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本作業相關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一方面要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又需要減輕他們的負擔,要將二者統一起來,并不容易。但有一個看法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各學校紛紛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實踐活動,每年的優質課比賽和“高效課堂”模式的探索都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這一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作業,它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是提高學生素質、反饋學習情況的第一手書面材料。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教輔資料,如何選擇它們,學生和學生家長容易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針對孩子較為薄弱的科目,有些家長甚至會將書店里所能買到的相關資料全部買回家來。而這些資料里面的習題重復率往往很高,簡單重復的機械訓練,反而容易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加重他們的負擔。同時,這些大批量生產的教輔材料,必然不能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很多學校都開發了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作業,不是從量而是從質上下工夫,使作業更好地配合教材,適合學生的需要,以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之功效。
二、現階段校本作業編寫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雖然近些年來素質教育推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仍然有一些學校或教師,掛素質教育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應試理念指導下,校本作業的編寫必然會存在問題,公式定理、古詩詞默寫若干遍的要求比比皆是。有些貪圖省事的教師,直接從網上找一些成套的試題打印出來充當校本作業。在內容方面,仍然是以機械訓練為主,缺乏對學生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從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來看,只重視為了達到知識目標編寫作業,而忽視對學生進行能力的開發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這種校本作業,與市面上一些粗制濫造的教輔資料并無二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統一的。教育有“共性”也有“個性”,想要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在作業方面,就要花很大的心思,做好分層分類設計。在這一點上,有些教師做得還是不夠的:不能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而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作業形式也可能出現較單一的情況,著重書面作業,口頭和綜合實踐類作業較少;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混在一起,不能合理利用學生的時間。另外,部分學校校本作業的編寫缺乏整合性,往往是一兩個教師就承擔著某年級某一學科作業的編寫。這不利于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師的潛力,也不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習題設計。
三、校本作業的編寫應采取的措施
校本作業最直接的好處是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救出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博覽群書,獲取真正有用的素材,精選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類型題讓學生做,精講精練。而對教師更高的要求則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使用教材的特點給學生編寫原創題,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本作業的編寫要立足于大多數學生的總體學習水平,同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設計難易程度有差別的若干等級作業供學生自由自愿選擇,根據批改作業的情況及時調整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對于輕松即能達標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勉強達標的學生較長時間地穩定于該等級;對于未達標的學生可以進行個別的輔導。這樣可以使所有的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都能階梯式地進步。同時,在校本作業編寫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維目標的統一,切莫只重視智育而忽視了德、體、美、勞。每個教師擅長的東西不盡相同;在校本作業的編寫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每個教師不同的特點進行分工合作,取長補短。可以召開教研會議匯總學情,之后再進行針對性的編寫。三個年級要達到資源共享,所編寫出來的作業均留存復件交給專人保管,以供教師隨時查閱。所編寫的校本作業在運用的過程中,每個教師也可以根據班級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同時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小組對校本作業進行科學性評價,及時發現、總結、推廣經驗,使校本作業的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總之,我們要杜絕那些機械、重復、乏味的低效作業,應該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得到全面的發展。在編寫校本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在無形中提高自身素質,真正達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