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價值觀師德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厘清師德建設的模糊認識
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在經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近年來人們對師德建設的認識出現了偏離甚至混亂。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因此我們必須厘清師德建設的模糊認識。在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上,有一種觀點認為,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不應對教師提出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教師在生活中犯點人的錯誤,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前段時間在網絡上流傳的《我只是個老師》的文章,就表達了這種觀點。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教師只是一種社會分工,一種職業,是人們對從事這種工作的人的稱謂。但是,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這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要求。從教師的職業特性上進行分析,教師是培養人教育人的職業,是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職業。教師不僅是博學多才的人,更應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直接參與教育過程的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人格塑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感”,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從教育活動的范圍看,教師的個人品德雖屬于私人領域的問題,但是不能否認教師的個人品德對學生可能造成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對教師的道德要求不僅比一般普通人高,而且比其他職業也要高。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要優先于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的工具向度從屬于它的道德向度。教師的“為人師表”不能排除私人領域,教師個人品德對學生的影響不應該排除在他們的工作之外。教師的“為人師表”具有普遍意義,教師應當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中的優秀群體。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種光輝就是建立在師德基礎上的。面對師德建設的這種模糊認識,我們應當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變中把方向、在多樣中謀共識。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教師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必須忠誠和熱愛所從事的職業,始終牢記“選擇做教師,就選擇了奉獻”,“選擇做教師,就選擇了崇高”。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文明當作人生事業奮斗的志向,去除浮躁之氣、遠離功利之風,執著于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做好工作。
二、明確師德建設的時代要求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必然會發生各種價值觀念的碰撞、沖突、迷失甚至嬗變。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影響,少數教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識淡薄,教學工作敷衍,學術風氣浮躁,甚至學術不端,言行失范,道德敗壞等,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的社會形象和職業聲譽。面對師德建設的現實困境,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政策,加以積極的正面引導。如2008年頒布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12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都提出要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針對近年來媒體曝光的個別教師的不道德行為,教育部先后制訂頒布了《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等文件,明確對侮辱、體罰、收禮、性騷擾、有償補課等行為要進行處分,明確劃定教師禁行行為“七條紅線”。同時,黨和政府也大力宣傳師德模范,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開展“師德標兵”評選等,努力營造師德建設的良好氛圍,凝聚正能量。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好老師的四條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并強調指出,“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關于好老師的要求,厘清了人們在師德建設上的模糊認識,明確了師德建設的內容和途徑,為我們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堅持師德建設的價值引領
自教師職業產生以來,教師職業生活都是在其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加強師德建設,我們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需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需要廣大教師的文化自覺與教育引導。教師應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豐富自己的精神、高尚自己的道德、塑造自己的信仰、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素質,從而增強專業發展的自覺與自信。加強師德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價值觀是一種內在追求,職業道德是一種外在要求。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形成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推動、激勵和鼓舞。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加強師德建設的根本依據。加強師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就要根據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師的要求,緊密結合教師職業的特點,切實做到“學高身正,仁愛厚生,敬業樂教,淳樸弘毅,傳承創新”。這五個方面反映了當代教師與自身要求、教育對象、教育事業、國家人民、社會發展等方面關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念,體現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自我到天下、由微觀到宏觀、由內化到外化的相互聯系和邏輯關系;體現了我國教師的優良傳統、時展對教師的要求以及教師價值追求的內在統一,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落地生根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完整體系,黨的十八大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概括,體現國家、社會與個體的內在統一,包含著豐富的內涵。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的培育與踐行都需要教師的自覺引導和敢于擔當,并將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師德建設的根本所在。
作者:劉繼紅 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