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 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設計 實踐

0.引言

在新課標要求下,教育改革不斷升入,高中化學教學需要順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但是,在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急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以便提高教學效率。而支架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能夠以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1.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化學課堂教學設計

1.1基本原則

首先,以學生為主。目前,教育改革需要確保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學習教學觀念,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更應如此,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次,以問題為中心。學習主要是一種認知過程,在進行支架式教學的時候,主要以問題為主線,逐漸引導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獲取新知識與新方法、新思想等[1]。

1.2基本流程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中,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其次對教學內容與情境進行設計,再次需要對支架進行設計,對合作學習進行設計,最后對評價進行設計。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設計之后,可以確保化學課堂根據計劃執行,以便確保教學的條理性與系統性。

2.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分析

2.1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中的實踐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是將化學現象與事實通過系統的分析、歸納與總結出來的理性知識,主要反映出化學現象與事實的本質。該知識是學生必要掌握的,并且也是難點。由于其概念知識比較抽象、枯燥,不容易被學生直觀的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學中,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化學基本概念[2]。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教學中,需要優先對其教學進行設計,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主要目的是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進行了解,并明確其本質是電子的轉移過程,掌握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教學重點在于從化合價升降角度來了解其本質;難點在于對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了解與掌握。其教學過程主要以逐層搭建支架為主,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創設教學情境,并對反應概念進行引出,從而構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內容,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或者獨立探究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并幫助學生將其運用到實踐中。

2.2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實踐

元素化合物知識是高中化學知識中的基本知識,在改善人們生活條件方面具有較大的作用。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識較多,記憶性較強,可以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獲取更好的知識[3]。例如,在“硫與氮氧化物”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二氧化硫與大氣污染知識進行支架式教學設計,設計的教學目標包括硫酸型酸雨的概念、原因、危害以及防止措施等進行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用途以及化學性質。重點在于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難點在于酸雨的原因與防治措施。可以通過支架式模式來創設教學情境,以便測定酸雨的PH值,并搭建支架來探討酸雨的形成因素,之后通過試驗探究其形成過程。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酸雨的危害以及化學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情況以及國內酸雨危害視頻與圖片等分析我國酸雨分布情況,并逐漸引導出本章節的知識點。可以通過模擬酸雨的小實驗讓學生了解酸雨的形成過程與化學反應原理,確定其形成原因,并對其進行防治。通過支架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酸雨的形成過程,對其化學相關知識點進行理解,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2.3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中的實踐

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均屬于程序性的內容,其主要是通過物質結構理論以及化學反應等理論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化學基本理論知識體系,并逐漸形成微粒觀、結構觀以及平衡觀等理念。例如在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化學反應限度”這一基本理論進行支架式教學設計,其設計的教學目標包括該理論的概念以及特點、性質等,理解反應達到最大限度的特點與本質。其教學重點在于其概念與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而難點在于其本質以及達到化學平衡時的特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有效地搭建問題支架,需要創設出良好的問題情境,以便正確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并逐漸引出“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概念,并對自身不懂以及質疑的地方進行提問,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其相關概念與知識框架進行構建與理解,并逐漸掌握該知識點。同時,對其實際運用進行有效的探討,以便提高自身的實踐運用能力。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圍繞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一氧化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這兩個反應進行分析,其中各個物質的量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教師可以通過這兩個反應將其概念引導出來,并進一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對其概念與特點進行熟練掌握。之后逐漸建立自身的概念體系框架,將其運用在實踐中。可以通過支架式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對化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簡化內容,以便確保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并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3.總結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通過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化教學內容,確保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以便順應時代的需求,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炳林.支架式教學法及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技術導刊,2013,23(9):98.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 作業布置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B-0108-02

在高中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知識點基本上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延伸出來,難度不大但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難以正確掌握學習技巧。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注重作業設計這一環節,作業的設計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從考核的知識點、考核難度、習題的數量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巧妙結合生活實際設題,講究設置的系統性和多樣化,使學生在做練習題時能夠自發地去探究解題規律和解題思路,掌握化學題目的解答技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解題時的答題速率和正確率,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一、高中化學作業類型及作業布置的基本注意事項分析

(一)高中化學作業類型

(1)知識鞏固型。考核形式較為直接,考驗的是學生對于化學課本上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公式的運用,目的在于讓學生再次復習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加深記憶。

(2)理解應用型。這一類作業考驗的是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需要學生對于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較為熟悉,能夠應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3)能力發展型。這是化學出題形式中較難的一種,學生必須能夠熟練運用化學課本上所學的知識,整理出題干信息,綜合分析,明確解題思路,才能得到正確答案。這一類題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督促學生在做題時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

(二)作業布置基本注意事項

(1)符合學生實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布置作業是教學日常工作,但是要想保證學生做題的有效性,在設計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和學習的需求,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習題,讓學生通過適量的練習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技巧。

(2)合理設計作業。合理設計的作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促進知識點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習的高效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學生設計一些較為經典的的題型,用經典題型代替題海戰術,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于題目信息的敏感性,明確解題的關鍵,快速找到解題方法。

(3)適當引導學生解題。為了改善學生一味地跟隨書本和練習冊練習而缺乏做題后的思考和總結的情況,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明確設題的思路,在題目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化學學習的規律,掌握解題技巧,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從習題中學會總結,從而高效的學習。

二、高中化學作業布置的策略

(一)豐富出題形式

相對于語文、政治這一類文科科目,化學的學習內容相對精簡,核心知識點比較少,但其考核形式千變萬化。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把握住考核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已經掌握經典的化學出題模式后,創新出題形式,讓學生學會以多種形式去思考問題,學會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加深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量的練習,能夠帶來質的飛躍,但是如果出題形式過于單一,學生會自然而然代入公式和數據,缺乏思考的過程。

例如,在“氯氣溶于水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這一知識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這一知識點的定義,可以豐富出題形式:①請寫出氯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推斷出氯水當中存在哪些物質(用化學式表示出來);②氯水中哪些物質能發生電離,請寫出電離方程式,并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③若將氯水置于光照條件下,氯水中的化學平衡如何移動?各種微粒的濃度如何變化?上述三個問題①、②側重基礎知識,③側重化學原理,在豐富出題的條件下,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知識點。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平時布置課后練習題時,也應豐富習題的形式,比如說在明確題干信息后,加入一些其他內容,融入題目背景中,讓學生多加練習,習慣這種出題方式,在考試時,自然能夠適應題目形式的變化,迅速找出題干信息,化繁為簡,快速答題。總之,有必要豐富出題形式,進而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注重坡度與梯度的有機結合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課本上的知識比較簡單,但是有時候學生做起習題來卻無從下手,雖然能夠知道它的考核內容,但是不知道從哪個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對化學習題進行坡度設計,由簡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從而提高應用能力,在做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化學學習的技巧,明_解題思路。

例如,在高中化學《水的離子積常數》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鞏固知識點入手,設置一道選擇題,考驗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比如,離子積常數只受溫度和化學平衡常數的影響,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選項讓學生選擇,這個題目形式較為簡單,隨后再出一個題:“向純水中加入少量 NaHSO4,且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溶液 PH 值的變化情況。”這其實也是對于離子積常數的考核,還涉及到溶液的電解。作業的布置講究由簡入繁,逐漸增加知識點,以便讓學生捋清化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進行有目標的練習。

(三)準確出題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進度,針對所學知識點,精準出題。比如,在剛學習完一些化學的基本概念時,可布置知識鞏固型作業,讓學生在做題時復習所學知識,加深理解記憶;而在學習完一個章節后,可布置理解應用型作業,考驗學生能否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做題時明確解題思路;而一個階段的學習過后,就可以聯合生活實際,布置一些能力發展型作業,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解題思維模式的培養。

例如,在高中化學《FeCl3 溶液配制》實驗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同學配制出的溶液出現了磚紅色沉淀。實驗總結時,老師說到:“大家發現沒有,有些同學配置的溶液中出現沉淀物,這個可不是正常的實驗結果哦,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學生們深入思考,根據實驗步驟,分析了 FeCl3 的化學性質后,得出結論:FeCl3 屬于強酸弱堿鹽,在水中會與發生分解反應形成 Fe(OH)3 沉淀,就是溶液中出現的雜質。靈活應用教學中出現的化學問題,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深入思考,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分析現象發生的化學原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促進其化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化學概念;實踐思考;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2-0074-02

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化學知識,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對相關的化學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學生充分理解掌握了化學概念,教師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其他化學知識的傳授。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化學概念一直都是化學教師最頭疼、最難教的內容,也是學生最難學的內容,迫切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化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摸索之下,我們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著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阻礙著高中化學教學向前發展。

1. 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重視不夠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化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過于強調化學概念的知識本位,忽略概念的形成過程,在引入相關化學概念時不提及或少提及跟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而是直接給出概念,從而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化學概念,不會對概念進行延伸。有的教師只會采用“題海戰術”“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更不能順應新時代的要求。譬如說:“蘇教版”化學教材(必修二)“能與電能的轉化”教學中,教師若在沒有幫助學生建構起對“化學能與電能”的基礎知識時,就直接給出學生二者轉化的定義,則只會導致學生不易理解定義的內涵,也不能很好地區分出電能和化學能的區別,還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只注重習題的練習

就目前來看,一些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時所花的時間約占整個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一,而剩余的時間都花在習題練習上。這種題海戰術,既縮短了學生的認知過程,也不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基本能力的提高。

3. 相異構想產生干擾

高中生在學習化學概念之前對一些基本知識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而相異構想其實就是生活的認識可能對學科概念的學習產生干擾。一般來說,高中化學概念具有一定的內涵特殊性和外延廣泛性的特征,特別是現在的化學概念與一些日常用語非常相似,但是內涵卻大不一樣。譬如說:日常生活中的“純堿”(Na2CO3)在化學意義上是鹽的一種。

4. 化學概念千變萬化,學生知識掌握不夠

在化學學科中有一部分概念本身還是不夠嚴謹,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化學概念變化多、表述多、抽象性較強,甚至存在模糊性,對學生的準確理解和學習容易造成干擾或困惑。譬如說: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烷烴概念,就像化學中的乙烷、丙烷、丁烷的分子里,碳原子之間都是以碳碳單鍵結合成鏈狀,又如甲烷一樣,碳原子剩余的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這樣的結合可以使每個碳原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使每個碳原子都能達到飽和的狀態,這樣的烴也叫作飽和烴。還有環烷烴、鏈烷烴的名詞,等等。這種復雜性和抽象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綜述

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注重化學概念教學:一方面,讓學生掌握化學概念的定義和讓學生更加理解化學概念;另一方面,重視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應用。通過不斷的摸索,筆者發現可以通過概念的形式及同化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形成及同化其實就是強調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的概念圖式來學習新概念的一種方式,其主要有3個過程:

第一,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將新概念和認知結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知識,掌握化學概念。

第二,教師要把化學概念有效地融合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而讓化學概念組成一個整體性的結構,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和運用。另外,教師可以將舊的化學概念與新的化學概念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到兩個概念的區別之處,更好地掌握相關化學知識。譬如說:在教學“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電離平衡”概念時,化學教師不能直接給出概念的定義,而應引導學生將電離平衡的概念加以延伸,比如溶解平衡、化學平衡等概念,可以讓學生把舊知識與新知識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促使新舊概念在認知結構中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納入原有概念于化學平衡概念中,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從而讓學生有效地總結出電離平衡自身特征即由弱電解質的部分電離所引起的一種比較特殊的平衡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離平衡的概念。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概念的形成與概念的同化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正確的引導有助于新概念知識的形成和掌握。

三、高中化學概念教學實踐探索

1. 以概念為主線學習概念與原理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概念為主線,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導向,并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化學概念。可以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真正參與和思考,為新概念的完全接受提供可能性。而化學概念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板塊:基本概念板塊和基礎理論板塊。基本概念板塊主要包括:高中化學基礎,物質組成和分類線、化學性質、化學量線、化學基本反應現象。而基礎理論板塊其實就是結構理論,高中化學元素周期表、一般化學現象以及氧化還原理論,化學速率以及化學平衡等。因此,化學教師一定要剖析高中化學教材,要抓住化學教材中的重難點以及以概念的生長點為主線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相應基本概念與原理。

2. 區分概念的共同性以及區別性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高中化學所涉及的化學概念及定義很多,但有部分的概念也有相似性、相關性以及相依性等,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采用歸納法、比較法以及從多個角度讓學生比較概念,認清概念的差異性。比如,可以將教材中的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概念進行對比教學。再如,在進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教學時,教師只要將傳統實驗和數字實驗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分別直接和間接地論證出強電解質完全電離和弱電解質部分電離的存在,就可以讓學生在觀察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自發地總結出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教師可以先問學生電解質溶液導電性的強弱跟什么有直接的關系?或者問:現有濃度均為0.1mol/L的鹽酸和醋酸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較兩種溶液的導電性。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完成了設計方案和實驗,并總結出概念(如下表)。

綜上所述,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一定要對高中的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的剖析與研究,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盡量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或在做實驗等的過程中體會、提煉或理解化學概念,以便更好地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理論知識;動手能力

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高中化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創造性,化學學習涵蓋著物質、結構、規律等內容,其繁雜的特點為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些困難極大挫傷了廣大同學的積極主動性,還有一些同學干脆放棄化學學習,長此以往,一些同學的學習態度存在著諸多偏差,隨著化學考試的多次失敗,同學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就被徹底磨滅,加之教師不加以引導和督促,我們便一步步走向厭惡化學的深淵。就如何學好高中化學,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學好化學基本概念與理論知識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基礎知識的積淀,學習的過程就像是在蓋房子,要想讓房子蓋得高一點,底下的基礎一定要打好,每一磚每一瓦都要堅實可靠。因此,要想真正學好高中化學這門學科,基礎知識一定要牢固,記憶部分一定不能出現偏差。化學基本概念、理論與規律是化學內容的精髓,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與嚴密性,我們只需要抓住概念中的關鍵字或者關鍵詞進行理解記憶便可。如大家可以通過觀察“氧氣中鐵絲的燃燒”這一實驗掌握化合反映的概念,并要正確處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不能孤立機械單一記憶。除此之外,還將化學概念分成幾部分,透徹各部分系統關系來記憶,如:氧化物概念包含三部分,即化合物、兩種元素、必須含有氧元素。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的記憶成果進行定期的檢測,尤其是對于化學基礎相對較差的部分同學。我們可以根據課堂上對我們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結合自身的化學成績,與化學成績較好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加強彼此之間的優勢互補,平時課下同學之間在結合不定期的抽查背誦,把握化學知識點。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練習資料中的基礎概述部分,自己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或者對練習冊上已列出的基礎知識歸納進行記憶和背誦,只有將基礎知識牢牢掌握,我們才能夠在高中化學的學科之路上勇攀高峰。

2.反復實驗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要想學好高中化學,就要認真做好化學實驗。化學實驗可以通過簡單現象反映化學本質,我們要基于實驗目的與實驗原理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多向老師問幾個為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弄清實驗本質,掌握化學知識。要既能描述實驗現象,又能掌握結論與現象之間的聯系,并通過比較研究掌握實驗精髓。而通過化學實驗系統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則尤為重要。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1)要重視化學實驗,提高積極主動參與化學實驗的意識,將化學實驗擺在化學學習的重要地位。(2)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和仔細揣摩老師所做的演示實驗,課下按照實驗要求與步驟加強練習。(3)要善于自己動手反復實驗,在實驗中要多勤思、多想、多問,通過高效實驗提高自身的質疑、析疑、探疑、解疑能力,逐步實現自身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

3.活學活用,知識點運用到實際題目中

高中化學學習同其它學科學習一樣,是一項自覺性較高的學習活動,要想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必須要活學活用,養成積極主動學習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一方面,大部分的我們,在剛剛記住一個知識點時,并不能夠完全掌握該知識點的運用原則,只能從理論上想明白該知識點的原理和運用原則,實際進行運用的時候往往會卡殼,這時候就要我們將知識點活學活用到題目中去,課本上的例題往往比較基礎、比較簡單,能夠讓我們由淺至深地接觸化學知識點在題目中的運用原則。但是,畢竟課堂上的時間不是很充足,老師也不可能留出大把時間對我們進行例題的講解,因此,我們自己需要養成做例題的習慣,要在知識點講完后的第一時間進行例題的閱讀與解答。另一方面,部分同學化學成績進步不明顯,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沒有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筆者根據自身的學習經驗,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1)做好課前預習。化學學習“偏、難、繁、雜”的特征,要求我們必須提前做好課前預習,這樣才不至于在課堂上手足無措,并且預習時盡可能一邊做習題,一邊看書,鞏固知識,加深記憶。(2)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對老師的發問要能勇敢提出自己看法與觀點,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有效互動中提高聽課效率。(3)要做好課后復習工作。部分同學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影響,喜歡將學過的化學知識拋在腦后,以致下次打開課本時基本忘光,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課后要及時對相關知識進行鞏固復習,才可以在基于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展開課下習題練習,以此鞏固學習效果。

4.從原理上理解知識點

我們只有在理解了化學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知識點的運用,否則,空泛的一個知識點就算是印在我們腦中,我們也不一定會用。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這部分的內容中,關于原子反應得失電子規律的順口溜,“升失氧氧還氧產,降得還還氧還產”,這個順口溜的意思是,如果化合價升高,則是失電子,發生的是氧化反應,該物質被氧化,作為還原劑,并且是氧化產物,反之,如果化合價降低,則是得電子,發生的是還原反應,該物質被還原,作為氧化劑,并且是還原產物。如果我們不能夠理解這個知識點所涵蓋的意義,那么這個順口溜記得再牢固,也不知道如何運用。因此,我們在學習高中化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地開發腦筋,要讓腦中不僅能記住知識點,還要從原理上真正掌握知識點,如果遇到實在不懂的知識點,我們一定要多下工夫,多找同學或老師問幾遍,或者自主地去查閱相關的資料,一定要抱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心態進行化學學科的學習。

5.總結

綜上所述,處于課業壓力較大的高中階段,同學們如何在寶貴、有限的時間內掌握高效的化學學習方法,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很重要。作為過來人,筆者認為要學好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反復實驗培養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勤練習題,拓展課外閱讀,但化學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肯努力,相信每一位同學都能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浚源. 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科學中國人. 2016(30).

[2] 王保蘭.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對化學成績影響的研究[J]. 中學時代. 2014(24).

[3] 何浚宇. 探究高中化學學習方法[J]. 祖國. 2016(22).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總結范文第5篇

近幾年來,高一學生包括不少原來的尖子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學內容多、理解困難、習題難做,不太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不少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降低,甚至有的喪失了學習的信心。顯然,初高中化學教學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何處理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與過渡,已成為當前中學化學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初高中教學差異剖析

1.教學目標的不同

初中化學教育是化學啟蒙教育。其教學內容大都貼近生活實際,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容易為學生理解和接受,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能力培養方面以形象思維為主,往往從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實驗入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一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

高中化學教育是化學科學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分流打下基礎。基于此高中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在知識層次上要求學生對相當一部分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學生能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能力培養方面,高中化學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向定量分析發展,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建立化學概念和規律,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智能。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課程標準的不同要求,使得初高中教材跨越較大,存在著脫節現象。如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在第一章的第一節《氧化還原反應》和第二節《離子反應》中就開始出現了較多的概念和應用,如化合價的計算,電子的得失、強酸、強堿、弱酸、弱堿、難溶性物質、揮發性物質、難電離物質、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等。而這些概念初中學生接觸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學過。接踵而來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論性又強,無異于給學生當頭棒喝,成為很多學生高中化學學習的“攔路虎”。而接下來的第三章《物質的量》、第五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率》章節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論也是一個接著一個,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的分水嶺。總體上看,高中化學教材的深廣度明顯增加,由描述向推理發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

3.教師的教

由于課程標準要求低,又處在初三升學的關鍵時刻,初中教師的教學往往受中考考綱限制,對中考不作要求的一些化學分析方法、思想就很少講解,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再加之初中化學課時多,內容少,教師可以對所教內容反復訓練,學生的學習可以在課堂上基本完成,考試效果也比較好,教師對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程度自然就缺少了相應的關注。

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由于許多教師對初三教材內容的改變并不太了解,往往未進行初、高中知識的有效銜接,就把教材過度延伸、深化,將化學知識點講得面面俱到,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高中教學內容多,時間緊,在課堂上沒有過多時間對重難點知識反復訓練,因此學生必須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記憶、整理和做練習,使不少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4.學生的學

基于初中化學的特點,不少初中學生把化學當文科來學習,將化學用語甚至實驗操作、現象都死記下來,而理解不夠透徹,難以靈活應用。而習慣了初中教學的高一學生,化學學習依然以記憶為主,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另外,高一學生尚未形成高中化學學習的基本方法,往往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課前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和總結等,總想考前看一下書就能重現初中的輝煌。而高中化學無論是知識的難度還是對學習能力的要求都有了質的飛躍,導致許多學生難以適應。[1]

三、初中教師要主動銜接高中化學

高中教師是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主力軍。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初中化學教學受限于中考考綱和新課程標準,未能完全達到為高中化學打基礎的要求,這是很正常的。而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著眼于培養有智慧的學生,初中化學教師加強初高中教學銜接,也責無旁貸。

1.關注教學的發展,防止將知識“講死”

這是一個高一新生對化學學習的真實感受。她寫到“首先是高中化學對初中化學的否決。我仍清楚地記得初中老師說過,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氫以后的金屬不與酸反應。但進入高中后,卻發現銅可以和濃硫酸發生反應。初中時所學的內容已在我的大腦中根深蒂固了,如今卻跑出這么一個“意外”,定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接受的”。我第一次讀完她的這段話,非常震撼,學生信奉已久的由教師傳授的“真理”被否定,這在認識上和心理上對他們是多大的沖擊啊!而恰恰因為我們的教育使學生形成了錯誤的認識!因此,初中教師要關注教學的發展,主動接軌高中化學,防止將知識“講死”而給學生錯誤的引導。

2.了解教學銜接點,加強知識的延伸與拓展

① 對于化學用語如化合價、化學式、原子結構示意圖、化學方程式等,建議初中化學教學加強其涵義的理解和表述的規范性。

② 對于基本概念和理論,建議補充用電離理論建立酸、堿、鹽的概念,了解鹽酸、硝酸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歸納酸、堿、鹽溶解性的規律;加強對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運用;了解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概念、電解質的電離和離子的概念等。

③ 對于元素化合物知識,建議加強對常見酸、堿、鹽、氧化物的性質及轉化規律的教學,使學生加強對物質間轉化的理解和運用。

④ 對于化學實驗,建議加強對實驗基本操作的訓練,如稱量、儀器的安裝、氣密性的檢驗等;補充氫氣的制取及實驗裝置原理的分析,了解啟普發生器及其簡易裝置“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特點。

⑤ 對于化學計算,建議加強計算的規范性和計算能力的培養,加強對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原理的理解,適當了解有關“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的應用。[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绍兴市| 五常市| 上蔡县| 东阿县| 舞钢市| 东阳市| 富宁县| 华安县| 江阴市| 乌苏市| 曲阜市| 黔西| 渝中区| 高陵县| 武夷山市| 本溪市| 原阳县| 卢龙县| 宁陵县| 泗水县| 桐梓县| 南投县| 太原市| 海城市| 邳州市| 绥芬河市| 蓝山县| 金沙县| 合江县| 措美县| 仁布县| 鄂州市| 怀仁县| 安国市| 库车县| 灵台县| 麦盖提县| 威宁| 湖北省|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