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教育目標不明確
目前來說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或者由于新的教學模式沒有足夠的成功經驗等,使得我國部分地區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次出現教學目標不明確,或者課堂教學目標偏離等現象,這嚴重影響了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效率。例如,在進行《品德與生活》這一章節“情感與態度”教學的時候,在引導學生感受“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時候,我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演爸爸的,有扮演媽媽的等等,然后讓學生想一下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和媽媽對于我們的付出,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教學模式,然而由于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較低,或者由于小學生他們本身在確定主題這方面的能力就不強,因此在組織這樣的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在回想的時候,非常容易跑題,然而教師卻沒有及時的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教學目標上來,這樣就導致整堂思想品德課目標不明確,教學效率不高。這樣的現象在我國很多小學都有出現,所以我們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現狀,促進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的提升。
2.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不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升。思想品德這門課程比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會與參與。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生搬硬套、述說式的教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的素質。在新課改背景下,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改善措施
1.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在我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國對于小學教師的專業技能等有著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更為關注,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師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不斷地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的目標,然后圍繞著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確立有效的“三維”目標,并且明確每一個章節的大目標,然后確立小目標,從而圍繞著小目標展開教學設計,這樣可以保證教學效果,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展開。
2.更新教學觀念,做好課前教學設計
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小學教學中的共識,“素質教育”與傳統的“應試教育”有著明顯的差別,在素質教育中更加的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學生的全面成長,因此我們可以針對素質教育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改革。但是由于我國新課改的推行時間較短,教師對于新模式的駕馭能力明顯不足,因此為了教師更好的掌控課堂,更好的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活動,我們有必要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家人的愛”這節課的設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述說父母對于自己的愛,這樣的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另一方面,通過述說,加深學生對于父母的愛的理解,以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等等,從而讓課堂豐富的同時更加的有趣,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有效提高。
三、結束語
總之,思想品德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目前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活動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分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性,教育目標不明確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目標、更新觀念,加強課前設計等解決措施,希望可以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促進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健康發展。
作者:武立雙 單位:河北省樂亭縣龐各莊鄉王莊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