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達人秀盧馭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閃電游走在他的指尖,閃電纏繞著他手中的寶劍,閃電穿過他的身體,讓高臺上的彩燈成排地亮起!
現場的觀眾大為震驚,驚呼天才,評委也不約而同,齊刷刷亮出了綠燈!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名氣勢非凡的“閃電俠”,竟然是名只有16歲的少年,他叫盧馭龍。更讓人吃驚的是,他身邊那個碩大無比的特斯拉線圈,竟然是他自己親手制作的。2000多圈的電圈一圈圈繞上去,花費了他6個小時;下面的鋼圈也是他親手彎曲而成,而因為鋼圈太硬,這名少年的手到最后甚至脫了皮。
早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盧馭龍就已經開始做化學實驗。當時他在醫院撿到了半瓶高氯酸,放口袋里面,沒想到它漏了出來,將他的衣服腐蝕了,也在他的腿上留下了一塊傷疤。這一次的經歷讓他第一次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門學科叫做化學,從那以后他就瘋狂地喜歡上了化學。憑借這份對化學的熱愛,盧馭龍從小學就開始偷偷使用高年級學生的實驗室。
起初,盧馭龍的父母并沒有反對,可后來,盧馭龍越來越不滿足實驗室有限的時間,開始在自己家里鉆研,甚至自己搭起一個小型實驗室。
有一次,盧馭龍試圖自己合成硝酸甘油。他把陽臺當成臨時實驗室,而當時天花板上就掛著剛洗過的衣服。由于氮氧化物一碰到水就會生成酸類,所以就把晾曬的衣服腐蝕掉了。父母回來發現之后,第一次對他大發雷霆,也就是在那一天,極度生氣的父母趁他去學校的時候,把他的實驗器具全部扔到了很遠的垃圾房去,徹底摧毀了盧馭龍的小型實驗室。小小年紀的盧馭龍面對空空如也的實驗室,只能跑到房間里去哭,但哭過之后還是下定決心要重建實驗室。
然而決心實現起來卻并沒那么順利。當時,父母擔心他一有錢就會去鼓搗化學物品,索性不再給他發零用錢,可是,執著的盧馭龍卻不肯放棄。從家里到學校總共2.4公里,他連續多年步行上下學,只為省下每一天的車錢,此外,每逢周末他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賺錢。有一段時間,他甚至用蛇皮袋收破爛拿去回收站賣,就是為了換些錢去購買實驗器具。
父母連續24次摧毀他的實驗室,他卻利用這些辦法連續24次重新搭建起來。盧媽媽眼看著辦法行不通,只得另辟蹊徑,采取“轉移注意力”法:買各種寵物讓他養,但卻始終沒辦法讓他“重回正道”。
盧馭龍形容自己對科學的迷戀就好像跟惡魔簽訂了契約一樣,“已經沒有辦法停止了”。
在多年的實驗過程中,盧馭龍三次受過傷,最危險的一次實驗事故,則發生在他初三那年:實驗室的化學原材料爆炸,當時他的大腿上被撕開一條大口子,血流如注;手的下半截都已經耷拉下來了,只剩皮連著。當時他想把它拼回去,卻發現根本做不到。醫生告知盧馭龍的父母,他的手已經被炸掉了八塊腕骨,整個手掌已經斷裂了,腿的兩根肌腱也基本都炸掉了,可能以后走路都會成問題,后半生甚至可能就此癱瘓。隨后,醫生建議截肢,但一向執著的盧馭龍卻并不愿意就此認命。在腿縫合后的第四天,倔強的盧馭龍就下床了。那時候他的腿還不能彎曲,但是他卻用力往下蹲,不惜把傷口再次拉開。雖然很痛,但盧馭龍卻覺得很值得,因為這項舉動讓他不需要拄拐杖了。
那一次事故過后,盧馭龍住院一年多,全身上下縫了400多針。盡管治療獲得成功,但是這次事故依然給盧馭龍留下了后遺癥:他的一只手已經無法握住東西。
在中國達人秀的舞臺上,盧馭龍的母親一提起這事就潸然淚下:“萬一他以后結婚了,他妻子叫他搬一個煤氣罐他都搬不了的話,你想想他有多么的痛苦。”
懂事的盧馭龍也感覺得到父母的擔心,但直到現在,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鉆研,
盡管有人覺得盧馭龍瘋狂,他卻堅持自己的理想:“不管別人怎么去說,別人去詆毀我或者去贊揚我,我還是會一樣去做的。因為是這里(心)決定了你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外界。”周立波對此也說出:“世界不能改變他,就讓他改變世界。”
盧馭龍希望,有一天他鉆研的特斯拉線圈,可以改變整個世界。這一理論的終極目標,是在全球樹立五座高塔,覆蓋整個世界,徹底解決能源問題,這意味著所有電動汽車、手機、電視等電器,不用連上電線,在空氣中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安全的電能。
[關鍵詞]《中國達人秀》;大眾文化;自我實現
選秀節目泛濫的當下,《中國達人秀》無疑讓人耳目一新,讓人們為平凡大眾的精彩表演深深的感動。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后現代文化癥候在中國當下社會也大量出現,反精英、無中心、無深度、平民化已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潮。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了無數新的傳播方式和手段的出現,讓更多的人也可以運用手機、電腦等互聯工具,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向外部世界傳出自己的聲音,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大眾文化的建設中來。“如果說文化研究的中心是大眾文化,那么大眾文化的研究中心就是傳媒,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電視。”[1]67電視曾被視為了解大眾文化和心理的最佳媒介,但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互聯網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媒介。“互聯網的民主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對全球所有公民,上至國王總統,下至平民百姓一視同仁,誰都可以在同一時間內進入公共領域,在同一時間內獲得同樣的信息和文化資源。”[1]107正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的等級劃分和信息接受的不平等在現代媒介的介入下,已不再明顯。大眾不再愿意受到媒體傳播者的隨意擺布,要求在節目中更多體現自身的認知,直接導致電視娛樂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互動性。在信息互動的時代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為的自我,都可以表現出自己的要求與渴望。
《中國達人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娛樂傳播平臺,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展現自身的機會。舞臺不再是少數文化和藝術精英自由表現和獨占的平臺,每個人都有機會秀一秀自身的才氣。凡俗大眾不再是可憐的應聲蟲,或是可有可無的“龍套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與自己相似的“平民英雄”。人們需要《中國達人秀》這樣的平臺來展現自身的存在,在平臺上表達什么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自我實現的渴望。
一
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下,人們不斷運用新的信息傳播工具來再度解放自身。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曾言:“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2]德國哲學家舍勒也認為:“人就是那個其行為無限面向世界的未知者”[3],都可以看出先賢對每一個個體的關注,認為每個人都有綻放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追求自我實現。然而,縱觀人類的歷史卻并不能很好滿足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在人類早期,原始社會實行的平均主義,使人處于安居而平淡的生存狀態,但人類的文明尺度卻很低。反而是人類進入有產的時代,少數人占有財富,奴役大多數人類,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建造了顯現個人權威的金字塔、空中花園、紫禁城等,成為人類文明的標尺。大航海時代在拓展文明的同時,蓄奴貿易、黃金掠奪的罪行也讓人觸目驚心。在文明輝煌的背后,留下了無數征人怨婦的斑斑血淚。廣大民眾的權利被無視,少數人成為舞臺的主角。
只有進入現代社會以后,人們獲得了各方面的平等,但距離每個人的自我實現還很有距離。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過的并不完全如意,許多人因為種種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現代傳媒的高速發展給了每一個人展現自身的機會,《中國達人秀》正是這樣一個可以展現自我的全新的娛樂傳播平臺。以“沒有任何門檻,不限任何才藝。”為核心標志,創造了像卓君、菜花甜媽這樣的“平民英雄”。他們并不是名牌藝術學院的高材生,也不是藝術世家的后人,他們憑借著自身的悟性和韌性,感動了中國,成就了自己。像菜花甜媽這樣的普通菜販,當她用美聲唱出“送你蔥”時,體現了平凡大眾對人自身價值的追求。在《中國達人秀》選秀中出現了許多插曲,有的參選者并沒有太高的才藝,但他們對生活的執著更讓人感動,依然讓人感到生活的真實。這種“去精英化”的個體實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當今的世界,充滿了理想過后的沉淪,20世紀理想主義的諸種社會試驗大多以失敗告終。人類妄圖一勞永逸解決人類存在的種種問題的嘗試,已逐漸被人類的理性認識所取代,有序的科學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現實與理想的巨大碰撞之后,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難以自我實現。《中國達人秀》給平凡的人們一個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機會,在這個舞臺上,有八旬的長者,有成長的幼童,有流水線上的工人,有街頭的流浪歌手、小販、菜販等。這些在平凡生活中,曾為我們服務,又迅速被忘掉的人們,他們一樣有追尋自我實現的權力。
二
在進入信息社會的當下,人的交流和互動變得越來越容易。當今世界正進入一個全民狂歡的時代,覺醒后的人們不甘只作為普通人存在,民眾在試圖表現自身存在的價值。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直接推動了大眾社會的到來,民眾運用博客、拍客、微信、微博等現代傳播方式,表達著每個個體的存在價值。《中國達人秀》正是以全新的娛樂方式,對凡俗的人們進行著演繹。“人在娛樂的過程中獲得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充分尊重與肯定,而這也正是電視受眾在電視娛樂節目中所真正需要的。”[4]選秀中出現的流水線上的民工,他們長期處在被異化的狀態。依然懷著成為歌星、影星的夢想,在舞臺上自由表達著自己的真實想法,用自創的歌曲表達著內心對未來的憧憬。患有白化病、白癜風等慢性病者,也用邁克爾·杰克遜的音樂和舞蹈向社會表達著自己存在的意義。參加選秀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曾經缺乏向社會表達他們夢想的途徑,在《達人秀》的舞臺上,他們終于可以盡情表現自己了。“四喜丸子”向延紅身高不足一米五,是典型的“武大郎”形象,一直以來只能靠扮演丑角來養家糊口,在舞臺上以一曲《今夜無人入眠》的歌劇演唱贏得人們對他的認可。人們通過他的歌聲可以聽出一個身殘志堅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去關注常被我們忽視和忘記的特殊群體。“《中國達人秀》堅決貫徹真實性原則,除了街頭實時跟蹤采訪,更深入到選手的家庭和生活中去一探真偽,用實時記錄和導演親自澄清等眾多方式來表現真實元素。”[5],更使我們感受到真實的社會生活,與參賽者產生心底的共鳴。
當下的世界,無論在思想還是在制度上還無法完全實現馬克思所言的“人的全面發展”。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的表達更為自由,《達人秀》作為展現普通人的平臺,很容易讓人們通過舞臺上的平常人,來聯想和感受到相似的自己。如果說看大片讓人們看到的是“英雄化的自我”,在《達人秀》中我們看到的是“凡俗自我”的優秀一面。《達人秀》通過在常人中的選秀,在輕松的娛樂中表現出個人的天賦和潛能,使人們能更好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可以說,西方無論從現代主義到后現代主義都在關注人的存在,現代主義揭示了人孤獨無依的存在命運,后現代主義則消解一切偶像與權威,將人還原為人。《達人秀》中體現的這種常人的自我正視與自我實現,恰恰是現代文明發展的必然。
三
《中國達人秀》契合了信息時代的主流大潮,在節目中很好展現了參賽的每個平凡大眾的才華與個性,讓個人的夢想成為現實。古斯塔夫·勒龐認為:“聚集成群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6]在群體中,人很容易失掉了獨特的觀點和意見,常常在自覺不自覺間,磨滅了自身的個性,忽視自身的存在價值。這種人群中的沉淪,是大多數人不可抗拒的。正如海德格爾曾說:“只要此在作為其所是的東西而存在,它就總處在拋擲狀態中而且被卷入常人的非本真狀態的旋渦中。”[7]不甘平庸,做回本真的自我,早已是后現代社會的標志。翟馬組合、.民工街舞團用他們的舞蹈讓我們看到了不甘平庸的個體。認識到在苦難之上人們對夢想的追求,是人類發展的巨大動力。卡西爾也認為“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化,可以稱之為人不斷自我解放的歷程”[8],科學達人盧馭龍對理想的堅持,體現了人類對無限未知的外部世界的探索精神。體操達人安東對柔術的堅持,則體現了人類對力與美的追求。人們不再甘心做一個消沉在世俗中渾渾噩噩的常人,而是在滿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之上,對人的自我實現的追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更是指出了自我實現是人的終極需求。人們曾在時間的消磨中忘掉了“創造性的自我”,在《中國達人秀》這樣的現代傳媒平臺之上,人們努力表現著自我,做一個屬于自己的自我,做一個不甘平庸的追求自我實現的“達人”。.
從《中國達人秀》三屆達人總冠軍的分布來看,第一屆冠軍是斷臂的“鋼琴王子”劉偉,第二屆是農村大學生卓君,第三屆是火鍋店服務員潘倩倩,他們來自草根,都屬于弱勢群體,可他們靠自己的堅持和努力,達成了現代人的勵志夢想。在三屆《達人秀》中最精彩的第二屆中,進入16強的達人,更是個個身手不凡。卓君、菜花甜媽、胡啟志都有很強的專長,其中小人物的奮斗和夢想史讓我們更加感動。烏達木穿透天籟的嗓音闡釋了無以言狀的偉大母愛,勾起人們無數的童年回憶;鄭桂桂、向延紅身殘卻堅持的勇敢;湯康敏、閻璽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宣揚;白淑英、鄉村456組合對健康靚麗的追求;安東、彭德銘對自身的挑戰;王愛奉、喜悅對愛情婚姻的堅持;盧馭龍對科學探索的執著。這些參賽者對人生的堅持,一次次打動了我們。“送你蔥”的冷幽默,更讓人看到平凡大眾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未來的無限向往。
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以后,發達的信息交流為每一個人的自我實現和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對我們這個古老的、過分強調共性和群體道德的民族來說,唯有發展個性、給個體自由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才能使民族重新獲得生命活力。”[9]正因此,《中國達人秀》通過打造平民化的平臺,使之成為一個放飛每個人夢想的平臺,凡俗大眾成為舞臺的主角。人們拋離沉淪對自我實現的追求,正是中華民族大眾文化精神覺醒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陸揚,.大眾文化與傳媒[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2]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8.
[3] [德]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28.
[4] 蘇雅娟,.中國電視娛樂節目是否真的“娛樂”了觀眾[J].電影文學,2012(07).
[5] 張琦.析《中國達人秀》的競爭策略[J].當代電視,2012(04).
[6] [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馮克利,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5.
[7] [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207.
[8] [德]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