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圖書館在校園建設中的用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闡釋了高校的校園文化的內涵、特征,論述了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機構;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圖書館是傳承文化的場所;圖書館也是育人的基地;圖書館是文化的充電器;圖書館是學校發展的助推器。
一、校園文化
1、什么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樓群的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地、花園、樹林,各種牌匾、校園文化石、小橋、流水等美化校園物化形態的內容。還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都是學校全體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對提高師生的文化道德素質,拓寬師生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2、校園文化的特征
第一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乃至數代人共同締造的,而且薪火相傳,相沿成習,生生不息。
第二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全校教職員工與學生共同創造的。學校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積極參與,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第三滲透性。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校園文化,像明媚的春光一樣,飄灑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言談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交友、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
3、校園文化的功能
(1)提升素質。校園文化,是精神的,不是物質的。不能簡單地用經濟價值去衡量,不能簡單地用貨幣進行交換。它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得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們時時、處處、事事卻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可以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圖書館是知識的集散地,把知識變成文化,是素質提高的關鍵。文化的高度是思想,文化是一所大學的厚度,而思想是一所大學的高度。[1]
(2)陶冶情操。校園文化可以陶冶人們道德情操。學校的一切活動,比如各種論壇、演講、大型文藝表演、體育競賽、社團活動、野外旅行、團體操、扶貧幫困、愛心捐贈……這些活動都可以展示師生的博愛之心,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還可以搭建一個舞臺,給師生展現才華的機會,給領導、教師發現人才、利用人才的機會。可以極大地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3)營造文化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教職員工們置身于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追求、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校園文化對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深遠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任何說教所無法比擬的。
二、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機構
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場所,更應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機構。高校的知識是共同體,高校的全部活動以知識為連接:高校的教育是傳播知識;高校的科研是創新知識;高校的服務是運用知識。而圖書館是收藏和散發知識的地方,也是知識匯聚、交流的場所。但知識不等于文化,當賦予知識以靈魂的時候,知識才能成為文化[2]。圖書館可以提供并豐富廣大師生員工的精神食糧,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3]
2、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國家與國家的實力的較量,已經不再是經濟、軍事的硬項實力,而更多地體現在科技創新、知識創新、文化引領的軟實力上面。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的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為核心的“軟實力”包括四個方面:即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制度安排上的影響力和外交事務中的影響力。這四個方面,文化影響力為第一要素。校園文化是國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認真學習中華優秀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圖書館匯聚著幾千年來中華的優秀文化,匯聚著幾千年來人類的文明成果,這是具有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的。因此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3、圖書館是傳承文化的場所
圖書館通過多年的收集、整理、保存了我國大量的優秀文化資源。這些優秀文化資源,經過學子們的學習、利用、消化、吸收,使之成為創新的基礎,成為人格升華、心智開花、事業結果的前提;這些優秀文化資源,對教師傳播知識、教學改革,科技進步;對全校教職員工素質的提高,對外來的文化交流與吸收,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圖書館也是育人的基地
總書記說:“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掌握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揚棄舊義,創立新知,并傳播到社會,延續至后代,不斷培養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4]圖書館憑借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料及服務能力,在提升校園文化中,承擔著文化育人的責任。不僅如此,還肩負起了環境育人的重任。走進圖書館,即使是冰雪嚴寒的冬天,你也能看到迎面綻放的鮮花,青翠欲滴的植物。在閱覽室的廊柱上、大廳的墻壁上、電梯旁,隨處可見裝裱精美的名人字畫,催人奮進的古詩詞,勵志的散文,還有鐫刻在古香古色的瓷器上的名言名句。這優雅、恬靜的環境,無處不浸透著濃濃的文化氣息。營造了一個啟迪智慧、陶冶心靈的場所,使人們能輕松、愉快的在知識海洋中暢游,汲取智慧,凈化心靈。因此圖書館不僅具有文化育人功能,還具有環境育人的功能。[5]
5、圖書館是文化的充電器
圖書館是提供讀者閱覽學習的場所,讀者隨時都可以在此獲得學習閱覽的權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與時俱進,多數人會來到圖書館補充、更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寫作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組織能力及各種能力。校園文化,只有在滿足了師生員工對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讓大家對校園文化產生高度的認同,才可以說這個學校具有較強的文化實力。圖書館以為廣大師生員工服務、保證全體師生員工充分享受我國悠久文化遺產及古老文化的發展成果為己任,促使更多的人能接觸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需求日益高漲,文化現象隨處可見,促進學校文化的實力日益增強。
6、圖書館是學校發展的助推器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
圖書館作為人類優秀文明的聚集地和傳播者,與整個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建設校園文化要博采眾長,憑借豐富的中外文化資源,對讀者的思想道德行為、心理、知識結構等都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在知識觀念、情商、意志行為多方面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使整個學校全體成員達成思想覺悟、價值觀念的共識,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凝聚力,最終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向著規劃好的宏偉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