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經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目前,我國的一些政策規劃,正逐步重點體現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的理念。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2010年,教育部網站發出通知,為加大低碳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力度,要求有關高校從本科教育入手,積極申報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相關的新興專業。并且隨著國家各項低碳政策的落實,國內一些高校紛紛成立了相關的低碳經濟類專業。然而,我國低碳經濟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培養起步還是相對較晚,對低碳經濟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仍需要進一步地探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作為國內率先申報低碳經濟專業的本科獨立院校,其對低碳經濟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探索,然而,仍需借鑒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作進一步改進。下面將根據國內低碳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思考分析該校低碳經濟專業人才培養改進方法。
2國內低碳經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1低碳經濟專業的特點。
根據前文所述的"低碳經濟"的概念,低碳經濟領域的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應當包括:掌握經濟學、金融、統計學、會計學等的分析方法,了解國內外低碳方面的先進技術及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貿易政策,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和對外溝通能力。由于該學科的知識高度交叉性,很有必要對該專業的本科生課程進行科學合理地設置,做到深淺得當。
2.2低碳經濟相關專業開設院校。
目前,國內普通本科院校招生目錄中,針對"低碳經濟"這一領域,有一些高校陸續設置了相關的專業,比如能源經濟、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然而,近幾年來國內高校與低碳經濟相關的專業的開設仍然較少。另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發展經濟學系,一直開設有能源經濟學和資源環境經濟學等低碳經濟類課程;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濟與貿易系則于2011年在其下屬的“經濟學專業”設置了低碳經濟方向(以下簡稱低碳經濟專業);并且有報道指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計劃在2014年的招生計劃中,新增的金融工程專業(碳金融方向)。
2.3低碳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
關于低碳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本文將以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專業為例,簡要介紹低碳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人民大學的能源經濟專業,為該校經濟學院下屬的本科專業之一,是國內第一個設立的能源經濟本科專業。培養目標立足于國際能源政策與戰略平臺,為致力于培養系統掌握能源經濟理論方法、追蹤國際能源價格趨勢、熟悉各國能源政策與戰略的高級能源經濟戰略性人才。其中,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從能源金融方面入手,教授學生能源經濟、投資、金融、市場等方面的知識。另外,人大經濟學院還定期推出能源經濟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多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講座,內容涵蓋資源、環境、氣候等眾多相關領域。而該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就業方向,主要為在各級政府從事能源經濟管理,在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能源板塊從事投資、行業分析,以及在國有大型企事業進行能源管理等。
3低碳經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上述論述,可為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濟學(低碳方向)提供參考借鑒。另外,考慮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作為本科獨立院校,其對學生的要求定位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有所差別。在此,考慮上述因素,論述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低碳經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3.1培養目標的適當定位。
作為本科獨立院校,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直堅持以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在此,結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將低碳經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和經濟學分析方法,熟悉低碳領域相關技術、政策、制度和規劃的應用型人才,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和溝通能力,適宜從事公司、行業協會、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等低碳經濟領域的相關工作。
3.2專業課程的合理安排。
專業課程方面,目前新華學院的低碳經濟專業的課程類別分類較雜,雖然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方法課程有涉及,但是無法很好的體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建議除專業核心課程外,將其他修習的課程分門別類列出,如理論經濟學類、應用經濟學類和經濟學方法類;如此更能體現每門課對培養目標的意義,同時也體現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承接關系。同時,還可以輔以一些前沿性講座,內容涉及最新的低碳經濟資訊、企業和政府部門的低碳經濟工作進展、低碳經濟的應用等,以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
3.3產學研的聯合培養。
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光是課程的專業學習和講座課程,是不足以培養畢業后能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的,因此,需要注重學生的專業實踐。在此,就要求注重專業產學研的合作。可以通過專業相關的研究項目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參與到其中,來使得低碳經濟的研究和市場接軌,也為學生提供接觸低碳市場的平臺。
3.4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新華學院作為依托中山大學而成立的一個獨立院校,可通過與母校的合作,促進學生的發展。其中,中山大學成立了低碳科技與經濟研究中心,可以以此為平臺,讓低碳經濟專業的學生參與到中心的項目當中,通過項目學習成長。q另外,低碳經濟在國外已經較為成熟,為此可以依托新華學院對外交流辦學平臺———博學書院,加強低碳經濟專業學生與國外低碳領域專業的高校及研究所的交流合作,以使學生能夠學習更為先進的低碳理念。在對低碳經濟人才培養的模式上,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低碳經濟專業仍然有需要進行探索實踐的地方,結合其他高校的相關課程設置以及學院本身特點,還應當關注如下幾點:1)培養目標的適當定位;2)專業課程的合理安排;3)產學研的聯合培養;4)加強對外交流合作。通過上述幾方面的努力,將可為低碳經濟類人才培養做進一步的探索實踐。
作者:藍舟琳 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