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翻轉課堂在法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對法學本科教育而言,目前基本形成共識目標是:在動態、多元教育觀的大背景下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法律人才,以適應社會各方面的需要。但如今的法學教育卻與培養目標所設想的效果相差較大,筆者認為造成此種培養瓶頸主要在于法學教育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及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的出現為我國法學本科教學改革提出了嶄新的課題。如何應對“翻轉課堂”對法學教學提出的各種挑戰?我們認為必須改變教學觀與教學方式,構建新的教學信息平臺,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改變法學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
盡管法學教育提倡改變教學模式已有多年,也有很多法學教師嘗試開展診所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各種教學方法,然而遺憾的是,固有的教學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師一味從事單純理論教學的工作。殊不知教師和學生隨著教學模式的變化,其角色也發生著轉變。在實施翻轉課堂時,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從事教師的“演藝工作”,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而教師退居幕后,成為“特殊觀眾”。將翻轉課堂引入法學本科教育中,由于教學過程顛倒,學生可通過課堂、任課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及網絡資源等多種渠道獲取知識。教師是教學資源的制作者、提供者,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者,網絡教學的組織者,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教師兼多種身份于一體,所以為了更好地實施翻轉課堂,需要將改變教師傳統教學方式放在首位。結合法學本科教學的特殊性,讓教師適應時展的需求,對教師在翻轉課堂中角色的重新定位,由“教師主控”向“合作式課堂教學”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在翻轉課堂理念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所有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行動”,無論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如何轉變,都不能改變教師是教學的“總設計師”這樣重要角色。學生行動是教學活動的根本,學生是學習的真正踐行者和實施者,教師與學生對雙方各自分別所從事的教學與學習活動負責,可見教師的作用并沒有削弱,在翻轉課堂理念下,反而增強了。首先,實施翻轉課堂時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方案進行重新設計,認真謀劃需要翻轉的章節,仔細思考實現翻轉的方式,在確定將對某一節打造成翻轉課堂后還需分析學生在翻轉課堂中需要做的工作及如何做等問題。其次,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給學生提供幫助、答疑解惑,需要對實際翻轉課堂的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和針對學生在翻轉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最后,教師需了解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能有所收獲,如何對學生在翻轉課堂中的學習效果以及知識給予客觀的評判綜合運用能力等,最終培養起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二、重視師生之間互動交流
由于翻轉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在課前把教學內容制成視頻或課件以供學生課前自學,在實施過程中易導致重視頻、而忽視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現象。筆者認為,首先,視頻課件不能替代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絕不僅限于“錄制視頻—學生自學—課堂討論”這一模式。雖然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和視頻至關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確保學生能夠認真學習教學內容,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遇到的難題。其次,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在翻轉課堂理念下,高質量的視頻、課件非常重要,但切不可忽視師生間的交流互動。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出針對性、導向性的問題,由學生解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現場答疑,從而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并更好地理解展示的內容。課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深化所學知識,總之,無論課前、課間還是課后,都要保證教師“在場”。QQ、微信、電郵、微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都為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了便捷,可使教師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即時出現”。
三、切忌為翻轉而翻轉
盡管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優勢,但切忌“一刀切”。首先,翻轉課堂不能也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每種教學理念都有其長短之處。“以學生為中心”是翻轉課堂核心理念,希望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達成初步教學目標。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的全課式講授法,在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更好,但也不應完全否定傳統講授式教學,法學專業部分課程的邏輯性較強,有些理論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精確的分析,其博大深奧的知識僅單純的讓學生自習不能使其領會,講授法在教學環節仍有存在價值。其次,一定要結合法學專業理論性、實踐性并重的學科特點,根據老師的教學實力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知識掌握程度實施翻轉課堂,根據教師的水平量力而行。應分步驟、分階段地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因此,在法學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可考慮將翻轉課堂與傳統式教學相結合,形成混合學習模式,充分結合面對面的交流和網絡互動,實現課外學習與課內探討、展示的融合,實現網上學習和網下學習的有效互補。
作者:周麗 單位:江蘇省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