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類高校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和前沿話題。高等院校、特別是建筑類高等院校,必須主動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才能實現自身的科學發展。建筑類院校,必須進一步提高對發展低碳經濟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積極提倡綠色消費觀和價值觀,研究開發和鼓勵使用綠色、低碳產品。同時要帶頭開展氣候變化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節能減排意識,讓每個公民自覺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努力。要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開展普及低碳經濟基本知識教育活動,實現低碳經濟上教材、進課堂,從而引導全社會樹立起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增強全社會的大氣環境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深入進行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是建筑類高校的歷史任務
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但同時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進程中,又遇到了許多問題和挑戰。如低碳經濟給我國正在建設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但另一方面,受我國國情影響,發展低碳經濟需要相當的額外成本和大量采用低碳相關技術,這又會延緩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又如國家倡導發展低碳經濟,但現實中存在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運作機制不規范、標準制定困難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前沿問題。高等院校、特別是建筑類高等院校必須主動承擔起歷史責任,深入研究這些戰略性問題,為國家、社會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參考,從而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積極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是建筑類高校的社會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能源與氣候經濟學課題組(PECE)”最近的一個研究成果提出,要建設中國的低碳經濟,就需電力、交通、建筑、鋼鐵、水泥、化工及石油化工六大部門共同努力。課題組篩選了388種技術,其中至少要有60多種技術作為骨干支持,否則實現低碳經濟就非常困難。而在這60多種技術里面,約有42種我國是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我們需要做一種選擇,要么花巨資購買跨國公司的技術,要么自己研發。因此,為發展低碳經濟積極提供技術支撐就成為建筑類高校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建筑類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為傳統建筑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提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則要把科學研究的目光集中到節能、環保這新能源領域,為低碳經濟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技術支撐。
1.認真研究低碳經濟對傳統建筑業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影響,為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提出解決方案長期以來,中國建筑業始終徘徊在管理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經營組織方式上,盡管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與改變,但從行業發展的整個態勢來看,仍是唯施工產值論英雄,以“大”排輩份。我們常為企業能入選世界500強、世界承包商225強而津津樂道,但從本質上看,我們所入圍的企業只能稱之謂“大”,不能稱之謂“強”。同樣是世界500強企業或225強承包商,我們入圍的企業與國際上入圍的企業相比,除了產值能比肩排行榜外,我們的人均勞動生產率低、能耗高、核心競爭力差。顯然,加快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中國建筑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
2.積極進行低碳建筑研究,為發展低碳建筑業提供技術支撐世博開幕之后,倫敦零碳館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零碳館能耗每天300度電,通過太陽能、垃圾發電等方式每天可以發電200多度,通過地熱等方式,收集熱量100度電,很好地滿足了自身需要,成為“零電費”建筑。一時,低碳建筑引起人們的熱議。建筑物,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它的碳排放是影響環境的主要來源,因此說“低碳建筑”是當前“綠色建筑”理念的前沿體現。低碳建筑對建筑采暖、制冷、通風、照明、給排水等提出了更高的節能減排要求,其主要技術是外墻節能技術、門窗節能技術、屋頂節能技術、建筑材料技術、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加強對低碳建筑技術的研究開發,為發展低碳建筑提供技術支撐,應該成為建筑類高校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類高校必須在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主動承擔起技術指導的重任,在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用發展低碳經濟的視角,為建筑企業技術革新、管理創新提供支持和指導。
四、培養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高級專門
人才是建筑類高校辦學的努力方向人才培養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建筑類高校要緊緊圍繞低碳經濟的理念,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積極為社會培養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高級專門人才。
1.按照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面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低碳經濟對建筑類高校提出的新挑戰、賦予的新任務,建筑類高校必須對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進行認真地反思,進一步統一教職工的思想認識,明確在低碳經濟背景下辦好高等建筑教育的目標,樹立新型的、符合時展要求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確立為低碳經濟戰略發展做貢獻、為低碳經濟發展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意識。
2.按照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加強學科專業建設
如何依托行業優勢,按照服務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構建符合行業特點的學科專業體系,是當前建筑類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應根據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加強建筑環境、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學科專業的發展與建設。要重視低碳經濟相關學科專業的交叉與融合。低碳經濟的很多領域中,都包含著新的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同時要求多學科的交叉與協同探索。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發文,批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低碳經濟學”為北京市交叉學科的重點學科。這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從籌劃資源整合到獲得批準僅用了4年時間,堪稱奇跡,也確實發人深思。低碳經濟在理論上不是哪一個單獨學科專業所能研究的問題,只有實現各個學科專業的綜合、交叉,才能拓展思路、取得突破。
3.按照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深化課程改革
建筑類高等院校要根據發展低碳經濟要求深化課程改革。一方面是在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節能環保、新能源等與低碳經濟相關的課程,另一方面是在傳統課程中增加低碳經濟內容,從而加強對大學生低碳經濟基本知識的教育,培養低碳意識,奠定低碳經濟知識基礎,以便他們更好地適應低碳經濟要求,盡快成長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高級專門人才。
4.按照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強化大學生素質教育
建筑類高校要根據學科專業自身特色,把低碳經濟教育有機融入到大學生素質教育當中。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文化科技活動,培養大學生的低碳意識,讓低碳價值體系與生態道德成為大學生人生修養的重要內容,并積極組織他們進行低碳生活實踐,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學校要全力營造綠色校園、低碳校園,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的觀念意識及對低碳經濟的認同。在校園建設與日常運行中,要盡量采用節能技術,在建筑物外墻、門窗、屋頂盡量采用隔熱保溫技術;日常使用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通過設備更新、日常教育等多種形式開展科學用電、節約用電活動,培養學生節能意識。發展低碳經濟,對于建筑類高等院校的發展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相信,只要真正樹立低碳意識,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積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并加強低碳經濟教育,努力為發展低碳經濟培養素質更高的高級專門人才,建筑類高校就一定能在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實現自身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