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扶貧工作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范文第1篇

貴州博大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 濤

將“工匠精神”融入工作的每個細節

“工匠精神”再次寫入政府報告,作為基層技術研發人員,我備受鼓舞。

我們公司一直致力于金融電子現金行業智能終端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運營。

在推動水超市項目建設中,我們遇到了水菌落超標的技術難題。但我和研發團隊沒有放棄,經過前后250余次檢測,終于研發出一套在國內都處于領先水平的凈水b置。

“工匠精神”的內涵不僅是一種技術,一種手藝,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持續精雕細琢的、永不滿足的、追求完美、達到極致的態度。

作為中國制造的一個“螺絲釘”,我們企業自身也要專注、專業,細心研究生產工藝在自身擅長的產品領域精耕細作。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

畢節市七星關區撒拉溪第二中學特崗老師 張雪艷

基層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我所任教的撒拉溪二中建于2005年,學校距撒拉溪鎮有十多公里,地處偏遠地區,教學設施落后、教學環境簡陋。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學校這些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硬件上,2014年底,從市區到學校的這段路全部竣工,把坑坑洼洼的泥路變為平坦的馬路,方便了放學回家的學生,還解決了特崗教師的宿舍問題;軟件上,在政府的號召下,學校新進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給撒拉溪二中的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帶動了學校教育的向前發展。

目前,撒拉溪二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有理由相信,在總理“今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繼續超過4%”的承諾下,不僅是撒拉溪,整個國家的基層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沿河自治縣思渠鎮一口刀村支書 朱永學

有信心打贏脫貧攻堅這一仗

今年兩會期間,我一直通過電視和手機了解會議信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內容。

近年來,在政府的幫助和帶領下,我們全村11個村民組的村民戰天斗地,修路引水興產業,實現了公路組組通,里程總計22公里。同時,村民們也積極配合,開始種植丹參、軟籽石榴、核桃等經濟作物,把種植和養殖結合起來,貧困的現狀有了一定的改觀。

對于我們村的變化和發展,我最大的感觸是,脫貧攻堅首先要有國家的引導和支持,再加上群眾自身的努力。

接下來我打算帶領村民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種植作物種類,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來我們村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

開陽縣富硒甜柿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宏屹

返鄉創業與鄉親一起脫貧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2016年,我成立了貴州聚緣富硒甜柿種植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富硒甜柿種植,現種植規模已達4000余畝,發動當地群眾種植1000余畝。

今年全國兩會,我關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深入推進農村農業結構性改革,打造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的規劃措施,算是給我吃了顆“定心丸”。

接下來,我將會跟緊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的步伐,擴大規模,吸引更多的鄉親種植甜柿,助力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進一步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威寧自治縣石門鄉泉發村醫生 邵德遠

醫療改革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層服務

以前,我所在的泉發村交通閉塞,村民看病要步行10多公里去鄉鎮,遇到突發性疾病常常束手無策。

從去年初,村里的醫療設施建設開始大變樣,兩個月的時間,村里就新建了醫務室、藥房、病房,還配齊了基本的醫療器械和消毒系統。

現在,醫療條件雖然改善,但是村里的醫療人才仍然很缺乏。比如,一些鄉村醫生到了晚年,因為生活沒保障棄醫改行,大學生又不愿意到貧困邊遠山區,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村很難留住人才。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加大人事薪酬改革,相信村里醫療人才會越來越多。隨著村里醫療設施的改善,我希望越來越多的醫療人才能夠到這里來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貴陽市自行車騎行愛好者 羅洪印

貴州還會有更多“生態之城”

我是一個自行車業務愛好者,工作之余,常常騎車穿行在貴陽的各個角落,我見證了近幾年貴陽生態文明城市的發展,現在的貴陽成了山青、天藍、水清、地潔的“生態公園”。

十里河灘濕地公園的委婉,小車河濕地公園的秀麗,觀山湖濕地公園寬闊大氣壯美……騎車穿梭在貴陽這些公園中,給我留下了美好的體驗。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范文第2篇

第一,整合教育扶貧力量,形成協同攻關合力。要加強頂層設計,突破目前“碎片化”、各自作戰的教育扶貧格局。及時總結各地教育扶貧的經驗,加以推廣和引導。做好統籌協調,充分鼓勵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等多方參與,整合人才、科技、智力、產業與信息在扶貧中的堅實作用,以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攻關。

第二,發力“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打贏扶貧攻堅戰。在當前教育扶貧中,要重點關注將優質教育資源轉向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尤其是其中分散的農村教學點,通過天網(衛星)、地網(互聯網)、人網(支教教師與學生)三網合一,解決偏遠山區(如“懸崖村”“半山學校”)優質教學資源的供給問題,提升當地教師教學水平,形成教育扶貧的“造血機制”。建議由教育部組織,依托已有的各高校對口扶貧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集中力量,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分工合作,重點研究加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教育協同扶貧機制,有效探索針對貧困山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不同的教育扶貧模式。

第三,采用“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的模式,構建教育扶貧新鏈條。中職學校占據農村教育的半壁江山,縣城中職學校大約有70%~80%的學生來自于農村,因此中職的興辦與否對脫貧工作至關重要。建議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拔窮根、挪窮窩”的優勢,將以義務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扶貧擴展到職業教育,有計劃地培訓農村中職教師,提高中職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讓貧困地區學生既能享受到優質義務教育,又能進一步接受優質的職業教育,為通過就業實現脫貧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通過“互聯網+”對貧困地區的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術培訓,全面提升農村人口的勞動技能與整體素質。

第四,將教育扶貧和文化扶貧相結合。建議以鄉村小學為依托,在其周邊建設文化站點、網絡中心、醫療站點,形成學校、文化中心、醫療站點一體化的鄉村社區,打造r村文化高地,持續開展產業富村、文化興村、科技支農、信息興農等活動,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共同建設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麗鄉村。

第五,著力加強民族地區教育扶貧。建議高校招生繼續向民族地區傾斜,讓民族地區學生有更多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鼓勵優秀大學生主動到民族地區“三支一扶”;加大教育對口支援力度,推進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雙語建設工程,有計劃地組織開發漢語和各種少數民族語言的雙語教學軟件,提高雙語教學水平(包括學前雙語教育),大力普及普通話教學。通過推進各種興邊富民工程,提升民族地區整體經濟與科學文化水平。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范文第3篇

凱里市轄區內鐵路線總長186.72公理,沿線地形特殊、治安形勢復雜。凱里市把鐵路護路聯防工作納入改革發展穩定總體工作中,與扶貧、民生等工作同安排、同調度、同考核、同獎懲。明確工作任務,在市直各部門和鐵路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沿線開展鐵路護路聯防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同時,建立健全工作報告制度、路地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探索例會制度、治安形勢分析研判會議制度、周匯報月報告制度、季度工作小結等各項工作制度,并草擬交通事故應急預案,對鐵路治安狀況及時進行分析研判,提出解決辦法,擬定工作措施,抓好落實整改提高,⒏髦治<靶諧蛋踩和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矛盾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推進“平安文明鐵道線”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此外,從鐵路設施、設備重點行業的源頭管理著手,防止各類拆盜案(事)件的發生,凈化鐵路沿線治安環境,嚴防各類事故(事件)的發生,聯合聯動整治轄區鐵路沿線安全隱患,加強重點時期鐵路治安的安保工作,特別是敏感節點鐵路運輸的安全,確保無任何安全案(事)件發生。

加強鐵路沿線山林、村寨的消防宣傳和管護,充分運用短信、微信等信息平臺開展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在每年五月的“綜治宣傳月”、六月的“鐵路護路宣傳月”開展鐵路護路宣傳,同時依托凱里的民族民間活動,將“路外安全、愛路護路”的宣傳教育融入其中,確保宣傳全覆蓋。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范文第4篇

“貴州能否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事關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大局。”貴州省長陳敏爾說,關鍵在于發揮后發優勢,按照科學發展觀轉變貴州發展方式,在趕超中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綠色的發展。貴州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即到2016年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提高到80%以上,達到西部平均水平;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個核心指標”帶動全面小康建設

這幾年來,貴州省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走追趕型、調整型、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路子,大力提高工業經濟、城鎮人口、民營經濟、縣域經濟“四個比重”,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在貴州省2013年“兩會”上,代表委員一致認為,過去的五年,特別是過去兩年多,是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老百姓實惠最多的時期。

貴州省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五年,貴州省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翻了一番以上,近兩年經濟增長速度排位上升到全國第三位和第二位。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80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4753元,年均分別增長11.9%和14.9%。

這樣的成績讓貴州人大受鼓舞,也使貴州與全國共同實現小康的激情高漲。

陳敏爾在做2013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期。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為主題,提出了“三高于、一達到、五翻番”的奮斗目標,號召全省人民廣泛凝聚發展合力,全力總攻“絕對貧困”、著力構筑“精神高地”、努力沖出“經濟洼地”,奮力開啟科學發展新征程。

根據國家小康建設有關要求,貴州制定了6大項25個指標的全面小康監測體系,決定在全省以縣為單位開展同步小康創建活動,努力建設一個實實在在、不含水分、人民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發展和環境相協調的小康社會。

具體如何落實,貴州把堅持“三個不能代替”、“三個核心指標”和達到“兩個90%”作為同步小康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堅持“三個不能代替”,就是堅持以縣為單位實現全面小康,不能以全省的總體水平代替縣縣建成小康;堅持多數城鄉家庭達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標準,不能以平均數代替大多數;堅持多數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實際成果,不能簡單以指標數值代替群眾直觀感受。“三個核心指標”就是以縣為單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00美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美元以上。“兩個90%”就是到2020年有90%以上的縣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同步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0%以上。去年,我省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了69%,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保持這個速度,在2020年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就可以超過90%。

“四個著力點”扶貧攻堅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陳敏爾說:“貴州有一個很緊迫的民生就是貧困人口。國家標準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比較多,要盡快讓他們脫貧,讓他們盡快的增收,我們采取了許許多多的舉措,我們來開‘兩會’之前,專門開了扶貧工作會來部署今年度的工作,今年要減少100萬貧困人口。”

陳敏爾介紹,貴州正在進行保障性住房、農村危房改造和在原住地沒有條件生存的移民搬遷,實施扶貧的生態移民工程,建設了一批靠近小城鎮或者中心村的一些房子,并讓貧困群眾來居住,通過整體統籌來逐步解決貴州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政府為人民打算,為人民服務,根本利益要管住,除了住房問題,醫療保障、文化生活、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民生問題也一件一件在落實。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貴州確定了四個扶貧攻堅著力點:一是實施好國家的扶貧攻堅規劃,抓好集中連片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要向縣鄉農村延伸,加快實施一批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二是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中使用財政扶貧資金,打造扶貧產業示范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比如說旅游產業、茶、酒、民族醫藥、特色食品、果品,還有裝備制造業等等,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三是加快教育和培訓,使人口和勞動力資源的能力素質與我們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適應。四是是抓好貧困地區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建設。抓基層打基礎,有一個好的班子、有一個好的思路、有一套好的措施、有一個好的作風,持續不斷的抓下去,通過艱苦奮斗、長期奮斗,走出一條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之路,完成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2013年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陳敏爾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國發2號文件和貴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關鍵之年。貴州省要認真落實以縣為單位同步小康創建活動部署,緊緊圍繞“好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的總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必須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陳敏爾表示,貴州在這方面有后發優勢,可以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的制度和經驗,汲取發達地區過去失敗的教訓,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以直接引進先進的、成熟的、高端的技術,通過高端引進、高頭嫁接,推進產業優化升級,逐步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可以利用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在社會發展的某些領域和薄弱環節實現跨越式發展。

為了又好又快地發展,貴州將開展質量興省活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扶持世界性和全國性品牌,培育區域性品牌,發展新興品牌,保護名優品牌。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能耗等市場準入標準,建立健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獎懲制度,落實政府和企業責任,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淘汰落后產能930萬噸,為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騰出空間。

陳敏爾強調,貴州既要保住青山綠水,還要創造金山銀水;在改善投資環境的同時,要積極保護好生態環境,使貴州能夠宜業、宜居、宜游。

貴州介紹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簡稱“黔”或“貴”,轄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共有88個縣(市、區、特區),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總面積的55.5%,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人民勤勞、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

貴州藍圖

今后五年,貴州將堅持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堅持走追趕型、調整型、跨越式、可持續發展路子,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進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與全國同步實現。故事;

教育扶貧工作報告范文第5篇

一、圍繞重點,加強整村推進工作,促進貧困村整體脫貧。

根據我區“整村推進工程實施意見”,20__年我辦在龍門鄉入翠村、俞春村、慶春村、焦村鎮山河村等4個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我辦把整村推進工程作為今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來抓,主動與工程實施村所在鄉鎮政府取得聯系,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深入工程實施村進行具體指導和落實。按照整村推進“七項具體標準和一項綜合指標”的要求,切實加強了基礎工作建設。20__年我辦共安排實施涉及基礎設施、產業化、貧困農民培訓等整村推進項目18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0萬元,各鄉鎮配套資金40萬元,同時通過其他部門支持配合,4個整村推進工程實施村已基本達到七項具體標準和一項綜合指標要求,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力改善,通過產業化建設培植了經濟可持續增長點,通過殘疾人危房改造切實解決了殘疾人住房的困難,通過農民培訓提高人口素質增強脫貧致富能力。整村推進工程的建設,有力推進了貧困村整體脫貧步伐。

二、瞄準目標,加強項目管理,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以瞄準穩定增加貧困農民經濟收入這個目標為突破口,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圍繞“木、茶、竹、藥、桑”特色農業,通過加大對基地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業朝產業化方向發展,提高貧困農民自我脫貧、持續增收能力。

經過實地摸排、認真論證和篩選,今年我辦向省辦上報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扶貧、文化扶貧、旅游扶貧、農業產業化建設等十大類77個扶貧資金開發項目,總計項目資金為240萬元。其中覆蓋三十個示范村的項目資金為75.5萬元,重點扶持鄉鎮和貧困村共安排項目資金169萬元,分別占總資金額的31.5%和70.4%,真正做到項目建設突出貧困主體,服務新農村建設。同時為切實用好扶貧資金,管好扶貧項目,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根據規劃定”這一總體要求,在項目管理工作中堅持把好前、中、后三關。項目實施前規范項目公示、審批程序,各項目單位對下達項目按照項目公示要求進行公示。項目實施中,切實抓好項目實施質量關,按照項目管理規定及時為項目實施單位辦理預撥手續,保證項目資金需求。對達到規定資金額度的項目必須進行招投標和決算審計。項目完工后,嚴格驗收程序確保項目實施質量。同時加強項目后續管理,確保項目實施后得到有效管護,發揮效益。

三、加強學習,強化機關自身建設,扎實促進工作落實。

一是進一步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增強全體干部的全局觀念和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各項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錘煉“敏謀快敢實”的工作作風。以效能建設為抓手,以制度建設為載體,建立健全了《辦公室日常管理制度》、《首問責任制度》、《工作督查督辦制度》、《公務接待制度》、《學習培訓制度》、《行政責任追究制度》等各項制度,通過制度建設進一步提高全體干部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進位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林芝县| 昌邑市| 石河子市| 常熟市| 大埔县| 汶上县| 南木林县| 宝坻区| 东乡县| 丰顺县| 周口市| 东方市| 涞水县| 浦江县| 沾化县| 南宁市| 自贡市| 德保县| 石城县| 泉州市| 洞口县| 韶山市| 永定县| 马鞍山市| 明溪县| 彭水| 双江| 仲巴县| 桐梓县| 清远市| 文登市| 奉化市| 山西省| 青冈县| 视频| 专栏| 昭平县| 晋城| 丁青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