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能力企業財務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企業能力理論回顧
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的企業核心能力理論與前期的資源基礎論一脈相承,可視為資源基礎論的發展和延續,因此,相關文獻對“企業能力”的定義大多與資源密切相關。如Grant(1991)、Amit和Schoemake(1993)以及Javidan(1998)都認為企業能力是運用或配置資源的才能(Capacity);Dosi和Marengo(1994)指出能力不能簡單地視為稟賦或信息,它是企業資源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顯著的慣性并為企業專用;Moingeon等(1998)則認為能力是企業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眾多學者還進一步分析了企業能力的具體構成。Meyer等(1997)將企業能力分為研究與開發能力、生產與制造能力以及營銷能力三類;Rangone(1999)提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建立在生產能力、營銷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三種基本能力之上;Dosi,Teece和Chytry(1998)則把能力分為資源分配能力、交易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在企業核心能力論中,“企業能力”一詞始終是作為輔助概念用于對“企業核心能力”的解釋和分析。企業核心能力的內涵異常豐富,雖然不同文獻對于該概念界定的角度和表述方式不盡一致,但隨著理論的不斷完善,下述基本觀點已獲得了普遍認同:第一,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第二,核心能力的本質是組織特有的、積累性的學識體系;第三,培育和維持核心能力的途徑是集體學習,并且這一過程是持續的、動態的。
從字面意義上看,企業能力與核心能力之間應該存在邏輯上的遞進關系。為了與核心能力加以區別,企業能力可以理解為企業的一般能力,這是核心能力產生的基礎,包括普遍意義上的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營銷能力等,而核心能力是隱藏在一般能力背后的積累性學識和經驗,是一般能力的提煉和升華,能夠促進一般能力的提升。Javidan(1998)也提及核心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區別在于前者跨越了戰略業務單位的邊界,是各個業務單位不同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財務資源、財務能力以及財務核心能力
(一)財務資源根據企業能力理論,資源是產生能力的基礎。企業的財務資源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理解。廣義的財務資源是指可供企業利用的、影響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的所有要素,包括財務資產、財務人力資源以及財務環境資源三個方面。其中財務資產即指企業的所有表內資產,既包括貨幣資金、對外投資等金融資產,也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還包括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這些是企業進行財務活動的基礎和前提;財務人力資源是指企業財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學識結構以及綜合素質等要素;財務環境資源包括財務內部環境資源和財務外部環境資源,財務內部環境資源是指財務組織結構、組織文化和制度安排等方面,這些要素對財務人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著重要影響,財務外部環境資源包括企業的財務聲譽、與投資者及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社會關系以及企業可以利用的金融市場環境等。狹義的財務資源僅指財務資產。
(二)財務能力
1.財務能力的界定及其地位
借鑒企業能力的定義,本文認為,財務能力是指企業配置和運用財務資源以更好地實現財務目標的可能性(Probability)。財務能力越強意味著企業實現財務目標的可能性越大。與前文企業能力的界定有所區別,本文將能力界定為一種實現行為目標的可能性,而不是“才能”、“本領”或“稟賦”。原因在于:(1)任何一種“能力”都不能脫離“特定行為”以及“行為目標”而單獨存在,換句話說,沒有目標就無法界定能力強弱,能力強弱實質表現為完成特定目標概率的大?。唬?)“才能”、“本領”以及“稟賦”等詞匯更適合于對自然人特質的描述,用于描述企業或組織的特點則不太符合語言習慣;(3)用“才能”、“本領”以及“稟賦”等語義近似的詞匯來解釋“能力”有同義反復之嫌,會產生似是而非的問題。財務能力屬于企業一般能力的范疇,與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營銷能力等其他一般能力共同構成了企業一般能力體系。在體系內,財務能力具有如下特點:首先,財務能力具有相對獨立性?,F代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如投資、籌資以及利潤分配等理論上可以脫離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單獨進行。換句話說,即使沒有生產、研發以及營銷等行為,企業依然可以從事財務活動,并在活動中體現相應的財務能力。其次,財務能力與其他一般能力緊密聯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其他一般能力的基礎。財務活動幾乎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所有環節,企業財務能力的增強有利于其他一般能力如生產能力、研發能力以及營銷能力等的改善,而其他一般能力的改善又會從財務能力上反映出來。最后,與其他一般能力相比,財務能力的價值特征更為明顯,這和現代企業管理所倡導的價值管理導向不謀而合,因此財務能力在企業能力中的重要性無可替代。
2.財務能力的具體構成
對于財務能力的具體構成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以傳統財務分析指標衡量的“財務表現能力”如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成長能力等是否屬于財務能力的范疇。對此朱開悉(2002)和程宏偉(2002)持肯定態度,而羅宏和陳燕(2003)則認為財務表現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表現,不是實際施加于財務資源的作用力,因此與財務能力有著本質區別。第二,財務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有何區別與聯系。程宏偉(2002)認為財務管理能力是企業所積累的與財務管理相關知識的集中表現,由學習能力、金融關系能力、財務控制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四個要素構成,與財務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而其他研究則認為財務管理能力屬于財務能力的一種,具體包括財務決策、控制以及協調能力等。
本文認為,企業的財務活動和產生的財務關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密不可分。相應的,財務能力應該包括財務活動能力和財務關系協調能力兩部分,其中財務活動能力又可以具體化為籌資能力、投資能力、資金運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方面。財務能力的兩大部分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財務活動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協調各方財務關系,而與利益相關方形成良好財務關系必然促進籌資能力、投資能力以及分配能力等財務活動能力的改善。
對于前文的第一個爭議問題,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成長能力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評價和反映財務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財務績效指標都是企業整個能力體系綜合運作的結果,不只是財務能力的體現,因此將上述“財務表現能力”納入財務能力的范疇是不妥的。對于第二個問題,本文認為財務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兩個概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從屬關系。首先,財務管理是對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的管理,其意義在于保證財務活動的高效有序以及財務關系的協調,進而實現財務績效的最大化;其次,從其目標上看,增強財務管理能力與增強財務能力完全一致,因此在一般的表述中很難也無需嚴格區分;再次,財務管理中決策、控制以及協調等具體環節都是針對投資、籌資以及分配等財務活動的,這意味著財務管理各環節所體現出來的決策能力、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最終也體現為相應的財務活動能力和財務關系協調能力,所以不應該將其與財務活動能力和財務關系協調能力并列起來,單獨界定為財務管理能力;最后,程宏偉(2002)提及的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并不具備明顯的財務特征,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能力,不能納入財務能力的范疇。
(三)財務核心能力
財務核心能力在初期被定義為企業的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朱開悉,2001),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文獻傾向于將財務核心能力理解為一種學識體系(如:王艷輝和郭曉明,2005;孫新憲和胡建琦,2006;張旭蕾和馮建,2008)。第一種界定方式過于傾向能力評價的角度。正如前文所述,每一項財務績效指標體現的都是企業整個能力體系合力的結果,將企業的可持續盈利成長僅僅理解為財務核心能力是不妥的。本文原則上認同第二種觀點。具體而言,財務核心能力是指組織特有的、能夠驅動一般財務能力,進而從不同途徑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形成企業持續財務優勢的智力資本(IntellectualCapital)。持續財務優勢意味著與競爭對手相比,企業能實現更低的籌資成本、更高的投資效率、更小的投資風險以及更協調的財務關系,并且這些優勢是長期的,是競爭者難以模仿、復制或替代的。將財務核心能力的本質表述為一種智力資本而不是積累性學識,原因在于:
(1)從內涵上看,智力資本不僅是純學識性的、靜態的無形資本,而且是一個有效組織并利用知識的動態過程,是一種實現組織目標的手段(JohnKennethCalbraith,1969),這更加符合核心能力的動態性特征;
(2)從具體內容來看,智力資本是每個人能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的一切知識與能力的總和,包括知識、知識產權和經驗等(Stewart,1997),這無疑比積累性學識更為全面。李冬偉和汪克夷(2009)也認為,智力資本是各類組織核心競爭力的最終來源。財務核心能力跨越了一般財務能力的類別邊界,不是一般財務能力的簡單組合,而是各種一般財務能力的綜合提煉和升華;財務核心能力是一種內在動力機制,對財務活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通過驅動一般財務能力并作用于財務資源以形成持續財務優勢,是企業實現整體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財務核心能力的本質是一種智力資本,包括能夠影響財務行為的所有積累性學識、經驗以及利用這些學識和經驗實現財務目標的動態過程,集體學習是培育和維系財務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核心能力的具體化。
Barney(1994)認為,能夠產生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源必須具備價值性、稀缺性和不完全模仿性三個關鍵特征。這一結論對企業核心能力同樣適用。除此之外,相關研究還認為企業核心能力應該具備動態性和隱匿性特征。借鑒上述觀點,財務核心能力的基本特征可以總結為價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動態性、隱匿性和財務性六個方面。前五個方面是企業核心能力的普遍特征:核心能力必須能夠創造價值,為企業帶來績效的提高;核心能力是稀缺的,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否則就不可能給特定企業帶來競爭優勢;核心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具有路徑依賴性,所以競爭對手難以完全模仿,這一特征使得企業的競爭優勢得以持續;核心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體系或結構,必須隨著環境變化而動態發展;核心能力的本質是隱性的知識和經驗,因此難以被識別,這進一步加強了它的不可完全模仿性。財務核心能力除了繼承企業核心能力的五個基本特征之外,還應該具備“財務性”特征,即財務核心能力是直接和財務行為有關的知識和經驗,會對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生產專利技術、營銷策略等就不具備“財務性”特征,不能歸屬于財務核心能力。
三、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整體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理論分析框架構建。整體而言,資源是能力產生的基礎,而核心能力又是隱藏在一般能力背后的積累性學識和經驗,是一般能力的提煉和升華,沒有基礎資源和運用資源的一般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核心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說具備了相應的資源和一般能力就必然會形成核心能力,能夠為特定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是稀缺的,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專門的培育和發掘才會產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具備。反過來,核心能力能夠對一般能力產生作用,促進一般能力的提升,通過一般能力進而改善對資源配置和運用。資源、能力和核心能力三者的有機結合、依次作用才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繼而提升企業的績效。具體來看:
(1)企業的資源可以分為不同類別。Gran(t1991)曾將資源定義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各投入,并將其劃分為財務資源、實物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聲譽資源和組織資源六類。而Javidan(1998)則用物力資源、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三種類型對所有資源進行概括。不管對企業資源如何分類,在企業的眾多資源之中,財務資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財務能力不能在財務資源上單獨形成,不管是籌資、投資等財務活動能力還是財務關系協調能力,其形成都離不開財務資源與企業其他資源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2)企業的財務能力與研發能力、營銷能力等其他一般能力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而可能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體系。核心能力體系內部包括研發核心能力、營銷核心能力以及財務核心能力等眾多具體方面。
(3)資源、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有機結合會使企業產生持續競爭優勢,這一優勢可能表現為技術持續領先、產品質量持續領先、市場占有持續領先以及財務持續領先等。
(4)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最后將體現在績效上,特別一提的是,對現代企業績效的衡量越來越傾向多元化原則,財務績效并不是衡量企業優劣的的唯一標準,企業的綜合績效應該體現財務績效、環境績效以及社會貢獻績效等多個維度。
(5)分析框架中,盡管后一層次(如財務核心能力)的形成是前一層次內部各要素(如財務能力與其他一般能力)綜合作用的結果,但財務資源→財務能力→財務核心能力的形成機制以及三者有機結合形成持續財務優勢并最后體現為財務績效,這一線索依然具有邏輯上的相對獨立性。
四、總結和展望
財務核心能力理論和企業能力理論一脈相承,是后者的具體化和進一步發展,對后者的實踐和運用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借鑒企業能力理論的核心觀點,對財務資源、財務能力與財務核心能力等基本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并進一步梳理了財務能力與財務核心能力、財務核心能力與企業核心能力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智力資本的財務核心能力整體理論框架。相對而言,財務核心能力理論仍處于形成階段,需要不斷完善。為了增強理論的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性,財務核心能力的識別和評價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由于財務核心能力的隱匿性特征,對其進行識別和評價也是研究的難點所在。解決了這一問題之后,后續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財務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途徑以及理論在不同類型企業中的具體運用。
作者:龍立單位:湖南商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