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鄉鎮衛生院扶貧

鄉鎮衛生院扶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鎮衛生院扶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鄉鎮衛生院扶貧范文第1篇

一、督戰核查工作內容

(一)召開一次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再次核查核實有關情況。

1.通過座談,進一步逐級壓實責任,了解相關單位負責人對健康扶貧工作掌握程度。

2.核對包保縣貧困人口及貧困人口在每個鄉鎮的分布是否與健康扶貧APP一致。

3.核對行政村與村衛生室建設情況,準確掌握未建村衛生室的行政村名單(鄉鎮衛生院所在地可不設村衛生室,人口較少或面積較小行政村可與相鄰行政村聯合設置村衛生室、行政村搬遷或撤銷情況)。

4.核對村衛生室村醫情況,準確掌握缺少常駐村醫的村衛生室名單,指導各地做好上級醫院下派與鄰村代管工作。

5.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是否能夠開展基本醫療。

6.向縣級行政部門核查(到現場與村醫本人核查),2019年與2020年第一季度村衛生室運行經費和村醫補助落實情況。比較與村醫本人核查情況是否一致。

7.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與設備配置項目進展情況,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

(二)現場暗訪。

1.遍訪所有的貧困村。核查村衛生室建設情況與貧困人口醫療服務措施(服務“111”等)落實情況。其中,3個左右的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普查)。

2.遍訪所有未建村衛生室的行政村。核查未建村衛生室是否符合規定(鄉鎮衛生院所在地可不設村衛生室,人口較少或面積較小行政村可與相鄰行政村聯合設置村衛生室、行政村搬遷或撤銷情況),鄉鎮衛生院所在地行政村貧困人口是否知道去鄉鎮衛生院看病,與相鄰行政村聯合設置村衛生室的行政村貧困人口是否知曉合建村衛生室及村醫,行政村搬遷或撤銷轄區居民基本醫療與基本公衛是否落實到相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查未建村衛生室行政村貧困人口是貧困人口醫療服務措施(服務“111”等)落實情況。

3.完成縣級醫療機構核查工作。

(三)6月底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必須全覆蓋,市級層面要核查既往發現問題的地方。要統籌做好安排,根據包保縣(市、區)實際確定計劃。

二、相關注意事項

(一)到行政村時,在到村委會了解具體情況,要與村委會核查失聯人員與常年不在縣域內人員情況。

(二)要重點對因病致貧戶、因殘致貧戶開展入戶核查。是否有貧困患者或貧困殘疾人因未確診等原因未落實“一人一策”。

(三)采取普查的方式開展貧困戶入戶暗訪,即以村為單位覆蓋所有貧困戶。國家檢查多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健康扶貧工作是否精準。

(四)要將現場核實情況與紙質版材料、健康扶貧APP信息系統進行比對,進一步推動精準到人到病與精細化管理,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三、關于組織形式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組織開展包保暗訪工作。確保包保暗訪全覆蓋、無死角,確保消除盲區死角,解決短板弱項。

(一)做好基礎準備工作。委包保科室提前調取包保縣(市、區)有關基礎材料,會同包保單位根據貧困人口數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等,合理制定工作計劃。

(二)對工作較好的地區,可以適當減少暗訪頻次,對任務較重地區,要加大暗訪力度。

(三)參照國家檢查模式,兼顧普查與抽查。普查是以村為單位覆蓋所有貧困戶,檢查是否做到“不落一人”(除死亡、失聯、常年不在縣域內3種情況(村委會證明),均納入管理,要有家醫簽約文書和健康檔案,所有患者要有“一人一策”;同步核查與健康扶貧APP信息是否一致);要有重點地組織抽查,以點代面,查找問題,幫助基層改進工作。

(四)要組織調度好人員力量,根據當次暗訪目標,既可以組織大隊伍開展普查,也可以組成小分隊開展抽查。

(五)關于進度要求,6月底前,要確保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再次全覆蓋,貧困人口暗訪比例由各包保科室根據包保縣(市、區)貧困人口數量、可抽調工作人員數量等研究確定。

鄉鎮衛生院扶貧范文第2篇

社會公共服務“民進公退”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央組織部就已經率先在扶貧改革上發力,取消對貧困地區領導干部GDP考核。看似松綁,但轉為對扶貧成效的考核更能考驗地方主政領導過日子的能力。

錢如何花,各地都有自己的盤算,但扶貧開發仍舊是很多扶貧任務繁重省份的財政支出大頭。在很多國家級貧困縣,甚至只能依靠轉移支付給公務員、老師等發工資。因此,財政資金在那里或多或少都能和扶貧扯上關系。

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很大程度是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務。但長期以來,政府壟斷公共服務的供給渠道也造成了一些現實的問題:醫院診療水平低下、公立養老院人滿為患,等等,凡是能和“公”字扯上關系的機構,都或多或少地背離著市場規律,無法提供完全令民眾滿意的服務。而貧困地區花錢,政府則有更大的決定權,上述情況更為普遍。

2013年7月31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工作。會議明確,將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由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承擔。各地要在準確把握公眾需求的基礎上,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9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就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

10月29日,財政部印發調整后的《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當中涵蓋包括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農林牧副漁服務在內的24大項政府采購服務的內容。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內容為適合采取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公共服務,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這些服務集中在教育、就業、社保、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及殘疾人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

其實從2012年開始,財政部就提出了每年通過民政部門向社會購買一定金額的公共服務,并拿出了包含一些服務的目錄,但更多的是針對中西部或貧困地區推出的。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政府采購公共服務,對于農民而言頗為陌生,但很多人已經享受到了它的實惠。

69歲的陳樹梅20多年前就時常頭暈,不知是啥毛病,經過鄉衛生院的一次體檢,才知道是得了高血壓。

說起那次體檢,老人記憶猶新。當時,村里的大喇叭通知,讓村民到鄉衛生院免費體檢,車接車送,65歲以上的管飯,吃飯的時候還給老人們講課,告訴大家如何預防、治療疾病,當時村里的人差不多都去了。體檢后,衛生院給每人發了一條圍裙和一個掛歷,老人拿出圍裙給記者看,上面的話很溫馨:“愿我們共同努力,讓健康伴您一生!”下面是鄉衛生院的聯系電話。

從2009年12月到現在,老人一年兩次免費體檢,都是鄉衛生院組織的。陳樹梅的經歷,是河南省武陟縣開展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一個縮影。2009年以來,該縣探索出以“合同管理+績效支付”為核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購買模式,讓當地的老百姓受益良多。

2009年1月,中國農村衛生發展項目(簡稱“衛十一項目”)在武陟縣開始實施。這一項目是我國政府利用世行貸款和英國政府贈款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從當年9月起,武陟縣利用這一項目平臺,將9大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分為10個服務包,打包購買,先在圪店鄉、喬廟鄉等鄉鎮試點,2010年10月推向全縣。

該縣衛生局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先是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制定出每個服務項目的操作指南,明確服務的內容、流程、規范,讓服務機構有據可依。然后,以項目流程測算法為主要方法,以整個服務流程發生的實際費用來測算服務包成本,以確定服務的價格。

根據項目實施第二年得出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測算報告,10個服務包總成本是人均20.38元,其中服務成本人均18元,監督成本人均0.53元,管理成本人均1.85元。服務成本是指向鄉村兩級服務機構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資金;監督成本是指縣級對鄉鎮衛生院(包括對抽取的村級)進行績效評價和第三方監督,以及不定期督導發生的費用;管理成本包括縣衛生局進行方案設計、培訓、資料印刷等所需費用。

服務成本測算表列出了每個服務項目的權重、鄉村兩級服務機構的成本及所占比重。例如,高血壓健康管理項目,分項權重為14%,服務成本是人均2.5元,其中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分別占40%和60%,分別為1元和1.5元。10個服務包合計,鄉村兩級分配比例為6∶4。

在試點階段,縣衛生局衛十一項目辦與試點鄉鎮衛生院簽訂服務合同,約定雙方的職責與權利、服務包內容、實施方案和績效考核標準等;試點鄉鎮衛生院再與村級服務機構簽服務合同。在全縣推開后,改為由縣衛生局直接與各鄉鎮衛生院簽訂服務合同。

“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鄉村兩級服務機構需要密切協作,利益捆在了一起。”當地的一名村醫說。

武陟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采取以鄉為中心的總負責制,鄉村兩級共同承擔,每個項目都根據鄉村兩級的服務能力劃分各自的職責,并在服務合同中進行確定。鄉鎮衛生院要對村衛生室提供技術指導,進行監督評價,并支付服務報酬。

實施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后,鄉村服務機構的服務理念開始轉變,變被動提供為主動參與。因為利益有保證,很多衛生院的業務骨干主動要求搞公共衛生服務,從側面也保證了服務的質量。

同時,群眾的健康保健意識明顯提高,變被動醫療為主動保健。例如,高血壓患者在村衛生室就診率提高了40%,村民有了疾病不再扛著。鄉鎮衛生院門診人次、住院人次也都明顯上升。

該試點實施的兩年多時間,全縣建立居民健康檔案9萬戶,占總戶數的50%;為2.1萬65歲以上老年人實施健康管理,管理率達到95%;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由2009年12月的42.3%提高到66%;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達到70%;孕婦、兒童的系統管理率分別達到86.5%、90%。

發揮社會的服務能力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探索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組織進入公共服務領域。2012年和2013年中央財政先后安排共4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累計包含847個項目,涉及十多個省市的社區服務、養老服務、醫療救助、受災群眾救助、教育培訓等領域。

自2003年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探索不斷增多,形式多樣,購買的領域涉及教育、公共衛生和艾滋病防治、扶貧、養老、殘疾人服務、社區發展與矯正、環保、政策咨詢等諸多方面,購買資金逐年增加。如2005年至2007年浦東新區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累計達1.24億元;深圳市2006年至2009年共投入2.12億元資助500多個社會組織實施“居家養老”等項目。2010年上海各級政府通過購買服務、補助等形式為社會組織提供資金37.89億元,2011年更達到41.02億元。上海、廣東、無錫、寧波等地還陸續出臺了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規范性文件,探索相關的制度建設。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為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社會服務、醫療衛生、人口計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此外還明確了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兩個領域也是基本公共服務重點任務,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運班車,城市建成區公共交通全覆蓋;行政村通電,無電地區人口全部用上電;郵政服務做到鄉鄉設所、村村通郵;縣縣具備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環境監測評估能力;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等。

甘肅省在基本公共服務向貧困地區延伸方面做了探索。為了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甘肅省以提高貧困地區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快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向貧困村覆蓋,努力實現貧困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今后的扶貧開發中,甘肅省級財政力爭每年對58個片區縣均衡性轉移支付增幅高于全省對縣轉移支付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主要用于職業教育、勞動力培訓、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省發改委將積極指導貧困縣編制規劃、制定標準、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資源,構建起規范化、標準化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為了讓更多的適齡兒童就近就地入學,最大限度降低輟學率,甘肅將統籌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在2016年實現每個鄉鎮有一所中心幼兒園的基礎上,支持人口較多的建制村建設村級幼兒園。并將加快中小學校舍改造和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提高職業教育能力,力爭貧困地區各級教育水平達到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目標要求。

公共衛生方面,甘肅將健全農村疫病防控體系,到2016年,使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全科醫生,完成空白村衛生室建設,建制村標準化衛生室覆蓋率達到80%。到2020年,在一縣一所標準化醫院的基礎上,再為每個縣建設一所標準化醫院。

另外,甘肅還將加強貧困村的基層文化和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到2016年,使一半的建制村有標準文化活動室,基本實現鄉鎮有綜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五保供養、新農保和臨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扶貧開發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到2020年使農村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鄉鎮衛生院扶貧范文第3篇

您提出的關于“合理布局醫療優質資源,讓百姓都能輕松就醫”的建議收悉,非常感謝您對衛生事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

近年來,為有效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扎實開展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年第四季度以來,市衛生局根據國家政策,積極申報項目,爭取資金。3年來,共籌措資金4.5億多元(其中中央資金2.9億元,地方配套資金1.6億元),對9個縣醫院(含中醫院)、44個中心鄉鎮衛生院、2982個行政村衛生室、2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達標改造并配置了部分基本醫療設備。截止目前,大部分項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還有部分項目正在建設中。年還將為每個縣醫院配備400-500萬元的醫療設備和信息化系統,起動基層監督體系和農村120急救體系建設。這些項目完工后,以“縣醫院為龍頭,中心鄉鎮衛生院為骨干,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即將形成。

二是有效配置整合醫療資源。按照“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的原則,正在積極推動現有醫療資源合理流動和重組,整體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從年開始,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正在積極實施《市優勢醫院倍增發展計劃(-2013)》及《市優勢醫院倍增發展實施意見》。11家優勢醫院3年實現床位倍增,總體床位達到10700張。既科大一附院在新區核心區建成1所1200張床位的三級綜合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新區拓展區新建1所1200張床位的三級綜合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市婦兒保健中心新區新建分院,項目均已開工。原城市區則根據實際需要對8所三級醫院進行改擴建。中心醫院、市一中醫院項目已竣工,科大二附院、市第三人民醫院、東方醫院、市二中醫院、正骨醫院倍增項目正在建設中。倍增計劃完成后,將形成洛河以北城區東、中、西,新區核心區、拓展區五個區域,組建以三級醫院為核心、輻射周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集團,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實現分級醫療、上下聯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鄉鎮衛生院扶貧范文第4篇

記者:近幾年來,香河縣衛生工作化蛹成蝶,業界紛紛投來關注的目光,無疑,這是對香河的首肯。據說,您主政香河衛生工作以來,一直致力于普及群眾健康觀念,看來,你走在了前面。

鄒伏:群眾健康的意義不言自明,衛生工作偏離了這個思想,忽略了這個根本,一切工作都等于零。這些年,香河衛生緊緊圍繞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這個能夠溫暖千家萬戶的目標,一直努力地做工作,我們或許做不到最好,但我們要求自己,要做到更好。

記者:成績有目共睹,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城、省級愛國衛生先進集體等稱號都有著足夠的含金量。那么,作為香河衛生的主政者,你肯定有自己清晰的思路。

鄒伏:簡單地說,就12個字:專科帶動、人才拉動、惠民促動。說著容易做著難,近幾年來,香河衛生歷盡艱辛,總算走出了一條路子。我們的目的始終是明確的: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讓群眾看得上病

記者:讓群眾“看得上病”,這應該是各項工作的基礎。所蘊含的前提是,首先得有醫院,得有足夠的服務功能和技術水平。

鄒伏:是的,這是全部工作的前提條件,2005年以來,香河醫療衛生單位共投入5970.5萬元,新建(改造)房屋面積38641平米;縣醫院投資130.5萬元,新建房屋面積1578平米;氣管炎哮喘醫院投資4800萬元,新建房屋面積27000平米;兒童醫院投資500萬元,新建(改造)房屋面積3083平米;各鄉鎮衛生院投資540萬元,新建(改造)房屋面積6980平米。投資2183萬元,購置千元以上醫療設備396臺(件)。

記者:硬件是必備條件。有一點想強調的是,農民階層,其實他們所期望的基本醫療服務是很現實的,很近距離的。

鄒伏:這就體現出加強鄉鎮衛生院硬件設施建設的必要性了。2005年,我們投資190萬元新建了建筑面積1008平方米的安頭屯衛生院,在全省鄉鎮衛生院建設中堪稱一流。2006年,我們又投資350萬元,對錢旺、鉗屯、淑陽衛生院進行了改造。如今的鄉鎮衛生院,一改陳舊容顏,不僅設施改變了,同時也強化了技術含量,鄉村農民有個頭痛發熱的,便有了放心的去處。

記者:組建有競爭力的專科醫院,香河可謂是有著獨到的手筆。

鄒伏:有著56年歷史的縣醫院,自1998年把專科建設作為全院發展的特色以來,已建成燒傷、糖尿病、腦血管、婦產、口腔等專科26個,并在腦血管、婦產和口腔專科的基礎上,建起了香河縣心腦血管專科醫院、婦產專科醫院和口腔專科醫院,走上了一條突出專科、創新科研的發展之路。心腦血管專科醫院的“腦脊液雙針置換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高壓氧治療腦血腫碎吸術后的臨床觀察”兩項科研課題通過了省級鑒定,并榮獲廊坊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記者:2004年12月,香河縣氣管炎哮喘醫院被河北省衛生廳批準為“河北省重點中醫專科”和“河北省十大優秀發明創造單位”,可以說是對香河醫療專科模式給予了肯定。

鄒伏:是的,隨著香河縣氣管炎哮喘醫院知名度的提高,來院就醫的患者與日俱增,接診能力受到極大限制。看到這種狀況,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2005年在縣開發區投資4800萬元,建起了門診樓、制劑樓、病房樓等總面積達27000平米的新的氣管炎哮喘醫院。緊接著,我們充分利用兩家縣級醫院的專科帶動作用,迅速推進鄉鎮衛生院的專科建設,如淑陽衛生院精神病科嬗變為香河縣精神病專科醫院,還有競爭力較強的香城衛生院兒科、金辛莊衛生院中醫骨傷科、渠口中心衛生院肛腸科、安頭屯衛生院的皮膚科、鉗屯衛生院的針灸科等特色專科。

記者:據了解,你們還搞了縣鄉兩級醫院對口支援活動,這對于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鄒伏:為解決基層衛生院的實際問題,我們建立了縣級醫院支援鄉鎮衛生院建設工作機制,要求縣級醫院直接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結成幫扶對子,不僅在醫用設備上無償援助,還幫助培養人才。據統計,自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以來,各支援單位共接收進修人員28人,共短期培訓120人次,同時,還派出包括專家在內的80人次技術骨干到基層坐診,指導衛生院診治病人500余人次,完成手術5臺次,搶救危重病人12人次。

讓群眾看得好病

記者:人才資源是衛生事業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香河地處京津要沖,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對于整合醫療資源有著極為有利的一面。

鄒伏:有了醫院還不行,重要的是得有技術水平,得有專家,不然,讓群眾看得好病,就成了空話。

記者:蓄養人才很重要。

鄒伏:為增強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我們提出“科教興醫”戰略,加快技術人才的培養。縣醫院是個例子,自2005年以來,醫院已有6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5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還有縣中醫院平均每年選送有發展潛力的醫務人員15名到京、津、廊等三甲醫院進修深造,目前全院85%的醫護人員經過進修,學業有成。在這些醫院的帶動下,各鄉鎮衛生院也紛紛組織醫務人員到大醫院學習觀摩。自2005年以來,全縣衛生醫療系統共選派200多名衛生技術人員到京、津等名牌醫院進修培訓,提高了廣大醫務人員的臨床實踐能力。

記者:我們來到香河,對“讓群眾在家門口看上專家號”的提法很贊賞,這讓農民很欣慰。

鄒伏:關于這些,我們的做法是組建聯合體醫院。2005年3月26日,縣中醫院積極發揮中醫特色,與總醫院組建了聯合體醫院,長期開展科研攻關、送醫下鄉、專家會診、人才培訓等合作項目。自推行聯合體工作以來,在總院專家的指導下,已成功開展開顱手術32例,開胸手術13例,腹腔鏡手術59例,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手術14例,搶救呼吸,心臟驟停30分鐘病人1例,首次成功開展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1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另外,我們與首都兒研所合作,建立了香河縣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還派駐5位知名專家長期應診,為保證兒童患者的及時和有效治療提供了極大方便。

讓群眾看得起病

記者: 現在,農民還不是很富裕,一旦患病在身,往往會因高額的醫療費而增添新的痛苦,這些情況不容樂觀。

鄒伏:我們一直在努力構建體現溫情的”醫患連心橋”,近兩年來,我們結合“醫院管理年”和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等活動的開展,對廣大醫務人員加強了有針對性、多樣性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和法制教育,要求醫務人員做到廉潔行醫。為減少病人的醫療費用,讓利于民,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都在院內醒目位置建立院務公開欄,懸掛意見箱,公布舉報電話,對手術費、檢查費、常用藥品等各項收費內容上墻公開,并嚴格考核住院病人或門診病人藥品費用比例,規定可用可不用的藥堅決不用,必用的藥以療效相當、副作用不大、價格相對低廉的藥品代替。還簡化醫療手續,降低收費標準,手術費、藥費、接生費、住院費分別下降了20%左右。

記者:惠民醫療,是大勢所趨;減輕農民就醫負擔,是衡量一個地方醫療衛生工作先進與否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鄒伏:是的。2006年1月1日,香河縣全面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了香河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為保證參加合作醫療農民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建立了定點醫療機構準入制度、考核制度以及服務收費和服務行為的監管機制,并與全縣鄉鎮衛生院以上的20家定點醫療機構簽訂了服務協議書,明確規定定點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縣合管中心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河北省基本用藥目錄》,《目錄》內藥品使用率必須達到90%以上,實際藥品使用率低于90%部分,其報銷資金由定點醫療機構自行承擔,合作醫療管理中心不予支付。2007年,全縣農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219056人,其中民政資助人數為4309人,參合率達到86.3%。今年1~5月,已有32209名參合農民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報銷金額468.6萬元;其中門診報銷金額46萬元;住院報銷422.6萬元,其中報銷金額達萬元以上的有13人。

記者: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當前醫療改革的焦點,只有解決了百姓的就醫問題,建設和諧社會才會有更強力的支撐。

鄒伏: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開展惠民醫療服務,實施醫療惠民工程,這是緩解農村特困家庭就醫難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制定了多項政策,確保困難群眾看得起大病。規定凡是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均設立了扶貧病房,全縣共開設扶貧病房30間,床位75張,對貧困殘疾人和因患大病、重病導致家庭生活特別困難并持相關證件的住院患者,實行“一免三減”,即:免掛號費、減收5%治療費、減收10%檢查費、減收50%住院床位費。同時,減化救助對象的審批程序。原規定對救助對象要提供縣、鄉、村三級組織的證明,現規定只要村委會出具相關證明,各醫療機構就可以減免住院費、治療費和護理費,并實行24小時急診,對急、危、重病人先搶救治療,后辦住院手續。

鄉鎮衛生院扶貧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為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州、縣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我縣衛生計生服務能力,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圍繞我縣2019年縣摘帽任務目標,結合我縣健康扶貧工作實際情況,現將2019年健康扶貧工作任務目標、下一步工作計劃等如下發言表態:

一、2019年健康扶貧專項工作目標任務

一是完成縣婦計中心、疾控中心創等達標評審工作;二是對貧困人口實施“十免四補助”;三是用好“兩保,三救助,三基金”醫保扶持政策,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依規轉診至縣域外住院、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占比達到當年控費目標任務;四是強化生育秩序整治工作;五是對貧困患者持續實施醫療衛生扶貧基金救助;六是繼續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與群眾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引導群眾形成以基層首診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就醫格局,貧困人口中的常住人口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到100%。

二、非貧困村工作安排

一是積極對接縣委組織部及縣脫貧攻堅辦,以與村級活動中心打捆建設方式,在2019年實施非貧困村村衛生室建設。共計20個,其中新建16個,鞏固提升4個。整合資金共計88萬元,其中整合高海拔少數民族地區村級醫療體系建設資金83萬元,海聯援建村衛生室資金5萬元。二是對非貧困村貧困戶同樣實施享受健康扶貧各項政策。三是加大力度對非貧困村進行扶貧政策覆蓋宣講。

三、“回頭看、回頭幫”工作完成情況

對照“回頭看、后頭幫”實施方案內容,積極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工作:一是按照“鄉三有”的脫貧標準,截止目前我縣19個鄉鎮衛生院,已完成17個鄉鎮衛生院達標建設任務,其中鄉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上游蘇洼龍水電站(部分)建設征地范圍內禁止新增建設項目和遷入人口的通知》川府函〔2013〕75號文件要求,鄉屬于淹沒影響區域。

鄉因地址災害,現整鄉搬遷人口達89%。所以未修建標準化衛生院;二是按照“一低五有”標準,我縣61個貧困村,兩年任務一年攻堅的要求,截止目前已完成貧困村40個村衛生室建設并配備合格村醫。其中21個為鄉鎮衛生院所在地或是搬遷縣城周邊,醫療服務由衛生院及縣級醫療單位覆蓋,故無需建設。并按照村衛生室驗收達標標準,各村衛生室均已配備合格村醫;三是按照“一超六有”標準,2016-2019年以來均已按照每年控費標準完成控費目標任務。

(2016.01.01-2016.09.12實施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零支付”,2016.09.13-2016.12.31實施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10%以內。2017年實施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10%以內。2018年實施貧困患者縣域內、依規轉診縣域外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5%以內。)。并完成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保工作,完成基本醫療有保障任務標準;四是已于2018年11月底完成我縣9928名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五是已全面落實先診療后結算制度、“十免四補助”政策。六是按照“三個一”幫扶內容積極開展幫扶工作,做到政策曉、家底清、措施明、收支清。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表態

一是對標縣摘帽標準,查漏補缺。二是按照國檢、省檢標準規范檔案資料并裝訂成冊。三是已下鄉、進村、入戶的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四是嚴格按照序時進度,全面完成2019年目標任務。五是加強對各醫療單位的指導、督查,確保健康扶貧各項政策全面落實到位。六是持續開展“三個一”幫扶工作,加強支部共建共創建強基層組織。積極制定幫扶措施,進一步加強明白人培養和感恩意識,認真做好非貧困戶教育引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慈溪市| 义乌市| 平阴县| 南通市| 堆龙德庆县| 仁怀市| 大冶市| 巴中市| 新宾| 沁阳市| 贵阳市| 西吉县| 科技| 北海市| 锦屏县| 金塔县| 满城县| 寿阳县| 法库县| 淳化县| 玉树县| 崇信县| 边坝县| 呈贡县| 九寨沟县| 布尔津县| 双辽市| 永和县| 桃园县| 雷州市| 桃江县| 龙南县| 虎林市| 曲阳县| 奎屯市| 亳州市| 台江县| 文成县| 彩票|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