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年級英語小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7點半-8點:朗讀《日有所誦》和國學經典
8點半—9點:吃早飯,聽歷史音頻
9點-10點:做暑假作業
10點15分-12點:出發去體校學游泳
12點半-13點:吃中飯
13點-14點:午休,玩耍
14點半-17點:練乒乓球
17點半-18點半:聽讀做《小學生英語閱讀100篇》,每日兩篇
19點—19點半:吃晚飯,聽歷史音頻
20點-21點:做口算,寫日記
9點半:睡覺
在實際執行中,時間有時往后延遲,比如下午的練球結束時間并沒有固定,有時回家都18點半了,所以吃晚飯的時間經常是在19點半到20點之間,晚上睡覺也推遲了半小時,經常是10點上床。雖然時間沒有嚴格按計劃表執行,但是每天該做的事都做了。有了計劃,孩子做事主動多了。
8月8日乒乓球訓練結束后,上午9點到10點之間改成:做三年級舉一反三和口算,8月13日后上午10點半到11點半學二胡,下午和小朋友們玩耍。
小結1.做完暑假作業,寫了五篇作文和若干篇日記
2.讀完三年級《日有所誦》(每天的古詩要求背誦)和論語,四年級《日有所誦》讀了幾天。
3.做完三年級舉一反三,做完一本四年級口算計算,還做了7套四類計算題。
4.《小學生英語閱讀100篇》聽讀做完83篇,《英語小故事隨堂讀》聽讀了15篇。
5.聽完音頻青少版《三國演義》和《三十六計》、《水滸傳》
6.25天每天一小時游泳,學會蛙泳。7月5日到8月8日每天下午打球。
7.游玩兩次:恩施和桂林
8:所看書目:《貓武士二》第五本和第六本,《貓武士三》六本,《查理九世》一本。
一、利用小故事,激發學生在英語課上的興趣
單詞是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單詞是通過教師的范讀來辨別的,其中學生掌握最多的就是名詞,教師一般會通過圖片來展示。時間久了,學生對枯燥的圖片和機械的記憶已經產生了厭煩的情緒,況且學生的小腦袋無法接受這么多灌裝式的單詞記憶,弄混了它們的意思,記錯了它們的寫法,因此對英語有了恐懼感。如果將這些單詞串聯成一個小故事或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這些單詞,學生的興趣便會變得高漲起來。
如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中的Unit 6 Colours 這一課,涉及很多關于顏色的單詞,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記憶這些單詞,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評選最佳顏色”的小故事:從前有一個王國,叫顏色(colour)王國,里面住著很多子民,有紅綠黃(red green yellow)三兄弟、橘色(orange)、還有黑色(black)等,它們爭相展示自己的色彩,創造了神奇的大自然。有一天,國王說:“My dear people, who uses the most will be chosen the best color”…這個故事學生們雖然沒有聽過,但是它卻綜合了本課要學的單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小故事學習課文中的單詞,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去學習、去體會。而且,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邊聽故事邊學習,既愉悅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識。
二、利用小故事,讓學生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每一個故事,尤其是寓言故事中,都會蘊藏著一個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利用小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學習英語的目標之一。教師在講解這些故事的時候,要對其進行創造與改編,降低認知難度來適應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過在改動的時候,要維持故事本身的寓意,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故事中掌握英語知識,還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中的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這一課,這是關于保護環境的一課,在學完相應的單詞與詞組之后,學生基本上掌握本課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只是表面的現象,有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最后的環節,我為學生講了一個故事:Spring is coming, the little swallow and her mum fly back to the home they lived last year.But the sky is full of smoke, and there is no longer a fine spring day.They almost lose their way, so the little swallow asks : Mum, don’t we go the correct way……學生們聽完這個故事,既同情里面的小燕子,又對污染者恨之入骨,更加明白了我們要保護自己生存的家園。
在英語課堂中穿插故事,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將英語學習與道德教育結合在一起,一舉兩得。
三、利用小故事,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表達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利用故事進行教學,并不是說一味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故事和講故事。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羞怯心理可以得到有效克服,甚至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情感來朗讀不同的故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當學生對故事掌握以后,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或是對故事進行創新。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如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中的Unit7 Chinese Festivals 這一課,內容講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國的小公民,不但要掌握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還要了解一些關于這些節日的典故。所以,在課上我為學生準備了小故事讓學生欣賞并朗讀,并且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講出這些故事。其中端午節的故事學生感觸頗多:It is said, Qu Yuan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on May 5th.After his death, the world was full of great sorrow.People threw rice dumplings to the flood dragon and fish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by boat in case they ate the body of Qu Yuan.聽了這個故事以后,學生還有這樣講的:屈原投江以后,終不見尸體,人們為了打撈賢臣,爭相冒雨蕩舟在洞庭湖之上。總之,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故事,端午節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故事,不僅增強了表達能力,還提高了理解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本中,也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每學完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講故事比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在競爭中鞏固英語知識。
1.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覺得枯燥乏味,課堂上一般是以圖片或具體的事物形式展示,單詞和句子反復出現易讓學生乏味,呈現方式過于直白和單調,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而運用故事教學法,故事的情節則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a bag,a tape,a book這幾個單詞時,教師講了潘多拉魔盒的故事,然后轉化場景,讓學生扮演神話中的眾神,把魔盒里的內容換成課文中出現的文具,每個學生在魔盒中拿一種文具然后問:what’s this ?讓學生用It’s a…的句型進行回答,并在黑板上寫出這個單詞,從魔盒里拿出的文具就獎勵給那些回答的正確也寫的正確的學生,這種寓故事于教學的方法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和動口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就感,激發求知欲。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很多老師都對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很頭痛,他們在課堂上不參與教學互動,更不開口說英語,課堂氣氛就容易變得死氣沉沉。在不同的故事角色扮演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文水平選擇相應角色,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通過故事教學法,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可以讓內向的學生開口說英語,有助于他們建立自信心。例如,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3AUnit 6《colours》教學中,教師頭戴灰太狼頭飾 (brown),其他學生充當喜羊羊(red),沸羊羊(green),懶羊羊(white),暖羊羊(yellow)等,狼想吃羊,但羊羊們說我們回答錯了顏色就要被灰太狼吃掉,老師扮演的灰太狼問:“What colour is it?”不同顏色的羊回答自己的顏色,喜羊羊答道:“It’s red”,懶羊羊答道:“It’s green”,它回答錯了,應是It’s white,他就被吃掉,接著用What colour?提問,每個同學都能開口練習,同學們也在輕松的氛圍下記住這些顏色和問句,而不是機械地背誦。
二、小學英語中故事教學的應用
1.故事教學在字母教學中的應用
三年級對學生要求掌握字母的聽說讀寫技能,但字母怎樣寫,寫在什么位置,這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是難題。因此,有效地進行字母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在教學生書寫F和f時,F像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f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它是所有字母里個頭最高的一個。融入故事進行字母教學,將字母的具體形態和位置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這樣給以讓學生記憶深刻,并對字母的記憶產生興趣。
2.故事教學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用故事將一個個零散的單詞串起來,可以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幫助學生記憶。例如,在學walking,jumping,running,swimming,flying時,將這幾個單詞串成一個小故事,On a sunny day ,a little pig was walking in the beautiful park ,he was so happy to s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Then he was jumping ,at that time ,he saw a tiger,he was so scared that he shouted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 The tiger is running after the little pig . Is piggy back to the wall when there was a fairy turn the pig into a bird, the pig flew, and delighted to shout Flying, Flying, I 'm Flying. Now, the tiger cann’t fly, watching the bird fly away.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嘗試著翻譯,不僅區別了詞匯的不同意思,而且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聽說想中學習了詞匯,提高了教學效率。
3.故事教學在句型教學中的應用
在講解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這單元中的句型Would you like …?What about…?等句型進行擴展會話時,教師營造具體的氛圍,讓學生親身體驗故事,進而掌握句型,老師可以讓學生模擬在外野餐,老師說:“Would you like an apple?”學生回答:“Yes, please./ No, thank you. ”apple也可用其他的事物替代,邀請朋友來品嘗你的食物,以這樣的形式展開,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就能真正掌握這些句型。
總之,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融入故事于教學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文娟.小學英語教學初探[J].中國教育探索學刊,2011(2).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能動性、積極性,并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營造互幫互助,共同學習英語的語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譯林版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1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用的教材是譯林版三年級起點的《英語》三年級上冊,譯林版《英語》與舊版相比,從原來的16個單元變更為10個。新教材中以“用英語做事”為主線,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教材,我們也更能深刻地理解《新課標》中說強調的: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整體國民素質,促進科技創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養。
單詞量減少和知識點減少是這套教材的特點,但是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了要求。新教材中把舊版教材里的各個板塊重新揉和,并賦予它新的使命,例如:
1.將修訂前的Learntosay和Lookandlearn兩個板塊整合為一個Storytime板塊,這樣處理使詞匯學習與課文學習聯系更加緊密。
Storytime是單元核心板塊。通過生動的課文,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2.將修訂前的Lookandsay板塊納入Funtime板塊。
這樣處理使詞匯和句型操練更有趣味性,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也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Funtime是句型操練板塊。通過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Storytime中呈現的主要詞語和句型,以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
3.修訂后的字母學習安排在3年級上冊的8個單元里,通過插圖的形象展示以及字體、筆畫筆順的示范,幫助學生從音、形兩個方面熟練掌握26個字母的大小寫書寫形式,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
從3年級下冊開始學習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實現從字母學習到語音學習的過渡,并體現了字母和語音學習的連續性。
4.將修訂前Funhouse板塊中的Singasong和Sayarhyme保留,但是重新編寫了大部分歌曲和歌謠。
通過唱歌曲、誦歌謠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身心,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鞏固所學內容,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5.修訂后,新增Cartoontime板塊為拓展閱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的閱讀能力,并使修訂后的教材更具開放性和靈活性。
Cartoontime是拓展味閱讀板塊。通過以小老鼠Bobby和小貓Sam等卡通人物為中心的趣味小故事,幫助學生復習本單元的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有計劃地呈現下一單元即將出現的主要句型。
6.修訂后,新增Tickingtime板塊,該欄目提煉了本單元的重點教授內容,通過這一自我評價板塊,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所學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體驗進步與成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讓每個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了解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體驗學習成就感。
同時還有一個新變化就是新教材中每四個單元后增加了一個Project(綜合語言實踐項目),替代現行教材中的Reviewandcheck(復習單元),目的是通過形式多樣的綜合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綜合運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完成學習任務,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
大家還會有一個驚喜的發現,新教材把原來復雜的人物關系簡化了。簡簡單單的10個人物,卻是特點鮮明。這樣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接受這些新人物,當然也就更容易接受這個新教材。
二、全冊教學目標
(一)學生方面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
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語言技能
聽、做
1.能根據教師的語言、動作、實物、圖片等提示聽懂所學內容。
2.能聽懂課堂指令并作出正確的反應。
3.能根據指令做事情,如:指圖片、涂顏色、畫圖、做動作、編排圖片順序、做手工等。
說、唱:
1.能根據錄音內容模仿說唱。
2.能就所學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內容以每個模塊的話題為主。
)
3.能唱4首兒童歌曲、韻律詩4首。
4.能根據圖畫說出單詞或短句。
玩、演
1.能用英語做游戲。
2.能表演英文歌曲或歌謠。
3.能就所學內容參與角色表演或完成相應語言交際任務。
認、讀:
1.能看圖識詞(單詞、詞組)
2.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二)教師方面本學期的主要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書寫的習慣;
2.發音準確、朗讀流利,準確掌握書中的重點內容;
3.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用語的交流;
4.熟練掌握所學歌曲、chant等
5.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課文的文化背景。
6.強調語言運用。
本教材體現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起始階段采用"全身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
7.注重能力培養。
整套教材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通過learningtips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
8.突出興趣激發。
教學形式多樣化,其中包括對話、歌謠、小詩、歌曲、游戲、任務、繪畫等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
和TPR全身反應法,并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里習得“第二語言”。
做到“生活中有英語,英語中有生活”。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游、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課堂盡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學的英語基礎,重點提高差生的英語功底,同時適當地補充些課外內容,強化口語和應試能力,對每一單元的內容力爭人人過關。
8.練習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并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
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并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2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十一個單元,包括十個教學模塊和一個復習模塊。每個模塊包括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語言呈現,第二單元是語言擴展和語言聯系單元。每個單元的標題是該單元的話題,同一單元的語言材料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密切相關,能使學生覺得熟悉、實用,既便于課堂教學的展開,又便于學會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套用與這些話題相關的句子,進行簡單的交流。
新授單元由七個版塊組成。
第一單元:第一部分是聽音,指圖,找一找。.故事課文呈現版塊。該版塊通過講故事,呈現本模塊的主要句型和新單詞。著重訓練學生聽和理解的技能,提高閱讀能力。
第二部分是聽音,說話。提煉本單元的新句型,進行重點操練。多為對話形式。
第三部分是練習部分。要求學生根據上兩部分進行口頭或書面練習,以鞏固新知。
第二單元:第一部分聽音重復。置換場景,以對話形式拓展新知的呈現和運用。
第二部分:綜合練習。針對第一和第二單元中的重點句型和單詞,進行綜合的鞏固性練習。
第三部分:韻文或歌曲。通過吟唱和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而有趣的氣氛中,學習英語。并復習本單元新知。
第四部分:游戲和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是活動有重點的復現了相關單元的主要語言點。
二、教學要求和目標
1、能按要求四會與三會要求掌握所學的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的句型。
3、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并作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所用話語與場合相符。
4、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規范、整潔。
6、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能自覺的模仿語音、語調,逐步培養語感。
7、能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完成某項任務,并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8、能延長已學過的英語歌曲,朗讀已學過的歌謠。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第一單元:Do
you….?句型的提問及回答。
2、第三單元:單復數的概念,單詞的變化及These/Those句型。
3、第八單元:There
be句型。
4、第九、十單元:一般現在時be
going to的句型表將來。
難點:
1、第一單元:Do
you….?句型及回答。與Are you….?Is it…?等句型和回答的區別。
2、第三單元:單詞結尾表示復數的變化。
包括規則和不規則變化。
3、第九第十單元:如何理解現在式單詞going表示將來的概念。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4至7班共209個學生。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已有具備了較扎實的的英語語言基礎。有著正確標準的語音語調,具備了基礎的語感。絕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態度認真,能較好的完成課后作業。新的學期,他們也渴望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使用英語會話和交際的能力。
五、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本冊書難度較大,學生可能會產生倦怠心理。
因此,要注重在課堂中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加強聽說的前提下,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的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書面練習。努力做到以聽說助讀寫,以讀寫促聽說。
2、在我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利用課本的空白頁繪制了家庭作業表。
用于抄寫作業和家長簽字。使用統一的表格形式,利于統計和管理。作業每天檢查,每兩周就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與家長聯系。
3、以將三年級整本書的知識秘笈整理出來,馬上發放到每個學生手中。
幫助他們明確每單元的重難點,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和掌握。
4、在開學第二周給家長一張“溫馨提示”,明確提出本學期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并具體指導家長在家如何輔導學生。
家校聯手,共同進步。
5、在教學故事課文的時候,運用閱讀式教學,讓學生借助教師的肢體語言和生動的卡通畫,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故事課文。
從中得到樂趣,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6、凡帶有活動和游戲性質的項目及歌謠、歌曲,要讓學生有機會猜一猜、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玩一玩或唱一唱。
7、在復習課中,也應該堅持利用情景,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學習活動,在生動的活潑的氣氛中,完成復習和鞏固的任務。
8、針對本期出現的使用區上統一的英語試卷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應試的技能培訓和心理建設。
讓他們能減少非知識性錯誤,以輕松的心態考出好的成績。
9、開展一次全年級參與的英語活動。
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并獲得獎勵。以激發和鼓勵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3一、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三年級學生雖然在一、二年級接觸了英語,但是并沒有形成很大的興趣,口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還有少部分從老家過來的并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小學開設英語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5、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拓展自我發展的空間。
8、注重中小學各階段的銜接,以保證各學段的順利過渡,全面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教學目的要求: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材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激發起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樹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幫助他們具備初步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聽:能夠根據聽到的單詞、短語或主要句子選出相應的圖畫。
2、說;
能夠模仿示范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3、讀:能夠辨認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4、寫:能夠描摹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五、教學質量的措施:
小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體現,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量。怎樣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對話。根據這些對話稍稍用心設計一下,便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系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并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二、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發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后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里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并打分,并請打分的同學說說為什么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么說?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表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三、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
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游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四、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并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六、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Unit One Hello 6課時
Unit Two Look At Me 6課時
Unit Three Let Us Paint 6課時
Recycle One 3課時
Unit Four We Love Animals 6課時
Unit Five Let Us Eat 6課時
Unit Six Happy Birthday 6課時
Recycle Two 3課時
每單元安排一次練習:8課時;復習、考查:2課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4一、教材分析
共有20個教學周,每周3節英語課。本教科書每單元的教學可用5節課完成,共12個單元50課。復習單元用4節課,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以復習為主。
根據教材編寫的宗旨,現將教材具體分析如下:
1、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體系編寫。
話題、功能、結構、任務四個方面緊密聯系、融為一體,既吸取國外教材注重交際、情景真實的優點,又發揚國內以往教材結構清晰、系統性強的長處,以利于學生在掌握語言基本結構的同時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句型不是通過機械性的單句操練進行教學,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對話之中,力求使學生在操練句型時就學到現實生活中有交際價值的語言。
2、內容淺顯易懂、重點突出,題材結合實際、貼近生活,語言正確規范、真實地道,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比較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比較符合兒童學習語言的規律。
3、采用循環式編排方法,較好地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擴展、點面結合、不斷復現”的原則。
4、在安排詞語和語法項目時采用了“早滲透”和“重積累”的方法。
所謂“早滲透”,是指某些詞語和某個語法項目在進行正式教學之前,先在前面課文中少量出現,使學生對之有所接觸和了解,以便正式學習時比較容易領會和掌握。所謂“重積累”,是指把已學過的詞語或語法與教授內容結合起來,以舊帶新,溫故知新,逐步擴展,不斷積累。
二、教學建議
1、教學不要進行淘汰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讓學生做到單詞、課文能認讀。
2、對每個學生要有不同的標準,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有創造地學。
3、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否標準是興趣。
(當然是一定要求的興趣:單詞認讀,能整體認讀課文,對話。)
4、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設計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在學中學會交際。
教師一定注意三年級不能單純地聽說,三級目標級級把關順利過渡。
5、規范學生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充分激發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學習英語,如耳、眼、口、鼻、身等。
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才能組織安排課堂,如唱歌、跳舞、畫畫等。
三、實施方案
1、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設計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在學中學會交際。
2、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學生多說多練。
3、規范學生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引導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學習英語,如耳、眼、口、鼻、身等。
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才能組織安排課堂,如唱歌、跳舞、畫畫等。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5一、教材分析
本冊是小學開設英語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5、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拓展自我發展的空間。
8、注重中小學各階段的銜接,以保證各學段的順利過渡,全面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材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激發起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樹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幫助他們具備初步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聽:能夠根據聽到的單詞、短語或主要句子選出相應的圖畫。
2、說;
能夠模仿示范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3、讀:能夠辨認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4、寫:能夠描摹字母(大寫和小寫)和主要單詞。
四、教學質量措施:
小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體現,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量。怎樣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對話。根據這些對話稍稍用心設計一下,便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系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并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發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后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里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并打分,并請打分的同學說說為什么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么說?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表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3、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
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游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有一個小孩很喜歡學英語,因為他認為學英語能跟外國人溝通交流,也可以在出國后很方便。一天,那個小孩的爸爸媽媽帶他去樂山玩。在玩的非常起勁時候,那個小孩看見了有兩個外國人也在樂山玩他想:我學英語不就是為了能與外國人交流嗎?他就壯著膽子去對外國人說了一聲“Hello”。外國人聽到了竟然從錢包里拿出了一美元,那個小孩接過樂一美元,卻愣住了。那兩個外國人在小孩愣住的時候,笑嘻嘻的走開了。
我的想法是:那個小孩不應該接過那一美元。不然的話那兩個外國人就不會把你當成乞丐了。
如果我是那個小孩,我會對兩位外國人說:“你太沒有禮貌了,我向你們打招呼,你們卻把我當成乞丐。你們如果不要那一美元,就把它捐給希望工程吧!人的尊嚴是不可糟蹋的。
就算那兩個外國人給我十美元,一百美元或者一千美元,我也不會要,因為尊嚴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