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體制深化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創新。在改革中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要通過深化改革,突破體制性障礙,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關鍵詞:深化改革;經濟體制;基本經濟制度
Abstract:TheeconomicstructuralreforminChinaisthedirectmotiveforceofsocialistdevelopment,inparallelwiththeself-improvementandinnovationofoursocialistsystem.Wemustneverwaverinconsolidatinganddevelopingthepublicownershipeconomy,encouraging,supportingandguidingnon-publicownershipeconomy,equallyguarantyingproperty,inordertofosterthefaircompetitionsofallkindsofeconomicsystemsofownership,andinteractivelypromotedifferentpatterns.Thoroughintensifyingthereform,thetendencyshouldbebreakingthesystematicobstacles,perfectingthebasiceconomicsystem.
Keywords:intensifythereform;economicstructure;basiceconomicsystem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沒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何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必須建成完善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動力
關于中國改革的性質問題,鄧小平同志有兩個重要判斷:一是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二是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前者是講這場改革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關系,即改革的動機和結果是要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動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后者是講這場改革與傳統體制的關系,即改革相對于傳統體制而言,不是進行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舊體制進行根本否定;不是改良,而是根本變革,是對舊體制發動的一場革命,即鄧小平說的“革體制的命”,“是帶有革命性的改革”。
改革的性質決定了中國改革的內容有兩個方面,即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經濟體制和經濟制度在國外沒有區別,而在我國把它們區分開了。這種區分有個好處,即從體制入手進行改革,進而實現制度的創新。經濟體制和經濟制度是兩個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概念。經濟體制是特定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經濟制度是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經濟制度是體現生產關系的性質,它具有特殊的質的規定性。如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原則的基礎上,消除剝削和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區別于其他社會形態的標志,如果改變了這些特征,社會主義性質也就改變了。
從我國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的發展是相適應的,所以必須堅持;但是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經不適應了,甚至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必須改革。并且這種不適應,已經不是經濟體制的個別方面、個別環節,而是經濟體制的整個模式。所以,必須對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因此,在改革中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能撇開基本經濟制度而去抽象地談經濟體制。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前進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創新。改革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創新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從實踐看,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已經得到了發展和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所有制關系的創新和完善。由單一的公有制到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現了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二是分配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從單一的分配方式到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三是從與計劃經濟結合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轉變為與市場經濟結合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就是說,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之,我國的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通過體制的改革,來完善制度;通過制度的完善,再進行體制改革。通過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通過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二、在改革中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新形勢下如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盵1]其實,這“兩個毫不動搖”是十六大提出的。十七大報告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边@是對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指導我國今后優化所有制結構的重要方針。這里提出的“兩個平等”,即法律上的“平等”保護和經濟上的“平等”競爭,這是所有制理論的最大亮點,是非公有制經濟理論的又一次飛躍。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而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市場經濟。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堅持社會主義改革的方向。離開公有制為主體,就不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如何認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為主體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量的要求;二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質的要求。因此,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必須要既有量的優勢,也要注重質的提高。在量和質統一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我國憲法總綱明確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只有公有制占主體地位,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F在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這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構成的體制。這樣一來,就分不清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了。所以,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計劃經濟時期的“資本主義尾巴”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十五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十六大的“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再到十七大的“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非公有制經濟終于走到市場經濟發展的前臺,由制度外轉變為制度內。1999年和*年,兩次憲法修正案,都以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社會制度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雖然已經取得巨大發展,一些重要領域包括壟斷行業,已逐步向非公有制經濟開放。但是從整體上看,進一步發展還存在著種種制約和障礙。當前非公經濟的發展面臨困境,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非公經濟發展面臨著行業壟斷的問題,即“玻璃門”現象還存在。二是融資難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很難從銀行融資,這就影響企業做大做強。由于在金融支持上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導致更容易遭受投資周期的沖擊。
目前,發展非公經濟,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解決準入上的不平等,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打破一切限制非公經濟發展的“玻璃門”現象。二是解決資源配置上的不公平,革除一切非公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三是解決價格、稅收、融資方面的差別待遇,改變一切束縛非公經濟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四是清除輿論環境上的歧視,沖破一切妨礙非公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通過以上四點,解決公平準入問題和改善融資條件,從而促進非公經濟的發展。
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我國《物權法》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平等保護物權,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決定的。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享有相同的權利、遵循相同的規則、承擔相同的責任。堅持平等保護物權,特別是像保護國家、集體的物權那樣平等保護私人物權,有助于完善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是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張卓元.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實踐中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C]//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