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音樂欣賞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審美標準是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情感體驗音樂要素審美能力
高校音樂欣賞教學是高校利用現代教育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為教學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一種教育活動,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可以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享受音樂,豐富情感,提高審美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的內容與形式,直接影響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音樂是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感染人。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即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音樂欣賞具有普遍性,無論是音樂專業學習者或非音樂專業學習者,在欣賞音樂過程當中,都能有所體驗,只是感情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不同,由于每個人的個性差異,所欣賞的角度不同而已。在高校大學生的文化修養有了一定的深度,音樂欣賞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欣賞的深度還不夠,甚至對音樂有種模糊的概念。他們急于想了解音樂而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那么在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通過欣賞課來提高高校大學生的音樂素質及審美能力就是其最佳方法,最佳渠道。那么,在高校音樂欣賞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啟發學生欣賞音樂來提高教學效果呢?對此,現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通過理解音樂要素的表現來欣賞,鑒別樂曲
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不能泛泛而談,淡淡而聽,而是在欣賞一首樂曲時,應從音樂的本體出發,既從音樂的表現手法——音高、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區、織體、和聲、調試、調性、曲式結構等方面來分析、理解樂曲。實踐證明,在欣賞課上,空洞的理論講解,其收效甚微,而從音樂的本位出發,從認識音樂的組成元素去分析就能達到舉一反三,找到音樂的切入點,把學生引入音樂的殿堂。因為音樂欣賞課的上課時間、學生的欣賞時間和內容是有限的,而在課外的欣賞則是無限的。引導學生進入音樂內部去,理解音樂組成要素,就能使學生在課外的欣賞無限延展。
例如,引導學生認識旋律線。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人們常用這句話來說明旋律的重要性,旋律作為音樂表現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種要素,在音樂欣賞中占主導地位。旋律線是曲調在運動過程中,由音高變化而形成的起伏線條。旋律線與感情的起伏和語言聲調的抑揚頓挫密切關連。例如:、同音進行,其線條較平,如果與多變的節奏相結合,會造成緊張,強烈、推進的效果。講解之后接著聽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讓學生自己找出同音進行出現在旋律中的那一部分,然后分析說明。表現解放軍勇往直前、銳不可擋的英雄氣概。、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氣、善于表達積極向上,堅定有力的情緒。聽賞樂曲《畢業歌》,接著提問上行級進出現在那一部分,其表現的是什么情緒,當然,每個學生感受到的各有差異,應該承認每個學生感受的都不是錯誤的,最后引導總結,《畢業歌》中上行旋律線,是以強烈的語氣向自身提出充滿責任感的質問,疾呼,反映了青年的愛國熱情。3、下行的旋律線一般與力度減弱、緊張度緩和、情緒低落相聯系,善于表達平穩、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緒。例如《松花江上》下行凄慘的音調,令人肝膽欲裂。
這樣層層盤剝,把音樂的基礎知識,基本要素一點一滴地,耐心細致地講解給學生,通過欣賞實例來提高其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涵。讓學生感到其離音樂很近,其豐富的表現就蘊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從音樂的本體領會樂曲的深刻思想內涵及樂曲所展現的豐富的情感世界。
通過情感的體驗來提高欣賞水平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是在音響的運動過程中,情感體驗的藝術。音樂中隱含著豐富的感情內涵,因此,準確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情上的直接體驗。欣賞者在欣賞的過程中,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讓學生通過一些歌曲,樂曲的聆聽、比較,使他們能夠辨別各種不同情感,不同風格的音樂,例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的第七章《保衛黃河》時,樂曲此起彼伏、雄壯豪邁,生動地刻畫了活躍在萬山叢中、出沒在青紗帳里的抗日英雄形象。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對樂曲節奏,旋律的聽辯,感悟、想象,有的學生認為這是在千里平原上,萬馬奔騰,抗日英雄痛殺日寇的場面,有的學生認為是黃河在怒吼,波濤洶涌,是不可遏止的奮起抗敵的革命洪流。同樣的樂曲,不同的學生卻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為了更深入地體驗各類作品的感情內涵,在教學形式,內容上要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領悟能力,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使情感升華,心靈凈化,達到培養審美的目的
例如欣賞器樂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筆者把作品分為四個教學步驟:、先讓學生反復唱出呈示部的愛情主題,為下一步深入的欣賞作好準備。引導學生體驗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白花盛開的畫面上進行嬉戲,互訴衷腸的情景。、放音像資料。當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于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時,同學們都跟著哼唱起來;當聽賞到樂隊全奏愛情主題時,學生們表現出興奮的表情,長出一口氣,仿佛他們真正地感受到了樂曲中所揭示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3、此曲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三個部分,每聽完一部分,讓學生說出內心的感受。雖然每個學生措辭不同,但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這樣,讓學生進行說的參與,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更重要的是,使同學在欣賞過程中能在理性認識指導下,使情感體驗走向深入,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4、再整體上從頭到尾欣賞樂曲,加深印象,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對此樂曲的感受能力和欣賞能力。
通過了解相關文化知識背景,幫助理解樂曲內涵
欣賞者一方面要通過對音樂本身的反復傾聽,憑借直感、更準確更細致地去體驗樂曲的感情表現,另一方面也要從廣闊的方面,特別是從樂曲產生的社會環境,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藝術風格等各個方面去進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對樂曲感情內涵的正確把握。如同我國古典音樂論著《樂記》所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例如肖邦的《革命練習曲》,只有欣賞者了解了肖邦的祖國——波蘭面臨亡國的悲慘命運,波蘭人一再起來反抗俄國,但一再被殘酷鎮壓的歷史背景時,才能體會到這部作品中的激情,悲痛之情,才能理解浪漫派大師舒曼所形容的:“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他用自己的音樂向世界宣告:波蘭不會滅亡。也正是肖邦后半生正植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的人生經歷,他才會有這些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從《革命練習曲》中,我們不僅欣賞到音樂的美,同時也欣賞到肖邦的人格力量,那就是豐富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又如對《8序曲》的欣賞。其曲作者柴可夫斯基(840~893)俄羅斯作曲家。這首樂曲反映的歷史背景是:9世紀初,法國皇帝拿破侖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到8年他幾乎征服了整個西歐,他企圖變俄羅斯為殖民地。俄法兩軍在莫斯科附近激戰,俄軍從背后給法軍以有力的打擊,粉碎了拿破侖的戰爭計劃。《8序曲》以它英雄的愛國主義題材和音畫般的通俗易懂的標題性,以及形象化的主體發展和燦爛的管弦樂的音響色彩,層次分明地敘述8年俄法戰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簡單地對作者的生平、樂曲的創作背景等作介紹,以便學生理解音樂內容的邏輯關系,把這種理性的認識真正融注于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情感之中。另外還可以讓學生熟悉俄羅斯民歌和馬賽曲的旋律及象征意義,感受到兩種旋律在樂曲中的抗衡對比及強弱變化,就不難體會到樂曲的發展及隱含的愛國情感。所以在音樂欣賞課中,要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理解音樂作品產生的原因,從而幫助找到作品欣賞的切入點,幫助理解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內涵。
通過欣賞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作曲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古今中外,許多杰出的音樂家創作了具有深刻內容與重大社會意義的音樂作品。音樂欣賞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對中外優秀音樂藝術作品的賞析。教師在選擇作品時,即要考慮到音樂作品體裁的形式,風格的多樣性,還要注意作品的可接受性,藝術性和思考性。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欣賞外國音樂作品。外國音樂作品,特別是一些大型交響樂、協奏曲和圓舞曲,為學生展示了音樂發展的巨大空間,在欣賞其音樂作品時,得到一種震撼、深度的感情體驗。例如《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作品充分體現了英雄的戰斗意志:戰勝命運,從黑暗到光明,通過斗爭獲取勝利的中心思想,從中,學生不僅欣賞到作品的藝術性、更重要的是體驗到作品里蘊含的思想性。被稱作圓舞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風靡整個世界,至今仍是維也納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的必演曲目。其音樂華麗、明快、活潑。從中學生能感受到典雅、高貴的風格,獲取高水平的情感體驗。
、多欣賞民族音樂,我國民族音樂一直在音樂之林中占居重要位置。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民間歌曲,民間歌舞,說唱音樂、戲劇音樂和民族器樂等五大類。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寬廣、人口眾多,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音樂表現形式,欣賞不同的民族音樂,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做的。我國北方的民族音樂多以粗獷、豪放為主基調,江南一帶則以宛轉、細膩為特點;苗族的秀美、悠揚,藏族的雄渾高亢。讓學生欣賞這些色彩絢麗的民族音樂,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積極上進,頑強勤奮的風格。
3、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一些貼近他們時代,健康的音樂作品,易使他們獲得情感體驗。音樂欣賞課在高校的對象是青年學生,這些在0世紀八九個年代成長起來的學生們,生長在信息社會。現代文明正高速地向前發展,現代風格的強節奏,強音響的音樂,像麥當勞快餐似的被學生所接受。流行時尚是青年學生追捧的字眼。因此,在課堂上可以穿插小部分思想健康,藝術價值高,學生所喜歡的流行音樂作品,如克萊德曼的鋼琴小品《秋日私語》、《夢中的婚禮》,肯尼金的薩克斯曲《回家》及搖滾樂。這些音樂深受學生的喜歡,易與學生取得共鳴,更能引發他們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通過欣賞這一題材的音樂作品,使師生之間得以溝通,學生容易喜歡老師,從而引起學生上課的興趣,便于更好地組織教學。
綜上所述,在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不能是單一的欣賞教學。應該拓寬思路,從理解音樂要素,豐富的情感體驗,了解樂曲相關的文化知識等方面進行音樂欣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通過欣賞音樂作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藝術修養,讓他們了解不同樂曲所反映的民族特色、時代風格,地域特色,愛國情懷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個性才能,為完善大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培養多元化、多情趣,具有創造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