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制度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快速興起并不斷發展,但由于受到國際經濟低迷和國內復雜形勢的影響,中小企業發展一直面臨著突出的融資困境亟待破解。本文從探討中小企業的概念及特點出發,分析了中小企業自身固有的問題,剖析了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主要困境,并根據具體實際,對如何加強中小企業制度創新以破解融資難題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四方面對策建議,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為制定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的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制度創新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有生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快速興起并不斷發展壯大,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擴大城鄉就業、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十二五”時期是中小企業轉型成長的關鍵期,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2008年以來,由于受到國際經濟低迷和國內復雜形勢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一直面臨著突出的融資困境有待破解。
一、中小企業的概念及特點
中小企業,是與大型企業相比較而言的,目前國際上對企業的大中小微型尚沒有統一標準。從國際慣例和經驗來看么,人們在對企業規模和企業類型進行劃分時,通常以量和質兩方面為標準,量的標準主要是指企業資本額、職工數量、固定資產等具體指標的數量大小,具有數據直觀、容易劃分等優點,被許多國家采用;質的標準則主要包括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組織形式、融資形式等。中小企業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企業的組織形式和投資主體呈現出多樣化。二是企業資金、資本的形式和來源比較多元化。三是中小企業掌握的固定資本比較少,日常經營和運轉所需的場地、技術、設備、人員等要求較低。四是生產銷售比較靈活。五是內部管理比較松散等特點。
二、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規模大都偏小,企業之間的同質性比較高
中小企業中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所占比重大,技術密集型企業所占比重小,多以產品粗加工及低附加值為主,缺乏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自身經營管理較差,綜合還貸能力不強
中小企業由于經濟體較小,很容易受到宏觀經濟變化和國家、地區政策調整的影響,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由于企業自身經營困難,收入和產出波動比較大,市場抗風險整體能力比較弱,因此在劇烈的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低位,因此造成中小企業還貸能力比較有限,許多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均保持慎重態度。
(三)固定資產比例偏低,缺乏有效抵押
企業要獲得銀行貸款,需要抵押物或擔保公司進行擔保,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房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比重偏低、價值偏小,缺乏可供抵押的有效資產。達不到銀行要求而無法獲得足夠貸款來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四)缺乏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市場品牌和信用意識不強
在我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許多中小企業是家族式或個人化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比較落后,普遍缺乏科學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隨意性較強。同時,企業長遠發展的品牌意識、信用意識普遍較差,有的企業主由于存在不善經營、惡意欠款等不良記錄,在吸收金融資源方面處于不利地位,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合作的意愿大大降低。
三、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融資困境探析
(一)融資門檻比較高
據調查,約八成企業認為向銀行貸款“難度相當大”,大多企業認為貸款門檻過高是造成貸款難的最主要原因,門檻高主要體現在“擔保條件過于苛刻”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也很難達到銀行要求”等方面。中小企業雖然不斷發展壯大,但整體經濟塊頭不大,始終難以完全達到銀行要求的擔保條件,一些中小企業由于基礎的財務狀況較差,加之信用等級不高,在實際發展中很難順利獲得銀行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
(二)融資成本高
一是抵押登記費用高。中小企業在辦理抵押登記中,需要與國土、房管、交通、工商、消防、城管等多個部門打交道,由于一些部門由于部門性質、人員素質、行政自由裁量權等原因,在為中小企業辦證過程中常常按收費標準的上限收取費用,加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二是銀行融資成本高。去年以來受銀行貸款利率不斷上升的影響,企業貸款成本大幅增加,加之中小企業貸款數量少,頻次多,導致融資成本增高。三是中間環節收費高。目前,一些中西企業既要向評估機構交付評估費用,又要向擔保公司交付擔保費用,有的還必須繳納一定的保證金。
(三)融資程序繁雜
由于受行業、現金流量、生產周期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需求的“短、頻、快、急”特點,雖然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許多商業銀行都針對中小企業貸款推出了“富民通”“、創業通”、“微貸通”等金融產品,不斷完善擔保形式,改善審批流程,但是審批周期長、利率高等缺點仍然存在,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四)融資環境較差
大部分企業認為,融資渠道單一,商業信貸審批程序復雜、手續繁瑣、中介服務缺乏是融資環境較差的主要表現。特別是“審批程序復雜、手續繁瑣”這一問題最為突出,90%的中小企業基于這個原因,不得不放棄銀行借貸融資途徑,而選擇了民間融資途徑。
四、加強綜合制度創新,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一)政府加強政策引導
政府部門要發揮引導職能,健全體制,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減免費用,給予補貼等手段減輕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努力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微型企業;引導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中小企業;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二)改善中小企業自身發展能力
一方面,倡導和鼓勵業主自籌資金投資創業,引導中小企業盤活自有資產,探索融資與融物相結合以及應收賬款出售、應收票據貼現、買方貸款、典當等靈活的融資方式,緩解融資難的壓力;另一方面,促進中小企業發揮自身優勢,依靠科技進步開發朝陽產品,不斷推出高質量的新產品,走小而專、小而特的發展之路,指導中小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嚴格執行《會計法》等經濟法律法規,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強自身的融資能力。
(三)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
繼續大力發展商業性擔保機構,對業績突出的規范型擔保機構進行風險補償和激勵;鼓勵和支持經濟基礎好、財力雄厚的企業成立擔保公司;建立政府、銀行、企業三方融資風險共擔機制,最終形成“政府為主、社會為輔、多元募集、滾動發展”的融資擔保體系;引導中小企業通過動產抵押、股權質押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盤活企業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降低融資成本、擴大融資規模,實現企業資金運轉和自身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創新金融產品,拓寬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要牢固樹立“為經濟發展服務”和“企業至上”的理念,主動研究解決不同企業貸款難的不同因素,引進外地成功的金融衍生產品,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堅持低門檻,對中小企業要堅持靈活的監控政策,定期不定期向企業介紹金融產品,貸款審查、信用評級、抵押擔保程序等金融知識,有效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深化銀企合作,構建平等互利、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新型銀企關系。
結束語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在穩定就業、提升大眾創新創業活力、促進經濟增長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及特點決定了企業存在臨時性貸款需求,主要用于短期資金周轉,但企業受規模限制,內部資金騰挪空間有限,議價能力較低,難以通過應收賬款及其他支付工具解決資金缺口。因此,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融資困境,應加強制度創新,充分協調好各方關系,發揮政府、企業、銀行等職能優勢,形成合力,積極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民間借貸困境與制度改革[J].當代經濟管理,2013,02:85-92.
[2]王杰,喬香蘭.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及對策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3,10:123-127.
[3]盧學英,孫曉輝.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融資模式創新[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1:6-10.
作者:盧潔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