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發展中學校道德教育缺失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經濟發展過程中,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問題日益嚴重。本文從經濟發展過程中道德觀念的變化,分析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具體表現及其原因,進而提出相關對策,并認為學校道德教育對于國家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經濟發展;學校;道德教育;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充裕,然而精神世界的建設卻長期忽略。學校教育作為教育序列中的一員,是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國家人才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現狀是學校教育中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講授,卻在道德教育和人文素養方面嚴重缺失,面臨一些道德教育困境。這也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引發的負面效應是長遠和隱性的。面對我國現存的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
一、經濟發展過程中道德觀念的變化
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社會逐漸形成新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評判標準。這里主要探討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道德觀念的變化。從消費觀看。一是過去人們崇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反映了過去人們的傳統消費觀念。而現在,這種消費觀念有了很大變化,年輕人以低調奢華、富足享受為榮。有錢人被稱為“土豪”,高端智能手機、名牌包包成為年輕人競相追逐,引以為傲的東西。小到化妝品,大到跑車,都以追求品牌為榮。這種消費觀念的變化反映出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價值觀念也在改變。二是過去人們的工資水平較低,生活水平也不高,因而習慣儲蓄存錢,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錢不舍得吃也不舍得花,主要也留給了子女。現在卻流行“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種不再儲蓄反而借貸的金錢觀,誕生了無數民間小額信貸公司。這種由儲蓄到借貸的消費變化也帶來人們對金錢的欲望越來越大。從教育觀看。隨著經濟的增長,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過去并不注重幼兒教育,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在孩子小時候的教育并不那么重視。而現在教育觀念改變,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但從幼兒,而且從胎教開始,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這種改變有時帶來“拔苗助長”的負面效果。第二,過去認為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通道,尤其是對于貧困的低階層家庭,對教育的認可程度更高。而現在,在九零后等年輕人中彌漫著“讀書無用論”,認為家庭背景才是最重要的,對于知識的追求和熱愛已越來越弱化,對于涌現的大量的“富二代”、“官二代”是一種艷羨的態度。這種消費觀和教育觀的改變使得學校教育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二、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現
學校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學校道德教育又是其中更為重要的一環?,F階段,學校道德教育面臨很多問題,其中道德教育缺失表現的尤為突出。學校道德教育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誠信缺失。享樂主義和金錢至上的盛行,使得學校道德教育越來越弱化。重物質、重功效的思想觀念,帶來“學術造假”、“學術不端”等問題。第二,公平正義缺失。在利己主義觀念影響下,學生在面對社會不公現象時,忍氣吞聲,裝聾作啞。面對危機情況時,明哲保身,不愿見義勇為。第三,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F代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身慣養,心中只有自我,而沒有別人。面對老弱病殘和需要幫助的人,表現出冷漠和自私。第四,缺乏寬容和感恩之心。社會新聞中經常報道有關青少年“殺父弒母”的殘忍事件,其背后反映出道德教育的嚴重缺失和心理教育的過度失衡。這些現象說明了學校道德教育在現今社會的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三、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就社會層面來說,社會中流行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念,使得學校的道德教育功利化,形式化。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應試教育的功用性,使得學校對道德教育投入不足,關注不夠。學校往往關注學生的成績和考試,而往往忽略了最為重要的道德培育和素質培養。就學校層面來說,往往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學生的實際道德需求脫軌。道德教育一般具有階段性和時間性,不同的年齡段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內容。在我國,不管是小學的思想品德課還是中學的思想政治課,以及大學的政治公共課,在政治正確的思維導向下,缺失人文關懷,往往假大空,而不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相應階段的道德需求。就家庭層面來說,父母的不良道德觀念的影響,對孩子的道德形成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家庭道德教育對學生的道德形成有時是隱性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優劣會影響學校道德教育的效果。
四、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對策
學校道德教育關系到國家人才教育的優劣,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對于如何提高學校道德教育,筆者提出以下對策。第一,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并不必然帶來道德滑坡,但如何使二者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是關鍵。積極的、正面的社會道德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社會崇尚什么,提倡什么,青少年就追逐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其意義在于此。積極建立和諧適度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任重而道遠。第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無數案例表明,有時家庭道德觀念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道德教育。對于那些監管失職或惡劣的家長,學校要進行介入,剔除不良影響。家長和學校要共同承擔起道德教育的責任,對學生的正面的道德形成才會有成效。第三,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并重?,F行的重知識而輕道德、看重智商而忽略情商的觀念需要轉變。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實際教育開展中卻出現本末倒置的局面。總之,學生時代是一個人形成高尚道德和良好情操的關鍵時期,因而學校的道德教育對于學生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大作用,對于國家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穩定也極具意義。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作者:吳曉煥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