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發展區位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工業門類比較齊全,是豫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冶金、電子、醫藥、食品、紡織等行業實力雄厚。安鋼、安彩、安煙、大唐發電廠等全國著名的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及安化、鑫盛機床等省級骨干企業為市發展現代物流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市企業物流中1/3左右是靠企業自營式物流運力來解決的,2/3的運量分別由鐵路、公路運輸和其它形式的機構來完成。這樣的模式,不僅中間環節多,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物品損耗量大、成本高,加重了企業的負擔,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物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物流企業組織規模較小,缺乏必要的競爭力。目前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包括傳統的運輸和儲運等流通企業和新型的專業物流企業,規模和實力都比較小,網絡化的經營組織尚未形成。
(二)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物流服務質量尚待從根本上進行提高。
(三)信息技術水平較低,信息系統建設滯后。雖然由市政府、市道路運輸協會主辦的“八掛來網”物流信息中心網站已經開通,但是完善網絡開發與建設,制定相關規定和網站宣傳培訓計劃,為網站后期維護和長效運行做好配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與此同時,其它的物流管理軟件在物流領域還基本未得到啟用。
(四)全市物流建設起步晚,熟悉現代物流知識的專業人才不多,特別是善經營又懂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匱乏,現有從業人員素質遠遠跟不上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需要。
(五)沒有適應現代物流業的基礎設施,根本無法實現將信息流與物流、資金流充分結合。
(六)物流業務已初見雛形,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十分嚴重,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綜合物流業這樣的統一戰線。
二、在周邊城市群中的地位
市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以及安林高速、安南高速等“三縱三橫”的公路、鐵路交叉全境,交通方便,在市的東面以環渤海經濟帶為依托的城市群實力雄厚,并正向內地延伸;西面有山西省利用其資源優勢全力打造的晉東南經濟區;南面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已經形成;北面以北京為核心輻射周邊300多公里的城市群發展勢頭強勁,而市處在這幾個城市群和經濟區的邊緣地帶,正是這樣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市在歷史上就是較為著名的商貿集散地和各種物資中轉之樞紐。特別是市委提出建設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后,全市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程控電話、移動通信、數字傳輸等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的豐富,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社會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都為物流業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物流與周邊城市比較所具有的優勢
市具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是豫北地區較大的工業、貿易、旅游中心,有著“豫北咽喉”之稱。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省和豫北區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發展現代物流業具有以下獨特優勢和條件:
(一)國家物流發展產業政策為物流業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發展現代物流已經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制定了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政策。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把市列為“六大物流樞紐”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結合市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在《市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中提出把市建成交通物流中心,并列為“一個基地,四個中心”的四個中心之首。
(二)良好的區位優勢,為物流業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市位于河南的最北部,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毗鄰環渤海經濟圈,是我省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中原經濟區成員之一,坐落在我國中部經濟帶的中段地帶。隨著世界制造業重心向我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和我國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和梯次推進,市連貫南北、承東啟西的區域性戰略價值日益突出,作為豫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建設現代物流業的區位條件得天獨厚。
(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物流業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物流資源。近幾年來,由于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湯陰縣的食品加工、小雜糧綠色基地;滑縣的優質強筋小麥基地;內黃縣的林果業、蔬菜業、油料作物;縣的礦產資源;林州的汽車配件加工基地都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同時,齊全的工業門類布局合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其中,冶金、電子、醫藥、食品、紡織等工業實力雄厚,名列全省前茅。
(四)隨著INTERNET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市信息網絡得到了快速發展。基礎網絡能更好地為物流苑信息平臺提供交通狀況信息、交通組織與管理信息、城市商務及經濟地理信息等基礎信息服務。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能收集、存儲、處理和傳遞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信息,為物流業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條件。
四、物流發展前景
鑒于市物流業的現狀和問題,必須積極應對,轉變思路,采取新舉措來加快現代物流的建設步伐。
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搞好物流結點發展規劃,整合現有物流資源,通過新建、改建、重組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結點網絡體系。“十一五”期間,圍繞建設市物流樞紐,在東部、南部、西部、北部建設四個物流園區。大力開展倉儲、配送、商貿、信息和綜合服務,為大型商業、連鎖超市和消費品生產企業提供綜合物流配送服務。依托現有信息網絡資源優勢,整合政府、企業的各類信息資源,采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和標準,逐步建設和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形成開放式的物流網絡信息平臺。重點整合園區周邊企業的倉儲、鐵路和公路運輸等物流資源,組建大型物流企業集團,盡快過渡到完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企業集群。按照省物流發展規劃定位,把建成與鄭州中心城市相呼應,帶動豫北地區,輻射河北、山西,連接山東、京津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
按照規劃,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將投入100多億元建成10個物流園區,通過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落戶,將蘊含了更多現代氣息的物流業引進,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引導和支持工商企業系統內物流向社會化物流轉變,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構建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實現“一強五前”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玉民,李旭宏,毛海軍,吳繼岡,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區域物流綜合評價及發展戰略[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4,(5)
[2]劉志學,張寶洲,鄒安全,付國慶,城市物流戰略規劃環境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系統工程,2005,(3)
[3]姚士謀,朱英明,陳振光,中國城市群[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1.3-10
[4]地區文化,九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