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院建筑生態文化建設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飛速發展,人口也隨之大量增長。隨之而來會出現人口、環境、資源等全球性的問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隨之而來帶來了工業高度化發展,文明成果不斷,矛盾和痛苦也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國家和社會的大環境中,逐步增強人民的健康理念,樹立正確的醫療康復觀念、因此對醫院建筑的如何設計提到了更高的階段上。
關鍵詞:醫院建筑;生態文化
醫院建筑是人類的文化,主要分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所謂表層結構有符號感,可以從理解為醫院的外部屬性,比如:醫院建筑物外觀、建筑技術、建筑設備、建筑藝術等。所謂的深層結構主要指,隱藏背后的,人文性的,比如:建筑知識、建筑態度等。主要指文化層面上的內容,如建筑情感、建筑意識、建筑觀念、建筑思想等。
一、中國醫院建筑實踐反思
我國基礎建設較薄弱,但經過不懈努力,解放后醫療衛生事業有了極大的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后,逐漸縮短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醫院綜合素質、建筑設計水平。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建筑設計意識不斷調整,建筑得以轉型。目前的醫學觀念還較傳統、醫療體制還不完善,學科的分類雖有所細化,但仍需調整。近些年,國家在醫院建設這個領域中雖有所投入,醫院發展迅速,但在各種制約下,同發達國家比較,對醫院的總體建設投入低,投資差距相差甚遠。另外,我國的社會互助文化氛圍不足,人們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更重視物質、對精神略顯不夠;對形式重視、忽視內涵。鑒于此種現狀,醫療環境內涵受到了直接的影響。
二、醫院建筑設計促進生態系文化統整體性、有機性的形成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生態文化建設,是樹立于生態價值觀的理念的基礎上,主要研究人與環境、尤其是是人同自然之間的關系。同時,能夠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形成有機互相發展的整體。生態文化建設的發展,促進對醫院建筑認識走向新的高度。讓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醫院建筑是技術、人文、自然結合有機結合的綜合體。我們在建設醫院建筑時,特別是適合醫院發展的建筑,需要使用建筑中的生態文化的“環境觀”,在建設醫院建筑時,需要首先考慮到以患者的健康為目的,在建筑中包含診療、預防、保健、康復、醫學研究等多重功能。醫院應該是科學技術和人文關懷相互滲透的“健康中心”。在建筑設計中,對設計師的要求愈來愈高,要思考如何利用“移情變氣”、“物我融合”等環境心理,建設現代化的生態醫院。要求設計師在建筑環境中,深入研究“人•各層次環境”的理念認識,形成有機生態系統。更深入的研究如何拓展醫院建筑作為的中介環境的深層內涵。使患者在醫院中能切實感受到“三分治、七分養”,進一步使傳統醫院轉變為生態醫院,深層次發展,達到的高層次的健康要求。醫院建設的初期,由于在工業文明大發展時期,大力發展生產力。在醫院的建筑設計上,未能綜合考慮各種功能的設計,在內部的空間設計上各自集中、相互分離、不能形成有機整體。現如今經濟高速發展,總結了以往各種經驗教訓,意識到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必須共同進步,醫療建筑在建設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外在設計、使用用途,更重要的是醫院的精神文化,使患者達到“三分治、七分養”的狀態,在良好的環境中促進患者更好的治療與康復。
1、醫療環境是醫學模式轉變的關鍵之一
記得有句話曾說過說,環境改變心理,心理可以影響疾病。當醫院環境舒適宜人,注重生態文化發展,患者心情舒暢,熱愛生命、更快恢復健康。舒適宜人的環境能有效的減少或消除心理壓力,促進患者的良性循環狀態,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在治療及康復期間達到最佳的效果;在“人•各層次環境”中達到和諧狀態,使患者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由此分析,醫院建設的外在和內在環境共同影響病人的康復,如何營造良好醫療環境當之無愧成為現代醫院建筑設計重點之一。
2、醫療與生活兼容性環境
近些年,“生物-心理-社會”這樣的醫學模式已得到認同并廣泛推廣,這種模式主要強調生物、心理及社會這三因素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正是基于這一理論,促使著醫院建筑機能的轉變發展與進步。一般性的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創造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環境場所,主要從安全,舒適,滿足人們工作,生活環境等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然而醫院是專業化的醫療保健環境中心,在建筑設計中需要更多思考,需要能夠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康復適應需求。在建設中,注意治療、保健、康復、醫學研究等方面的和諧統一,形成“環境-心理-生理”的醫學模式概念。所以,現代醫院建筑應是全新的狀態、診療同生活兼容的空間環境,仍舊以維護人類健康為目的,但更好的滿足人的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同社會發展、環境建設達到更好的平衡。
三、結語
現代醫療技術裝備日趨完善,但在提高醫療器械、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出現在高科技之下的空虛和冷漠。醫生診療開出各種檢查單,治療中用各種新藥,使用高端儀器,這樣的冷漠,是危險的,需要更多的反思及調整。醫院在建筑設計上努力尋求高技術和高情感的平衡,一方面,科學的角度,屬于較復雜的系統科學的內容,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思考在有限的空間內處理技術和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從哲學上觀之,醫院建筑需要從環境上走出“純技術”的狀態,做到不但能服務于人,又能體現人們“尊重大自然”的追求這一更深的境界。
作者:黃瑋雯 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馮珠娣,艾理克,賴立里.文化人類學研究與中醫[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24(11).
[2]羅運湖.現代醫院建筑設計[J].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戴復東.國外醫院建筑組合設計[J].世界建筑,1982.05.
[4]李道增.環境行為學概論[J].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04.
[5]趙翔.環境世紀的醫療建筑[J].世界建筑,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