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作文自我介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我介紹的作文是小學作文中最常寫作的,讓學生正視自己,表達自己優缺點,讓其他人可以了解自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自我介紹范文3分鐘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生自我介紹1我,已是三年級的學生了。不過我才八歲,一米三的個子,短短的頭發,胖胖的耳朵。一張白里透紅的臉上,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顯得無比精神,小小的鼻子(可惜有點塌)下面,有著一張櫻桃小嘴。
我的脾氣與眾不同。高興時,我會很溫柔;可我要是生起氣來,把腳一跺,兩手往腰上一叉,還真像個“驕傲的公主”呢。我還有個特點——嗓門大,吼起人來如爆竹筒子。為這,媽媽不知批評過我多少次了。
我的愛好很廣,電子琴、唱歌、跳舞、繪畫等方面我都能露一手。上周的班隊課上,我邊唱邊跳,出色的表演,贏得了在場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在去年“慶六一”系列活動中,我的電子琴演奏還獲得了縣一等獎呢。我特別喜歡英語,每當看到電視里的大學生用英語和外國人談話時,我羨慕極了。所以,這學期開始學英語以來,我非常認真。我想長大后用英語同外商談生意呢。
別看我才八歲,我還是媽媽的小幫手呢。我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美麗整潔,從不要媽媽插手;吃完飯,我總是主動幫忙收拾餐具。每次,媽媽總豎起大拇指對我說:“我的_長大了。”
我這個人嘛,還有點兒缺點,就是做事太馬虎,喜歡躺在床上看書。 這就是我的自畫像,你們對我有好感嗎?希望我們能成為好朋友。(結尾點題,期盼交友。)點評:習作以充滿稚氣的語言介紹了自己的年齡、相貌、脾氣、愛好和自己的缺點。“八歲上三年級”“愛好很廣”“幫媽媽干活”雖然寫得簡略,卻讓我們感到了小主人公的可愛。寫人時比喻的運用,使文章更加生動了。
小學生自我介紹2你瞧鏡子里出現了一個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的女孩,一頭長發,一雙有神的眼的眼睛下長著油潤的鼻子。想要更多了解我嗎?讓我慢慢告訴你。
我叫王梓,是個11歲的女孩,上六年級了。有些近視,我非常幽默老是在同學不高興的時候說些好笑的話逗他們笑,他們都說我很幽默,我也這么覺的。
記得剛上小學1年級的時候我便成了同學嘴中的笑話。有人說我是白馬王子;有人說我是黑馬王子,還有人說我是青蛙王子。我聽后怒吼的對那個她們說:“你才是王子呢。”他們聽后笑著說;“你不是叫王梓嗎,現在說你不叫王梓,那學校里就沒有你這個人了吧。”我一聽生氣的拍了一下張桌子走了。
一連幾天我總在學校里聽到同學們在議論我的名字,因此我有了許多外號,最可氣的是那位給我配鏡子的那位醫生,那天爸爸帶我去配鏡子,當醫生點到我名字的時候我站在了醫生面前,醫生看了笑了笑旁邊的人也笑了笑說道:“原來是女孩呀,我以為是男孩呢。”聽后我又生氣又尷尬,笑了笑心里卻在想我又不想叫王梓,是父母起的要說,說他們呀說嘛切。
自從好多人都笑著說我的名字怎么著的,我應要求爸媽給我改名字。可媽媽說你長大了就知道名字的好處了。我不明白地說了聲哦。后來我的名字就沒改,可我還是想改。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媽媽給我說了很多,后來我也不改名字了,覺的這名字挺好的。因為不管我叫什么我就是我,無論別人怎么說我我都會說我自己的名字不用你管。
這就是我,你愿意跟我交朋友嗎?
小學生自我介紹3我,高高的個子,烏黑的頭發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白白的皮膚,圓圓的臉蛋兒,像柳葉一樣的眉毛下面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還有一張能說會道的櫻桃小嘴。
我是一個愛跳舞的孩子,因為我喜歡跳舞,所以媽媽給我報了一個舞蹈班。不管刮風下雨,媽媽都堅持帶我去上課。有一次,我感冒了,很嚴重,媽媽看我難受的樣子,很心疼,就問我:“今天下午的舞蹈課還上嗎?看你這個樣子還是別去了吧,外面還下著大雨呢!”我往窗外一看,啊!外面電閃雷鳴,暴雨嘩嘩,像天上的河缺了口子,兇猛地往下澆,我真擔心屋頂被砸漏了。狂風卷著雨絲像無數條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窗縫里鉆進雨水了,順著窗臺往下流。閃電一亮一亮的,像巨蟒在云層上飛躍。一個暴雷猛地在窗外炸開,把我嚇壞了。我心里也在猶豫不決,卻對媽媽斬釘截鐵地說:“不,我一定要堅持去上舞蹈課!”媽媽慈祥地看著我說:“孩子,身體最重要,還是在家休息吧。我說:“既然您給我報舞蹈班,我就應該認認真真地去跳,做什么事情要堅持到底,萬一我不去上舞蹈課,學新課了我不會怎么辦?”媽媽終于被我堅持不懈的行為感到了:“好孩子,今天咱去上舞蹈課行了吧。”我聽了非常高興,一蹦三尺高。
我還是一個愛看書的小女孩。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專心致志地看書,爸爸讓我去買醬油,然后我拿著書就出發了。剛出家門,我心想“這么好的天氣,不看書多虧呀!”于是我找了一個有陽光的地方,津津有味地看起書來,看著看著,我看入迷了,把爸爸讓我買醬油的事情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我忘記了口渴,忘記了周圍的所有事情,一心只想著看書,都十二點了,街上稀稀拉拉沒有幾個人,這時我還沒有回家,最后還是爸爸把我找回來了。因為我喜歡看書,所以鬧出了許許多多的笑話。
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我。
小學生自我介紹4大家好,我叫韓子博。再過幾天就是我九歲的生日了。我是油田一小三年級一班的學生。我是一個幽默的小男孩,如果你想要快樂的話就來找我,我很樂意和你交朋友。
我是我們班“四大金剛”之一,“四大金剛”都長得很胖。但我是最有特別的一個,因為我會“動耳神功”。你們一定看過大耳朵圖圖的動畫片吧?我跟圖圖一樣,不光耳朵大還會動呢!我媽媽喜歡叫我“葫蘆娃”,因為我的頭和肚子都很圓,體型很像個葫蘆。我的頭發又濃又密,像戴了一頂黑色的帽子。我的眉毛連成一片,像一個一字。眼眨毛很長,如果可以載重,放一根鉛筆都沒問題。我的眼睛又大又圓,像兩顆玻璃球。
我和媽媽學會了打羽毛球,在班里肯定沒人能打過我,有的大人也不是我的對手,如果誰不服可以和我比試。我還喜歡下象棋,下的雖然不是很好,但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如果有誰會下象棋,可以和我過招哦!
要知道我是一個幽默的人,可以逗笑很多人。有一次我跟媽媽說:“我覺得人參很苦,正在做飯的媽媽以為我在說“人生很苦”,連忙停下手里的活問我受了什么挫折?我故意滿臉嚴肅的說:“沒什么事,我只是覺得人參很苦”。看媽媽一臉的茫然和著急,我終于忍不住告訴媽媽說:“我說的是吃的人參很苦”。媽媽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經常會有叔叔、阿姨對我說:“小家伙,你真胖呀!有幾斤了”?我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心想,嘿嘿,大人怎么說比小孩重吧。我就會反問過去,你幾斤并?他們說出來的體重總是比我重。我會嘻嘻地笑著跟他說:“你比我重多了,看來你比我胖哦”!其實心里我在偷偷地想,我真的也應該減肥了。
我長大后想成為一個美食家,那樣就可以吃遍大江南北的美食,還能交到四面八方的朋友。
小學生自我介紹5我,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女孩,一個喜歡與別人交往的小女孩,一個大家公認的完美女孩。我一個生于20__年2月5日的小女孩,一個大方的小女孩,一個不愛管閑事的漂亮女孩。如果你想與我交朋友,請來看看我,記住,我叫靜靜,在陽光小學讀二年級。
我喜愛跳舞,喜愛看書,喜愛游泳,但最喜愛的還是看書。所以,我有了一個外號——“書蟲”。只要書柜有一本我沒有看過的書,馬上就會被動我“啃”得一干二凈。有時,家里的書看完了,馬上就去鄰居家借一本來“啃”。鄰居家的書被我“洗劫一空”,沒有辦法了,只得讓爸爸帶我去書店看書。有時,我在書店看書,看著看著,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有時,爸爸喊:“靜靜,吃飯了!”我還邊看邊說:“哦,來了。”結果,常常是一出門就撞了爸爸個滿懷。怎樣,我是不是個名副其實的“書蟲”呢?
對了,剛才為什么說我是個漂亮女孩呢?因為我有一頭烏黑發亮的頭發,既雪白又光滑的皮膚,細長的眉毛長在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上面,一個略扁的卻十分可愛的鼻子,我的櫻桃小嘴特別不愛說廢話,理所當然,我的耳朵也不喜歡聽廢話。我擁有一雙修長筆直的手,又細又長的腳非常非常的白皙……每當別人問我為什么長得那么出眾的時候,我總是這樣回答:“這也許是因為我從兒時就開始練跳舞的緣故吧。”別人又會問:“這兩件事有什么關系呢?”我又會回答:“因為跳舞可以保持形體啊。”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 興趣 情感 能力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作文能力的高低,與其語文綜合素養有關,主要表現在閱讀能力、思考能力、接受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文觀念,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作文訓練,逐步提高作文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本人將以此為話題,談談自己的一點管見。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文觀念
1.先把作文當成練筆,而不是文學創作
按照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小學低年級的寫作任務,主要是寫句子、寫對話,中高年級才是寫習作。其實,不管是句子、對話,還是普通的習作,都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創作,小學生作文不能好高騖遠,不能一拿起筆就想寫出什么驚世駭俗的傳世之作來。
語文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習作才是學習、生活的常態,只有不斷練筆,才能有成熟的思維和文學架構,才能進行真正的創作。練筆應該融入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方0方面面,所見所聞、所知所感,一切都可以練筆。
2.從真實的故事出發,從真實的情感出發,作文才能有靈魂
冰心先生曾經說過:“凡是為了非傾吐不可而寫的作品,都是充滿了真情實感的。”因此,只有當你心中有話要說、不吐不快,只有當你真正有感觸了、被感動了,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飽滿真實的感情,才能真正打動讀者。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作的文章,必定是膚淺的、經不起咀嚼的。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文也一樣,說到底,作文就是做人。教師要始終抱著強烈的,為學生未來鍛造良好人格的信念,將作文與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結合在一起。
3.下筆之前,必須胸有成竹,而這種信心首先來源于閱讀
真情實感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閱讀體驗,一個是親身體驗。作為小學生,鑒于知識水平、知識結構、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局限,他們的認識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就必須大量地閱讀,閱讀別人的經驗,閱讀外面的世界,觸類旁通,汲取寫作的技巧和素材。
說到閱讀,語文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為學生的閱讀出謀劃策,為他們指定一些必讀書目,引導他們正確閱讀。有了足夠的閱讀量,有了足夠的寫作愿望,作文質量何愁提不上來?
這就是樸素的作文觀念。把握好大方向,提高閱讀量,從日常出發,從真實情感出發,這是學生愛上作文的基礎,也是教師教好作文的提前。
二、重視過程,穩扎穩打,才能厚積薄發
1.作文前,要先培養語感,因為只有有了語感,才能有“文感”
作文是什么?不就是把自己大腦思考過的,嘴巴想說出來的話,通過筆墨,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嗎?那么,很顯然,通俗點說,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先學會說話。
語感從何而來?這就得依靠日常有計劃的、科學的語言表達訓練。有些語文老師經常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發現學生把平時說話時常犯的語法錯誤帶到作文中來。這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影響作文能力的例子。
語感訓練方式很多,比如課前三分鐘故事、班會課演講、自我介紹、點評時事熱點,等等。語文老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學生互評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只有讓學生熟練掌握口頭表達能力,他們才有“訴諸筆端”的欲望和信心。
2.作文中,要認識到模仿不是抄襲,會模仿才有創新的可能
人類的一切聰明才智,最初都來源于模仿,模仿大自然,也模仿其他的物種。因此,只有先學會模仿,才能有創新、創造的可能。語文教學過程中,歷來重視學生的模仿能力,如仿寫句子、段落,等等。語文作文也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模仿,在深刻領會原文原意之后,進行仿寫。仿寫過程中,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的薄弱點,老師再加以糾正和引導,寫作能力便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當然,仿寫又不僅僅是“依葫蘆畫瓢”,得有自己的東西,得學會舉一反三,才能大的收獲。在這點上,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學會摘抄,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并不斷溫習。
3.作文后,應培養學生養成作文自改和互改的好習慣
按照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學生習作結束后,由教師收上來批改,然后再分發給學生。可是,很少有老師認真思考過,真正看過你的批改意見的學生有多少,真正能從你的批改意見中汲取經驗教訓的又有多少。暫且不說這個,你的批改意見學生是否認同,學生是否有他自己的想法,你又知道多少?
因此,日常練筆或習作,最好采用學生自改以及互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批改自己的或者同學作文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過程。另外,通過自改或互改,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踏實的學風。一個人的思維畢竟有限,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開拓思維空間,打開作文視野。
三、教師應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愛上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1.從課內延伸至課外,作文才是“源頭活水”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鳴老師說:“人類無疑是一切動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種姿態的動物。體育、舞臺、服裝模特的T型臺,這一切場所,都是人類展示自己身體以及姿態的地方……人類對造物主的回報之一,就是向創造了他們的造物主展示他們各種各樣的優美姿態。但有一天造物主對人類說:你們知道嗎?人類最優美的姿態是閱讀。”
小學生最基礎的閱讀,來源于課內。老師應在語文文本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重點篇目、重點片斷,進行深度解析,讓學生反復誦讀,并交流心得體會。把課本文本知識吃透,再通過適量的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才能不斷為作文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
2.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人和事出發,寫自己熟悉的一切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從平凡的人物身上,挖掘出深刻的精神內涵;從普通的小事入手,解讀事件背后的原因。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是有深度的,有靈魂的作品。
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多方位地觀察生活。比如,用眼睛看美麗的大自然,用耳朵聽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用心感受每個人的內心世界,等等。
3.學生要敢于動筆,勤于動筆
作文是一個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的過程,老師和學生都不能忽視日常的練筆。練筆的方式有很多,如日記、周記、摘抄…… 日常練筆,可以不以布置作業的方式進行,老師應盡量少給學生造成壓力,讓學生自由寫作,想到什么寫什么,能寫多少寫多少。
練筆的目的,不是閉門造車、敝帚自珍,而是交流和學習。所以,老師應設定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習作交流。比如,在教室開設“作文角”,張貼學生習作,供大家自由交流。
4.情感抒發是作文的靈魂,老師應引導學生在作文中適當抒發個人情感
作文的靈魂,作文的精髓,在于情感的抒發。小學生作文通病之一,就是單純寫事或者寫人,顯得太客觀,沒有個人情感的體現,作文便顯得沒有血肉,不夠豐滿。
一、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意識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小學生來說,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學生作文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小學作文教學應著力促進兒童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盡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兒童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跡;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植物,愛動物,愛小物件;愛看書,愛收集,愛手工制作;還有愛種植,愛采摘,愛參觀訪問等等……正是由于這些愛,孩子們的情感更豐富了,頭腦中儲存的東西更多了,他們會隨筆寫下這樣的精彩段落:
“摘高處的葡萄時,我踮起腳尖,伸直胳膊,左手輕輕地捏住葡萄的莖,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個葡萄珠,剝去皮,放到嘴里。啊!真甜,一直甜到心里。”
“一片綠油油的花生地,葉子很茂盛,花生果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個個都藏到了地底下。我雙手握住花生的莖葉,身子微微向后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個個帶著泥土芳香、嫩黃色的花生便歡快地蹦了出來。像一群淘氣、頑皮的孩子,顧不上身上沾著的點點泥土,爭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說著地下迷宮中的趣事。”
“我坐在船頭,涼爽的海風迎面吹來,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著浩翰的大海和廣闊無際的天空,它們在遠處好像連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滾的浪花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見,生活正是作文的源泉,教育學生只有熱愛生活,積極地投入生活,才能從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寫出好作文。
二、 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根據這一理論,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認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注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教師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內容的限制,放手讓他們去觀察自己喜歡的東西。其結果是,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棒!請看:
“去年暑假,爸爸從樹上捉來了兩只蟬,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熱的夏季使得紗窗上的蟬‘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
這叫聲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過蟬,發現它們的嘴像根針,又細又長。咦?別的動物和鳥類都是張開嘴巴鳴叫的,可是蟬這針一樣的嘴好像根本就張不開,但還叫得那么響亮,這是為什么呢?噢!這針一樣的嘴大概是它們的‘豎笛’吧,聲音一定是它們吹出來的。我拿來剪刀,把這‘豎笛’齊根剪下,心想:這回你們該安靜下來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蟬又大聲叫了起來。頓時一個大大的問號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蟬到底是靠什么發出叫聲來的呢?于是我帶著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咦?怎么好像只有一只蟬在叫,另一只蟬好像總在睡大覺,從未叫過一聲。我側耳傾聽,果真只有一只蟬在叫,這是為什么呢?到底它是從哪兒發出的聲音呢?一連串的問號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又去仔細觀察它們,它們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紗窗的另一面去看,發現會叫的那只蟬腹部有兩個小圓片,另一只不叫的蟬沒有小圓片。而且蟬叫的時候那兩個小圓片還不停地顫動,這兩個小圓片啟發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兩個小圓片來發聲的?為了證明我的猜想,我請教了不會說話的老師――書。原來蟬肚皮上的兩個小圓片叫音蓋,音蓋內側有一層透明的薄膜,這層膜叫瓣膜,其實是瓣膜發出的聲音,人們用擴音器來擴大自己的聲音,音蓋就相當于蟬的擴音器一樣來回收縮擴大聲音,就會發出‘知――了,知――了’的響亮叫聲,會叫的是雄蟬,雌蟬的肚皮上沒有音蓋和瓣膜,所以雌蟬不會叫。哈哈,我終于發現了蟬鳴叫的秘密。”
“一天放學路上,我看見幾只螞蟻正圍在一個死去的蟬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細觀察。只見一只螞蟻在指揮其他螞蟻搬蟬的尸體,我想那么小的幾只小螞蟻能把這么一個龐然大物搬走嗎?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書中曾介紹螞蟻是個大力士。雖然,它的身長只有幾毫米左右,但是卻能舉起比自己身體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大力士竟然沒有骨頭,只有一層堅硬的外殼保護層。但是,它有強勁的大顎,可用來切割和粉碎樹木、木塊、泥土、種子,乃至動物的肌肉和骨骼――用來舉起比自己身體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們的大顎。想到這兒,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們是不是能舉起那個龐然大物。過了一會兒,螞蟻們終于行動了。只見那個螞蟻頭領指揮著其他幾只螞蟻,忽然,那個螞蟻頭領仿佛向其他螞蟻喊:‘1、2、3……’其他的螞蟻就用它們那強勁有力的大顎咬住蟬的四周把它舉了起來。它們剛走幾步,忽然刮來一陣風,把蟬的尸體吹到了地上,但是螞蟻們不氣餒,又繼續地搬了起來。這時我看到一個螞蟻爬回洞里,不一會兒,那只螞蟻又帶著另外幾只螞蟻幫助一起搬蟬的尸體。最后,它們終于把蟬的尸體拖回到洞穴里。哦,螞蟻的力氣真大!我高興地喊了起來……”
三、 引導學生寫真話,表達真情實感
“為時而作”“文以載道”是我國語文教學歷來堅持的傳統。小學作文雖然只是最初步的應用語言表達見聞感受的訓練,但它畢竟是小學生表達自己對生活認識的活動,首先應該使小學生樹立“為用而學”的意識,使作文訓練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傳達給別人。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欲望、表達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定的內部動力。
四、 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大膽想象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與想象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注意發掘學生中的閃光點。
“我們走進蘭花鳳梨及食蟲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紅寶石蝴蝶蘭映入了我的眼簾。一朵朵紅寶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綠色的枝葉上,它們好像在沖我們招手,向我們表示歡迎。一棵棵豬籠草也不甘示弱,它搖動著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紹:“我叫豬籠草,是食蟲類植物,我會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氣來吸引蟲子,蟲子只要爬進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會合上蓋子,然后流出一種液體把蟲子溶化、吸收。你可千萬別小看我喲!我是你們人類消滅害蟲的好幫手呢。”
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讓將來的景象浮現于我們的眼前。啟發想象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