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區矯正人員心得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目標任務
開展社區矯正“鑄魂工程”建設活動,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以提高社區矯正質量為核心,以“四項規范”為抓手,通過對全市社區矯正人員實施嚴格教育管理,從靈魂深處觸動和教育轉化社區矯正人員,使其認真改造順利回歸社會,實現社區矯正人員無漏管、無脫管、無重新犯罪、無影響社會穩定重大事件和悔罪自新的目標,使全市社區矯正工作走在乃至全省、全國同等縣市前列,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和諧正能量。
二、具體措施
(一)規范矯正銜接
1、嚴格審前評估。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收到委托機關的調查函后,迅速組織司法所形成客觀公正的評估意見,按時提交委托機關。
2、及時登記接收。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負責做好社區矯正人員登記接收手續,督促其在規定期限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應當及時組織查找,并通報決定機關。
3、規范檔案管理。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為社區矯正人員建立執行檔案,司法所建立工作檔案。檔案實行一人一檔,專人管理,并定期檢查指導,確保檔案收集及整理規范無遺漏。
4、定期研判情況。建立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信息共享,無縫對接。每月召開一次部門聯席會議,每季度開展一次聯合檢查活動,每年組織一次聯合考評總結。通過會議、檢查和考評方式,定期研判社區矯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二)規范監督管理
1、建立“三包”制度。將全市10個鎮(辦事處)劃分為5個片區,實行市司法局班子領導包片區,局科室負責人包重點對象,司法所包轄區的管理制度。市司法局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深入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村(社區)及家庭,通過走訪、問卷、談心等方式,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生產、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管控教育。
2、培養社會意識。教育和引導社區矯正人員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交通文明勸導、社區公益勞動等“講文明樹新風”社會化服務活動,切實增強社區矯正人員“回歸社會、回報社會、服務社會”意識。確定每月16日為社區服務勞動日,由司法所組織社區矯正人員就近到社區服務基地進行公益勞動,時間不得少于8小時。
3、實行多方監管。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志愿者以及社區矯正人員家屬在管理教育中的監督作用,發揮以“司法E通”為核心的特殊人群服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作用,實時掌握社區矯正人員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實現對社區矯正人員的遠程監控和智能管理,防止社區矯正人員脫離矯正軌道、再次違法犯罪。
4、加強應急處置。市司法局與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制定社區矯正人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大突發事件防范力度。社區矯正人員一旦發生脫離監管、參與、實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迅速啟動應急處置預案響應,確保對突發事件處置及時,應對有效。
5、強化執行監督。市司法局聯合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等機關每季度開展一次社區矯正執法檢查活動,重點對暫予監外執行人員進行執法監督,對不服管理的社區矯正人員實行誡勉談話和收監處理。
(三)規范教育矯正
1、開展多種形式教育。司法所要將社區矯正人員教育納入重點工作范疇,每月組織開展8小時以上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重點圍繞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公民準則、心理健康和時事政治等內容開展專題教育,做到有教育計劃、有教學備課、有學習筆記、有心得體會、有考試測試、有交流園地,并注重培養和宣傳矯正改造積極分子。
2、把握教育關鍵環節。司法所工作人員要做到社區矯正人員入矯時必訪,了解矯正對象的家庭情況;在重大節日和敏感節點必訪,掌握矯正對象的工作生活及現實表現、思想動態;在矯正對象遇到重大困難或發生糾紛時必訪,幫助其解決困難和糾紛,體現黨委和政府溫暖;在解矯時必訪,宣告解除矯正,進行解矯教育。
3、建立健全教育陣地。在市司法局建立社區矯正宣告室、談話室、心理咨詢室等,對社區矯正人員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有需求的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他們康復心理,健全人格,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要加強心理咨詢室規范化建設,爭創省級示范心理咨詢室。
(四)規范幫扶措施
1、開展幫扶活動。對社區矯正人員開展“扶心、扶智、扶困、扶技、扶業”五扶活動,即加強正面教育、情緒疏導,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健全人格,培養健康心理;關注社區矯正人員或其子女學業,給予必要幫助,促進成長;幫助社區矯正人員解決日常生產生活遇到的實際困難,落實相關保障措施;加強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一定專業技術;適時提供相關的就業崗位,安置矯正人員就業。各鎮(辦事處)要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2項以上幫扶內容,并常年開展幫扶活動。
2、建立聯動機制。市司法局要積極加強同民政、財政、教育、人社、稅務、工商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有針對性地出臺優惠政策,幫助解決社區矯正人員的就業、就學問題,落實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社會保險和企業減免稅費等政策,鎮(辦事處)要力所能及為社區矯正人員融入社會創造條件。要廣泛動員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力量,因地制宜發揮幫扶作用,努力形成社會聯動合力,提高幫扶效果。
3、發揮基地作用。整合資源,興建一個集學習、勞動、就業等一體的市級過渡性安置基地。各鎮(辦事處)要至少確定一個轄區企業作為本地社區矯正人員安置基地,并每年至少安置一人到市級或鎮級基地就業,讓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通過基地就業修復社會關系,培養集體觀念、勞動觀念和紀律意識,逐步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工作要求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各地各部門要提高對社區矯正“鑄魂工程”建設活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活動開展與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推進特殊人群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確保“鑄魂工程”建設順利開展。
(二)精心組織,分步實施。要周密部署,確保利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鑄魂工程”建設任務。整個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一是動員部署階段(2014年8月)。制定下發方案,組織學習動員,明確工作重點,及時部署實施。二是全面落實階段(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重點抓好學習教育、公益勞動、規范管理、幫扶活動、爭創示范等工作。三是總結驗收階段(2017年3月)。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適時召開經驗交流會,對在活動中組織得力、工作規范、社會效果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