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蔬菜種植技術

蔬菜種植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蔬菜種植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蔬菜種植技術

蔬菜種植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五常市;有機蔬菜;種植

    中圖分類號:S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2-0088-1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公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應的對于生活質量的標準也隨著提高,對于健康標準也相應提升,消費者對于無污染的有機蔬菜的需求也呈現出逐年猛增的態勢。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有機蔬菜的種植,勢必有著夯實的市場基礎,從而獲得喜人的經濟效益。五常市地處黑龍江省南部,毗鄰省會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在五常市紅旗鄉、拉林鎮建有兩處保護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了五常市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現將有機蔬菜的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對于有機蔬菜的定義,是對種子種苗、種植生產過程有著嚴格要求,對于種子種苗而言,是必須非轉基因的種子種苗,在生長過程中不可以施加任何農藥、化肥,尤其是那些含有化學成分的農藥化肥,在種植過程中如發現病蟲害的情況,也必須不使用含有化學成分的除草劑之類的農藥。對于整個種植過程,必須形成農業種植的協調發展和平衡發展,維持可持續的發展。最后需要權威部門的有機認證,以及認可的有機蔬菜。

    1 關于有機蔬菜的品種

    對有機蔬菜的選擇關鍵在于種子和種苗,對于此有三個基本的要求。其一,是具有高抗病蟲害性。其二,不能采取禁止的物質進行處理的,其三,必須為非轉基因的種子。在具體的生產種植過程中,必須選擇有相關認證的有機蔬菜的種子或者種苗,或者是那些沒有經過禁用物質處理過的自留種子和種苗。此外,在這個基礎上,對于種子和種苗的選擇還需要關注它的抗逆性,以及關注適應種子種苗生產的土壤和氣候。

    2 關于生產基地的要求

    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必須是整塊地塊,中間不能夾雜其他生產模式的種植。但是可以允許的是,在一些地方可以設立有機轉化地塊。而且對于常規地塊和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兩者之間,必須有非常明顯的標示識,可以巧妙運用河流、山丘為界,也可以人認為的設立一些隔離帶等等。五常市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主要是日光溫室和大棚。

    3 關于栽培管理技術

    關于有機蔬菜的栽培管理技術方面,主要指的是要具備想配套的栽培技術,具體實施方面要通過培育優質種苗,實施嫁接換根,實施起壟栽培,地膜覆蓋,種植階段關注密植程度,調整植株等技術,相應的要充分利用一些自然條件,為有機蔬菜的種植創立一個有利于有機蔬菜種植生產的環境,從而達到高質高產的要求。

    4 關于有機蔬菜肥料的使用規則

    對于非有機蔬菜所用的肥料,大多數是常規化肥等,但是對于有機蔬菜來說,這是絕對禁止的,有機蔬菜的肥料必須為有機肥料,不能使用任何非有機肥料。有機肥料主要指的是動物的糞便,草木灰、綠肥等等,當然有權威部門認證的有機蔬菜專用肥料和部分微生物肥料也是可以使用的。

    4.1 肥料無害化處理

    有機肥在施前2個月需進行無害化處理,方法有兩個:一是將肥料潑水拌濕堆積,用塑料膜覆蓋,使其充分腐熟,發酵溫度在60℃以上,可有效殺滅農家肥中的病蟲草害,且處理后的肥料易被蔬菜吸收利用;二是發揮沼氣池作用,將有機肥進入沼氣池發酵,沼液或沼渣是很好有機肥料,沼氣還可用于其他生產。

    4.2 肥料使用方法

    4.2.1 施肥量 對于有機蔬菜的施肥應當注重肥量的比例,要注意培肥地力要與具體種植有機蔬菜相同步,植物肥料與動物肥料的比例需要對等。

    4.2.2 施足基肥 對于蔬菜的生長,其主要的營養部分集中在土壤的耕作層。所以必須將肥料主要施入耕作層,方便蔬菜根系吸收。

    4.2.3 巧施追肥 結合澆水、培土等進行土壤追肥,主要是使用人糞尿及生物肥等。也可進行葉面施肥,在生長期選取生物有機葉面肥,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對于種植密度大、根系淺的蔬菜可采用鋪肥追肥方式,當蔬菜長至3-4葉時,將經過晾干制細的肥料均勻撒到菜地內,并及時澆水。對于種植行根較大、根系較集中的蔬菜,可開溝條施肥,開溝時不要傷斷根系,用土蓋好后及時澆水。注意施肥時應根據肥料特點及不同的土壤性質、不同的蔬菜種類和不同的生長發育期靈活搭配,科學施用,才能有效培肥土壤,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5 病蟲草害防治

    對于有機蔬菜的種植,應當遵循有機蔬菜的種植原則,對于那些含有化學充分的農藥要堅決抵制,對于那些含有基因技術的產品也要堅決抵制。應當遵循科學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戰略方法。具體方式可以采取諸如輪作,保護天地等自然方式,也可以采取高溫消毒、肥水管理等無害的人工措施,綜合防治病蟲害。

    5.1 病害防治

    用石灰、硫磺、波爾多液防治蔬菜多種病害,允許有限制地使用含銅的材料(如氫氧化銅、硫酸銅等)、軟皂、植物制劑、醋等,防治真菌性病害。

    5.2 蟲害防治

    提倡通過釋放寄生器、捕食性天敵,或用誘捕器和散發器皿中使用性誘劑,或物理性捕蟲設施防治蟲害,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魚藤酮、植物源除蟲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來殺蟲,允許有限制地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劑等防治蟲害。

    5.3 雜草控制

蔬菜種植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1 目前我國大棚蔬菜種植現狀

1.1 有毒氣體危害

由于施用過量的尿素還有硫酸銨等等速效化肥,這些化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供蔬菜種植過程中需要的養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其中一個就是氨氣。如果施肥方法不當,或者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那么在棚內的高溫條件下,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氨氣,從而危害蔬菜,使得蔬菜的葉緣組織出現水潰狀斑點,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整棵蔬菜出現死亡的現象。這種現象經常會被誤診為霜老病或者其他病癥,而對于黃瓜、番茄還有西葫蘆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再一個有毒氣體就是亞硝酸氣體,我們知道如果一次施用過多的銨態氮肥,就可能會使某些菌體的作用降低,從而造成土壤局部酸性。當這種現象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能會產生一定的亞硝酸氣體。這種現象最明顯的就是可能會使蔬菜的葉片上面出現白色斑點,嚴重的甚至會使整片葉片枯萎致死。而這種情況經常會被誤診為白粉病,經常出現在茄子、黃瓜、西葫蘆、芹菜和辣椒等對亞硝酸氣體過敏的蔬菜上。

1.2 大棚內濕度條件控制困難

大棚種植蔬菜基本上是處在一個半開放空間,一般的大棚實行塑料薄膜全覆蓋和半覆蓋,半覆蓋大棚的另外一部分基本是泥土或水泥搭建。這樣的環境下,保溫和控溫措施比較容易進行,但是濕度控制就比較困難,因為大棚處于半密閉狀態,棚內通風一般依靠預留的通風口或進出的門口、陽光照射、除濕器等,這些辦法的濕度控制效率都不高,容易影響大棚蔬菜的口感。

1.3 天氣影響

大棚蔬菜的生長不僅受到有害氣體的影響,還會受到極端天氣的干擾,例如,冰雹、暴雪以及大風天氣等。這些極端天氣都影響大棚蔬菜的生長環境,冰雹會會大棚覆蓋膜造成損壞,進而對蔬菜的葉片、果實等造成損傷。暴雪一般多出現于北方地區,積雪過深就會壓塌大棚,給蔬菜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害。簡單來說,極端的環境天氣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蔬菜造成損害,給蔬菜的生長及銷售環節帶來嚴重的影響。

2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2.1 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是蔬菜種植的前提和基礎,對提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選擇適宜的品種是大棚蔬菜種植不可忽視的工作。品種選擇應該堅持適宜原則,蔬菜品種不同,對地域和環境有著不同的要求,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水文、土壤等條件,選擇合適的種子。品種選擇必須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環境選擇合適的品種,并在試驗的基礎之上做好蔬菜播種和種植各項工作。同時,品種選擇還要考慮市場需求情況,根據變化的市場需求做出相應調整,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選擇經濟價值高,季節性差異大的蔬菜種植品種,提高蔬菜種植反季節性,更好適應市場需求,擴大產品銷量。同時也有利于確保蔬菜種植價格和市場競爭優勢,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經濟效益。

2.2 播種前準備

2.2.1 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這樣既能確保種子質量,對蔬菜更好成長也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消毒處理還能防止和切斷病菌傳播源,達到預防苗期病害的目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種子的消毒處理工作,常用溫湯浸種方式進行消毒處理,為播種和蔬菜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2.2.2 土壤處理

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殺菌處理,為蔬菜成長創造安全可靠的環境,地下蟲害會對蔬菜正常生長帶來不利作用,影響蔬菜種植質量。因此,播種前應該用辛硫磷拌細沙或細干土等,殺滅地下蟲害,發揮殺菌、消毒作用,避免地下蟲害對蔬菜正常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起壟后也要應用多菌靈、普力克等殺菌劑施撒在土壤之中,實現對苗期病害的有效預防和處理, 為病蟲害防治創造良好條件。

2.3 生長期管理

在大棚蔬菜的生長期間,一定要規范落實技術要求,按步驟進行,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按照蔬菜的生長條件進行灌溉,做好大棚通風、保溫、除濕及清潔工作。如果是有機蔬菜種植,還要避免采用化學藥劑加速生長,可以采用生物受精,類似于蜜蜂傳播花粉,盡量保持蔬菜在自然狀態下生長。

2.4 施肥管理

施肥是大棚蔬菜種植非常關鍵的環節,一些農民在種植過程中,為達到節約施肥時間的目的,采用隨水施肥方法,盡管這樣能節省勞動力,節約時間,但這種施肥方式會導致肥料揮發,肥效降低情況發生,因此,施肥過程中不建議采用該方式。常用肥料埋入土中進行追肥的方式進行施肥, 根據蔬菜生長需要做好施肥工作,這樣既能避免肥料出現浪費現象,還能提高肥效,更好滿足蔬菜生長需要。肥料一般采用無公害有機肥,栽培過程中還要根據蔬菜種植需要,合理選擇肥料類型,促進肥料更好發揮作用,為蔬菜生長創造便利。

2.5 灌溉管理

大棚蔬菜灌溉時,根據蔬菜在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水量,采用不同灌溉方式,種子發芽時期需水量多,要加大灌水量,根系生長時期一般不灌或少灌,根系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因而通常不灌或少灌, 水分保持中等適度即可,為根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始花期也要做好灌溉工作,滿足開花時期對水分的需要。灌水還要考慮土質基本情況,注意合理排水,滿足蔬菜不同時期的需水量,保證作物更好生長。

3 大棚蔬菜的病蟲害防治

3.1 藥物治療

由于大棚內,地塊長時間種植同一種農作物,導致土壤免疫力下降,導致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增加。雖然疑難病蟲害通常不會發生,然而一旦出現就會快速的波及到大棚內的所有蔬菜,這是就根據病蟲害的種類,選擇適合的農藥種了進行噴灑,進一步阻止病蟲害的擴散。此外,還可以在選中階段就使用一些適當的防治措施。例如,適量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殺菌處理。然而還值得注意是有機蔬菜的種植就不能使用這種方式進行處理。

3.2 生物、物理預防治療

生物、物理防治適用于大棚蔬菜種植,同樣還可用于有機蔬菜病蟲害防治。首先,定期給大棚進行通風,防治因高溫帶來的細菌滋生;在大棚內安置殺蟲燈,吸引飛蛾等吸光害蟲,在蟲子的幼蟲期就將其殺死;噴灑堿性無毒物質,破壞細菌生長條件。

3.3 生物防治

在稻田種植過程中,將魚在稻田中進行放樣,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水稻花粉的傳播,還能吃掉一些田地腐敗的水草和浮游生物,保證水稻能夠良好的生長。因此,在大棚蔬菜種植期間,就可以借鑒這一原理。使用生物防治體系,在大棚內部放養青蛙和蚯蚓等有益動物,進而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還能提升大棚土壤的使用效率。

4 結束語

大棚蔬菜種植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目前,我國的大棚蔬菜技術雖然有一點程度的發展,在農業生產中也取得了一點的成績,但大棚蔬菜技術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為蔬菜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促進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和效益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曉東. 淺談大棚蔬菜種植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 2013(18)

[2] 于豐年,朱天成. 大棚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01)

蔬菜種植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蔬菜種植;大棚;技術要點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反季節蔬菜在市場上已經并不罕見,通過大棚種植可讓蔬菜種植不再受到季節、氣候、溫度等自然條件的限制[2]。使用大棚種植蔬菜首先應做好大棚內的通風工作,其次需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避免蔬菜受到低溫凍害或病蟲害而影響到產量及質量[2]。本文以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為主線,研究了種植過程中的幾種重要技術,現報道如下。

一、大棚準備技術

由于大棚內多數培育的是反季節蔬菜,因此對大棚基地的要求較高,有機蔬菜的種植首先需選擇地塊較完整的土壤,明確區分普通蔬菜與有機蔬菜的種植區域并在棚內樹立標志。現階段我國大棚種植正朝著有機種植基地發展,而有機種植基地多為常規種植基地轉變而來,轉變時間至少需兩年以上,且轉變后需專業機構認證,才可進行有機蔬菜的種植。

二、蔬菜選種技術

雖然大棚種植蔬菜避免了季節的干擾,但在蔬菜選種時也應注意品種的篩選。以人體食用健康為主,應選擇有機蔬菜種植。首先需確保種苗沒有經過違禁藥物的處理;其次應確保種苗無轉基因成分;最后由于大棚種植與自然環境仍有區別,因此種苗應選擇生長能力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目前我國大棚種植種苗已經可通過專業機構認證,確保種苗為優良狀態。

三、肥料選擇技術

無論在大棚內種植常規蔬菜或有機蔬菜,均需要嚴格、合理的選擇肥料。與自然環境生長下的蔬菜不同,大棚內生長的蔬菜由于氣體流通不及室外,因此若肥料選取不當很可能造成有毒氣體侵害。而有機蔬菜則禁止使用含有化學成分的化肥,通常應選擇有機蔬菜肥料,即純天然的,如植物腐敗肥料或動物糞便肥料,這類肥料不會對人體產生明顯副作用。

四、有毒氣體預防技術

蔬菜在塑料大棚內栽培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于施肥方式不當或肥料選擇不當,加上通風換氣頻率偏低而造成大棚內有毒氣體含量超標,影響到蔬菜質量。因此要想預防有毒氣體超標,首先應合理施肥,有機肥需經過發酵并腐熟之后才可投入使用。可使用過磷鈣與尿素混合施肥并保障優質施肥,大棚內基肥施肥應控制深度為20厘米左右,追肥則達到12厘米左右,可讓肥料效用充分發揮。另外,需注意施肥后及時補充土壤水分,避免肥料過盛影響蔬菜根部生長。

除了合理施肥外,也應合理使用農膜并注意通風換氣。可觀察大棚外氣候、溫度、濕度等,合理通風換氣,雨雪天氣同樣需注重換氣操作。在地膜合農膜的選擇上,必須選擇安全無毒、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在鋪設后及時清理大棚內殘留物及塑料廢舊品。

五、低溫冷害預防技術

(一)室內保溫

在大棚內加強保溫首先可通過在室內安裝熒光燈方式,每天照射10小時以上燈光,并控制在12小時以內,熒光燈與植物葉片的距離應至少在50厘米以上。其次,可在大棚周圍內側,設置多層苦苫簾,可達到保溫及防風的功效;也可通過覆蓋地膜方式,利用覆蓋面來保溫;或在進出口位置掛上較厚的門簾,避免秋冬季冷風侵入[3]。最后,可使用無滴膜覆蓋,并在蔬菜葉面上噴灑磷酸二氫鉀、噴施寶或稀土微肥,增加棚內二氧化碳含量,可達到促進產量、避免低溫冷害的效果。

(二)室外保溫

室外保溫首先需確保長時間的光照,大棚若能夠得到長時間陽光照射,可將棚內的草苫覆蓋物去除,避免溫度過高影響蔬菜生長。其次,在溫室周圍挖設寒溝,溝內填上稻殼或爐渣等,確保溝內干燥;也可增加溫室墻壁厚度。最后,應確保溫室周邊防風障的有效架設,避免強風侵襲;同時確保蔬菜大棚各個細節位置的堵縫及銜接處理。

六、病蟲害防治技術

首先,可通過生態防治方式,按照相關有機蔬菜種植規定,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溫度及濕度,并保障有效通風,避免滋生病蟲害[4]。除了建立天然植物保護之外,還需將大棚內創建一個氧化生物共存生態環境,對常見病蟲害的自然天敵嚴禁捕殺,通過自然生物系統循環達到殺滅病蟲害的效果。也可使用農業防治方式,通常大棚中會長時間栽種同一種蔬菜,因此病蟲害具有累積性,并且一旦發生病蟲害可能殃及其他位置的蔬菜種植,在處理方面可通過農業防治操作,嚴格按要求種植并實施輪作制度。另外在選種方面,大棚蔬菜選種也應注重良種的選擇,必須提升其抗病性。栽培期間應使用系統性的栽培技術,全面管理大棚內各類蔬菜,在種植設施上配備齊全。

七、結語

綜上所述,使用大棚種植蔬菜可避免季節限制,讓人們食用到健康、安全、營養的蔬菜。種植者在使用大棚的過程中需注重環境的控制以及蔬菜品種的選擇,合理化種植、科學化種植,提升蔬菜產量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大旭.關于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分析[J].福建農業,2015,03:100.

[2]王文英.關于大棚黃瓜標準化種植技術要點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No.517 20:90.

[3]范成方,史建民.山東省大棚與露地蔬菜種植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v.33;No.188 01:108-112.

[4]邢永華,趙宏,蘇效東,楊惠蓮,梁軍,文國穎,郭映花.青海某地大棚蔬菜種植者農藥使用行為影響因素初步分析[J].環境衛生學雜志,2014,v.4 04:340-343.

蔬菜種植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無公害蔬菜 種植技術 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84-01

引言

蔬菜是最常見的食物之一,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在蔬菜種植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病蟲害,尤其是蔬菜的根、莖、葉、果實等部位,很容易遭受病蟲害影響。為了確保蔬菜的外觀,保證蔬菜的完整性,很多菜農會選擇農藥對病蟲害進行治療和控制,但是有的菜農只注重蔬菜生產效益,盲目使用農藥導致蔬菜的安全質量下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也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種植技術的管理,盡量采用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對蔬菜病蟲害進行解決,以提高蔬菜品質以及安全性。

1 無公害蔬菜種植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的蔬菜產品。在蔬菜種植過程中,不同的產品在不同的時期會產生不同的病蟲害。在蔬菜發生病蟲害過程中,很多菜農對農藥的使用不規范、用毒性較高的農藥以及激素類農藥防治,導致農藥的比例不正確。長期使用某一種藥劑,無條件地把各種藥劑進行混合搭配是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常見的錯誤,會對蔬菜生長產生嚴重影響。無公害蔬菜種植是蔬菜生產過程中的主要趨勢,當前已經在各個地區逐漸普及。遵義市匯川區土地面積豐富,具有種植蔬菜的良好基礎,在蔬菜栽種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應用,提高蔬菜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從而減少發病率。

2 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

2.1 對蔬菜品種進行合理選擇和處理

在蔬菜種植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效益,還要考慮健康。要選擇抗逆性強、適應性強的蔬菜品種。播種時應該要切實做好苗床消毒工作以及種子處理工作,堅持適時播種。匯川區一般采用集約化育苗和養苗,促進蔬菜根部的生長,提高根部的吸收能力。蔬菜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對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進行充分吸收,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使得無公害蔬菜能夠茁壯成長。

2.2 在種植過程中應該要及時加強管理

匯川區條件優越,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熱、雨同季,無霜期約285天,年降雨量約1078毫米,極有利于各類蔬菜的無公害生產。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加強科學化管理,例如加強排水處理、病蟲害控制、雜草處理等。

首先,對各種雜草進行清除,并且要深翻整地,在土壤中使用充足的腐熟基肥,并且要合理地使用化肥。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堅持合理輪作及間種套作模式,可以減輕病蟲害發生的機會,大大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蔬菜的生產成本,促進蔬菜增產、提質、增收。通過及時的翻耕工作,將地下的蟲卵、害蟲以及病菌翻到地表上,減少害蟲對無公害蔬菜的影響。其次,要加強避雨管理,科學灌溉,如果遇到干旱天氣要勤澆水,對澆水的次數和總量進行控制,如果遇到惡劣天氣,例如強降雨時,應該要及時進行排水,防止形成水澇災害,尤其是要避免大量積水下滲到土壤中,導致蔬菜漚根。蔬菜漚根后會導致其根系抵抗能力差,容易被雨水以及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感染,從而產生疾病,對蔬菜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

2.3 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現代農業理念不斷普及的過程中,蔬菜病蟲害防治應該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對農業防治技術、綠色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進行綜合利用。

第一,農業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指的是通過對蔬菜種植過程進行管理,從而實現對病蟲害進行預防的目的,通過科學合理地選種、栽培管理,可以提高蔬菜自身的抗逆性,提高蔬菜對各種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例如選用抗病、蟲品種,調整品種布局、選留健康種苗、輪作、深耕滅茬、調節播種期、合理施肥、及時灌溉排水、適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園衛生和安全運輸貯藏等。

第二,綠色防治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生物防治可以降低蔬菜表面以及體內的藥物殘留,是最安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也是一種綠色蔬菜種植方法。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首先,可以培養蔬菜病蟲害的天敵,利用天敵對各種蟲害進行捕殺,例如獵蝽、食蚜蠅、草蛉、瓢蟲、捕食性蜘蛛等捕食性天敵可以對蔬菜種植過程中的害蟲進行捕食,減少使用農藥帶來的危害。另外可以利用殺蟲燈對害蟲進行誘殺,不僅不會帶來環境污染,而且還可以對病蟲害進行有效地防治,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第三,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種防治方法,在傳統栽培過程中一般都采用藥物防治手段,對各種病蟲害進行防治。但是由于當前人們對蔬菜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農藥殘留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在蔬菜栽種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各種藥物的控制,防止藥物在蔬菜上殘留。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藥物防治方法是起效最快的方式,也是種植過程中的常用方式,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應該要對藥物的使用方法進行控制,做好病蟲害防治。在選擇化學農藥的時候要嚴加管理,嚴禁使用高生物富集體、高殘留、高毒、劇毒的農藥,尤其是一些致突變、致癌以及致畸的化學農藥,不能用于蔬菜種植過程中,而且要按照規定對農藥的比例進行配置,在用藥的時候要選好時間,對天氣情況進行觀察,一般在早晨或者傍晚用藥,避免晴熱高溫的中午以及大風大雨天氣。還可以利用雙素堿、煙堿、苦參等植物源的農藥對蔬菜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進行防治。

結語

綜上所述,蔬菜種植是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對種植技術的管理,并且對蔬菜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減少農藥帶來的危害,實現無公害生產,為人們提供健康的蔬菜產品。

參考文獻

[1]張艷紅.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技g及病蟲害防治[J].科學種養,2016(03)

蔬菜種植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現狀;問題;對策;皖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142-01

有機蔬菜是嚴格按照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生產出來,且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鑒定后頒發有機食品證書的蔬菜產品。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強烈,有機蔬菜這種環保、無污染的食品深受消費者的追捧,發展前景廣闊。

1 發展現狀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區地處暖溫帶的南緣,氣溫日較差大,積溫有效性高,自然條件較為優越,農業基礎條件良好,勞動力資源充足,具備發展有機蔬菜行業的相對優勢和有利條件。近幾年,安徽省通過調整優化品質結構,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鼓勵各地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鼓勵申報更多產品認證,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雖然安徽北部有機蔬菜種植的總體規模和產量正在持續增加,但與全國有機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山東省相比,發展空間很大。如宿州市橋區截至2015年底設施蔬菜面積1.47萬hm2,其中通過“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面積為4 000 hm2。

2 有機蔬菜種植關鍵技術

2.1 選擇種植基地

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要具備完整性,其間不能夾有常規生產的地塊[1];有機蔬菜基地與常規地塊之間要有明顯標記,設置山川、河流、或人為裝置等緩沖帶;嚴格執行常規生產向有機生產的轉變,通常需要2年的轉換期,生產者在轉換期間應完全按有機生產要求操作。

2.2 種植過程化管理

一是選擇蔬菜品種。選擇適合種植區域土壤和氣候條件、抗病蟲害性能較強的蔬菜品種,且無任何轉基因。二是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注重輪作和清潔田地,同一塊基地上不適宜長期種植同種蔬菜,可采取輪流種植方式。充分利用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以及培育壯苗、嫁接換根、地膜覆蓋、起壟栽培、合理密植、植株調整等集成配套栽培措施,提高有機蔬菜質量和產量[1]。三是施肥技術。施肥過程中要有效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頻率,盡量選用糞便、秸稈堆肥、草木灰等有機肥和苕子等豆科綠肥及其他非豆科綠肥。

2.3 病蟲草害管理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選用生物多樣性友好型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蟲害技術,如誘蟲燈、防蟲網等物理防蟲措施;用石灰、硫磺、波爾多液防治蔬菜多種病害,使用植物性農藥、微生物及其發酵產品防治蔬菜病害;采用輪作、種植綠肥、休耕、秸稈覆蓋等方法有效限制雜草生長,但不能使用基因工程產品和化學除草劑防除雜草[2]。

3 存在的問題

3.1 規模小,成果推廣不到位

目前,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區有機蔬菜生產規模依然較小,種植區域較為分散,品種偏少,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偏低,缺乏龍頭企業的品牌帶動作用,生產規模有待提高。另外,政府對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發展蔬菜生產融資難,風險高,缺少蔬菜生產方面的農業保險。

3.2 價格普遍較高,銷路不佳

據調查,多家大型精品超市有機蔬菜的銷售價格為普通蔬菜價格的3倍左右。有機蔬菜價格較高的原因:對種植環境要求苛刻,從選種、種植技術、管理到運輸,再到有機認證等過程的投入成本較高。

3.3 市場混亂,監督管理不規范

在有機蔬菜銷售市場,有些有機蔬菜標識不規范,即使真正的有機蔬菜也沒有貼上“國家有機產品標志”標簽;一些商家為獲得高額利潤,以次充好;有關政府監督管理機構對有機蔬菜的抽查檢測落實不到位,有機蔬菜認證難、認證環節監管管理缺位等現象也時常出現,上述原因都讓消費者對有機蔬菜市場產生不信任。

4 對策

4.1 適當擴大種植規模,實現產業化經營

利用安徽省平原地區勞動力優勢和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規模化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和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園區,打造品牌突出的有機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的引領帶頭作用,引導農村土地流轉,積極建立蔬菜生產基地,提高種植面積,統一生產管理,實現產業化經營[3]。

4.2 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擴寬銷售渠道

針對有機蔬菜市場價格普遍較高的現狀,依托科研院校技術優勢,提高對病蟲害綜合防治的科技支撐力度,降低種植成本;創新互聯網+物聯網市場運營模式,加快從傳統市場向網絡渠道銷售的轉變,構建蔬菜產品銷售“綠色通道”;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如宿州市橋區在2012年探索創建了以農業企業為龍頭,以家庭農場為基礎,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通過聯合體的有效聯結機制實現節本增效。截至2015年底宿州市橋區發展蔬菜產業聯合體15家,可實現節本增效10%以上。

4.3 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整頓市場秩序

政府部門應加強有機蔬菜市場的監督與管理,嚴厲打擊假冒有機蔬菜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提高質量安全水平。規范有機產品第三方認證機構,出臺相關激勵措施,擴大市場供應量,滿足人們對有機蔬菜的需求。加強有機蔬菜產品質量檢測管理,建立企業自檢與監督抽檢相結合的檢驗檢測體系,推行蔬菜產品市場準入制[4]。

5 參考文獻

[1] 王小波.有機蔬菜生產的關鍵技術運籌[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2):3535-3536.

[2] 王利敏.有機蔬菜種植技術[J].河南農業,2013(13):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南涧| 尼木县| 措美县| 福清市| 依兰县| 安多县| 乌兰浩特市| 北京市| 渭源县| 苏尼特左旗| 兰西县| 湘乡市| 新和县| 德惠市| 临沂市| 垫江县| 温宿县| 花莲县| 海门市| 云梦县| 梁河县| 且末县| 托克托县| 潜山县| 钟山县| 华宁县| 古浪县| 中超| 秀山| 靖边县| 临江市| 时尚| 延吉市| 察雅县| 蓝田县| 新巴尔虎右旗| 康定县| 康保县| 重庆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