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綜合性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整體設計盡顯趣味性
由于《畫幾何圖形》學習工具的內容是指揮小海龜畫幾何圖形,所以我特意將背景設置為海洋藍,每個頁面盡可能凸顯出趣味性,通過精巧的頁面設計、簡潔的導航、合理的色彩運用,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程序設計語言情境化
玩一玩、做一做模塊設計了去4個島旅游的情境,這樣的情境貼近生活,學生易于接受,避免了教師苦口婆心地去講授,既把抽象的命令生活化,又為后面的命令學習做了鋪墊。
3.微視頻嵌入實現個性化學習
學一學模塊制作了6個微視頻,均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嵌入視頻的特點是可以快進、快退、反復觀看,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開展個性化的學習。
4.闖關游戲內化知識技能
闖一闖模塊將本節課所學知識以游戲闖關的形式呈現,學生非常感興趣,既能檢測知識掌握程度又內化了技能,可以說一舉兩得。
5.實現了實時在線交流
說一說模塊其實就是留言板,學生可以將使用學習工具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疑記錄下來,使學習過程留有痕跡,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
制作背景
《畫幾何圖形》選自泰山出版社信息技術第三冊下第七課,學習對象是五年級學生,是關于LOGO編程語言的教學。本課的重點是掌握FD、BK、LT、RT、CS命令的用法,難點是感受LOGO描述算法。但眾所周知,編程語言的學習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對小學生更是如此,我思考再三,最終把培養學生對編程的興趣作為了本學習工具設計的主要出發點。
設計思路及內容結構
傳統學習編程語言的模式是教師演示,學生死記命令,大量練習鞏固,學生沒什么興趣,積極性也不高。其實,編程語言的教學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興趣的高低,如果沒有了興趣,后面更為復雜的編程結構的教學會遇到很多障礙。
本課是LOGO語言學習的開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程序語言,所以培養學生對編程的興趣至關重要。基于此,我以培養興趣為出發點,以課堂應用為主渠道,力求實現教師在學中有針對性的導,學生在做中進行個性化的學,進而開發了本學習工具。
學習工具由以下6個模塊構成,將LOGO程序也嵌入到了導航欄中,操作靈活簡便,交互性好。
1.玩一玩
此模塊創設了小海龜要到4個島旅游的情境,學生通過前進、后退、右轉、左轉4個按鈕,分別輸入數值,小海龜會做出相應的動作,并且在記錄板上顯示相應的記錄(如圖1)。如果學生選擇的參觀順序不同,指揮小海龜的行走路線就不同,命令面板也不同,但每位學生都能非常直觀地感受編程語言,體會程序命令,奠定了命令學習的基礎,這也很好地解決了本課難點。
為什么不直接進行命令學習,而是先讓學生進入玩一玩這個模塊呢?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編程,編程知識與之前的知識結構沒有聯系,而通過此模塊,在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有了這樣的鋪墊,LOGO命令的學習便水到渠成。
2.學一學
此模塊有6個微視頻,分別講解LOGO界面、前進、后退、右轉、左轉、清屏,單擊右側相應的按鈕,即可進行學習(如圖2)。在這一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自學,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疑問和困惑,可以利用后面的說一說模塊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走一走
通過前面2個模塊,學生對編程和幾個LOGO命令已經有所認識,但學生自學的情況及應用能力如何尚未知曉。此模塊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利用LOGO中的命令來繪制出參觀冒險島、科技島、陽光島、智慧島的行走路線,進而檢測學生自學的情況(如圖3)。針對學生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4.闖一闖
此模塊設計了老鼠過河闖關的游戲,共有10道選擇題。對于這樣的闖關游戲,學生很感興趣,但需要答對全部題目老鼠才能順利過河,如果答錯或超時老鼠就會掉進河里,會讓學生重新選擇直到做對題目(如圖4)。在游戲界面上方有答對題目、答錯題目和得分的統計,教師可以對學生闖關情況有直觀的了解。
5.做一做
前面4個模塊主要是對新知識的學習,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讓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命令,我在此模塊選了4個難度不一的圖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如圖5)。
這樣的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以致用,體驗到程序設計成功的喜悅。
6.說一說
此模塊是用ASP做的留言板,學生在使用工具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問題,如在學一學、走一走和做一做等幾個模塊,教師不可能清楚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借助此模塊就可以把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疑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可一目了然。因此,教師針對學生共性的問題,可以集中講解,這也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
關鍵技術處理
本學習工具利用Flash 8.0制作,直接生成EXE文件,通用性較好,無需安裝其他軟件即可播放。玩一玩和闖一闖兩個模塊交互性強,是設計學習工具的難點,都用AS2.0編寫。其中,玩一玩模塊中,幾個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之間參數的傳遞是比較難把握的;闖一闖模塊,把10道選擇題做成隊列,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可隨時調用某一隊列。 評價與反思
從設計角度來說,整個學習工具還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因為學習工具主要在課堂中應用,學習路徑基本是線性結構,學生只有在學完前一模塊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下一模塊的學習。其次,在學一學和闖關游戲模塊,缺少直觀準確的統計。例如,在闖一闖模塊,學生集中在哪些問題出錯,哪些題目正確,沒有一個直觀的統計分析,只能通過后面說一說或教師現場指導來獲得,導致教師在教學時,針對性不強。如果能在后臺,將學生闖關的數據提交并進行分析,形成柱狀圖或圓餅圖,這樣教師就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更強的針對性,整個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
從學科角度來說,通過設計制作本學習工具,我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學習工具才是教與學的過程中最需要的。
今天的教師,面臨的各種信息技術應用工具林林總總,當技術或學習工具進入課堂時,它們僅僅是作為教學呈現的手段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么學習工具應該在教學中扮演什么角色?在這里,我想借用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的觀點:學習工具不僅是教學內容呈現的手段,也是信息時代下教學過程的要素之一,與教師、學生、內容是并列的。學習工具扮演的角色必然要引起教學結構的變革,教師不再是主角而是引導者,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主體,重建這樣的教學結構并能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這樣的工具才是我們所需要的,這樣的工具對落實新課程理念才是有效的。
評委印象
于克東老師制作的數字化學習工具《畫幾何圖形》,其界面制作精美,導航清晰,有較好的趣味性,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技能。
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一直保持著對于專業性和學術性的研究,這是非常必要的。而另一方面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能與當今社會進行良好的銜接,既是我們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我們一直無法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徹底脫離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尤其是藝術教育領域,社會生活的影響更是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創作理念之中。在這個層面,版畫教育也不例外。
藝術教育的內容大致可分成兩方面:一是可描述的、有經驗積累的文史性和技術性的內容;另一方面是抽象的、精神的、無明確規律的個人創作思想。這兩者的關系就如同語法和構思,有了想說的話,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當然不能夠完善地表述初衷,而只諳熟語法缺少構思則會使得行文如同白水,缺少內涵而顯得蒼白空洞。
在我們的傳統藝術教育中,對于可傳授的知識教育已經做得比較成熟,能夠形成這樣的現象,是我們幾十年努力積累下的可貴成果。但我們的藝術教育環境卻并不十分完善,學生長期被動學習的方式,促使他們只會跟從規律性既定目標。脫離藝術本質的探討而著重于考前訓練的錯誤做法,令大多數在校生只會聽從教師為課程所設立的可視性標準,而對于藝術中最可貴的創造力和精神訴求的表達卻不能做到主動探尋。藝術創作缺少了自覺性的精神內涵探索,是很可怕的。試想我們的教育如果失去了對藝術本質的關注,也就是創造精神的表達,那藝術院校的專業性將從何談起?院校中的傳統課多數是教授規律性、可傳授性知識的內容,在這種現狀下,其實是更需要我們在課程設置里加入帶有啟發性的概念,以便于積極引導學生對于創造性思維的關注,幫助他們找到自我的創作核心。因此嘗試在專業院校的教育內容中,于低年級設立此方面的課程則顯得額外重要。這些拓展性課程的開設有助于引導學生對即將開始的專業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能力、積極探尋的意識,對于學生的成長與創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合材料的課程特點,在于其無限制性的創作方式,其實質就是對于材料使用的自由性。把特定材料的限制打破,便沒有了材料和技法的限制,或者說把限制降到最低,使學生可以更加明確地思考創作本身的問題,從而集中關注到個人創作的精神核心。對于個人自身的對話、思考、尋找,其實是貫穿一生藝術創作的行為,培養學生對自身的關注、認識,以便明確每個人的創作主題內容,才是藝術教育最大的成果,也是作品的核心價值。這種有些強化性質的課程訓練,其實是為彌補現今藝術教育背景和環境所造成的不足之處。對于自身個性的尊重地思維方式的自由,本應像個人身體的發育一樣,順其自然地茁壯成長。而我們今天特定安排、重點訓練的亡羊補牢,也希望為時不晚。
在綜合材料訓練與專業技法學習的關系層面,對于創作主題的探尋思考,必定不是一個線性行為。它可能會觸及個人經歷、生活背景、文化修養等各個方面。一旦確定,恰當表現這個主題的方法語言也會隨之了然。專業技法學習不會只停留于操作動作的熟練、肌理效果的熱衷等這些表面的認識,而應該觸及這些技法效果背后更深層次的精神理解。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在他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可能會嘗試使用不同方式的媒介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但縮小到某一時期,甚至具體到某一件作品,他選擇的表現語言一般不會是多雜的,反而是簡單明了。由此就可看出對于藝術作品,表現語言恰如其分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過于喧鬧紛華、引人注目的作品,或許能夠吸引觀者的駐足,但人們在其“華麗”的技法語言之下也只會看到一個空洞的本質而已。因此在我們進行所謂的綜合技法訓練時,需要明確的教育核心不是鼓勵學生對多種材料的使用,而是在特定時間里降低表現技法的局限性,減輕學生因為操作上的生疏而產生的謹慎心理,從而使其在創作行為和創作精神上都更加自由,做到“不擇手段”。如此在這個特定時期,就可以使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個人創作的精神層面上了。
綜上所言,在專業藝術教育的初始階段,進行可使用綜合材料的創作課程,在我們當前實際的教育背景下,能夠有效地解決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可以幫助那些已經習慣被動思維、按照量化目標學習的學生們,改變思考方式,積極主動地尋找和發現個人創作核心思想,促使學生在以后的專業學習中不斷思考。當他們明確了自己的創作方向時,自然而然便能夠在眾多表現手段中更為準確地篩選出能夠達到目的的語言工具,這將是一個良性的藝術創作開端。保持在這種學習狀態中,無論是為在校期間的專業訓練搭建框架,還是為離校后繼續進行的藝術創作,都將大有裨益。
[關鍵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瘦素;C反應蛋白;酶聯免疫吸附法
[中圖分類號] R441.8;R563.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b)-016-02
The changes of serum leptin and CR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and the correlation
QIN Ruijun1,WANG Ping2*, WANG Hong2, QIAO Kehong2, MA Yanbing2, SHANG Xiaofeng2, ZHENG Shuguang2, GUO Changcheng2, YIN Huiting2, LI Hong2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Central Hospital in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serum lept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the severity of OSAHS, and to study two factors′correlation. Method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asured serum lept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between 30 male patients with OSAHS [on the apnea-hypopnea index (AHI), the cas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and 20 healthy persons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ptin and CRP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①Serum levels of leptin and CRP in OSAH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②OSAHS groups: From mild to severe group, leptin level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CRP level of seve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oderate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ld group and moderate group. ③Correlation analysis: Leptin and AHI, CR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Conclusion: Serum leptin and CRP levels in OSAH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ople, and serum leptin and CRP level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OSAHS. Serum leptin and CRP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dicating that both may have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SAHS.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Leptin; C-reactive protei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睡眠期間由于反復發作呼吸暫停和(或)低通氣,引起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從而使機體發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國外資料顯示,OSAH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為2%~4%,是多種全身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瘦素為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分泌型蛋白類激素,具有調節能量代謝、增加交感神經活性等作用,近年來它與OSAHS關聯倍受國內外研究者關注。而C反應蛋白(CRP)是炎癥的重要標志,研究證實它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可能與OSAHS也有關聯。本研究通過檢測OSAHS患者血清中的兩種因子水平,揭示兩者與OSAHS及其嚴重程度的關系,同時探討兩種因子彼此的相關性,以了解兩者在OSAHS的發展過程中是否有協同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病例組:選擇2010年1~12月在本院呼吸內科睡眠監測中心就診的OSAHS男性患者30例,年齡為38~74歲,BMI為23.1~34.6 kg/m2,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制定的診斷標準,并根據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將病例組分為輕、中、重度3組(輕度:AHI為5~20次/h;中度:AHI為21~40次/h;重度:AHI為>40次/h)。其中輕度組12例,中度組8例,重度組10例。對照組:同期在本院健康體檢,并經多導睡眠檢測除外OSAHS(AHI
1.2 方法
1.2.1 多導睡眠監測(PSG)所有觀察對象均接受多導睡眠監測儀(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型號:YH-2000A)至少7 h睡眠監測,記錄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SaO2)、平均SaO2等指標。檢測當天禁飲酒、咖啡及服鎮靜、催眠藥。
1.2.2 瘦素、CRP測定所有觀察對象于多導睡眠監測次日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室溫靜置30 min后離心分離血清,-20℃凍存。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瘦素和CRP。其中瘦素的測定采用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人瘦素ELISA試劑盒,CRP的測定采用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人超敏C反應蛋白ELISA試劑盒。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比較。數據間的關系判斷采用相關分析。以P
2 結果
2.1 OSAHS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和血清學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OSAHS組與對照組年齡、BMI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OSAHS組血清瘦素和CRP水平均較對照組有增高(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不同嚴重程度OSAHS組基本資料和血清學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3組間年齡、BMI差異仍無統計學意義。自輕、中至重度組,瘦素水平逐漸增高(F=56.702,P<0.001),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CRP水平重度組較輕、中度組有明顯增高(P<0.05),輕中度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 相關性分析
瘦素與AHI、CRP呈正相關(r=0.976,r=0.898,P均<0.001),而瘦素與最低SaO2(%)、平均SaO2(%)無相關性。部分結果見圖1。
3 討論
瘦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內源性激素,由167個氨基酸組成,相對分子量約為16 KD,主要是與位于下丘腦和脂肪組織的瘦素受體結合,通過雙相Janus激酶(JAK)及信號轉導影響神經肽Y等多種神經內分泌激素的產生,從而發揮調節能量代謝、脂肪沉積和增加交感神經活性等作用[2]。近年來瘦素與OSAHS的關系,日益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重視。Phillips等[3]對32例男性OSAHS患者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發現OSAHS組血漿瘦素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王鵬舉等[4]對61例確診的OSAHS患者行改良懸雍垂腭咽成形術,發現OSAHS患者術前血清瘦素水平增高,而術后治療有效者血清瘦素水平下降,從而認定瘦素與OSAHS之間存在著相關性。Eun等[5]研究發現肥胖伴OSAHS患者進行上顎和咽喉部手術治療后1個月,瘦素等因子明顯下降,且其變化率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但BMI無明顯變化,進一步證實了OSAHS與瘦素有關,且手術治療有效。Huang等[6]還發現OSAHS患者血清瘦素升高與清晨舒張壓升高及心率變化相關,認為瘦素能增加交感神經活性。此外有研究表明瘦素有阻止呼吸抑制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瘦素升高可能是機體在睡眠發生肺通氣下降時的保護性機制[7]。
C反應蛋白(CRP)是非特異的炎性指標,持續的CRP升高,提示有持續的炎癥存在。Shamsuzzaman AS等[8]對22例OSAHS患者與20例在年齡和BMI均匹配的健康對照組進行研究證實,OSASH與CRP水平升高有關,說明炎癥因子參與了OSAHS的發生和發展。黃曉波等[9]也對40例OSAHS患者血清CRP的水平進行研究,顯示OSAHS患者CRP水平與AHI呈正相關,與LSaO2、MSaO2呈負相關,進一步證實CRP與OSAHS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另有研究證實OSAHS患者CRP升高與反復的血氧不足和睡眠障礙引起的組織炎癥有關[10]。
雖然瘦素、CRP與OSASH的關聯已分別被國內外研究者證實,但是對兩種細胞因子彼此在OSASH疾病過程中是否有聯系的研究較少。Kapsimalis等[11]研究顯示,重度OSAHS組血清瘦素高于輕中度組,瘦素水平與血氧飽和度小于90%持續時間和C反應蛋白(CRP)呈顯著正相關,認為機體缺氧程度加重和炎癥反應加劇會加速瘦素的合成和分泌。而Kassi E等[12]研究發現在糖代謝正常的人群中瘦素與CRP呈正相關。本研究通過對OSAHS患者血清中瘦素、C反應蛋白水平(CRP)的檢測,發現OSAHS組血清瘦素和CRP水平均較對照組有增高。OSAHS組中自輕、中至重度組,瘦素水平逐漸增高;而CRP水平重度組較輕中度組有明顯增高,但輕中度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相關分析證明:在OSAHS患者中瘦素與CRP呈正相關,而與最低SaO2%、平均SaO2%無相關性。本研究證實了國內外對瘦素、CRP與OSAHS有關聯的研究,同時進一步確認了兩種因子彼此有聯系。由于OSAHS主要表現是睡眠呼吸暫停和呼吸表淺,從而產生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進而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刺激機體瘦素的分泌。因此隨著病情的加重,瘦素水平逐漸增高。而OSAHS中CRP水平升高,在重度患者中升高趨勢最為顯著,相關分析又說明在OSAHS患者中瘦素與CRP呈正相關,因此認為瘦素和CRP在OSAHS的發展過程中有協同作用。同時鑒于CRP水平的升高滯后與瘦素的升高,筆者認為可能是在發病過程中瘦素進一步刺激CRP的分泌,從而使得在重度患者中炎癥反應加劇,CRP大量釋放,這一結論與Kapsimalis認為炎癥反應可加速瘦素的合成和分泌不同。同時本研究在實驗過程中還發現很多患者最低SaO2(%)并不能嚴格按照OSAHS分級標準與AHI相匹配,有些患者AHI不高,但最低SaO2(%)很低,所以筆者認為這一現象可能與患者配合等其他因素有關,故最低SaO2(%)因較易受影響,不適合作為OSAHS分級的嚴格指標。OSAHS可能引起多種疾病,必需引起廣大患者和醫務工作者的重視。多導睡眠監測雖然是確診OSAHS的方法,但仍有很多不足,如患者依從性差、費用高。假如瘦素、CRP與OSAHS關系明確,并制定出嚴格、統一的標準,則因其檢測方便、快捷可以作為診斷OSAHS很好的補充指標。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內科雜志,2003,8,42(8):594-597.
[2]蔣云書,陳建榮,陶一江. OSAHS患者脂聯素和瘦素檢測的研究進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5):389-392.
[3]Pnillips BG,Katom,Naukiewiczk,et al.Increase in leptin levels,sympathetic drive,and weight gai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AM J Physiol.Heart Civc physiol,2000,279(1):234-237.
[4]王鵬舉,劉靈文,羅鴻,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4):243-246.
[5]Eun YG,Kim MG,Kwon KH,et al.Short-term effect of multilevel surgery on adipokine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Acta Otolaryngol,2010,130(12):1394-1398.
[6]Huang R,Xiao Y,Zhong X,et al.Roles of hypertension and serum lepti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J].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2010,32(2):157-161.
[7]O′donnell CP, Schaub CD, Haines AS, et al. Leptin prevents respiratory depression in obesity[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1999,159:1477-1484.
[8]Shamsuzzaman AS, Winnicki M, Lanfranchi P, et al.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 Circulation,2002,105(21):2462-2464.
[9]黃曉波,許旺,王建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的研究[J].臨床薈萃,2010,25(12):1078-1080.
[10]吳濟強,岳紅梅,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薈萃,2009,24(16):1402-1405.
[11]Kapsimalis F,Varouchakis G,Manousaki A,et al.Association of sleep apnea severity and obesity with insulin resistance,c-reactive protein,and leptin levels in male patients withobstructive sleep apnea[J].Lung,2008,186(4):209-217.
[12]Kassi E, Dalamaga M, Hroussalas G. Adipocyte factors,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lipoxidative stress products in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normal and impaired OGTT[J]. Maturitas,2010,67(1):72-77.
[關鍵詞] 急性冠脈綜合征;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內皮素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6(c)-0060-04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術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主要策略之一,但植入支架術后仍有20%~30%的再狹窄率。許多研究發現介入治療術后再狹窄是一個內皮功能失調的過程。在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架植入部位內皮的剝脫、損傷和功能紊亂,隨之引發中層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和表型的改變是PCI術后再狹窄的主要原因之一。
內皮素-1(ET-1)是強烈的縮血管因子,同時具有強有力的促平滑肌細胞分裂作用,其效應是通過與ETA和ETB受體的結合而介導。因此ET系統可能在再狹窄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證實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具有產生ET-1的能力,且在單個核細胞表面有ETA受體(ETA-R)及ETB受體(ETB-R)的表達[1]。本研究應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半定量法,測定了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PCI術前及術后不同階段血漿ET-1水平及外周血單核細胞表面ETA及ETB受體表達的變化,進而探討ET系統在PCI術后血管內皮增殖中以及再狹窄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2009年2月住院并接受PCI治療的ACS患者40例(ACS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6例(STEMI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9例(NSTEMI組),不穩定型心絞痛(UA)5例(UA組);其中男22例,女8例;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為對照組,所有入選對象需排除患有嚴重肺實質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自身免疫缺陷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腦梗死1個月內的患者。所有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各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ET-1的測定 ET-1酶聯免疫分析試劑盒由北京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提供。
1.2.2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采集 所有患者隨機采集PCI術前1 h及術后12 h、24 h及術后7 d、術后3個月靜脈血5 mL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靜置2 h后分離血漿,以3000 r/min離心5 min,吸取白細胞層,用生理鹽水稀釋后,緩慢加入5 mL淋巴細胞分離液,以3000 r/min離心25 min,吸取單個核細胞層至EP管,離心4 min,棄上清,加入1 mL紅細胞(RBC)裂解液離心4 min,棄上清,然后加入200 μL RNA free水溶解沉淀。
1.2.3 總RNA提取 取50 μL單個核細胞溶液按硫氰酸胍-酚-氯仿法抽提總RNA,置入-70℃冰箱保存。
1.2.4 一步法半定量RT-PCR 操作參照TaKaRa大連寶生物公司一步法RT-PCR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ETA引物序列:上游:5'-CACTGGTTGGATGTGTAATC-3';下游:5'-GATACACCAGTAACTAGAGGC-3',367 bp;ETB引物序列:上游:5'-TCAACACGGTTGTGTCCTGC-3';下游:5'-TTCTAACCACCGACAAGTCA-3',529 bp;β-actin引物序列:上游:5'-TGTGCTACGTCGCCCTGGACTTGG-3';下游:5'-GAGGTAGGACCGGAGCGACAGGTG-3',263 bp。取擴增產物上樣4 μL,用1.5%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用SynGene公司成像系統進行成像。所得條帶用scion immage軟件進行灰度值的半定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PCI治療前后ET-1水平變化
PCI術前1 h STEMI組、NSTEMI組、UA組間ET-1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術后24 h STEMI組、NSTEMI組、UA組ET-1水平均高于同組術后12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7 d STEMI組、NSTEMI組、UA組ET-1水平與同組術后24 h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3個月STEMI組、NSTEMI組、UA組ET-1水平均低于同組術后7 d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與同組術前1 h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各組PCI治療前后ETAmRNA的表達情況
PCI術前1 h STEMI組、NSTEMI組、UA組ETAmRNA、ETBmRNA表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術后24 h STEMI組、NSTEMI組、UA組ETA mRNA、ETB mRNA表達水平均高于同組術后12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7 d STEMI組、NSTEMI組、UA組ETA mRNA、ETB mRNA表達水平與同組術后24 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3個月STEMI組、NSTEMI組、UA組ETA mRNA、ETB mRNA表達水平均低于同組術后7 d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3。
3 討論
ET是內皮細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肽,是迄今已知作用最強的縮血管物質,并有促進細胞增殖的作用,ET通過與ET受體的結合發揮其生物學作用,在哺乳動物僅發現有ETA和ETB兩種受體。ET可引起各種血管收縮,以冠脈最為敏感[2]。已發現在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多種心血管疾病中ET水平的升高[3]。大多數研究認為,E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升高,發病數小時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并且其水平與有無并發癥、心功能狀態明顯相關。Stewart等[4]報道,ET在無并發癥的AMI后6 h達高峰,24 h內降到對照水平,而有低血壓、心力衰竭或反復心肌缺血者ET升高更明顯,在48、72 h仍高于對照。Yip等[5]報道在接受PCI治療AMI患者中ET-1的升高可能與差的預后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ET水平在ACS患者中術前基礎水平即高于對照組。這與已有的大多數研究結果一致,提示ET局部分泌在ACS發病中的重要性。而在PCI術后24 h內,ET-1水平出現時間依賴性的升高,在24 h達高峰,并在1周內維持在此高水平,以后逐漸下降,在3個月左右降到術前水平,提示由于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造成的內皮急性損傷作為強烈的刺激因素,促使內皮細胞急劇活化,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釋放大量ET-1入血,而ET-1功能活性通過ETA和ETB受體介導,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細胞,致有絲分裂,從而導致新生內膜形成和血管阻塞。人類冠狀動脈壁ET-1的產生,可以刺激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這有助于在PCI損傷部位形成ET-1富集的平滑肌細胞的新生內膜組織。從而形成了再狹窄的初始基礎。另外,這可能與PCI術后無復流,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易在24 h內發生等PCI術后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密切相關,并與ACS患者PCI術后長期預后相關[6-7]。
Wang等[8]發現,大鼠頸動脈球囊成形術后ET-l、ECE、ETAmRNA和ETBmRNA存在時間依賴性升高。在本研究中觀察到,在PCI術前6 h內ETA mRNA和ETB mRNA表達即高于對照組,術后出現時間依賴性的升高,并在24 h左右達到高峰,1周內持續維持在一個高水平狀態,3個月后出現逐漸減弱,呈現與ET-l分泌水平基本相一致的動態改變。因此,此結果支持這一假說,即ECE/ECE/ET-R系統在人類血管新生內膜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還顯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表面ETA mRNA的表達強于ETB mRNA,提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表面可能以ETA受體為主。
綜上所述,ET系統在PCI術后再狹窄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理論上,阻斷ET系統可能會對PCI術后再狹窄的發生起到抑制作用,在一項接受PCI治療的STEMI患者中使用ETAR阻斷劑BQ-123的研究顯示出組織水平的灌流改善和左室射血分數的提高[9]。在一些模擬AMI的動物實驗中使用選擇性的ET-1受體拮抗劑顯示出微小冠脈血流和左室重構的改善以及病死率的下降[10-12]。但ET具有多重作用,介導和參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迄今沒有發現一種疾病是由于單純ET異常所致,因此,使用ET受體拮抗劑阻斷ET系統,能否阻斷或逆轉PCI術后再狹窄尚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Magazine HI,Andersen TT,Bruner CA,et al. Vascular contractile potence of endothelin-1 is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monocytes or macrophages [J]. AM J Physiol,1994,266(4 Pt 2):1620-1625.
[2] Yanagisawa M,Kurihara H,Kimura S,et al. 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J]. Nature,1988,332(6163):411-415.
[3] Monge JC. Neurohormonal markers of clinical outcom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is endothelin the best one? [J]. J Cardiovasc Phammcol,1998,32:36-42.
[4] Stewart DJ,Kubac G,Costelo KB,et al. Increased plasma endothelin-1 in the early hou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JAm Coll Cardiol,1991,18(1):38-43.
[5] Yip HK,Wu CJ,Chang HW,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ing levels of endothelin-1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 [J]. Chest 2005,127(5):1491-1497.
[6] Eitel I,Nowak M,Stehl C,et al. Endothelin-1 rele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a predictor of long-term prognosis and no-reflow assessed by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Am Heart J,2010,159(5):882-890.
[7] Niccoli G,Lanza GA,Shaw S,et al. Endothelin-1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no-reflow mediator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J]. Eur heart J,2006,27(15):1793-1798.
[8] Wang X,Douglas SA,Louden C,et al. Expression of endothelin-1,endothelin-3,endothelin-convening enzyme-1,and endothelin-A and endothelin-B receptor mRNA after angioplasty-induced neointimal formation in the rat [J]. Circ Res,1996,78(2):322-328.
[9] Adlbrecht C,Andreas M,Redwan B,et al. Systemic endothelin receptor blockade i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rotects the microvasculature:a randomised pilot study [J]. EuroIntervention,2012,7(12):1386-1395.
[10] Sakai S,Miyauchi T,Kobayashi M,et al. 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endothelin pathway improves long-term survival in heart failure [J]. Nature,1996,384(6607):353-355.
[11] Mulder P,Richard V,Derumeaux G,et al. Role of endogenous endotheli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effect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n endothelin antagonist on survival,hemodynamics,and cardiac remodeling [J]. Circulation,1997,96(6):1976-1982.
關鍵詞:語文教學 綜合性學習 語文性
一、正確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性質
語文綜合性學習既是語文學習方式,也是語文課程形態,它同時兼具課程和教學雙重特性。因而它在實際課堂中顯示出整體性、實踐性、生成性的特點,教師只有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這些特點,才能真正讓語文綜合性學習走進課堂。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整體性是指,作為一種語文學習方式它可以運用到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學習的具體課程板塊之中,是一種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學習方式。同時它作為一種語文課程形態,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等能力,是一種能夠發展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一種課程形態。因此它從課程和教學的兩個角度關注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發展,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是指,它以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為主要方式開展,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做”中學,在“調查”、“考察”、“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實踐性的另一個特點是它以學生的家庭、學校、社會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性還體現在它打破了以學科內在知識為邏輯組織課程的模式,轉而從外在具體學科知識的能力為序列構建課程,更加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生成性是指,它的學習結果是一種程序性知識,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內化的是語文學習的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心理學認為程序性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的練習實踐獲得,并非是教師教授學得,因而這些程序性知識是在學習過程中自動生成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生成性還表現在它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對于綜合性學習來說過程決定結果,由于學生的學習是隨著綜合實踐活動的展開,認識體驗不斷生成,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而逐漸深化的,因而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難以預測的生成性。
二、正確定位教師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角色
在一個完整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承擔四種角色:學習計劃的制訂者、探究階段的指導參與者、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階段的組織者、評價階段的協商者。
學習計劃的制定者。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之前,教師應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目標實現的活動形式,同時根據學生身心和學校教學資源條件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實踐活動的主題、時間、重點、程序和步驟等,對課程活動進行周密性的計劃,確保綜合性學習的可行性、有效性。
探究階段的指導參與者。探究階段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點所在,探究的深度、廣度、策略決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際效果。這一階段是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過程,教師切忌越俎代庖,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同時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指導,隨時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用適當的語言提示等方法,為學生的探究設立必要的“支架”,防止探究活動的泛化和無效性。
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階段的組織者。探究結束以后教師要充當成果展示的組織者,學生的探究成果有深有淺,探究的成果內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成果展示之前,教師應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一定的了解,根據探究成果內容的類別、深淺度等合理安排學生成果展示的順序和形式。
評價階段的協商者。在這一階段,教師是最權威的,但教師應成為評價的協商者,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角。評價時,教師要充分發揮民主,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去評價。當學生的視角不夠全面,或許過于感性時,教師通過協商進行耐心的引導,使之對問題達到全面、正確的認識。
教師只有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做好角色轉換與定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耐心地全程參與學生的活動,充分尊重學生,多方面激勵學生,才能將語文綜合性學習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三、正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性”
“語”味難覓是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大詬病,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目標、正確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以聽說讀寫能力發展為中心等方法,讓“語”味回到綜合性學習之中。
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目標。正確把握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能力目標和活動方式是實現綜合性學習“語文性”的首要環節。例如:《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有四項:能自主組織辦刊、討論等文學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在學習與生活中提出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課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并能從報刊、書籍或其它途徑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能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能關心學校、本區域和國內外大事,能就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組織討論,能用文字、圖表、板報等來展示學習成果;能掌握搜集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學會注明所引資料的出處。這些目標的陳述既規定了這一學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結果,例如四個“能”字的闡述,同時也指明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形式,例如“辦刊”“寫報告”等活動。所以正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目標,是讓“語”味回歸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首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