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學習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作者:劉一鳴 單位:內蒙古大學
“有效市場假說”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因為在假定中,證券價格和市場形成都要建立在投資人或者經紀人理性的基礎上,但是實際上,有效市場在實踐和理論上有太大的差異,許多投資者的金融行為依據的不是理性的信息,而是靠自己感性的感知,或者說“噪音”來決定是否購買?!庇行袌黾僬f”的實現有賴于有風險的套利機制,所以它的局限性在假設上更明顯地體現出來。社會學家認為,任何一種金融行為都必須在社會領域中才能具體實現,并且還會受到社會的制度、文化、思想觀念的影響,④因此,經典金融理論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靶袨榻鹑趯W“認為,經典金融學的弊端在于:“只關注經濟行為和經濟市場對于金融行為和效果的影響,而忽視了經濟社會制度,文化理念和思想觀念等非經濟因素對金融行為的影響?!雹堇聿榈?#8226;泰勒(RichardH.Thaler)認為,行為金融學和社會制度的結合是金融行為在社會學視角下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對于經典金融理論的反思將為金融行為理論在社會學研究中的新領域。
在社會學范疇下研究金融行為,是金融研究向社會現實和金融現實進一步結合的標志。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金融體系完善和全球金融危機等使金融市場的交易模式和政策模式發生變化;同時,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的變化又使各國的金融市場卷入全球經濟和政治范疇。人們對金融影響的感知超過了市場本身,金融行為與社會生活聯系日益密切。在新的社會背景下,金融新聞的社會學研究有了更加寬闊的空間和研究意義。嵌入性和脫嵌性理論⑥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對金融市場和金融行為的研究由古典經濟學領域發展到有效市場假說,然而這兩種理論都是高度抽象的狀態下研究的?,F實中的金融市場是不完全競爭市場,參與者也不同于經濟人,所以前兩種模式不可能解釋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新經濟社會學對“嵌入性”和“脫嵌性”提出質疑?!扒度胄浴闭J為,人類的經濟活動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在整個社會中產生的。波蘭尼的觀點是:社會的運轉從屬于市場,社會關系被嵌入到經濟關系中。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薩提那認為存在著至少兩種市場:一種是經濟社會學傳統下嵌入社會關系中的市場,另一種是脫離社會關系的脫嵌性市場。網絡的發展使全球性電子交易得以實現,現實中的社會關系網絡被計算機網絡代替。然而,S.塞桑在電子交易金融行為研究中發現,信息化和電子時代的金融行為依然嵌入社會關系中,由于金融市場的復雜性,信息必須依賴于資源和情境,信息技術依然要依靠物質資源。在目前看來,金融市場受國家經濟政策和社會制度影響,所以在制度上,金融行為存在一定的嵌入?!扒度胄浴睂嶋H上是說明,經濟是社會的一部分。經濟行為本身就是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實從這個角度去解讀,可以發現,經濟領域的實質是社會領域的一部分,兩者不是嵌入和被嵌入的關系,而是內在的一致性。金融領域的研究應該屬于社會學研究的課題,如此看來,研究金融行為在金融領域還是擴大到整個社會領域有沒有本質的區別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社會網絡和文化系統馬克•米茲魯奇和杰拉德•戴維斯借助于社會網絡和新制度理論,對美國的商業銀行擴張進行研究。從20世紀60至80年代,美國銀行由以區域和地方業務為主的較小規模,發展為共有150家銀行、擁有國外分行的國際性產業。他們認為銀行走向全球化是一種由組織及其決策者所推動的組織現象。金融行為可以視作是一個合理的行動方式,作為一個金融決策,在企業間以網絡的形式擴散開,借助社會關系網絡收到行為反饋,使其他銀行模仿或者被引導,從而形成廣大的影響。另一種對金融行為的研究就是把市場理解為“文化系統”。⑦米歇爾•阿伯蕾菲亞通過對證券股票和期貨市場人類行為的研究,揭示了金融行為是社會性在社會關系和文化中的系統行為。金融市場的交易過程不是簡單的交易,交易過程包含了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交易結果是社會、文化和經濟共同作用的結果??砂呀鹑谑袌鲆曌魇且环N文化系統,這就意味著交易不單單是重復,而且體現了相互理解并促使人們進行不同的選擇。交易中產生的理解隨著時間會被制度化,這種制度成為金融市場中金融行為的參與依據。金融市場文化隨著金融行為而變化,并在交易中不斷產生、發展和變化。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股票投資策略
1文獻綜述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
主要理論:
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
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澳托摹笔且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采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
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回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通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于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信息,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游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于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后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鋼絲繩”的游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于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愿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并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于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當信息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信息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4.2逆潮流而動
風險觀念的根源在人類感情中可以找到。我們都是社會性生物,渴望與別人協調一致,達成共識。以常規方式失敗經常比非常規性失敗痛苦較少。相應地,投資者更愿意冒以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大風險,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小風險。許多投資者并不一定像他們以為的那樣對風險有多少耐心。
參考文獻
[1]曹鳳岐,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股票金融分析論文1:
【午間簡評】超級地量有現?
今天上半日成交量創近期新低才800多億,甚至全天下來1500億都未必到,有望出現近期級別的地量,在結合之前的分析,在有反彈的前提下下跌嚴重縮量是可以說明道理的。
再看雄安板塊,有3頭的跡象,但和我們關系不大,咱們隨緣參與節奏會比較好(當然也會偏慢)。重點為即便大盤成交量開始低迷,不過雄安占比并未持續極高,意味著資金仍有隨時分流的可能。
短線方面,采油是個不錯的機會,但要選好票還要切記是短線。
股票金融分析論文2:
【5月19號午間點評】
上午大盤延續縮量調整,還是源于昨天下跌根源,主要是次新與雄安部分大漲個股的回調導致。除了可燃冰與部分單打獨斗的雄安個股,還有少量莊股的表演就沒有特別清晰的主線,這樣情況下如果空倉的可以繼續等待確定的信號出現。總體來講這樣的調整并不是壞事,只是在釋放風險,而且這樣的調整也帶來了機遇,無論是個人強烈看好的雄安裝配建筑板塊或是次新新開板的個股,好多都已經跌出來價值。
而對于可燃冰帶來的炒作,其實是資金的一種無奈選擇,預計下周一就結束,也或者雄安下午暴起提前結束。 整個上午雄安板塊雖有個別表現,但是缺乏有效引導,導致一盤散沙,至于是故意的(為了多建點底倉)或是用時間換換空間就不得而知了。
股票市場行情走勢的專家分析論文范文一:
【炒股常勝口訣!溫故而知新!】
抄底:放量下跌要減倉,縮量新低是底象。增量回升是關鍵,回頭確認要進場。
見底:縮量勢態有陰極,極點就在創新低。人氣低迷盤好洗,搶到極點好運氣。
逃頂:新量新價有新高,縮量回調不必逃。一根巨量要警惕,有價無量必須跑。
出貨:出貨要有好人氣,利好后面是預期,冷洗熱賣是前提。放量滯漲行情畢。
止損:本想股價往上漲,不料走出反方向。認清形勢辯明意,不是止損就加倉。
洗盤:巨量新高讓人疑,帶量下跌信心畢。縮量上攻無人跟,再創新高把盤洗。
作空:作空要有壞消息,大勢低迷盤好洗。接二連三創新低,無量便是陰之極。
洗盤:拉升必需把盤洗,清理浮籌是目的。打壓震倉在縮量,急拉急洗看量比。
趨勢:進局出局看趨勢,量價無形要知止。眾人皆追我獨醒,人氣低迷準備拾。
投機:短線投機多兇險,黃雀在后蟬在前。虧多掙少莫怨人,只因看的太膚淺。
節奏:股票漲跌象波浪,不要進在浪頭上。一潮回落一潮起,把握節奏有進帳。
心態:炒股玩的是心態,貪婪恐懼是大害。追漲殺跌要謹慎,心平氣和要自在。
莊家:你在明處莊在暗,只看表面必遭算??疹^多頭是陷井,觀形辯意反著看。
消息:股市消息滿天飛,捕風捉影必倒霉。利多里面有利空,利空未必把錢賠。
指標:指標隨著量價變,量價才是指標源。不辯量價信指標,鄭人買履無功返。
形態:其形無常意不變,解盤之要在于觀。明意之要在于辯,進出自如在果斷。
短線:短線操作要求高,沒有基礎莫亂炒。入市先從中線做,小錢操練學技巧。
果斷:出就出,進就進,不必想的那么多。本來無對亦無錯,何必猶豫難割舍。
1.實踐教學
美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很高,關鍵在于其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能與社會需求有良好對接。在畢業前一到兩個學期,學生可自行聯絡目標企業、公司等用人單位進行實習,老師也會帶領學生到金融企業進行集中實習,將校外實踐和校內課堂更好地聯系起來。由于我國特殊國情,教育改革尚未完成,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我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亟待完善。
2.教材多樣性
美國教師喜歡選取多本厚重的金融學教材,并且在授課時只講其重點章節,其他章節由學生自主學習,以課堂提問為主,類似于現在在我國興起的翻轉課堂。而在中國,教材一般選取的都是較薄、較簡單的教科書,而且只有指定的一本教材。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習慣按照授課計劃、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按指定教材章節上課,忽略了其他相關參考教材的可取之處。
3.科研能力的培養
美國高校金融學專業老師對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基本形式是論文或調研報告。對論文形式與內容的統一要求極高。如:對數據的查找能力、對圖表的編輯能力、對結論的創新性以及自我觀點闡述的邏輯性等,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抄襲處罰力度較大,一旦發現學生論文有作弊行為,后果極其嚴重。由此,學生在不斷地寫作論文過程中增強了寫作能力、提升了科研水平以及對誠信的認識更為深刻。在我國大學本科寫的最正規的論文是畢業論文,由于在學習專業課時沒有經過完整的論文寫作過程極易產生學術不端行為。
4.案例導向型教學
案例導向型教學方式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美國大學選課靈活,班級規模較小,實行案例教學效果明顯。小組討論實施效果較好,每名小組成員各自分工、自主并積極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協同合作。案例導向型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我國案例教學體現于案例作為篇章引言,老師在授課時很多時候忽略對案例的講授,仍然是教師主動講授,學生以被動聽課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思考。
二、對美國金融學教學方法的經驗借鑒
針對于我國當前金融學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借鑒美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
1.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
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檢驗理論教學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教學提升。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的攻堅階段,為社會輸送其所需的人才亦是檢驗實踐教學成功的方法之一。如何繼續做基礎調研,發掘、預知社會對金融學人才特質需求,是高等院校在建立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完善教學體系的基礎。
2.豐富考核體系,細化、規范評分標準
我國高校應在教學評價環節做出適當改革,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參照美國考核體系貫穿教學始終,把最終成績定位為學習全程。如:課堂表現、出勤率、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演講、論文或調研報告等等。豐富的考核形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敢懈怠,也使得授課教師能夠嚴于律己,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斷鞭策自己進步,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協同發展。
3.教學方法多樣化,增加課堂魅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