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求職;形象消費

一、引言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難是各高校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女大學生。因此,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女大學生為了提高求職的成功率,越來越重視自身形象方面的消費,就業求職形象消費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研究界定的形象消費指在校女大學生從尋找工作開始到尋找過程基本結束這一特定時間段內,為實現就業而支付的自身形象費用的總和,包括服裝、護膚品、化妝品、手提包、配飾、形象設計費用等。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以溫州市大學城五所高校2015屆畢業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其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形象消費的一般狀況,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85份,其中有效問卷385份,有效回收率為96.25%,符合統計學要求。

2.文獻梳理法:通過搜集相關期刊、碩博論文及著作等,對本研究的文獻資料進行梳理歸納。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形象消費內容十分豐富,但消費結構比較單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女大學生的形象消費涉及服裝類、護膚類、化妝類、飾品類、形象設計類等多種類型,消費內容十分豐富。通過問卷調查,筆者發現服裝和飾品消費占所有形象消費的82.5%,護膚、化妝、形象設計和保健品消費所占比例較小。綜上所述,女大學生形象消費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其對形象的重視程度和要求逐漸升高。

2.形象消費來源呈多樣化趨勢

女大學生是沒有穩定經濟收入的特殊消費群體,其消費能力受自身經濟條件的制約。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女大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的消費來源呈多樣化趨勢。53.6%的女大學生的消費成本來源于家庭支持;20.1%的女大學生的消費來源依靠學校獎、助學金;16.8%的女大學生依靠打工等勤工助學的方式獲得經濟來源;9.5%的女大學生通過其他方式獲取消費成本。總的來說,女大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的形象消費來源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但父母支持占主要方式。

3.形象消費選擇受多重因素影響,其中朋輩影響最大

通過調查,筆者還發現女大學生的形象消費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23.6%的女大學生的消費選擇受媒體因素的影響;20.5%的女大學生受品牌因素的影響;45.8%的女大學生消費選擇受同學、朋友等同輩群體的影響;7.4%的女大學生受偶像明星;2.7%的女大學生的消費選擇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綜上,女大學生的形象消費選擇受接觸和交往最多的同輩群體影響最大。

四、對策與建議

女大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的形象消費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是也存在過度追求外部形象的問題,在消費上存在沖動和不理性。那么,如何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

1.從學校層面來看

學校應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消費觀。首先,學校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引導學生確立理性的消費觀,例如,開設消費觀引導、消費心理等特色課程;其次,高校應引導女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就業理念,例如,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創業教育等,從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方面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最后,發揮榜樣示范作用,開展優秀女大學生就業求職經驗分享,言傳身教。

2.從女大學生自身來看

部分女大學生對于就業認識模糊、準備不充足,也沒有認識到當前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社會競爭,過多依賴外部形象的裝扮。從女大學生個人層面出發,首先,女大學生需要建立自信、追求自主、展現個性。在畢業求職過程中不僅要努力改善外部形象,而且更要提升自己的內在素養,提高自我價值。第二,女大學生需要在校期間認真學習,完成學業,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就業單位最看重的特質。

3.從政府層面來看

政府應該發揮其宏觀調控的職能,努力創設就業崗位,調整就業政策,減輕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尤其女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史永江,張靜芳等.天津高校畢業生“就業成本”分析及對策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9):288-291.

[2]邱澤媛.女大學生形象消費與自我觀研究--基于H大學的調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6.

[3]姜健.從經濟學角度淺析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商場現代化,2015(10):226.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正確對待金錢;高中政治;綜合探究課

[中圖分類號]G63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2)02-0067-03

[作者簡介]付巧云(1968―),女,天津塘沽人,本科,天津市塘沽一中政治教師,中學特級教師。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鞏固和深化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例如:貨幣的本質、職能,根據價格變動和收入增減合理安排經濟生活等。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剖析各種觀點的思維辨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分析、比較和感悟的基礎上,認同正確的金錢觀;在共同學習的活動中,體會合作探究的愉悅,學會分享和合作。

二、教學重難點

探究金錢的作用及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三、教學方法

調查法、舉例法、談論法、小組探究法。

四、教具實驗

多媒體教學。

五、設計意圖

金錢是什么?金錢能做什么?金錢應怎么獲得?金錢應怎樣使用?第一單元的綜合探究圍繞這些問題展開,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金錢觀與本單元內容有內在的聯系,可以說是聯系三課書基本內容的紐帶。探究正確對待金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本單元的知識。

2.正確對待金錢,在高中生的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中生有更多的機會與貨幣打交道。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可以避免他們陷入拜金主義誤區,使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這一問題可操作性強。對金錢的看法,在社會上可謂眾說紛紜。收集社會上關于金錢的觀點和行為表現,并對它們進行爭鳴、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六、探究活動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第一小組的同學負責收集我國古代有關金錢的看法;第二小組的同學負責收集我國近代有關金錢的看法;第三小組負責收集各種典型事例;第四小組負責收集外國人的金錢觀;第五、六小組做問卷調查并匯集調查結果。

2.各小組各負其責,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把整理的結果制作成幻燈片,不是簡單地匯集收集的觀點、事例,而是要匯報自己對這些觀點、事例的看法,以備課堂展示之用。

3.第五、六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事先編寫有關金錢觀的調查問卷,將問卷發給周圍人填寫,將問卷回收后進行統計分析。

4.全班探究課后,整理出一份探究成果,制作一期板報。

5.每個小組的成員對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的態度、貢獻進行評價。

七、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詩朗誦

金錢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時是天使;取之無道時是魔鬼。

金錢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滿足正常需要的金錢是天使,滿足欲念膨脹的金錢是魔鬼。

金錢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靠勤勞聚起的金錢是天使;作為培養庸人的溫床時它便成了魔鬼。

金錢適度時是天使,失度時是魔鬼。

金錢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當金錢能夠拯救人的生命時,金錢站在那兒就成了天使;當金錢葬送了人的靈魂和生命時,金錢就化作了魔鬼。

古往今來,有人視金錢如糞土,有人認為錢能通神;有人說金錢是魔鬼,也有人說金錢是天使。那么,金錢到底是什么?錢能做什么?金錢應該怎樣獲得?錢應該怎樣利用?我們今天就來聽聽同學們調查探究后的看法。

(二)學生分小組展示探究成果:

1.第一小組:我國古人對金錢的看法

一清二白、藐視金錢:楊震魯褒

崇尚金錢 例子:和

正確對待 例子:孔子袁枚張說

俗語、名言 :“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有兩戈,傷盡古今人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等

2.第二小組:我國當代人對金錢的看法

當然,對于金錢的看法也有很多種。在這里,學生把它們分成了兩組:

(1)被金錢片面的表現所迷惑

(2)在金錢面前保持清醒

3.第三小組:金錢觀與消費觀的典型事例

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代表人物(、居里夫人、華羅庚、王衍、捐獻者)

錯誤的金錢觀、消費觀――代表人物(夏洛克、盜賊們)

小組感悟:我們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正確地理解金錢的意義與價值,合理利用金錢,不要被金錢束縛,做金錢的主人。消費觀從根本上說是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制約,還受收入水平、物價水平、人口數量的限制,同時還取決于地方傳統文化和倫理價值的差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科學發展觀,適度消費,避免盲從,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4.第四小組:外國人的金錢觀

美國人的金錢觀――舉債消費、寅吃卯糧

日本人的金錢觀――崇尚現金、忌諱借債

猶太人的金錢觀――立足于掙錢而不是攢錢

教師小結:

西方人與中國人金錢觀的區別:(1)重視程度的差別;(2)表述方式的差別;(3)衡量標準的差別;(4)消費時間的差別;(5)理財手段的差別。

5.第五、六小組:周圍人對金錢的看法――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每個人的金錢觀都不一樣,造成差異的因素有年齡、成長年代、社會角色、家庭角色、家庭環境、個性、受教育程度等。大多數人都會被金錢左右,或喜或悲。我們應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金錢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不在于金錢本身,而在于人們對金錢的態度,要讓金錢發揮其正確的職能,服務于我們,而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調查收獲:在本次實踐課的小組活動中,本組同學搜集相關報刊、書籍和網絡資源來制作問卷,并用問卷進行了調查,將調查結果匯集、整理并進行統計分析,很好地完成了調查報告。這期間同學們積極完成任務,團結互助,其過程更培養了我們收集相關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培養了我們剖析各種觀點的思維辨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較、感悟的基礎上,使我們認識了正確的金錢觀。

(三)探究評價

探究評價以教師為主,學生也可以參與。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教師客觀公正、充滿期待的評價能夠激勵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1.有助于更好地學習理解本單元的知識;

2.逐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四)作業

總結探究成果,出一期黑板報。

八、教學反思

教師對于普通方式的上課駕輕就熟,而對“探究課”則是陌生的,因為其不僅缺乏跨學科的綜合知識,而且教學活動的組織極易陷入課堂教學模式的誤區。筆者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探究課”比較陌生,通過第一單元“探究課”――《正確對待金錢》的教學嘗試,感觸頗深。

成功之處:課堂上學生是真正的主體,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內容上都能體現這一點,可以說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學生主動參與、親歷過程、協同合作、發展個性,充分發揮了積極性,讓智慧之花盛開在課堂上。教師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增長了跨學科綜合知識,而且看到學生多才多藝的方面,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受益匪淺。

整節課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對本單元的知識進一步深化;逐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不足之處:課堂的互動欠缺,形式應更多樣化。

參考文獻:

[1]鄭傳霞.高中思想政治探究課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2012.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農民消費是以多種形式存在的,其結果都會反作用于生產,合理的消費取向必將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增長。通過對黑龍江省6個市(縣)14個固定觀察點村 1000個農戶消費情況的調查分析,農民消費觀正在悄然改變并逐年升級,同時存在的偏差消費行為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建議各級政府應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引導農民選擇對農業生產起積極作用的消費取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確保了農民收入穩定長期增長,農民在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前提下 ,消費支出也隨之增加。農民消費是以多種形式存在的,其結果都會反作用于生產,合理的消費取 向必將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增長。通過黑龍江省農村固定觀察點 2006年調查數據顯示,農民消費觀正在悄然改變,同時還存在諸多不良消費行為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1 農民生活消費逐漸升級

黑龍 江省農村固定觀察點共有遍布全省 6個市(縣)的 14個村,其中有 13個屬于經濟發展水平在中等和中等偏上,占92%,僅有一個村是下等水平。被調查戶共 1 000戶 ,總人 口 3 590,人均純收入3 634元,人均存款2 257元。2006年農戶消費家庭總支出基本與 2005年持平,人均 3 000元左右。在消費支出結構中,經營費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項,占總支出的51%,但與 2005年比較減少 3.4% ,隨之而增加的是生活消費支出。

隨著惠農政策的 “口惠實至”,農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農民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隨之穩步提高 ,生活質量逐步改善,用于生活消費支出的比例不斷擴大 , 占總支 出 的 39.64%, 比 2005年增加2.72%。農民在滿足基本的生產生活消費的同時 ,其消費觀也在悄然改變并不斷升級。主要表現為:一是食品結構不斷優化。在生活消費支出中,食品的支出占 37% ,農民在最大限度滿足主食需求的同時 ,肉禽等副食支出逐年增加,2006年比上年人均增加 26元 ,增幅 7% ;比 2003年人均增加 1 17元,增幅 42% 。同時農 戶在外飲食支出不斷增加,比2003年人均增加 43元 ,增幅 69%。二是農 民衣著消費成衣化 、時尚化。2006年農 民衣著消費支出人均 189元 ,人均增加 l0元 ,比 2003年 人均增加 28 元。三是注重文化教育消費投入。剔除學雜費支出,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服務支 出 85元 ,比上年增加 9元。學雜費人均支出 132元,比上年增加13元。四是保險意識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接受并參加各種類型的保險,2006年用于各類保險支出人均 l2元 ,比2003年增加 4元,增幅 50%。

其中農戶關注更多的是財產保險和教育保險,財產保險 比 2005年增加 37.72%, 比 2003年增加 259倍;教育保險比 2005年增加 20.34%,比 2003年增加 26.8%。五是農戶的交通通訊費已成為必須支出項 。電話在農民的生活中已必不可少,2003年至2006年的 4年間 ,農戶固定電話與移動電話每百戶擁有量 由 80.86部增加到 124.5部。2006年農民人均交通通訊費支出 152元,比上年增加 36.4元,增長 31%,比 2003年增加 51元 ,增幅 50.49% 。摩托車每百戶擁有量 由 2003年的23輛增加到 2006年的 36輛,農民出行更為便捷。六是農民生活方式現代化。農民生活方式變化最大的是更多的農戶做飯使用電飯煲,其擁有量由2003年每百戶 73個增加到 2006年的 90個;影碟機由2003年每百戶擁有29臺增加到 2006年的 43臺;電冰箱由 2003年每百戶擁有 13.9臺增加到2006年 l9臺。七是農戶生活消費支出以現金形式支付的比例不斷提高。2006年觀察點村人均現金支付的生活消費支出 1 739元 ,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76.9%,比2005年增加6.9%,比 2003年增加 40.6%。在生活消費支出中,農 民人均用于購買食品的現金支出為 599元,占食品總支出的 71.2%,比上年增加 11.34%。

2 農戶不良的消費行為影響其收入進一步增加長期形成的眾多不良習俗,嚴重地影響了農民的消費行為,限制了需求的擴大和消費結構的改善,制約了農村市場的開拓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2.1 生產投入相對較 少

農 民在日常消費中不論家庭經濟條件好壞,都是精打細算,講求實用,盡量節省。在一些農民眼中,因為現錢很有限,節省就意味著增收。日常飲食以吃飽為準,有很多農家做飯不放調味品,唯一的調料是鹽,只有在過年 的時候才買一些調料 ;服裝以“能穿就行”為標準,上了年紀的人很少買衣服;日用品的使用周期一般較長,能不買就不買,能夠修補再用的盡量修補再用;對新的生產技術、方法和現代化的生產工具不舍得投入。調查數據顯示 2003年至2006年 4年間農戶用于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逐年下降 (見表 1),2006年比2005年下降26.3%、比2003年下降49.88%。這種節儉的消費習慣,雖然有利于節約自然資源和積累社會財富,但過度壓抑消費不可避免地阻礙新的、正當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行為的產生,使人保守、難以接受新生事物,從而妨礙農民智力、體力等素質的提高和合理的消費結構的形成,限制了消費對生產的積極作用,最終影響農民收入的提高。

2.2 虛榮消費浪費嚴重

受收入的限制,農民集中消費特點突出,主要集中在婚喪嫁娶、建房、子女上學等幾項大事上。在一些鄉村,一個青年農民從戀愛、訂婚到結婚龐大的開支使農民苦不堪言。出于盲目攀比講排場,不少農村家庭因此返貧。大多數農民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條件特點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為,經常是看到別人買什么就跟著買什么。在一戶并不富裕的青年農民家,結婚光送彩禮錢就 2萬元,結婚前男方購置彩電、冰箱音響和家具、衣服、煙酒等還要花費 1萬元,置辦酒席4 000元,把女方娶到家時已花了四五萬元。全家辛苦近l0年攢下的積蓄全部用光,還欠了外債2萬多元。農民的虛榮和攀比的消費習慣,使他們不能根據自己的生產生活實際合理安排消費,甚至導致低收入農民不堪重負陷入貧困,限制了農民消費內容的擴展,阻礙了農民消費結構優化的步伐。

2.3 人情愚昧消費負擔較重

近幾年,人情消費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增長較快 ,分流了較多原本有限的購買力。農村婚喪嫁娶都要互送禮金,而且數目巨大 ,已成為一種負擔,有的家庭一年的禮金就相當于全年人均純收入。人情往來一般一次得 50元或 100元,親戚好友就得 200元甚至更多,家里如果沒有錢,出門借也得把禮金隨上。調查數據顯示 2006年農村內部親友贈送支出人均 843元 ,比2005年增加26元,占農 民純收入的 23.19% ,增幅 4%。農村的愚昧消費開支也越來越大。許多農民不是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改善生產條件和提高生活質量,而是用來修墳造墓 ,建廟敬神,大辦祭品,甚至賭博吸毒,這種愚昧性的消費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錢財,也影響了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積累轉化為投資的規模,從而限制了再生產的擴大。

新農村政策出臺后,農民兜里有了錢,2006年被調查村人均存款 2 257元,比2004年凈增 700元,增幅 45%。但現時農民并沒有真正富裕起來,只是富裕趨勢的開始。雖然農民消費觀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諸多不 良的消費行為和不成熟的消費觀制約著農民消費結構的完善和農業生產發展,最終影響農民收入的提高。馬克思曾經明確指出,“沒有消費,也就沒有生產”,消費既是生產過程的起點,又是生產過程的終點。因為消費是生產的完成,沒有消費便沒有生產;同時 ,消費還為生產創造出新需求。這種不斷增長的新需求就是收入得以不斷增長的原動力。良好的消費習慣,可以促進社會消費力不斷增長 ,而這無疑會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的增長,實現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因此,積極引導農民選擇正確的消費取向,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的進一步良性發展,爭取農民收入趨勢的更快增長顯得尤為重要。

3 引導農民選擇正確的消費取向

消費習慣對人們如何消費、消費什么、消費多少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改變農民的消費觀念,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 民收入,就必須引導農民選擇正確的消費取向。

3.1 引導農民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消費觀念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消費觀念是決定農民消費行為是自主的還是盲從的,是文明、高效的還是低劣、愚昧的主要因素。正確的消費習慣的養成 ,絕對離不開消費教育。通過消費教育,倡導積極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消費文化,把個體的消費行為引向科學、健康、高效的取向,以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從而對生產起積極的作用,最終促進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所以,開展消費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非常重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當擔負起向農民宣傳正確的消費觀念的責任,要通過廣播、報紙、健康的文化娛樂等方式引導農民端正價值導向,認清什么樣的消費是有意義和值得追求的;什么樣的消費是有益于自身和社會發展的。要引導農民懂得消費水平的提高不只是物質水平的提高,還必須包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的消費活動不僅要體現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而且要體現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建議對農民消費教育方式可以農村中、小學為教育基地,學齡教育與農民再教育相結合,可考慮在農村學校開設消費知識課 ,以幫助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對農民消費知識的培訓方面,也應重在商品服務、提高消費者 自我保護能力、科學與健康的消費觀念以及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知識等方面。

3.2 引導農民選擇對農業生產起積極作用的消費取向

各級政府應積極引導農民將有限的收入用在對農業生產起積極作用的以下幾個方面,以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一是提高農民素質的消費支出。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素質和生產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引導農民提升素質的消費支出就會有效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二是提高農業生產加工能力的消費支出。農業生產加工能力的提高必將提高農民收入,農民拿出部分收入用于購買生產用品與機械,必將提高生產能力,加速集約化生產的發展,對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有著最直接的推動。三是提高農民獲取信息能力消費支出。我國正處于信息社會,信息的通暢對每個人的發展致關重要。獲取信息不單單是為了了解社會,更多是為了根據信息安排生產,增加收入。應引導農民將一部分收入用于購買電腦、電視、圖書、報紙等獲取信息的工具。四是用于身心健康的消費支出。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才能更好地進行生產活動。應引導農民進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消費,如參加有益的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李秀榮 .科學消費與農村市場開拓[J].消費經濟,2002 (2):21—24.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225-01

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反映了新課程整體改革的理念、設計和要求,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獨特性質和內在價值,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征。那么,怎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落實“生活化”的理念,以滿足學生對生活的關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政治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課前準備生活化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如果教學中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就無法建構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關資料,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在教《經濟生活》模塊“股票、債券、保險”一框內容的前兩天給學生布置任務:到本區的證券交易所、銀行、保險公司收集有關資料;豐富了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通過觀察與采訪,學生體會到了這些投資品種的特點,同時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場的風險。上課時,學生帶著課前收集的資料,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活味濃、趣味性強。

二、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學習方式,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它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學習的內容或相近領域選擇研究專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發展性和創造性能力為核心,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為中心,以主動參與、協調合作、自主發展為主要特征。在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主要以作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實踐活動為重要途徑,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為載體,引導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互動,引導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如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就當前的新聞熱點“農民工權益保護”、“都市繁華街區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教育均衡化”等來討論追求“社會公平”下的效率。如適度合理消費一節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子課題如:“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寄宿制學生消費結構分析”、“中學生高消費剖析”、“現代消費方式與勤儉節約的辨證統一”等等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基礎上懂得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中學生消費之我見”、“農民工與城市發展”、“貴族學校與教育均衡”三個專題,通過6課時的多種形式的研究,學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成果。

三、體驗生活,活用思想政治知識

思想政治課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又要服務于生活。新一輪課改彰顯了這樣一個重要的理念:在生活中學政治,到生活中用政治。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視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是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于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把政治課觀點在生活中體驗和內華,達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走進社會生活,把課堂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從而促進知行統一,造就學生的生活本領。例如,結合“銀行的業務和作用”、“稅收的性質和作用”,組織學生親自到銀行參觀訪問,并親自動手填寫定期的儲蓄存款單,見一見轉賬支票和匯票以及信用卡;到我市的稅務局調查研究通過稅收是怎樣調節我市經濟的、我市當年稅收收入是多少,并幫助稅務人員計算個人所得稅。這樣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與生動的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檢驗所學的基本理論。

四、課程內容要緊貼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

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第5篇

論文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方式,高中政治課,芻議

一、思想政治課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1.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推進素質教育必然要求。

學校教育,應當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其重點內容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基本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達到這一目標,著眼點不僅要放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同時也應把著眼點放在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上。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發展為本,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其目標指向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以及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感的培養。所以,它正是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

2.開展研究性學習與課改的課程理念是一致的。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論從課程改革,還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看,都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基本思想.新的課程結構設置了“社會實踐活動”,而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實現形式,這勢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為本”的思想出發,重新審視,定位我們的政治教學,摒棄傳統的“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境地,形成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創設和運用研究性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項迫切需要。

3.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比較多地停留在“講、劃、背”的低層次水平上,課本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唯一媒介,成為學生技能培養的唯一渠道,傳統的教學模式,班級教學的封閉性,注定課堂上只能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打破以往單一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學生施展自己才華的時間和空間變得更寬、更廣了,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的創新思維才有馳騁的天地,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思想政治課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措施

1、作好課前預習,這是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的前提和準備。了解教材內容是學生完成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更是學生提出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看書的方法,并引導學生處理把握教材,最后完成對教材內容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從中發現可研究的問題,作好研究的準備。如在經濟常識《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教學時,學生在充分預習教材的基礎上,了解我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而對所要建立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感到很陌生,但又比較感興趣,就會去調查研究。而要有的放矢地去調查有關部門,有關內容,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是不可能完成調查的.

2、開展社會調查,這是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社會調查,也可以說是一種課堂外的研究性學習。離開它,課堂內的研究性學習就成了從書本到書本的紙上談兵,顯得枯燥而缺乏科學依據。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前后,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進行調查研究、參觀、訪談等活動,了解社會實際,取得有價值信息,補充教材的不足。如在經濟常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時,需要學生對居民或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調查,以了解當前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是否適度和合理。在社會調查過程中,教師既不能包辦代替,又不能不聞不問,要參與其中,進行必要的指導。如在上述調查進行時,需要教師對學生所要調查的消費類別、調查和統計的方法作指導。 3、創設問題情景,這是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的關鍵。創設問題情景,有一個由教師引導到獨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漸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喚起學生求知欲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求新知。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時,提出“高消費就是高貢獻嗎?”、“有錢就消費好嗎?”等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該有目的地創設一種促進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并展開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指導,使課堂內充滿積極思考、勇于探討的良好氛圍。 4、重視成果總結,這是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的價值體現。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實踐者,是研究結果的總結者。教師要鼓勵學生形成一定的成果,甚至可以將追求研究成果作為一種學習動力,培養關于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意識,并通過對成果的表達來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綜合能力。其成果形式可以是調查報告、研究小論文、心得體會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巴东县| 黔西县| 乌海市| 平山县| 牡丹江市| 曲水县| 玉环县| 平度市| 西昌市| 湟中县| 温宿县| 亚东县| 山丹县| 比如县| 秭归县| 边坝县| 天气| 澜沧| 刚察县| 修武县| 上高县| 枝江市| 昌黎县| 志丹县| 福泉市| 宁远县| 沂南县| 鄂托克前旗| 观塘区| 休宁县| 北辰区| 宾川县| 长垣县| 克东县| 玉龙| 清流县| 石家庄市| 普格县| 浑源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