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學專業學什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范文第1篇

谷曉紅: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考生來報考中醫藥大學,他們不僅有著明確的專業興趣和職業志向,而且綜合素質也越來越高,比如2010年一個叫竇豆的北京考生給我們所有人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她是2010年具有保送資格的北京市優秀學生,她選擇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在2010年參加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選拔復試,筆試和面試均為第一名,高考總分636(文科),現為我校中醫學(五年制)實驗班大一學生。

記者:如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各個媒體的關注和大量養生書籍的出版,在國內形成了新的一波“中醫湖”,可能許多孩子就是在家長的鼓動下報考了中醫藥大學?

谷曉紅:健康是每個人的根本,從事健康事業是永遠不會失業的。我們非常理解家長的想法。但是在這里我還是想強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我們的確希望有興趣的考生報考中醫藥大學。這樣他們能學得輕松、有樂趣,也更容易學有所成。

記者:擘醫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看到中學同學都已經在工作掙錢了,自己還在采窗苦讀,應誼怎么看待這種情況?

谷曉紅:醫學專業學生將來要從事與生命相關的職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要非常扎實,這都需要時間的積累。所以,醫學專業學制長是國際慣例。但中藥學、制藥工程、衛生管理、法學(醫藥衛生)、護理學都是四年制。

記者:我知道您就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畢業的,現在已經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中醫專家,學習中醫帶給您了什么影響?同時也請與我們分享專業學習的樂趣和魅力?

谷曉紅:學中醫首先是有助于自身的修養提高,看待社會、對待他人、自我內心的感悟都會有優勢。做醫生時,當患者經過你的幫助,他的病痊愈了,心中會充滿欣慰。

記者:據了解,學校在2011年將推出新的高端特色人才的培養方式?

答曉紅:北京中醫藥大學以培養杰出的中醫藥人才為己任,為了適應醫療衛生改革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我們對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做著進一步的繼承與創新。2011年。中醫學專業在原有的基礎上首次開辦“岐黃國醫實驗班”和“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

記者:請詳細在這里給我們的考生介紹一下學校新增的專業方向情況?

谷曉紅:中醫學專業的“岐黃國醫實驗班”,是本科教育與直接攻讀博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前五年按本科教學計劃培養,第四年來進行分流考核,對合格者采取直接攻瀆博士學位方式,達到培養要求者,畢業時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和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為達到培養目標,創新教育模式,學校將分本科與研究生兩個階段為每位學生配備知名教授作為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培養。通過九年的培養,使學生系統掌握中醫藥知識,精通中醫經典理論,掌握必要的西醫學知識,能運用中醫臨床思維方法與技能,成為從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的中醫藥臨床精英人才。2011年中醫學專業“歧黃國醫實驗班”在全國計劃招收30人。

中醫學專業“卓越醫學人才培養計劃”是學校在原有中醫學專業七年制的基礎上推出的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制七年,畢業時授予醫學學士和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該專業旨在培養能運用中醫診療思維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醫學知識,從事中醫醫廳、預防、保健、康復等工作的高級中醫臨床人才。其培養特點強誦將中醫基礎教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學位教育融合成一個整體。2011年招收的專業方向包括理科基地班、中醫臨床班、中西醫結合A班、中西醫結合B班、中西醫結合骨傷班和針灸推拿對外交流班。2011年在全國計劃招收220人。

記者:按部就班的學制是本科五年,碩士三年、博士三年,感覺上了這兩個專業的任何一個班,縮短了學制,能夠保證培養的質量嗎?

谷曉紅:七年制我校已辦了20年,今年在總結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做了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力度,相信質量會更好。岐黃國醫實驗班是首創,但五十五年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結合應該是中醫人才培養的最佳方式,有大批優秀教授參與培養也一定會起到示范作用。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勝任特征; 勝任特征模型;長學制中醫學生;中醫教育

中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優質的中醫藥衛生專業人才。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中醫學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教育改革和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中醫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中醫教育面臨著更多的問題與挑戰。作為中醫院校主要的培養對象,長學制中醫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成績優秀的學生與成績一般的學生之間的素質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不同年級學生所具備的素質差異如何?這些不僅成為學生制定自我發展及學習計劃的基準,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培養和指導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對處于某一工作崗位或完成某項任務的人進行能力或素質方面的研究,多采用“勝任特征研究”。勝任特征能夠從本質上反應出人才的核心能力及潛在特質,對于人才培養、測評和選拔有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對于長學制中醫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與評估,嘗試引入勝任特征的概念與測評工具,是對現有長學制中醫學生培養與評價體系的有益補充。

1.勝任特征的概念與發展

20世紀初,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對科學管理的研究,后來被稱為“管理勝任特征運動” [1]。他應用“時間——動作分析”的研究方法,界定哪些因素導致了優秀工人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過程和結果。

1.1 勝任特征的概念

基于對美國新聞署(USIA)官員的調查研究,DavidMcClelland 在1973 年發表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一文中將勝任特征定義為績優者所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質[2]。Spencer夫婦在1993 年提出,勝任特征指能將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 中有卓越成就者與表現平平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潛在特征, 它可以是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并能顯著區分優秀與一般績效的個體特征[3]。勝任特征自上而下包括以下幾個層面:① 知識:崗位任職者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專業知識以及相關信息;② 技能: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③社會角色:個體對社會規范的認知和理解;④ 自我認知:個體如何看待與認識自己;⑤個性特質:個人所具有的生理、認識與心理特點;⑥ 動機:人們內心深處反復出現的一種牽掛,它驅動、指導并選擇行為。

1.2勝任特征模型的概念

勝任特征模型是指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最終確立起來的與績效高度相關的勝任特征結構模式[4],它是做好某一特定任務角色需要具備的勝任力要素的總和。McClEiland于1973年提出了冰山模型,把一個人的特質比喻成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們通常所看到的特質,是整個冰山浮于水面上的部分,包括知識和技能;而對個人職業生涯、工作績效起決定性作用的深層次勝任特征,是潛伏于水下的部分,較難一眼觀察到,即社會角色、自我概念、自身特質和動機。

1.3勝任特征在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加拿大皇家醫師協會在90年代初期即制定了相關的勝任特征框架,用于評價醫生的關鍵知識和技能,描述了醫生提供好的醫療服務應扮演的7大角色,即醫學專家、 交流者、協作者、管理者、健康支持者、學者和專業主義者 [5]。Patterson等人于2000年通過3個獨立試驗對全科醫生的勝任特征模型進行三個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發現除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包括替代體驗及敏感性、溝通能力、概念式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個性特征[6]。Ronald M. EpstEIn&Edward M. Hundert認為勝任特征建立在基本臨床技能、科學知識及道德發展之上,包括認知功能、整合能力、人際關系能力、情感/道德要求、臨床技能、習慣性思維、背景分析七個維度[7]。董海瑛等人通過研究醫學生對各勝任特征要素的態度評價,利用因子分析及層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職業發展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個人特質、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輔助知識及成就導向和行動六個群的醫學畢業生勝任特征模型[8]。

2.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研究對中醫教育的啟示作用

長學制本碩連讀培養模式是中醫院校的重要教育模式之一。因為學制長、專業課程學習難度大、專業性強,中醫學長學制學生早期樹立專業取向與信念、培養專業學習勝任素質尤為重要。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的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到中醫學生的培養、考核與評價體系中,其對于中醫教育領域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明確培養目標,促進教育機構制度化建設

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的研究為教育機構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理論基礎。以往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側重于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對于影響中醫學生專業技能掌握及發展的綜合素質要求較寬泛。從中醫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明確人才素質需求、細化培養目標、創新培養方案,成為教育機構應逐步加以完善的重要方面。

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的研究是對中醫教育標準的完善和補充,促進了教育機構自我反饋與修正的制度化建設。同時,也為教育機構職能發展由原先單純的知識傳授提出培養社會型、職業化、高素質中醫人才的更高要求。

2.2更新教育理念,促進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推進教學法研究

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研究為中醫教育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育價值理念。中醫院校可以通過建設校園環境、完善規章制度和樹立良好教風學風以及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對中醫學生施加責任心、事業心、同理心、成就導向等方面的深刻影響,使學生的個人特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高,更好的達成中醫教育的目標期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同時,也應加強培養方式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盡管目前的中醫教育教學改革已經逐漸在消除以往單純強調知識傳授的弊端,越來越重視中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但對于中醫學生個人特質和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仍然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體現在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中。在現有的專業主干課程教學中,借鑒勝任特征的研究成果,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或者對現有課程難以培養的其他潛在勝任要素,開發新的課程,以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同時加強教學法研究,為突破現有教學瓶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利用數字圖書館及臨床教學基地的優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早臨床、多臨床,樹立扎實的專業思想。

2.3創新方法,完善考核評價模式

在考核評價模式的研究中,米勒金字塔是一個非常好的用于分析評估的理論框架。米勒設計了包括4個水平的金字塔模型,用于評價醫學教育的結果,同時我們也可以將其視為評價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的理論模型。這4個水平分別為知識(knowledge)、能力(competence)、表現(performance)和行為(action)。目前對于長學制中醫學生的考核評價模式主要包括課程考核、理念綜合考核、臨床技能考核幾個部分。這些考核都分布在米勒金字塔的最底層,即知識、能力維度。對于高層的表現和行為,包括自我管理、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主動性、在實際醫療環境(病房或急診室)中的表現等等,在現有的考核評價體系中則沒有涉及。因此,中醫學生勝任特征的研究,為中醫學生的考核與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一方面,考核方法需要更新;另一方面,考核內容需要完善。  2.4完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促進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

長學制中醫學勝任特征的研究為建立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中醫學生綜合能力考核體系提供依據,為醫學教育質量評價、教學效果評價和中醫人才選拔提供新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思路,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與自我修正的習慣,為處于不同階段的中醫學生建立勝任特征標準參考,幫助學生為自己設定更高水平的學習目標,促進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

中醫學專業學生應認識到勝任特征的兩個層次中,冰山水下部分的潛在特征對于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在學習中重視知識技能提高的同時,更要注意提高個人修養、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不斷超越自我的品質,逐步塑造人格要素中對于成功起著關鍵作用的心理特征。

3.小結

中醫教育應該重視不同勝任特征的培養,明確哪些勝任特征是優秀中醫師所必需的,根據這些需要決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測什么及如何測。中醫教育不是簡單的培訓,不能只強調傳授知識,為適應醫療保健基礎科學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特點,應將重點轉移到如何處理知識上來,應進一步更新與明確教育目標,并使考核與教育目標、教學內容相一致。

參考文獻:

[1] Sandberg J,Under standing Human Competenc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9-25.

[2] McClelland,David C.Testing for Competenc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3] Spencer LM,Spencer SM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John Wiley&Sons,Ine,1993:222-226.

[4] Barry Smyth,Elizabeth McKenna.Competence models and the maintenance problem.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1;17(2):235-249.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范文第3篇

王民集教授不僅是傳統中醫的繼承人、民間中醫的挖掘者,也是著名的現代中醫創新者,更是讓中醫走向國際的推廣者。他那被患者傳頌為“雙手飛針”的“新針灸療法”不僅在當地家喻戶曉,也在十幾年間被王民集教授多次臨床帶教的來自美國、瑞士、韓國、日本、俄羅斯、意大利、德國、馬來西亞、厄立特尼亞等國的近百名留學生傳遞到世界各地。

自然療法:頸肩腰腿痛的“克星”

記者:王教授,我閱讀了您主編的《頸肩腰腿痛自然療法》,感悟很深,感覺自己僅從一個患者的角度,參考學習您的編著,就可以自行治療一些病痛。您編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什么?

王民集:我們在編輯本書之前,是看到了健康對現代人的重要性。現代生活節奏過快,工作壓力過大,人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自身潛在的健康問題;而遇到頸肩腰腿痛病癥時,也不去醫院做正規治療,往往耽誤病情。因此,希望有這樣一本可以人手一冊的書,來提醒大家對這方面疾病的重視,而且不占用很多時間,就可以了解這方面的相關健康和疾病常識。讓個人有基本的判斷,可以區分自己病情的輕重,決定是做常規保健治療,還是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記者:我讀完這本書后,確實對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急慢性腰痛,還有常發生的膝關節痛、足跟痛等都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并且還可以參照書中所指導的方法自我治療,效果也很好,可見您在編寫這本書時,是耗費了極大精力的。請您簡單談一下這本書的編寫過程。

王民集:我們在編寫過程中,搜集了關于頸肩腰腿痛的各種治療方法,并且一一鑒別、篩選,選擇那些適合于自然療法的經驗治療措施,這需要有醫學專業知識和豐富的中醫學經驗,工作量也十分浩大;但是為了高水準地編寫,必須一絲不茍、逐條逐句地驗證其科學性和可行性,以免誤導讀者。我們的目的是要讀者初步做到自診自療、防病養身。由于需要面對許多非醫學專業的讀者,這就要求我們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述、傳達醫學知識,這也是編寫中的一個難點;但總體來說,經過編者的努力,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記者:請您談談自然療法對人體健康的幫助;自然療法是否可以稱為頸肩腰腿痛的“克星”?

王民集:其實自然療法在中國有著很長的歷史,其經過長期的臨床驗證,效果非常明顯。例如,按摩、刮痧、針灸、拔罐、飲食療法、敷臍療法、中醫中藥單驗方等,都是經過多年檢驗,很有效果的療法,也十分安全、易學,發揮了中醫療法的優勢,達到了貼近自然、陰陽平衡的整體和諧狀態。從這一點上看,可以說自然療法是頸肩腰腿痛的“克星”。

推拿療法:魯氏中醫學的瑰寶

記者:王教授,我知道您是魯氏腹部推拿療法的第四代傳人。您編寫的《魯氏腹部推拿療法》主要是從魯氏腹部推拿療法的重要傳承人和奠基人之一魯淑娥先生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口述中,煞費苦心地總結匯集、編錄成書的。您可否簡單介紹一下魯淑娥先生?

王民集:魯淑娥15歲就在洛陽跟隨其姑姑、魯氏腹部推拿療法第三代傳人魯玉珍學習,至今已60余年。她六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臨床一線,視患者為親人,全心全意為患者解除痛苦。她醫德高尚,技術精湛,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手法上,魯先生師古而不泥古,注重實踐、自成風格。為了傳承她的這些寶貴經驗和品質,我才極力要編寫完成這本書。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山區定向班;中醫教學;解決方案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69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3-0435-03

2011年我院成為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教學醫院,從2013年筆者開始給學生講授中醫學中的部分內容。我們所教的班級為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山區定向班,為國家定向培養,學生成績合格后授予大專學歷,畢業后成為西醫全科醫師,他們畢業后將回到北京各郊區縣的山區社區衛生院從事基層醫療工作。在醫學綜合院校的中醫教學過程中,筆者遇到了不少的教學困境,教學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現介紹如下。

1問題

1.1教材內容與課時不匹配綜合院校中醫學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教材內容多,授課學時少。我們目前使用的《中醫學》[1]教材是中醫專業多門課程的縮寫版,這些內容在中醫院校大約要花4年時間,上課時數約在700學時左右,而中醫教學在綜合院校臨床專科的授課時間僅為1學期,總學時為90學時,其中理論課60學時,實踐課30學時,存在著教材與課時嚴重不匹配的問題。

1.2教師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短短60學時的理論課教學中,我們得給學生講述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病因與病機、養生預防與治則、診法與辨證、中藥與方劑、針灸、推拿、常見病證的針灸治療、內科常見病證的中醫治療等內容[1]。所以在每一堂課里,我們不得不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填鴨式”的傳授各種知識。但是我們可能忽略了一點,對于初次接觸中醫的大多數西醫學生而言,短期內很難適應這么多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即使中醫院校的學生學習五年后都不見得能完全掌握,更何況綜合院校短短60學時左右的中醫學教學,根本不可能使學生掌握中醫學的知識,更不可能達到靈活運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進行疾病的診治。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堂課雖然老師講了很多,但學生真正掌握得卻很少。老師應該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認識到通過中醫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達到精通中醫理論的程度,而是在掌握現代醫學理論的基礎上能恰當地運用中醫方法治療疾病,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多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1.3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學習中醫的重要性盡管燕京醫學院將《中醫學》設置為必修課程,然而絕大多數學生對中醫學習目的認識不清楚,甚至認為學習該門課程的意義不大,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聽課,對所學內容不求甚解,缺乏熱情和興趣,甚至出現少量學生缺課的現象。造成中醫學課程如此不被學生重視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今后主要從事西醫臨床,在工作中不會或極少會涉及中醫的診療。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我們醫院藥劑科今年4月份曾做過統計,目前門診使用中成藥的概率約為30%左右,西醫各科并不低于中醫科,中成藥已廣泛被西醫臨床各級醫師使用。西醫臨床醫生也應用中成藥來治療疾病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臨床工作中深刻體會到中成藥可以彌補西藥的不足,中西藥配合使用能大大提高臨床療效。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成藥使用也是應該根據患者病情來選用的,但是由于西醫醫師不懂中醫的辨證論治,所以在使用中成藥時常常出現錯誤,比如風寒咳嗽的患者卻給病人開羚羊清肺丸,給痰熱壅肺的病人服用養陰清肺丸等等,患者往往咳嗽越治越重,病程纏綿,久治不愈。還有的西醫醫生,不懂中醫的“十八反”“十九畏”,對某些中藥的毒副作用了解甚少,在聯合用藥時往往出現錯誤,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014年4月份在我院不合格處方點評過程中,曾出現某位西醫醫師給一位男性冠心病、前列腺增生、中風合并腰痛的患者同時服用虎力散膠囊、翁瀝通膠囊、牛黃清心丸。就單個病種而言,每一種藥運用都沒有錯誤,但是三種藥物聯合運用時,虎力散膠囊的草烏不能與翁瀝通里的浙貝母、牛黃清心丸里的白蘞同用,因為后兩種藥能夠加大草烏的毒性,屬中藥“十八反”的范疇,而且該患者有冠心病,草烏毒性加大能夠引起心律失常,心臟病患者不應服用含有烏頭堿的藥物。還有對于特殊人群,如妊娠婦女、嬰幼兒,我們在開具中成藥時也應注意某些中藥成分是慎用或禁用的。而這些都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中醫藥知識,才能讓我們在診療疾病過程中少犯錯誤。因此,綜合院校設置中醫學這門課程是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必須讓學生重視中醫學的教學,使未來的西醫專業人員在學習西醫知識的同時,也兼學中醫知識,為他們在日后臨床工作中使用中成藥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2解決方案

2.1優化教學內容在授課學時沒有辦法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優化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首先應充分理解教材精髓,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刪減,對各個部分的學時數進行適當調整。首先講解中醫基礎理論部分,然后可將腧穴與刺灸法、常見病證的針灸治療整合為一個章節,再將中藥、方劑、內科常見病證的中醫治療整合為另一個章節。針對學生將來要回山區工作的特點,他們所面對的病人為農民,分析山區常見病、多發病,重點精講與此有密切聯系的內容。比如在腧穴與刺灸法這一章節中,我們除了介紹十二經中的常用腧穴及刺法外,應結合學生將來的實際工作,重點介紹山區幾個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選穴、某些特定穴位的刺法、注意事項及暈針的處理。臨床上我們常常碰見有的農民兄弟在患了面癱、中風后遺癥、急性腰扭傷、癔病、膈肌痙攣引起的打嗝后由于當地醫院沒有針灸醫師,在家屬陪伴下花半天或一天功夫坐車跑三四十里地到我們醫院就為了行30分鐘的針灸治療,真是費時費力。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專門花一定的學時針對上述常見病給學生做專題講解,介紹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法,如石學敏所創“醒腦開竅法”、賀普仁“賀氏針灸三通法”、“特效腹針”,講解拔罐和艾灸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配合學生后期在針灸室的見習及實習工作來進行強化,讓學生學有所用,在以后的工作中終生受益。對于中藥、方劑、內科常見病證的中醫治療這一章節,我們除了介紹常用中藥及方劑外,應根據學生工作的實際需要,重點介紹山區常見病、多發病的中成藥的合理使用。比如普通感冒,有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等,我們授課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抓住主證,如何辨別疾病的寒熱、虛實,這樣我們用藥的大方向就不會有錯。比如,風寒感冒的主證應抓住以下幾點:流清涕,痰清稀色白,惡寒、無汗,肢節酸痛,只要有這些癥狀,我們就可以使用感冒軟膠囊、三拗片、通宣理肺丸等辛溫解表、宣肺散寒之類的中成藥;而對于發熱,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黃黏稠者,就應該辨為風熱感冒,此時就應該用銀翹解毒丸、藍芩口服液、肺力咳合劑之類清熱解毒、利咽止咳類中成藥。而對于夏季感冒的患者,如合并頭昏,身重倦怠,胸悶欲嘔者,就應該使用藿香正氣軟膠囊化濕解表。以此類推,對于農村常見的咳嗽、胃痛、便秘、腹瀉、頭痛、腰腿疼痛等疾病,我們應給學生逐一分析其辨證分型及用藥特點,讓學生學了就能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授課教師,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教材精髓,傳授最簡單、最實用、最有效的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抓好學生的臨床見習、實習工作帶教老師應重視學生的臨床見習、實習工作,不能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指使學生干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在診療疾病的過程中應給學生展示老師如何通過望、聞、問、切收集病人信息,給學生講解疾病的病因、病機,以及老師如何運用中醫臨床思維來給病人進行辨證論治,診治疾病。然后由學生自己收集病史、分析、處方,然后由帶教老師點評,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逐步了解中醫的理、法、方、藥在臨床中是如何一線貫穿的,逐漸讓學生掌握中醫辨證論治的規律和方法。在針灸室的臨床見習、實習工作中,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會學生一些常見病的治療選穴及刺法,對于風池、膻中、天突、環跳等特殊穴位,應重點講解其解剖知識、病人、針刺的角度、方向等,并學會處理暈針、滯針等突況。對于拔罐的講解,應讓學生掌握所蘸酒精的量,酒精太多拔罐的過程中容易酒精滴落燙傷病人,甚至引起火災;酒精太少,火力太小,拔罐力度達不到標準,起不到治療效果;還有就是火源在罐中位置,不能太靠火罐頂部,也不能太靠瓶口,燃燒的時間長短,扣罐動作的快慢,這些度的把握只能在實踐中由學生動手慢慢摸索。總之中醫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須加強臨床實踐這一環節,讓學生感到中醫學的應用不是遙不可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潘年松,陳平.中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

中醫學專業學什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時期;中西醫結合;教學

0.引言

醫學事業的發展和醫學教學的發展是處于一種同步互動的狀態[1]。在社會市場需求不斷飽滿的情況下,高等教育的實施就需要和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只有適應了社會的發展需求,才可以使教學的目的更好的應用到實際之中。中西醫結合是我國所特有的一門傳統醫學,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和中西醫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中西醫結合教學中還面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嚴重的阻礙著中西醫結合教學的發展和實施。

1.中西醫集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目標不清晰

從目前中西醫結合這一學科來說,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是隸屬于中西醫學和中藥學名下的,從很多的醫學院校中可以發現,中西醫結合這一學科在醫學院校中還尚不能獨立設置一個系別,目前還是屬于中醫學系的一個專業或者說只是一個專業方向。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中西醫結合教學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如何更好的培養中西醫結合的專業性人才在教學目標上還不是十分清晰。教學目標的不清晰,在某種程度上就阻礙的了教學的實施。

1.2教學體系不明確

目前,中西醫結合教學體系中的很多個環節依舊是中西學或者西醫學的翻版,中西醫結合還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2]。而在其學制設置方面是否涵蓋從中專教育到博士生教育階段還尚不明確。同樣在課程設置上,中西醫結合課程的主體依舊是中西醫主干課程,而真正意義上的中西醫結合課程卻非常少。而在教材方面,對于體現學科特點的教材非常難以尋找,在教學過程中中醫教材和西醫教材的常規組合依舊非常難以尋找。在這種情況下就加重了西醫在中西醫結合教學中的知識比重,而無法將中西醫結合的特點有效的發揮出來。

1.3教學結果結而不合

受上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和中西醫結合教學中教師力量的不足,中西醫結合教學中其所體現的教學結果是一種貌合神離的狀態。從五年制的中西醫結合本科教學為例,其在這五年的學習期中不僅要學習中醫,還要學習西醫,對于一些中西醫間的橋梁課程還需要掌握。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就導致了其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西醫上沒有西醫專業的學生學的好,也沒有中醫學生學習的好的情況,那么在就業的問題上也就同樣面臨著這樣尷尬的問題。那么,在課程中學習的混淆性和中西醫結合實踐場地的不足,也就促使學生在就業的問題上存在著臨床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

2.新時期下提高中西醫結合教學質量的措施

2.1發揮中西醫結合教師的主體作用

中西醫結合教學的實施是依靠教師來實現的,對于中西醫結合教師來說,其自身所具備的素質、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保證中西醫集合專業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但是,在目前的醫學教育界中來看,臨床實踐經驗豐富和理論知識充實的中西醫結合的高素質教師是不多的,可以說是稀缺的。在這個問題上,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國家衛生部門和教育部曾實施過“西學中班”和“中學西班”的教學模式,從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中西醫結合的精英人才,并作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3]。那么,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這種方法依舊是非常受用的,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并適當的引進一些專業性的高學歷人才,在政策上的扶持對培養高素質、高專業性的中西醫結合教師是非常有效的。

2.2從中西醫結合學制上來把握教學質量

從上述對中西醫結合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所實施的是五年制的教學計劃,在這期間不僅要學習中醫還要學習西醫,同時還有一定的實習期和見習期,其學業負擔是非常大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一些條件比較成熟和教學設施比較完備的醫學院校,就可以在中西醫結合專業上開辦本碩連讀班,以此來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教學和科研與一體的適用性人才。

2.3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經驗

中西醫結合教學實施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類的每一個專業的實踐性都是非常強的,這也是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業之中必須要具有實習經歷和見習經歷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為了更好的培養中西醫結合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適當的增加學生的見習和實習時間,為學生多提供一些臨床實習的基地,以此來促進他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能夠更好的結合。同時從事中西醫結合教學的教師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教學經驗,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才可以在實施理論基礎教育的同時,將臨床實踐教學經驗更好的應用到教學之中,以此來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豐富教學的內容,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中西醫結合教學的實施一定要對其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個系統性的分析,從教學的長遠目標出發,采取循環漸進的方式。從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教學的有效實施不僅是教育界的問題,同時還需要中醫學界的協助,只有兩者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它的教育性和實踐性。

參考文獻:

[1]呂世廣,余秋芳.中西醫結合學習的困惑和教學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05):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兴区| 南部县| 和林格尔县| 京山县| 藁城市| 甘肃省| 定陶县| 汾阳市| 利津县| 辽阳市| 宜昌市| 昔阳县| 崇义县| 凤翔县| 台前县| 光泽县| 孝昌县| 民和| 荥阳市| 靖安县| 永川市| 长武县| 满城县| 米脂县| 行唐县| 明光市| 东源县| 彰武县| 巴林右旗| 本溪| 巨鹿县| 临桂县| 福清市| 德保县| 阳高县| 巴林左旗| 文水县| 保德县| 裕民县| 湖北省|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