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邊緣化農村幼兒教師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是指幼兒教師對其所從事職業的目標、社會價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期望的一致,包括個體對幼教職業本身的特點、社會職能和社會地位等的認識和看法;對從事幼教職業應具備素質的認識;個體樂于從教的意愿以及從教時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如自我實現與滿足的心理表征等。一個形成職業認同感的幼師能成功扮演教師的角色,將個人的熱情和力量集中到教育事業中,在工作中體會到成功感,幸福感,具有良好的職業認同感的幼師才能切實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而農村學前教育一直是學前教育中比較薄弱的部分,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想觀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學與科研和專業發展的邊緣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1.1思想觀念的邊緣化的影響由于事物及人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這里所提及的思想觀念的邊緣化從兩個方面來闡述。其一是外部對農村幼兒教師的認識,中國文化自古就重視整體性,其中京城是其“中心”,鄉村被稱為“野”或“僻壤”,那么,辦在鄉村的教育無疑就是邊緣上的邊緣,這種觀念不僅存在于城市居民的腦中,而且也存在于鄉村管理者的腦中。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學習前蘇聯農村支援城市的國家發展戰略,影響了社會各個方面。除此之外,城鄉二元分割的政治經濟和教育制度使農村知識分子與城市知識分子之間不存在聯系,而在農村的政治、經濟舞臺上,農村教師也不居于中心位置,這種雙重的邊緣化也導致了社會一直對農村教師的忽視;其二是農村居民和農村幼兒教師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輕視,社會對農村的偏見和農村當地思想文化的邊緣化影響了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政府對農村幼兒園的投入比例遠低于城市幼兒園,再加上農村經濟文化的相對落后,農村本就不重視幼兒的教育,不愿意對幼兒的教育投入更多。很多在農村的幼兒屬于留守兒童,由家里的老人代為照看,老人們不懂得要與幼兒教師進行交流和配合,導致了幼兒教師的職業價值感不高,職業認同感相對不高。
1.2農村教育管理的邊緣化的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邊緣化的表現其一體現在教學環境和設施的邊緣化,在政府負擔的教育經費中,對農村所投入的經費比例偏低,農村幼兒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農村政府支持的公辦園數量卻比城市的少。經費的短缺使許多在當代信息社會廣泛使用的優質資源在農村得不到實現,不僅在教學資源上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農村幼兒園還在使用危房,幼兒的基本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證;其二是農村幼兒教師工資的按時發放也得不到保障。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第31條明確規定:“農村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但現實情況是我國公共教育經費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比例不是很高,有限的財政撥款也大多用于城市和縣鎮的公辦園,農村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主要來自縣鄉財政,來自省地級的很少,民辦幼兒園更是無人過問,經濟的支持不足使得農村幼兒園的設備、園舍簡陋,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有才無處用,不能滿足幼兒教師的教學需求,幼兒教師只能逐漸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把自身的要求降得一低再低。不僅如此,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基本福利待遇與醫療得不到保障,工資拖欠現象時有發生,醫療的不完善也加劇了農村幼兒教師的生活壓力,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到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更高層次的需要,在物質得不到保障的時候也無從談起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1.3農村教育教學與科研的邊緣化的影響農村幼兒教師因為教學資源的落后,也由于農村的現狀呈現出來老齡化,所以部分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上形成了一套思維定勢,教師用舊有的知識經驗和小學化方式教學已經不能應對當今社會和孩子的需求,農村幼兒教師更多地表現為自我成就感低。教師關注的是基本知識的傳授,沒有關注幼兒的情感發展,小學化傾向嚴重,閉塞的環境也使農村幼兒教師不能很好地開展主題活動。由于農村幼兒園的門檻低,很多幼兒教師的學歷并沒有達標,有的甚至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學前教育的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薄弱加上職后培訓的缺乏,許多教師表示教育科研工作很難開展。生活環境和父母素質的不同也使得幼兒的素質不同,城市公辦園與民辦園的幼兒素質就有明顯差別,公辦園的幼兒更好管理,這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農村的幼兒由于教育思想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呈放養式居多,幼兒更加難以教育和管理,除此以外,農村的幼兒園保教不分,幼兒教師既要教學又要照顧幼兒的飲食、睡覺等生活瑣事,但是得到的家長的認同卻很低,這就使農村幼兒教師有很深的挫敗感。農村幼兒園中存在許多轉崗教師來填補幼兒教師的空缺,但是專業基礎的薄弱使他們在工作中很茫然,認同感也不高。
1.4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邊緣化的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受內、外部因素影響,外因主要指教學環境、教學資源、職后培訓、制度保障等,以城市為中心的各類活動無法輻射到農村,農村教師很少有參加講座和培訓的機會,幼兒教師的短缺也使幼兒教師自顧不暇,沒有更多精力放在自身提高上,民辦園的園長更多考慮利益的最大化,也忽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內因主要指以專業理想、專業信念為主的專業情意,有些教師沒有很好地規劃職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再就是有些教師教育教學觀念陳舊,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缺乏價值認同,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視若無睹。因此,這部分教師的專業知識遠遠不能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教育問題,遇到的教學困難越多對本職工作就越提不起興趣,甚至是排斥。簡陋的教學環境和缺少資金的支持,使很多農村幼兒教師產生自卑的心理,與城市幼兒園的差距也會讓少數農村幼兒教師刻意逃避,更加降低了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還有的幼兒教師想得到專業發展的愿望強烈,但是條件的限制也挫敗了其職業認同感。
2農村幼兒教師職業認同的有效路徑
2.1政府支持、社會關注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在發達地區,越來越多的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不僅對幼兒自身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早期教育的成功能夠提高基礎教育的成績,但在農村地區早期教育的概念還沒有得到廣泛的宣傳。政府必須承擔起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的重任,呼吁社會關注農村學前教育,在財政上支持農村幼兒園建設。政府的制度、財政支持,必然會引起社會的關注,在農村地區宣傳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幼兒教師是從事幼兒啟蒙教育的專業人員
。2.2改變現階段農村學前教育的管理機制縣級教育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實行縣、鄉統一管理體制,保障縣內學前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也可以在縣級教育部門下設立專門管理部門,專門分配人員監督和管理用于農村學前教育建設的資金,及時解決農村學前教育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在具體的政策實施上體現出對農村學前教育和農村幼兒教師的重視。農村學前教育的園舍、教學設施要達到縣區以上水平,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制度、醫保、養老失業保險和職稱、培訓制度都要逐步完善。
2.3提升教師素質,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農村幼兒園要創造良好的支持氛圍,促進同事之間的交流、研討;教師個人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參與更多的教育實踐和科研活動,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勤于記工作日記,可以定期請專家到園做一些講座,組織精品課的觀摩學習,開展一些課件制作比賽等,鼓勵幼兒教師參加一些與城市幼兒園之間的精品課程的比賽,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合作,還可以開設有本園特色的課程。幼兒園應控制班級規模,做到保教分離,減少每個班的幼兒人數,實行小班化的優化教學。
2.4加強培訓農村幼兒教師因為層次多樣,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人進行不同方式的培訓,對于轉崗的教師,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和學前教育的相關知識不了解,幼兒園應當讓這些教師多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有的幼兒教師學歷不達標,可以讓這些教師進行在職的繼續深造,通過函授、自考等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補償教育等方式提高學歷;對于骨干幼兒教師,應建立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培訓網,建立以鄉鎮、縣、市為核心的培訓網,骨干教師既是被培訓者也是培訓者。除了上述的培訓,政府組織的國培、省培等也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應擴大農村幼兒教師的名額,讓更多的幼兒教師接觸到高層次的培訓,農村幼兒教師因為其特殊性,培訓課程不應是自上而下的設置,應該以農村幼兒教師的需求為標準。
作者:趙菲菲藺紅春單位:淮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