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課程 彈性教學模式 路由機制

1 引言

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照本宣科”模式大行其道,這有悖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性強的特點。因缺乏科學合理且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授課過程必然是概念堆砌,缺少主線,不成體系,加之實踐環節薄弱,考核方式傳統,嚴重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本文首先從計算機網絡知識體系本身所具有的彈性展開論證,對該課程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即授課方式、實踐方式及考核方式所存在的彈性有針對性地展開論證并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案,最后給出了教學效果的例證。

2 “計算機網絡”課程彈性教學模式的制定

2.1 計算機網絡知識體系的彈性

任課教師首先應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體系的彈性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這一特性決定了其知識體系的寬廣性。同時,計算機網絡技術又是時代應用需求驅動的產物,這又決定了其知識體系局部的時效性,加之新型通信技術深層次的不斷融合(如IP網和3G的結合)及計算機應用技術本身的不斷深化使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執眾多技術發展之牛耳,這導致計算機網絡知識體系的彈性化,其課程知識體系的彈性是其應用技術彈性的自然“鏡像”,并非故弄玄虛。

該課程知識體系的獨特性,決定了其教學模式的獨特性,即采用彈性的教學模式。

2.2“計算機網絡”課程彈性授課方式的制定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彈性授課方式始于彈性授課計劃的制定,落實于彈性的課堂教學形式。

2.2.1彈性的授課計劃

彈性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授課計劃的制定要明顯區別于本專業其他課程,授課時應圍繞當今Internet路由體系結構的寬廣視角而展開,即當今Internet物理上由具有獨立網絡技術的局域網、廣域網、Internet骨干網組成,Internet域內路由(如OSPF),域間路由(BGP)是其主線。這種授課內容的布局模式應該適合于任何種類和層面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授課對象,差別僅是內容講解深淺程度的把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速度快的現實特點要充分(且必須)反映到授課計劃中來。即授課計劃不能寫死,而要有核心且有空間,使其具有良好的彈性或自適應性。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永遠遵循著“無止境地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的目標,這導致新技術實現的“不擇手段”性,意味著大量新網絡基礎理論“背叛”性(即有悖于設計初衷)的涌現出來,要多選擇這樣的實例使學生體會這一規律。例如,當網絡層的傳統路由協議(尤其是BGP)對在路由失效時因收斂時間過長而導致傳輸延遲的增加表現的無能為力之時(當然設法縮短收斂時間是自然的必然的研究方向,也正在進行),而另外一些研究者打破常規提出了覆蓋路由體系結構(Overlay Routing Architecture),即在原有路由層之上構建了彈性覆蓋網(Resilient Overlay Network),從應用層完成端到端(End-to-End)的路由選擇,從而大大縮短了路由的收斂時間。目前該覆蓋網絡路由理論和傳統網絡路由理論的應用并存。國內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覆蓋網體系結構BSMON及多播服務模式,從根本上彌補了網絡層多播的先天不足,使世界范圍內的多播成為可能。需總結強調的是,覆蓋網的出現有悖于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最初設計理念,即“層次間功能不重疊“的設計思想(但應用效果是原方案所不及的),這一直被稱為其特色的設計卻成了新理論產生的羈絆和禁錮。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深入追蹤思考類似的現象,不僅不能對新的網絡應用從理論上做出合理的解釋,反而會前后矛盾!這里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大量計算機網絡新理論的出現,而在于一些新理論和原有理論的“背道而馳”。對待這樣的知識點,教師應給學生一個怎樣的交代?方法只有一個,即“留有空間”!切忌將課本中的定義規則,尤其是算法當作真理而采取“封頂”式講解、記憶和考核,這里建議采用“解釋理論產生的技術背景―解釋理論本身―探討現在和未來的技術背景―勾畫新理論”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肮串嬓吕碚摗本褪恰傲粲锌臻g”的具體表現,這種引導學生“勾畫新理論”的能力應該做為一個優秀計算機網絡教師的重要標志。

彈性的授課計劃要靠彈性的課堂教學落實。

2.2.2 彈性的課堂教學

彈性的課堂教學是彈性授課計劃的實施過程。需學生和授課教師共同合作完成。

這里要求學生上課之前必須進行課程預習,了解本次課程和已講的內在邏輯關系并帶著對問題的初步思考走進課堂。第一節課由教師講授,第二節課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這對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老師將授課計劃中的“留有空間”、“勾畫新理論”的理念在第二節課中應充分展現出來,學生在“留有空間”中“行走”需要教師高質量的引導,教師對講授的知識“留有空間”越大,帶領學生“行走”越合理,越接近知識內核。

彈性的授課方式還需彈性的實踐環節對課堂知識給予拉動和提升。

2.3“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彈性實踐方式

彈性的實踐方式指彈性的認識實習內容、彈性的開放式實驗內容及彈性的課程設計內容。

2.3.1彈性的認識實習內容

這里建議認識實習在開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前一學期進行,認識實習要求任課教師和實習基地的網絡工程師共同切磋制定好實習計劃,并分兩階段進行,首先是網絡工程師來校講解該企業的計算機網絡應用現狀,重點在于對本單位的應用需求、網絡拓撲結構和關鍵網絡設備設置、各種服務器及防火墻等內容進行總體介紹,然后安排現場參觀及網絡工程師和學生的互動,使學生建立對計算機網絡的感性認識,為下學期的課堂學習打下一良好的基礎。

但認識實習的缺陷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受條件所限未能得到鍛煉,校內網絡實驗室的開放實驗項目便可做到很好的補充。

2.3.2 彈性的開放式實驗內容

計算機網絡實驗是提升課堂知識的重要實踐環節。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設了專用的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設備檔次、種類及數量都達到或超過了教學評估的基本要求,但經調研發現許多高校的網絡實驗老師對實驗內容沒有足夠的把握,實驗題目多年不變。這里建議選擇引入國內CCNA,CCNP網絡工程師教材中的一些可操作的實驗項目,在滿足配置要求時學生可以自帶題目進行驗證性實驗,也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創新性實驗,從而提高實驗內容的彈性。

實驗教師的素質應通過外出培訓、自修和部門內交流等方式予以提升,考核學生先考核實驗教師,擺脫實驗教師僅是實驗設備和上機學生管理員的次要角色。

2.3.3 彈性的課程設計內容

本著“念書不是學習的目的,而是創出新知識新體系的手段”(揚振寧教授語)的原則,課堂上的“勾畫新理論”在課程設計階段得到了落實。

目前各高校普遍開設了網絡課程設計,以鍛煉學生的設計能力,但對設計題目的選定工作量投入不夠。大多是要求學生用WinSocket 實現課本中如 :FTP、TCP、TELENET等傳統協議的功能。原因主要是好的課程設計題目的確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總結歸納,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與老師爭論的內容整理成題目并建議老師量學生之力,從所從事的網絡縱向或橫向課題中精心抽取出一些“片段”,做為設計的題目,使課程設計成為“留有空間”的大膽嘗試環節,哪怕是失敗或得不出結論。好題目需要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多年的沉淀,故課程設計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彈性。

以上三個實踐環節是引導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逐步提升的自然與強行的過程。

授課和實踐的效果都需科學合理的量化評定,故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給予特殊的考慮。

2.4“計算機網絡”課程彈性的考核方式

彈性的考核方式體現在總成績的構成及其權重。教學實踐已充分證明彈性的考核方式能從根本上打破學生應付考試的心態,使考試成為一次特殊形式的學習。

2.4.1常規成績評定

經調研發現,常規成績評定法非常不適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考核。

常規成績評定法是:總成績 = 平時成績(20% 或30% )+ 筆試成績(80% 或70% ), 其中平時成績=上課出勤率+課堂提問+實驗成績。因該課程一般為合班(4-6個班)上課且采取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點名和課堂提問只能是隨機幾次或沒有,加之學生缺乏預習準備,回答問題質量都不會很理想。實驗成績一般根據實驗報告來評定。因對實驗過程缺乏監控,實驗報告抄襲現象嚴重,實際成績很難采集,成績失去了意義。

2.4.2彈性成績評定

彈性成績評定反映在對實踐成績的靈活掌握。

這里建議平時成績占60%,考試成績占40%,其中,平時成績=課堂討論(10%)+實踐成績(50%),實踐成績=實習成績(10%)+實驗成績(10%)+課程設計成績(30%)。

課堂討論成績是一彈性考核點,因授課計劃中的預先合理安排,效果有底線保證。實踐成績中的實習成績為一彈性考核點,其成績根據實習報告的內容而定,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結論。實踐成績中的實驗成績采用準備充足的實驗項目,對所做實驗項目采用抽簽選取的考核方法,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可一定程度借鑒CCNA,CCNP網絡工程師實踐部分的考核方式,現場給分,保證了實驗成績的真實性。課程設計成績為原有考核點,因題目選定的原則區別于以往(如2.3.3所述),效果自然不同凡響,可根據題目設定的合理性,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程度而定(如果授課對象是計算機碩士研究生,該考核點可設置為計算機網絡成績的全部)。同學們普遍反映,一個好的課程設計題目能夠使學生將其他各個環節所學到的計算機網絡知識迅速整合和升華。

2.5 彈性教學模式的效果例證

該彈性教學模式在東北大學總校和秦皇島分校及燕山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生近幾年教學實踐中獲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無論是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學生,其知識的寬厚程度和強動手能力都受到實習單位和就業單位的普遍認可,從而驗證了該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實際效果。

3 結束語

本文以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彈性教學模式為剖析對象,給出了制定該課程彈性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和教學實施方案。彈性和原則并不矛盾,兄弟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網絡任課教師可遵循該思想來制定出符合自己校情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彈性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劉杰民.基于路由機制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2005年全國青年教師計算機教育優秀論文集.

[2] Liu Jiemin, Zhao Yuhui, et al. A QoS-Satisfied Interdomain Overlay Multicast Algorithm for Live Media Service Grid, GCC 2005, LNCS 3795, pp.13-24, 2005.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范文第2篇

一、計算機網絡專業面向工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不同階段的實驗教學確定不同的任務定位。院定必修課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養,以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科學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要教學目標。系定必修課和專業方向課及實踐教學著眼于對學生進行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訓練,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

針對傳統的專業實驗課與工程嚴重脫節的狀況,實行專業實驗課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課程及實驗課要面向工程,要緊緊圍繞工程和聯系工程進行。

針對傳統的專業實驗基本都是驗證性實驗的狀況,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針對傳統的專業實驗課從屬于理論課的狀況,實行獨立設置的實訓課程和單獨考核。在進入畢業實習前,進行一次網絡工程綜合實訓,這一獨立設置的實訓課程名為網絡集成技術,它涉及網絡技術的所有方面,并可通過專業實驗室實施。

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只局限于校內教學活動的情況,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面向工程的授課方式,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

二、計算機網絡專業面向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該體系包含三個部分:課程體系及內容、網絡實踐體系(實驗、實訓和實習)、網絡工程應用。在該體系中,要始終以網絡工程應用為最終目標,建立課程體系、整合課程內容,設置層次網絡實踐體系;課程體系及內容服從、服務于網絡實踐;網絡實踐容服從、服務于網絡工程應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課程體系

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局來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重新審定、合理調整總的課程設置。在計算機網絡專業中,減少專業必修課,按照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與安全和網絡軟件開發4個方向增加選修課。明確每門課程在培養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增加綜合素質養成需要的宏觀性課程,充實新興的高科技應用成果。

課程改革不僅要以就業崗位群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為依據,建立模塊化的課程體系,而且要改革課程內容設置,打破課程的界限,根據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的實際,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與拆分,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調整網絡專業系定必修課和實驗課的教學方式,將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性課程與理論教學有機統一起來,面向工程應用實施教學計劃,重點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網絡實踐體系

面向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三個部分。實驗基于網絡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基本技能的培養。實訓主要鍛煉學生對網絡工程的整體規劃、設計和創新能力。實習要求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鍛煉,在實際網絡工程項目實踐中進行鍛煉,總結經驗、教訓,提高綜合設計創新能力。其中,實驗是工程實訓的基礎,實訓又是實習的基礎,這三者之間關系是逐層深入的,從而形成了系統而有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1)實驗項目的設計。按照實驗教學方式,實驗教學分為以下幾種形式: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過去在教學過程中,多以驗證性實驗項目為主,各任課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設計課程實驗方案,適當精簡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比重。實驗教學做到精講多練。

(2)實訓項目的設計。在本專業“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與安全”和“網絡軟件開發”等多門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網絡工程綜合實訓”這門課程,通過2個專業實踐周完成。目的是將所學的網絡基礎知識結合實際網絡工程項目要求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實訓業務參照各行業信息化規范、企業用人標準和崗位要求,從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兩方面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其培養目標涵蓋:項目經理、網絡架構設計師、網絡施工員、網絡維護員、網絡管理員和信息安全師等。計算機網絡綜合實訓的內容包括:工作組級局域網設計與應用;校園網的規劃與設計;校園網站建設維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維護;企業構建IP電話系統。

(3)網絡工程實習。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面向工程的授課方式。建立校企培養模式,使學生即學即用,了解網絡技術及施工特點和規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傳統教學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時,聘請一批網絡工程和網絡開發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定期到校進行課程教學和開設講座,讓學生了解到網絡技術新發展、新工藝,通過講課和講座,提高學生對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

3.面向工程的網絡實驗、實訓平臺的設計

面向工程的網絡實驗、實訓平臺應提供真實的網絡環境,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實訓項目,加深對網絡原理、協議、標準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網絡技能和實戰能力。因此,網絡實驗實訓平臺的建設尤為重要。根據實驗臺功能的不同,分為基礎實驗臺、安全試驗臺、無線試驗臺和VoIP實驗臺。每種試驗臺由實驗需要的硬件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換機、三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機、防火墻、工作站、服務器、無線AP、VoIP語音模塊等。該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根據不同的實驗實訓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礎平臺,如軟件開發平臺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環境,網絡安全實驗臺則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術環境。該平臺可以實現計算機網絡、網絡工程、網絡管理與安全和網絡軟件開發4個方向的所有實驗實訓項目。實現了理論的實驗化、實驗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統化、系統的集成化。

4.實驗、實訓成績考核與效果評價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項目教學法 實施

計算機網絡專業是一個對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專業,是與社會實際職業崗位聯系密切的專業。學生如果不能真正對網絡設備進行操作,沒有實際組網和管理網絡的經驗,就根本談不上掌握計算機網絡這一門技術。所以,要真正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一方面要具備網絡實驗實習的硬件條件,另一方面要有適合學生最大限度理解和掌握網絡技術的教學方法。

一、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目前,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普遍存在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說其不佳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指學生很難按要求完成教材包含的學習內容,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目標,二是指學生所學習的最終效果不能滿足社會相關職業崗位的需要。

學生為什么不能在規定的課時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學的角度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識規律進行教學。二是教師沒有根據專業課程的自身特點去實施教學。三是目前很多專業課程的教材編寫過于理論化,與社會實際職業崗位的要求脫節。

中職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薄弱、領悟能力水平較低、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意志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不夠等弱點。但同時也存在喜歡動手操作、思維活躍等長處。鑒于這種情況,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更加具體化、生動化、實際化。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制訂出適合學生特點、遵循專業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案,這樣才有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適宜于側重理論學習的學科導向的普通教育,而不適應以技能教學為主的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技術工人,他們畢業之后普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能夠使學生盡快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掌握就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將崗位的工作過程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習一門專業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結合越緊密,學習時間越緊湊,學習效果就越好。

基于以上觀點,我認為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的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法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的最佳方法。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目前,項目教學法在許多操作性很強的專業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計算機網絡專業一方面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中引進項目教學法,既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領悟計算機網絡較為抽象的概念,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今后能更快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的實質是將教學過程與生產經營過程結合起來,模擬實際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在虛擬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主動地去獲取和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情感。

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由任課教師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一般根據實驗實習條件將學生分為6人或8人一組。

第二,由每組成員推選一名組長(也可以稱為項目經理),具體負責學習項目的計劃、組織和實施,其間負責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以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第三,任課教師在全面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情況下,將教學內容項目化,使之成為學生具體操作的工作內容。

第四,教師通過一個實例,講解學生將要操作的內容(與學生實際操作內容有所區別)。特別是教學內容中涉及的新的概念、新的技能,要著重講解。

第五,給學生下達工作項目(工作內容),由各組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對項目進行分析,制訂工作計劃,分配每位組員工作任務,強調工作要求。

第六,各組成員具體操作工作內容,要求成員之間要密切配合,相互協作,一同完成工作任務。

第七,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要求每位成員真正掌握工作內容中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最好是對工作內容反復做幾次,成員之間相互調換崗位,以達到全面掌握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

第八,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負責與任課教師溝通,之后由組長對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組員要積極進行討論,努力深入理解項目中涉及的知識和技能。

第九,任課教師對各組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對各組工作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第十,任課教師對項目進行總結,分析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總結本次課的學習要點、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學生要注意的情感態度。

計算機網絡專業從交換機的設置、路由器的設置、防火墻的設置,以及雙機互連,小型局域網的組建、園區網的組建等等,都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學生在完成每個項目的過程中,既是工作過程又是學習過程,而且是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習過程。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必然能夠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切實掌握操作技能。

三、在使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真正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項目教學法就無從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會使整個課堂無法控制。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范文第4篇

1.認識局域網的組網設備、掌握局域網組網方法;

2.了解網線(雙絞線與rj—45接頭)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參觀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網絡結構,對計算機網絡組成、硬件設備等有一定的認識;了解局域網的拓撲結構(重點掌握總線型和星型結構的特點)和局域網組網方法;

4. 初步了解網卡和協議的安裝配置。

二、實習內容

1. 了解計算機硬件系統組成;

2. 認識網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

3. 講解網線(雙絞線與rj—45接頭)的制作工具、制作方法;

4. 講解局域網組網方法;

5. 參觀并講解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局域網組成;

了解網絡協議和網絡配置。

三,實習的基本方法

本次實習主要采取參觀的形式,有我們的代課老師(楊老師)把全班三十二人次分為了兩組。

首先是對局域網的組網設備進行認識和街掃局域網的組法。其間,楊老師通過實物分組進行講解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網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的功能和用途,局域網組建的方法,具體講解了以太網的組網方法,包括網卡安裝、網線認識和制作方法、集線器連接形式和方法等內容。我們大家都在認真聽講,仔細觀察,并做好了作好了相關的記錄。

其次,參觀了實習機房網絡的組成,這與使得實習與局域網 的組成、安裝、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作為網絡實例,觀察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并畫出了網絡拓撲結構圖 。觀察了機房內聯網計算機的數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統、網絡連接方式,交換機間的連接關系,網絡拓撲結構、網絡建成的時間等數據。記錄了網絡中使用硬件設備的名稱、用途及連接的方式。畫出了實習中心網絡拓撲結構示意圖,參照的是信息工程學院網絡教學網站。并進行分析了網絡使用的結構及其所屬類型。(后附實習機房網絡結構示意圖與

交換機連接示意圖)

第三步,.對計算機網絡的參數設置的觀察。

做這部實習時,首先要啟動計算機,然后查看計算機的網絡參數,并記錄主要網絡配置參數。 具體有如下幾步操作。

a.在windows系統的桌面上選中“網上鄰居”圖標,單擊右鍵,在彈出得菜單中單擊“屬性”選項對話框(或單擊“開始”→“設置”→“控制面板”→“網絡”圖標,即出現“網絡”配置)。了解網絡配置。

b.單擊“標識”選項卡,了解計算機名字、工作組名和計算機說明等信息。

第四步,了解雙絞線、rj—45接頭的制作方法。

在做完前三步后我們的實習任務是了解雙絞線、rj—45接頭的制作方法。老師給我們言傳身教,親自給我們演示了雙絞線、rj—45接頭的制作方法。首先、認識五類雙絞線的結構:觀察雙絞線的對數,顏色標識等。

實習使用的雙絞線是5類線。由8根線組成,顏色分別為:【橙白,橙】,【綠白,綠】,【藍白,藍】, 【棕白,棕】

試驗用的rj-45水晶頭由金屬片和塑料構成,特別學要注意的是引腳序號,當金屬片面對我們的時候從左至右引腳序號是1-8, 這序號做網絡聯線時非常重要,不能搞錯。

了解雙絞線與rj—45接頭連接方式,直通線、交叉線制作方法。

下面介紹rj-45連接器和雙絞線線序及幾種應用環境下雙絞線的制作方法,工程中使用比較多的是eia/tia打線方法,線序如下:

(1)直通線或正線(即標準568b):兩端線序一樣,用于:pc與hub、hub與hub普通口-級連口、hub(級聯口)與switch、switch與router機器與集線器連接。

1 2 3 4 5 6 7 8

a端: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如圖568b male)

b端: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如圖568b male)

(2)交叉線或反線(568a):所謂的交叉線即指雙絞線兩端的發送端口與接收端叉相連,一端為正線線序,另一端為反線,568a線序: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用于pc與pc、hub與hub普通口、hub與hub級連口到級連口、hub與switch、switch與switch、router與router。

1 2 3 4 5 6 7 8

a端: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如圖568b male)

b端: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如圖568a male)

實習機房網絡結構示意圖

連接主交換機

支干交換機

。。。

pc01

pc20

。。。

a區

交換機1

交換機n

pc01

pc20

。。。

d區

。。。

工作組

交換機n

工作組

交換機1

支干交換機

交換機連接示意圖

連接主交換機

計算機網絡實習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層次化;模塊化;實驗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0-0129-02

計算機網絡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高等學校中除了信息類專業開設了網絡課程外,一些文科專業也在紛紛開設網絡應用類課程。而計算機網絡類課程應用性、實踐性很強,如何開展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內容、方法的研究,規范實驗教學,建立與理論教學改革相協調的實驗教學體系,提供齊備的實驗環境,保證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習需要,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對綜合網絡實驗環境創建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網絡實驗體系規劃

經過對財經類高校綜合網絡實驗環境建設環境進行客觀分析,提出層次化、模塊化、差異化綜合建設網絡實驗環境的規劃策略。將財經類高校的網絡實驗環境的教學實驗在總體上分為面向網絡教學、面向實習基地、面向網絡研究三個層面;在課程實驗上分為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非信息類專業三個網絡教學模塊及以網絡為平臺的其他課程實驗模塊;在建設規劃上分為網絡硬件環境建設和軟件實驗項目設計。

面向教學和實習基地的網絡實驗在設計上偏重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室提供真實的網絡環境,學生親自搭建網絡、親自動手調試、配置網絡,從而讓學生直觀、全方位了解各種網絡設備和應用環境,真正加深對網絡原理、協議、標準的認識,通過在綜合網絡實驗環境中的學習和實踐,真正提高學生的網絡技能和實戰能力,這些都會成為他們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非常明顯的優勢。

面向研究的網絡為教師和研究人員提供了科研的環境,通過在專業的綜合網絡實驗環境中進行各種前沿的研究性實驗,教師及其他研究人員跟蹤先進網絡和通信技術,開闊思路和眼界,不僅可以提高科研水平,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面向信息類專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原理、組網技術及網絡安全技術類課程教學注重網絡環境的搭建、協議軟件的驗證等建網實驗,而其他非信息類專業的相關課程的教學注重網絡平臺的應用實驗。

2網絡實驗室綜合功能

2.1網絡實驗功能

為信息類和非信息類專業學習計算機網絡提供方便的并且能與課程及當前應用相應的實驗,能夠滿足學習網絡課程的不同專業學生對不同實驗難度實驗的要求。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動手進行網絡組建和網絡應用的實驗,培養學生的獨立科研和動手能力。

2.2多媒體演示功能

在實驗室內配備投影儀,教師可以方便對交換機、路由器、遠程訪問單元網絡設備及對配置進行現場演示,使講課、參觀、演示、實驗等均可在實驗室內進行,既為教師授課提供了方便,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提高了教學效果。

2.3網絡應用實驗功能

在實驗室設計和實驗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很多專業課程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的需要和網絡實驗室的特殊性,實現在進行網絡實驗的同時,也能進行其他以網絡為平臺的實驗,如數據庫實驗、管理信息系統、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實驗,從而達到實驗設備的共享。

2.4研究實驗功能

由于在實驗室內配備了較為先進的網絡設備,這就為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實驗提供了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如視頻并發處理測試、網絡存儲實驗、網絡軟件測試等。教師和研究生可利用該網絡實驗室進行一些相關的研究,充分發揮設備的利用率。

3綜合網絡實驗室結構設計

財經類高校綜合網絡實驗環境解決方案采用分區布局,分期建設。全部實驗區分六部分:路由交換分組實驗區、無線網實驗區、安全防護實驗區、視訊會議實驗區、統一通信實驗區和IP SAN存儲實驗區。第一期工程實現路由交換分組實驗、無線局域網實驗、安全防護實驗。

分組實驗采用實驗臺的概念,整個實驗室是由1組教師實驗控制臺和幾組學生實驗臺構成。每個實驗臺就是一個教學模塊,每組六臺電腦,一臺二層交換機、一臺三層交換機和一臺IPV6路由器,可完成基本的組網實驗和網絡協議原理實驗,組路由器都連在核心路由器,組與組之間可合作完成大型網絡實驗。分組設備跳線分布在各組實驗桌面,學生通過每個實驗臺的相應跳線口登錄到試驗設備上做實驗,這樣方便學生的實驗操作,這是業內現在比較先進的實驗模式。

采用實驗臺后,學生做實驗時不再需要直接對設備進行插拔配置線操作,不僅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網絡設備的console口;同時把學生的精力集中到如何配置設備的關鍵內容上。而且,教師實驗臺的設計使得教師在教師機上即可登錄到學生實驗的設備上,指導、檢查學生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還可以進行實驗演示,這樣一位老師可以輕松管理多組實驗,節約了寶貴的師資資源,進一步提高了教學實驗的效率,取得了顯著教學效果。

4實驗項目設計

高等院校各專業計算機網絡相關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網絡方面的應用、管理和維護能力,并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網絡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設計綜合網絡實驗室實驗項目時分層次、分模塊進行。

4.1面向教學的實驗規劃

本類實驗包括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電子商務專業與計算機網絡原理、技術及應用相關的課程實驗。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網絡原理及組網實驗。計算機網絡原理實驗是基于各種協議標準的,而網絡技術主要是組網技術及網絡互聯技術,因此項目組成員規劃的網絡原理實驗主要包括:STP協議、RSTP協議、MSTP協議、VRRP協議、ACL訪問控制列表、NAT(網絡地址轉換)、、STATIC ROUTE(靜態路由)、RIP協議、OSPF協議、IGMP Snooping協議等,網絡技術實驗主要包括:交換機基礎類實驗(太網交換機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太網交換機上常用的配置命令、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VLAN Routing的基本配置方法、生成樹配置、802.1X認證等)、路由器基礎實驗(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路由器上的常用配置命令、靜態路由協議和動態路由協議等的配置方法、包過濾核心技術、訪問控制列表應用、地址轉換的應用和配置)、無線網實驗,在此基礎上,可以完成大型局域網組網、網絡互聯、廣域網接入等實驗。

(2)網絡安全實驗。網絡安全技術主要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網絡應該只為其合法用戶提供規定范圍之內的數據傳輸服務;網絡應該能夠保障它正在傳輸的信息的安全。對于前者,主要是網絡接入認證技術以及數據過濾技術;對于后者主要是指信息保護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實驗模塊主要包括用于驗證授權和計費的AAA技術、用于報文過濾的防火墻技術、用于地址隱藏的地址轉換技術、用于提供私有傳輸服務的VPN技術和用于信息保護的IPSEC技術實驗。

(3)網絡管理實驗。隨著網絡規模的增大和網絡中設備種類的日益增多,為有效地保證網絡中設備可靠運行,使得網絡性能達到用戶的滿意程度,需要對大量的網絡信息進行管理。網絡管理系統由一組軟件組成,基本功能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和計費管理。網絡管理實驗包括:網絡的規劃、設計、操作運行、管理、監視、分析、控制、評估等。

(4)網絡應用實驗。在實驗室設計和實驗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到普通計算機實驗室的需要和綜合網絡實驗環境的特殊性,實現既可以進行網絡實驗,也能進行其他的實驗,如電子商務技術實驗、網絡營銷實驗、數據庫系統實驗、Java程序設計實驗、管理信息系統實驗等,這些實驗均以網絡為實驗平臺,網絡性能的好壞、網絡系統的可靠性是這些實驗成功的保證,同時綜合網絡實驗室可以達到實驗設備共享提高設備利用率的目的。

4.2面向實習基地的實驗規劃

本類實驗包括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電子商務專業與計算機網絡原理、技術及應用相關的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網絡工程。學生可以結合企業實際業務模擬企業網的組建,企業網模擬實驗是綜合實驗,是對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所學重要知識的總結和掌握程度的檢驗,同時通過大型的實驗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系統開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在畢業設計或畢業實習階段的題目是系統開發,而系統開發的硬件環境是計算機網絡,所以計算機網絡規劃是系統設計與開發的基礎。通過對系統的需求分析規劃系統的網絡環境、設計拓撲結構、進行技術設備選型、搭建系統硬件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代碼設計、程序調試、最終實現系統功能。

4.3面向科研的實驗規劃

實驗室可為教師和研究生進行研究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從而可作為科學研究基地,充分發揮設備的利用率。此類實驗包括:服務器群集實驗、分布式處理實驗、IP存儲技術實驗、網絡技術研究實驗、3G通信實驗等。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宜州市| 抚远县| 轮台县| 兴和县| 河池市| 渝北区| 辽阳市| 萨嘎县| 广南县| 梓潼县| 鸡东县| 腾冲县| 大丰市| 略阳县| 元谋县| 绩溪县| 普安县| 多伦县| 新乡市| 佛坪县| 韩城市| 宜君县| 南皮县| 丰城市| 洛隆县| 西乡县| 措美县| 华坪县| 古蔺县| 广平县| 余江县| 雷州市| 简阳市| 宜君县| 大方县| 多伦县| 麟游县| 株洲市| 通山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