸如五大足球聯賽、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等大型國際比賽與日俱增的熱情而蓬勃發展起來。例如,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意大利,發展體育旅游的年產值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達180億美元,躋身意大利國民經濟十大部門的行列,目前已超過500億美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入境游客達150萬,僅在旅游業方面為澳大利亞帶來的經濟利益就高達42.7億美元。按照國際體育旅游委員會的統計,全球體育旅游的收入占到了世界旅游業總收入的32%。
二、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條件
(一)資源條件
體育旅游的發展必須依托一定的資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不同的方式把這種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長株潭地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提供了優良的戶外運動場所;長沙新世紀體育文化城和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株洲和湘潭的體育主題公園等不但為體育賽事等觀賞性旅游提供了硬件設施,也為營造都市景觀體育創造了條件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為發揮特色各異、門類齊全的體育旅游產品創造了條件;集中了全省半數以上的體育文化經營實體為大眾休閑體育和體育康復保健等參與性體育旅游提供了資源。
(二)政策條件
體育旅游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它的發展需要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發揮政府在體育旅游發展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制定法規對體育旅游進行規范管理,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體育旅游企業的運營。政策支持能給體育旅游開發提供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同時引導旅游開發的方向。除了國家頒布實施的刺激旅游的相關制度之外,長株潭一體化為長株潭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湖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公布的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的13個旅游類項目中,長株潭地區就有4個;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長株潭城市群是重點發展區域;體育服務業是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以競賽表演、健身娛樂為核心的體育服務產業是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發展方向;長株潭的體育競賽、娛樂基地是今后的主要建設任務重點;并要開發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這些為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經濟條件
體育旅游具有專業性強、費用高的特點,同時體育旅游開發是作為一種經濟行為發生、發展的,獲取經濟效益和利潤是開發的主要動機,因此對其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區域經濟基礎。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是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接合部,區位和交通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水平與投入產出效益全省領先,是湖南的“金三角”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地帶,面積2.8萬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萬,經濟總量2818億元,分別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四)社會條件
社會條件主要反映在區域社會承載力上,區域社會承載力反映的是當地居民對游客數量和行為的最大容納程度,是確定體育旅游發展規模的重要依據之一。長株潭城市群區域內連接市縣的高速公路或準高速公路的建設初具規模,加上“一體化”規劃中的輕軌鐵路、沿江高等級連接線和三市外環線將為長株潭市際交往提供便捷。同時黃花國際機場,京廣、湘黔鐵路干線,上瑞、京珠高速公路,107、319、320國道,湘江航道等為該區的對外交通構筑起立體式的交通網絡;區域內的賓館接待能力強大;以五城會為契機高標準建設的長沙新世紀體育文化城和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以湖南省十運會為契機建設的株洲體育中心、以湖南省第11屆運動會為機遇的正在擴建中的湘潭體育中心,以及各大高校和企業的運動場館,長株潭城市群已經具備承接國際體育賽事的能力,再加上文化產業是湖南省重點發展行業,區域內的居民具有良好的迎接外來體育旅游者的心態。
(五)市場條件
進入21世紀,旅游業已成為湖南經濟新的支柱產業之一。2001年全省旅游總收入210億元,占GDP的5.2%;2005年全省的旅游總收入達453.57萬元,占GDP的7.01%;2006年全省的旅游總收入達588.39億元,占GDP的7.85%;呈逐年上升趨勢。而2006年長株潭城市群的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旅游總收入分別為3348.93萬人、283億元,分別占湖南省旅游總人數和總收入的36.42%、48.10%。旅游市場穩定的發展,為體育旅游帶來豐富客源。并且長株潭城市群從事體育文化產業經營活動的實體約近4千個,年創稅費1億多元,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
三、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思路
長株潭城市群本就是湖南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有著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諸多優勢資源和條件保障,在2007年12月7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后,長株潭城市群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長株潭城市群的體育旅游產業也應借助這一東風,依靠長株潭城市群的區域優勢,發揮體育旅游這一節約資源、綠色環保、推動人民之間平等友好往來的特色優勢,形成以競技體育訓練競賽觀賞為龍頭,大眾休閑健身、民族傳統體育為基礎的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各種消費層次并舉的體育旅游項目體系。
(一)加強三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發揮區域優勢
長株潭城市群作為湖南省“金三角”,區位優勢得天厚,兩兩相距均在45公里以內,名為三市實為一體,其交通便利,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一應俱全,聯結東中、西三大地帶,承東啟西、接北進南。這種同一流域、超距離的有利條件為游客體驗該區域著名的體育旅游文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獲批,更能為體育旅游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在這一大環境下,制定出能整合體育旅游資源、提升競爭力的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顯得尤為關鍵。這需要成立以政府主導的各部門聯動機構,打破行政區劃阻隔,制訂高水平的體育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各市區規劃再編制各自的體育旅游建設規劃。確保充分發揮長株潭三市各自的比較優勢,分工合作,有效避免區域范圍內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現象,實現優勢融合和互補,推動三市體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展宣傳促銷,將政府促銷、企業促銷、行業促銷捆綁聯動,進行規模促銷、立體促銷,形成整體效應,壯大體育旅游支柱產業,形成三市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體育旅游產業一體化。
(二)借助體育湘軍的影響力,打造長株潭體育競賽、娛樂基地
要以北京奧運會為契機,發揮“奧運湘軍”人才優勢和品牌形象,積極發展體操、跳水、射擊、水球、羽毛球等湖南優勢項目職業俱樂部,努力建設足球、籃球等熱點項目職業俱樂部,大力發展各種大眾化體育俱樂部,形成以省體育運動技術管理學院和體育場為依托,長沙新世紀體育文化城和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為核心,株洲和湘潭體育主題公園齊頭并進的協調發展戰略;合理規劃體育競賽、訓練、旅游休閑等系列設施,建設可舉辦國際大型賽事、會展的綜合性體育場館、體育文化主題公園、奧林匹克廣場、旅游休閑中心工程等重大項目,使之成為現代體育文化特色突出、時代氣息強烈、國內重要的體育比賽、培訓、人才、娛樂基地,邀請世界著名運動員、體育明星到此比賽、訓練,積極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并借助傳媒湘軍的優勢資源,吸引更多的體育愛好者到長株潭觀賞比賽或體驗體育樂趣。
(三)依靠現有條件,開發休閑體育旅游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選擇健身功能強,接近大自然,富于挑戰性、刺激性的高品位、高檔的休閑體育項目已成為眾多人的選擇。長株潭城市群具有開發大眾休閑體育旅游項目自然地理環境、運動場館設施的豐富資源。瀏陽大圍山的漂流與攀巖、湘潭水府廟的滑水和水上滑翔、眾多國家級森林公園提供的天然戶外運動場所;再加上長株潭城市中網球、高爾夫球、保齡球、壁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的鍛煉,這些都是吸引游客體驗體育樂趣的體育旅游資源,但也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充分挖掘,加以提煉,形成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的優勢品牌,為人們的體育休閑提供好的去處,也能更好地壯大發展行業經濟。
(四)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潛力,吸引游客參與
雖然長株潭地區不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但湖南湘西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成功也能給長株潭的體育旅游產業帶來啟示。湘西雖好,但交通不便,而長沙有世界之窗和湖南民俗文化村兩個具有影響力的公園,完全可以將豐富多彩的湘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移植;中國的龍舟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力,而龍舟文化的發源地岳陽早已被納入泛長株潭成城市群的范圍,這應是三市體育旅游拓寬市場的一個重要項目;長沙高校的舞龍舞獅文化開展的紅紅火火,已多次在世界大賽上摘金奪銀;對于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長株潭城市群應按現代社會的要求對其進行改造加工,雅化包裝,推向旅游市場,提供觀賞、參與服務,形成長株潭城市群體育旅游業的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