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規制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自改革開放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但快速發展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接二連三地出現,影響越來越嚴重,給群眾帶來很大的危害。因此,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同時也是我國當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司法實踐的不斷發展,很多問題逐漸顯露,現行法律已經無法對這些食品安全犯罪問題進行有效的打擊。刑法是全部法律的堅強后盾,應該為食品安全問題打下一道防線。如今,我國刑法領域對食品安全犯罪的研究不夠深入,并沒有對其進行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加強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不僅可以對食品安全犯罪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打擊,還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保障社會經濟科學發展。本文以食品安全相關概念作為切入點,通過對現行食品安全法律規制體系分析,結合食品安全現狀,分析食品安全產生的因素,并提出若干食品安全完善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刑法;制度完善
食品是人們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從微觀角度上來看,食品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有著緊密的聯系,從宏觀角度上來看,伴隨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升,食品安全已成為對人們生活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衡量的關鍵指標。可是,近幾年來,中國食品在安全方面頻繁出現事故,而且越來越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讓群眾驚恐的毒瘤。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刑法的介入就凸顯出了其必要性。這幾年來,雖然學界對食品安全的探討始終沒有停止過,但是從刑法的視角對食品安全犯罪研究的少之又少。
一、關于食品安全的定義
(一)食品安全的定義
目前為止,理論界對于食品安全的定義仍不統一。多年前聯合國糧農組織通過的《世界糧食安全國際約定》,首次發掘使用了食品安全這一概念。①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食品安全的約定是從食品供應數量能否滿足社會大眾需求方面來講的,而世界衛生組織對于食品安全的約定卻與之不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食品有毒或含有有毒物質才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最基本的衛生問題。在國際性食品衛生委員會中,對食品安全的定義是:當消費者在攝入食品時,如果食品中沒有含有有毒物質或毒原料,則根本不存在急性病毒,也不會引起身體上的不適,更不會有任何疾病的潛在危險性。對于世界食品安全法的說法,我國自有一套食品安全法規,在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安全的規定是:所有攝入到體內或間接攝入體內的食品,都必須無毒無害,并且符合我國食品添加中營養添加的各項指標,不能對人身體造成不適或任何急性病,也不能引起潛在的慢性病危害。
(二)關于對食品安全犯罪的解釋
因為其不具備立案的刑事依據,所以食品安全犯罪并沒有獨立的罪名。之所以會有食品安全犯罪這一項提法,是因為當下社會中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已經嚴重到危害社會安定,所以法學界與理論界的相關人士向政府提出了這個新型的經濟食品安全犯罪類型。對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解釋,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也給出了明確的規定,關于食品安全犯罪不僅僅涉及在生產經營上出現的犯罪,也包括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不當方面的所有犯罪行為。②我國《刑法》分則上涉及到的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罪名主要包括:從生產到銷售的過程中不符合國家指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為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在涉及食品生產造價食品銷售造價的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歸為非法經營罪。國家相關部門知道其違法犯罪行為后,不舉報、不查處者為玩忽職守罪、徇私包庇罪、濫用職權罪等等。刑法中沒有注明何種犯罪屬于食品安全罪、哪些罪名不屬于食品安全犯罪,所以我們不可以妄下定論,也不能把所有與食品有關的犯罪種類都歸結成食品安全犯罪。想要確定該種罪行的犯法依據,就必須結合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義與基本推斷標準,將食品安全犯罪明確界定限度,而這里犯罪的最基本特征就要取決于它所傷害的群體,犯罪意義等。對于食品安全犯罪來說,它所侵害的群體具有很復雜的地域性、復雜性,不僅侵犯了食品安全管理秩序,同時侵害了社會大眾的健康權與生命權。
二、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及成因
長期以來,在媒體上我們經常看到有關各種劣質食品的報道,這些報道也成為了人們非常重視的內容。例如劣質豆制品、劣質面粉、注水肉等。這些不斷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一幕幕對于消費者來講已經見怪不怪。③相關監管部門的檢查執法也一直進行,在重大節日之前都會加強執法檢查,如在2007年實施的全國食品安全大檢查。而后建立相關條例,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加大了對食品安全的整頓力度。但令人疑惑的是,這幾年來,盡管監管部門執法認真,但還會不斷地出現劣質產品,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很大威脅。如今,中國的食品安全范疇中存在五個主要問題:由微生物導致的食源性疾病、種養殖相關方面農獸藥殘留、生產經營者法律意識認識不夠深入、食品生產技術更新帶來的安全問題、環境給食品安全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些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我國食品生產業的不協調發展。
(一)眼下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況
1.原體(微生物)污染問題
現代社會中,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添加劑、農藥的殘留物、化學有害物都能使食品出現質量問題,隨著我國現代社會對食品原料的殘留物不斷加強管理、監管力度,所以在食品中這類有害的化學殘留物質在不斷的降低污染概率。而與之相反的,是自然界中的生態環境,近年來由于工業化發展技術不斷壯大,污染源也隨之增加,工業污染、化學污染,以及人類不愛護環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都是引發食品安全隱患的元兇。④環境的健康指標下降,給食品生產模式帶來非人為的污染,使飲食方式及原料發生改變;食品流通方式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一大關鍵,因為交通的便利,使食品的運輸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汽車運輸、航空運輸、火車運輸、輪船運輸等等,對于一些真空包裝的食品可以放心食用,但是對于一些無包裝的食品來說,外界的細菌、灰塵附在食品表面,吃的同時會把細菌一起吃到肚子里,健康無保障。
2.眼下我國食品企業不正當經營、生產的問題凸顯
有不少的不法商家使用違禁的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用的原料進行食品加工生產,用假食品原料摻入假的食品中,所造成的影響相當惡劣。我國食品生產行業中,整體的行業修養素質低,不能保證生產出來的食品安全,而且家庭加工模式占整個加工模式的一大部分,至于加工人員是否有健康證明就不得而知了,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的無證經營店比較多,這給食品的安全問題帶來很大的隱患。
3.在食品經營企業出現的不當行為越來越多
我國目前的食品流通問題主要出現在中小型企業,因為加工生產的食品種類不同,造成了小型企業過多、雜亂無章的經營方式,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想要控制生產源的安全問題就比較困難。小型企業會把食品不按種類包裝在一起,包裝水平較低,甚至有些包裝是使用違禁原料制成的,對消費者的安全產生巨大影響。為了使食品在生產、運輸、配送、銷售等環節中保持原質量,一些企業或個人會使用防腐劑、保鮮劑等延長食品保質期,我國對防腐劑等化學物質原料有明文規定,但還是有些不法企業過量使用。還有些企業二次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變質食品、過保質期的食品等,這些現象一般都出現在城市周邊的農村、校區旁邊。這些無廠址、無保質期、無合格證的三無食品一般都會銷售給安全意識相對較弱的學生,對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4.食品行業引進新的技術和資源對食品安全造成的影響
隨著工業食品的不斷發展創新,有大量的新鮮食品源涌入市場,這一現象的發生也讓不少新型添加劑、新包裝原料、新工藝食品不斷出現,而現代的科技技術還沒有進步到一定程度,間接地造成食品添加劑、化學食品原料的日益增多現象,這一現象已經成為了日后需深入研究的課題。
三、我國當前食品安全面料的諸多問題
(一)食品市場的信息缺陷
導致市場出現混亂或者出現道德敗壞的行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信息的不完全性。接受不到健康的市場信息,造成食品市場調節失誤。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生產經營者最看重的就是利益,消費者則是看中實用性,兩者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立的,他們之間只有在最大化獲得食品特征的共同信息時,才能完成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但是因為食品安全質量的特征,食品市場銷售者與消費者雙方一樣面臨著對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全面性,相比之下,食品生產者、銷售者比消費者更加了解食品的安全性信息。在個人利益最大空間的驅使下,占有信息優勢的食品生產者就會利用這些信息。消費者不管在哪方面都是處于劣勢,對產品的安全性完全不了解,就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一來,就有可能讓市場經濟產生優勝劣汰的現象,這樣就出現了低質量劣質食品驅趕了高質量優質產品的問題,最后使食品市場秩序處于混亂的局面。
(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沖突
消費者與經營者兩者之間的利益相互矛盾,那么就會有一些企業不惜使用各種手段來侵害消費者的利益。相比之下,食品生產經營者背后有強大的經濟力作為一個組織體,而消費者經濟力分散薄弱,與其難以對抗。⑤除此之外,消費者對法律知識不夠深入了解,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通常都選擇忍,也許大部分消費者都心存免費搭車的想法,都想讓其他受到侵害的消費者先提起訴訟,自身就可以免費享受,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誰也沒有積極地去反映食品安全問題來保障自身利益。除此之外,導致我國道德缺失和市場混亂不堪的直接原因就是信息不完全,在社會經濟市場中,商家與生產經營者一直追求最大利益化,而消費者追求的卻是實用最大化,這兩者之間是互相對立的關系,要想實現社會資源有效的配置,就必須在兩者之間掌握有關食品安全方面足夠多的信息量。但是因為食品安全質量的特殊性,在食品交易市場中買賣雙方都在承受著對食品安全不了解的情況,如果與食品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相對比的話,消費者對于食品的殘留物、金屬污染、化學添加劑等相關的食品安全信息了解得少一些。有些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擁有更多信息優勢的食品生產者會不自覺的利用自身優勢,給消費者及百姓提供虛假信息或是過時的信息誤導消費者的選擇,更可氣的是,有些黑心廠家會利用技術手段將假冒偽劣的產品賣給消費者。所以市場上才會出現假冒偽劣食品比高品質的食品更加火爆的現象,這樣長此以往,會導致社會的經濟市場混亂無序。
(三)我國食品市場中政府的調節作用還不夠大,執法能力有待提高
造成社會經濟市場混亂無序的另一個層次就出現了政府部門監管不力的現象,由于假冒偽劣產品打擊力度不夠強大,監管部門沒能對不法商家實現連續性監管,在食品安全的監管執行過程中缺少規范化管理,執法力度不夠,造成監管整頓后不久,不法商家又開始運作。在社會食品監督過程中,相關監管部門未能及時制裁,導致食品市場的管理秩序間斷,在這期間不少非法商家鉆了空子,因此市場中出現了食品質量過低、安全質量堪憂的問題,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未能從源頭解決食品安全問題。⑥
(四)食品安全的外來因素
專業正規的廠商由于沒有外部利益而得到一些補償,而不正規的廠商也并沒有因導致外部危害而付出犧牲,其最后結果是倘若只依靠市場的價格規定,不合法食品供應商的活動可以危害他方,而不用考慮其帶來危害的成本,與此同時還可以收獲正規廠商帶來的利潤。但是這同合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廠家來說卻相反。價格機制的不平衡也直接導致市場價格的不協調,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就產生偽劣產品。
四、針對食品安全提出的部分建議
(一)質量監督,嚴格把控
我國目前實行從農田到餐桌零距離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其檢測監督工作也應該緊隨標準不斷的完善并整改,保證數據資料跟上食品生產的節奏,監測監管工作包括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過程、運輸與銷售等幾大環節。在這幾大環節內部實行自我監管與外部監督兩大手段相結合,這將會直接影響到食品安全問題與質量問題。隨著我國百姓漸漸對食品健康的關注,食品中衛生指標的限量逐漸降低,對檢測技術與監管力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食品安全問題和健康的發展聯系
食品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工業化、農業化技術在不斷地發展提速,使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加豐富,但是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惡化、化學添加劑的危害,一些含有添加劑、化學毒素的食品也來到了我們的餐桌上,侵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為了降低自然界惡化對食品的影響,首先要改善食品的生產環境、提高食品質量、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三)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要完善食品安全制度體系,提高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
要根據眼下食品安全的需求及時調整法律政策。每個地區還可以根據其實際情況來建立符合地區需要的地區性法規。如今,面臨食品安全問題,筆者建議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五個方面的工作:1.提高從田地到餐桌全程質量的安全監管;2.提高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原因與應對科學方法體系,能夠準確地確定食品標準,提高其標準的可實施性,一步一步實現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3.提高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各種認證的法律位置,逐步建立專業的食品認證體系,除此,還要培養一批專業操作、威望高、符合國際通行的食品認購基地;4.提高劣質產品的懲罰力度,為查處不安全食品提供高效有利的法律依據;5.健全食品安全制度的救援板塊。⑦
(四)不斷完善和提升食品安全的信息系統
信號是現代電子時代必不可少的傳遞機制,信號可以輔助我們完成很多事情,比如說可以解決市場上食品質量的問題。我國的現狀是食品加工生產者、經營者的學歷低、素質低,生產規模小而食品產業鏈卻很長,導致信息管理困難。對于目前的形勢,政府部門需要對管理者進行技術管理培訓、提供良好的信息平臺,讓管理者運用科技化武器管理公司,使大眾消費者充分了解公司的生產環節,用獲取的信息來衡量公司,進行投資。要想獲取很多的客戶,就要及時通過網絡公司正確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信息平臺管理好公司的食物源,比如:禽類,禽類的疫情是最不好控制的,要每天抽樣檢測、記錄疫苗注射情況,用信息平臺記錄是最清晰、最便捷的方法。可以通過疫情和有毒物質危害報警,提醒大眾人群做好防疫措施,可以對具有良好聲譽的企業進行宣傳,并公開接受大眾媒體的監督與檢測,建立完善的各類食品數據庫,對消費者、生產者、企業管理者進行食品安全教育與訓練。
五、結論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與大眾百姓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這也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穩定和諧。面對當前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需要政府加大執法力度,用法律的武器制裁那些利益至上的非法商家,才能徹底實現食品安全的穩定性。食品安全對于國家及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不斷改善我國對于食品安全監管的刑法體制,才能實現我國社會食品安全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魏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13.
[2]都玉霞.完善食品安全中的政府監管法律責任[J].政法論叢,2012(03).
[3]李濤.風險社會視閾下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制[J].刑法論叢,2012(01).
[4]趙輝,褚程程.論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之完善———以<刑法>與<食品安全法>之銜接為視角[J].政治與法律,2010(12).
[5]毛乃純.論食品安全犯罪中的過失問題———以公害犯罪理論為根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6]王娟.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規制[D].河北大學,2014.[7]何崇濱.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2.
作者:邢文雪 單位: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