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微課下特殊教育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筆者結合特殊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如何利用微課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為出發點,闡述了微課在特殊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性,同時也給出了微課設計原則和制作流程,為特殊教育教學研究指出了新的探索方向。
關鍵詞:微課 ;特殊教育 ;視頻 ;無障礙
微課是基于信息化教學理念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結合學生實際,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劃分,將不同的知識模塊錄制成 5-10 分鐘教學視頻。
一、特教課堂引入微課的重要意義
1. 微課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微課是將常規課的教學內容分解成多個單一的知識片段,并制作成相應的視頻教程,以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復習。其次,在教學形式上,微課將常規課由不可逆的線性教與學的模式向可反復的環形教與學的模式轉換。對教師而言,微課對教師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也相對較高。教師除了掌握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能力外,更重要是提高信息化資源的開發能力。對學生而言,微課能促進其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的能力的培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通過觀看視頻教程,來補差補缺。
2. 微課是實現無障礙教學的需要
微課在無障礙教學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用其自身優勢為無障礙教學帶來了新契機。首先,視頻教程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其次,視頻教程可以配以字幕,幫助聽障學生了解老師所表達的內容,進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最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視頻教程,以達到補差補缺的目的。因此,微課在特教課堂的應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微課是實現“生本”教育的需要
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特教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對各個知識要點的掌握不一致,常規課的授課不能顧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微課往往將系統知識模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學習。這樣既能查差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微課的便攜性有利于學生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可以將微課視頻存儲在個人電腦、手機、ipad 等設備上,實現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
二、微課開發設計
1. 微課設計原則
(1)目標控制原則。微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一方面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體現出教學大綱的主要知識內容,另一方面要以學生實際依據。微課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出教學目標的控制,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掌握知識要點,實現教學目標的控制。
(2)便攜適用原則。微課的典型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從“微”處著手,放眼整個知識體系,力求實用。因此在微課設計時,要把握住“微”的特點。微課視頻時長一般控制在 5-8 分鐘,視頻格式一般常用的格式(如 wav、avi、mp4、3gp 等),文件大小控制在 20MB 左右,不可太大。以方便學生存儲和播放。
(3)教學評價原則。反饋與評價在教育傳播的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它可以產生和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要對信息傳播所帶來的效果和產生的作用深刻理解,第一時間篩選出有效的反饋信息,并對其做出相對應的評價,進而改進原有的教學方式。將先進的科技手段運用到教學中進行知識反饋是微課教學的主要方式。
2. 微課設計流程
微課設計包括教案設計、素材搜集、工具準備、視頻錄制、課件設計等環節。下面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三章第三節“表格處理”為例來談談微課的設計流程。
第一,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依據教案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環節,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以便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微課設計中教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課視頻的設計也是依據教案設計而進行的,比如視頻模塊的劃分是依據教案設計中所設計的知識系統進行劃分的。
第二,素材搜集。依據教案設計內容,采取多種渠道搜集相關素材,如圖片、輔助動畫、語音等信息。同時,將相關信息進行編輯處理,分類存放,以便后續使用。
第三,工具準備。在視頻教程錄制前需要準備好相應的軟硬件設備。如微課制作錄屏軟件 Camtasia Studio、DV 機或攝像機、照相機、話筒或耳麥等。
第四,視頻錄制。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常見的微視頻獲取方式有外拍式,即借助 DV 等拍攝設備錄制 ;錄屏式,即通過屏幕錄像軟件自動錄制教師對著電腦講授的內容。前者主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體錄制,然后通過相應處理軟件,依據知識模塊進行視頻截取,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微課視頻。后者主要是對知識模塊直接進行錄制,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且直接形成相對獨立微課視頻。
第五,課件制作。課件是微課的承載體,也是微課的表現手段。教師應根據選題的內容,將課件的內容利用相應軟件設計并制作得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動畫設計要恰如其分,不能過度夸張、復雜,在說明問題的前提下,越簡單越好,這樣才能突出講課的內容,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才會深刻。
第六,修改完善。在微課整體設計完成后,設計者要反復推敲演練,進行修改。修改過程,是對去粗取精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提高設計水平的過程。修改可以使微課變得更具有實用性。
第七,反饋評價。當授課結束后,微課實施者(教師)和微課接受者(學生)要依據上述所講的微課設計原則中的教學評價原則進行總結、評價,然后將意見進行匯總反饋。教師再依據反饋信息進行修改完善,以達到提高實際教學效果的目的。
微課的出現對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則它開辟了特殊教育無障礙教學的新途徑,滿足了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體現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二則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和課后反思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它在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遠程教育雜志》2013 年第 4 期。
[2]關中客 :《微課程》,《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 年第 7 期。
[3]張一川 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遠程教育雜志》2013 年第 6 期。
作者:李懷彬 單位: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