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介市場論文

中介市場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介市場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介市場論文

中介市場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土建施工;存在問題;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civi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is also very quickly.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particular to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focus on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draw lessons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ood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in practice, but also considered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causes;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L372+.3 獻標識碼:文章編號:2095-2104(2013)1-0020-02

1土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水平或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合格

砌筑砂漿的和易性差,直接影響砌體灰縫的密實和飽滿度;干磚上墻和砌筑操作方法錯誤,不按規定的砌磚法砌筑;水平灰縫縮口太大;砌體的抗壓強度和抗剪能力較差。

1.2麻面和粘模缺陷

出現麻面和粘模等缺陷的原因是模板沒有清理干凈,隔離措施沒有做好;如果是木模板可能是在使用之前沒用水濕潤好;鋼模脫模劑涂刷不均勻;模板沒有拚接好、縫隙沒有填充密實,造成混凝土在澆灌時漿液滲透到模板之外。

1.3砌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差

導致砌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差的原因有:外墻轉角處樓梯間和縱(橫)墻交接處,留置直槎;承重墻的最上一層磚、梁和梁墊下面、磚砌臺階的水平面上以及磚砌體的挑出層中(挑檐、腰線等),采用順磚,當上部承受荷載作用后砌體易被拉開,使砌體失去穩定性;填充墻的頂部和梁、板的下面,擺砌平磚,造成墻與梁和墻與板為活節點,因為這種砌法打灰不能密實,導致填充墻穩定性和整體性差;拉結筋設置的不準確,位置不對,長度、數量、彎鉤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規范規定。

1.4墻體滲漏

墻體漏水有很多原因。墻體砌筑質量不好,砂漿與砌塊之前粘接不牢固有縫隙,特別在北方寒冷地區,夏季雨水滲透冬季凍脹造成水泥砂漿開裂縫隙逐漸增多加大,雨水滲透造成墻體滲漏。此外墻面分格條施工質量不好,水泥砂漿的水泥含量過高造成水泥砂漿面層龜裂,墻體凸出部位滴水沿施工的不規范,墻體砌筑時腳手桿的洞眼沒有填充密實,這些因素都是造成墻體開裂的原因。

1.5板塊面層接縫處不平、縫隙不勻

造成板塊面層接縫處不平、縫隙不勻的因素有:塊體的外觀質量不合格,在使用之前沒有進行篩選,鋪貼后造成拼縫處不平、縫隙不勻等現象;鋪貼板塊面層時不用水平尺找平,板縫不通長拉線,易使板塊接頭不平及縫隙不勻;板塊面層鋪貼后,成品保護不好,在養護期內過早上人行走或使用,板縫也易出現高低不平。

1.6水泥地面空鼓

在施工之前沒有將基層的表面清理干凈,建筑垃圾和雜物存在其中,使面層和基層不能牢固的結合,基層含水率過小表面干燥,面層砂漿失水過多或過快,面層與墊層(或基層)粘結不牢;基層過于潮濕,表面有積水,特別在有積水部位,水泥砂漿的水灰比增大,影響上下層之間的粘結,容易使面層突鼓;管道溝上表面和門口處磚層過高或磚層濕潤不夠,使面層砂漿過薄以及干燥過快,也會造成面層開裂、空鼓。

1.7建筑物外表面開裂

造成建筑物外墻面開裂的原因較多。東北地區外墻面開裂的主要原因是墻龜裂造成雨水滲透,冬季凍脹造裂縫增大,如此反復多年之后墻體裂脫落;此外施工質量不好,面層與基層粘接不牢,施工之后養護不好也是造成墻面開裂的原因之一;施工季節也是影響墻體面層質量的原因,春季干燥面層失水過快會造成外墻面開裂空鼓。

2土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措施

2.1水平或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合格預防措施

改善砂漿和易性,如果砂漿出現泌水現象,應及時調整砂漿的稠度,確保灰縫的砂漿飽滿度和提高砌體的粘結強度;砌筑用燒結普通磚必須提前1~2 d澆水濕潤,含水率宜在10%~15%,嚴防干磚上墻使砌筑砂漿早期脫水而降低強度;砌筑時要采用“三一”砌磚法(即一塊磚、一鏟灰、一揉擠)。嚴禁鋪長灰而使底灰產生空穴和擺磚砌筑,造成砂漿不飽滿;砌筑過程中要求鋪滿口灰,然后進行刮縫。

2.2麻面和粘模的缺陷的預防措施

加強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嚴格控制水灰比,加強混凝土攪拌的后期管理,鋼模板加強清理均勻施涂隔離劑,木模板在混凝土澆灌之前加強脹模保證;模板縫隙用填縫材料填充密實;表面應平整光滑、潔凈,不得粘有干硬的水泥等雜物,模板拼縫要嚴密;鋼筋過密部位應采用同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分層澆筑,確保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實,嚴禁過早拆模。側模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而底模則應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或規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2.3砌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差的預防措施

磚砌體外墻轉角、縱(橫)墻交接處和樓梯間的墻體應同時砌筑,若不能同時砌筑,在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承重墻的最上一皮磚、梁和梁墊下面的磚、臺階的水平面上、磚砌體中挑出層(挑檐、腰線)等部位,均應用丁磚砌筑,以便受力后能保證砌體的穩定性;磚砌隔斷墻和填充墻的頂部均應采用斜砌方式砌筑,并應擠緊打嚴頂部砂漿,砂漿應飽滿密實;按規定要求設置隔斷墻和填充墻拉結筋。

2.4板塊面層接縫處不平、縫隙不勻的預防措施

加強進場板塊質量檢驗,對幾何尺寸不準、翹曲、歪斜、厚薄偏差過大、有裂縫、掉角等缺陷的板塊要挑出不用;鋪貼前,應由專人負責從樓道統一往房間引進標高線。房間內應四邊取中,在地面上彈出十字線,鋪好分段標準塊后,由中間向兩側和后退方向順序鋪貼,隨時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平,縫隙必須通長拉線,不能有偏差。分段尺寸要事先排好定死,以免最后一塊鋪不上或縫隙過大。

2.5水泥地面空鼓的預防措施

面層鋪設前,必須認真清理墊層(或基層)表面的浮灰垃圾;墊層(或基層)表面過于光滑應鑿毛。門口處磚層或基層凹凸過大,應鑿平處理,盡量使面層砂漿鋪設厚薄一致;面層施工前一天,應對基層進行澆水濕潤和認真涂刷水泥漿,并嚴格做到隨刷隨鋪設面層水泥漿。

2.6外墻抹灰表面觀感質量差、分格縫不平、缺棱錯縫的預防措施

墻面抹灰宜做拉毛處理,要在迎光下進行檢查表面平整度。分格條要從選材開始控制,要檢查分格條的幾何尺寸,使用之前要掌握干濕程度準確;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在水平線下邊,豎向分格條一般應粘在垂直線左側,以便檢查其準確度,防止發生錯縫、不平現象。面層壓光時將分格條水泥砂漿清刷干凈,待水泥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起出分格條,以免起條時損壞棱角,對分格條底灰不實處應用水泥漿修補。起出后的分格條應及時清刷水泥漿以便再次使用;分格條可采用一次性符合分格條寬度和深度的塑料條或鋁合金條,該條永遠鑲嵌在墻體上。分格條的斷面形式要防止抹灰收縮后彈出。

2.7外墻抹灰空鼓、開裂的預防措施

墻體與混凝土交接處應嚴格按圖紙和規范要求預埋拉結鋼筋,發現遺漏拉結鋼筋時應與設計部門研究加強措施;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油漆、隔離劑等,均應在抹灰前清除干凈,在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灰時,其表現應用介面處理劑或鑿毛處理;嚴禁使用強度及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細砂和特細砂以及受凍過的石灰膏;嚴格控制砂漿配比。抹灰砂漿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能,水泥砂漿保水性能差時,可摻入石灰膏,粉煤灰或塑化劑等調整好配比。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逐年提高,但仍有施工企業存在技術素質低、質量管理差、懂技術管理的人員少以及對規范、規程、質量標準貫徹不到位的情況,導致土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因此做好土建工程施工減少問題出現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剛.土建施工中的技術問題分析[J]. 中華建設. 2012(02)

[2] 白洪濤,連云峰.安裝與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技術管理要點[J]. 河南建材. 2011(06)

中介市場論文范文第2篇

宏觀匯率決定理論模型假設交易者是同質的,信息對匯率的作用是相同。但是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理論認為這種假設同現實是不符的,他們認為交易者是異質的,匯率基本面的信息是分散的,市場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來吸收這些分散信息。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理論最初關注的主要變量是交易者的異質性、私人信息和交易制度,隨著各種微觀結構理論模型的涌現,該理論的主要變量變化為指令流,即帶符號的交易量(Kyle,1985)。客戶買進為正的指令流,客戶賣出為負的指令流。作為信息的加總器,指令流最基本的作用是信息的中介,它成為連接宏觀基本面信息和匯率的橋梁,也是連接微觀交易主體和匯率的樞紐。

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的方法證明:做市商間指令流能夠解釋現匯匯率報價的60%左右(Evans&lyons,2002),其實證結果遠遠好于宏觀匯率決定理論模型,而且微觀結構方法能夠對國際金融學中匯率決定的三大謎團做出解釋(Evans&lyons,2004)。外匯市場分散的信息通過客戶指令流傳遞給做市商,再通過做市商之間的交易加總這些信息,影響到現匯匯率。客戶指令流是客戶投資組合調整的結果(Evans&lyons,2002),如果客戶對外國基本面的預期好于做市商,客戶就會增加外幣的持有,帶來正向的外幣客戶指令流,反之亦然(Evans&lyons,2007)。做市商是風險的規避者,他通過在外匯市場頻繁交易出清頭寸,從而帶來外匯市場巨大的交易量(lyons,1997)。宏觀基本面信息既可以直接傳遞影響到匯率,也可以通過指令流的渠道傳遞影響到匯率,因而投資組合調整模型認為,利率差和做市商間指令流的變化是現匯匯率變化的主要決定因素(Evans&lyons,2002)。客戶指令流也是現匯匯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因為決定客戶指令流變化的信息結構和決定現匯匯率變化的信息結構是相同(Evans&lyons,2006)。

二、國際外匯市場和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

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分類,外匯市場按照交易工具可以分為傳統的外匯市場和外匯衍生品市場。前者包括現匯交易、遠期交易和外匯掉期交易(foreignexchangeswaps)。后者包括貨幣互換(currencyswaps)交易、外匯期權交易以及其他涉及外匯的衍生品交易。

1.傳統外匯市場

從表1可以看出,傳統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在逐年大幅攀升,在12年時間中日均交易量翻了將近3倍。僅以2007年為例,傳統外匯市場日均交易規模達到3.2萬億美元,2004年為1.95萬億美元,增長率為71%。2007年,現匯日均交易規模為1.005萬億美元,遠期的日均交易規模為0.362萬億美元,外匯掉期日均為1.714萬億美元。增長率最大的是外匯掉期交易,2007年比2004年增長了近95%。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1995~2007年中,處于前五位的交易幣種始終是美元、歐元(或者德國馬克)、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占比高于160%;而且貨幣對主要是美元和以上幾種貨幣的貨幣對,占比高于55%。僅以2007年為例,在傳統的外匯市場中主要的交易貨幣包括美元(86.3%)、歐元(37%)、日元(16.5%)、英鎊(15%)、瑞士法郎(6.8%)、澳元(6.7%)、加元(4.2%)、瑞典克朗(2.8%)、港元(2.8%)、挪威克朗(2.2%)。在交易的貨幣對中,美元貨幣對占比86%,歐元貨幣對占比僅為10%,其他貨幣對占比僅為4%。美元貨幣對主要包括美元/歐元(27%)、美元/日元(13%)、美元/英鎊(12%);歐元對主要包括歐元/日元(2%)、歐元/英鎊(2%)、歐元/瑞郎(2%)。

2.外匯衍生品市場

OTC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日均交易規模為0.29萬億美元,2004年為0.14萬億美元,增長率為110%。2007年,貨幣互換交易日均規模為0.08萬億美元,外匯期權為0.212萬億美元,其中增長率最大的是貨幣互換,2007年比2004年增長了近300%。

在外匯衍生品市場,主要的貨幣對為美元貨幣對和歐元貨幣對。2007年,美元貨幣對的日均交易規模為0.233萬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110%,其中貨幣互換0.076萬億美元,外匯期權0.158萬億美元;歐元貨幣對的交易規模為0.041萬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95%。

3.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2007年,中國內地的日均交易量占國際外匯市場的比重,在傳統外匯市場上為0.2%,在衍生品市場的占比為0;香港特別行政區占比分別為4.4%,0.9%;臺灣的占比分別為0.4%,0.1%。在所有的交易貨幣中,中國人民幣占比僅為0.5%,港元占比2.8%,臺幣占比為0.4%。

如表3所示,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2007年總的交易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同比提高了近90%;外幣掉期,2007年交易總量達到0.3萬億美元;遠期交易量,2007年交易總量僅為0.02萬億美元。相對于國際外匯市場日均3.2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來講,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極為有限。

在銀行間市場總交易量中,做市商的交易量占比極高,2006年做市商間交易占比達到了93%,2007年為90%。

三、2005年7月以來,中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總結

2005年7月21日,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同時加強了中國外匯市場的發展。2005年8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了加強中國外匯市場發展的四個方面的措施:擴大交易主體(符合條件的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會員);增加詢價交易方式(在銀行間市場引入了詢價交易系統,詢價交易是一種實行雙邊授信,雙邊清算和風險自擔的交易方式);豐富市場的交易品種(在銀行間市場開辦遠期外匯交易,銀行間市場的會員都可以參與遠期交易,而且遠期交易都是詢價交易,可以實行本金全額交割或者是軋差交割);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外管局管理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

在外幣兌外幣和人民幣兌外幣兩個市場都引入了做市商制度。2005年5月1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外幣交易系統上線后,銀行間外幣對外幣的做市商市場逐步形成。2005年末,會員銀行30家,10家做市商(中資行3家,外資行7家)。2006年年初開始在人民幣外幣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提供雙邊的買賣報價,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當時,共有13家做市商,中資銀行8家,外資銀行5家。

交易方式方面的發展:引入詢價交易,延長交易時間。2006年初,即期外匯市場推出了詢價交易,詢價交易的結束時間為下午17∶30,交易成本僅為競價交易的1/30,而且人民幣遠期市場也僅實行詢價交易方式。詢價交易推出之后,詢價交易的規模遠遠超過了競價的交易規模。2006年年末,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詢價交易量與競價交易量之比為18.3∶1。2007年上半年,該比值變為170∶1。2007年全年,該比值為130∶1。2006年10月9日,統一了詢價交易和競價交易的結束時間,閉市時間統一調整為17∶30。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定方式的變化:從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作為中間價變化為通過詢價和加權平均的方式確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2005年6月末,以前一交易日即期交易的加權平均匯率,作為下一工作日人民幣對外幣交易中間價;2005年7月21日以后,以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2006年1月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每個交易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并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后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其他幣種中間價確定方式:通過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和國際外匯市場各幣種當時的匯率套算得到。

擴大了交易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公司可以申請成為銀行間市場的會員。2005年8月以來,增加了2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和1家非金融公司。1家信托投資公司在2005年下半年成為會員,中化財務在2007年4月成為會員,中化集團在2005年10月成為會員。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區間擴大:從0.3%變化為0.5%。2005年7月20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為0.3%,2007年5月21日,浮動幅度由0.3%變為0.5%。

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產品:增加遠期交易、外幣掉期和貨幣掉期交易。2005年8月15日,銀行間市場正式推出遠期人民幣外匯交易業務。2006年4月24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2007年8月,人民銀行推出了貨幣掉期交易。2007年12月10日,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交易正式在銀行間市場上線。

交易系統方面的發展:從多系統發展到統一的集合系統。2005年5月18日,銀行間外幣對外幣的買賣系統上線,2005年8月15,銀行間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正式上線,遠期交易實行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詢價交易方式。2007年4月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新一代外匯交易系統上線,該系統集合以前的各種交易系統,各種外幣交易在這一個系統上都能夠完成。新系統支持了人民幣外匯即期、遠期和掉期交易,同時支持人民幣對外幣和外幣對外幣兩個市場,以及競價和詢價兩種交易模式。

豐富了即期外匯市場交易的貨幣對:2006年8月1日,即期外匯市場增加了人民幣兌英鎊,至此即期外匯市場共有5個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兌美元、港幣、日元、歐元和英鎊。

隨著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快速發展,參與主體不斷擴大,產品序列繼續豐富,市場基礎設施日趨健全,成交量大幅增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隨著外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品種不斷豐富。外匯市場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防范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四、中國外匯市場微觀結構分析

1994年,中國開始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外匯市場,尤其是銀行間外匯市場得到充分的發展。2005年7月之前,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共有366個會員,主要成員是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2005年7月以后,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公司基于本身的外匯實際需求在滿足中國人民銀行要求的前提下,都可以作為銀行間市場的會員參與市場交易。2007年7月末,銀行間外匯市場共有263家會員(經過重新登記以后的數量),其中做市商22家,非做市商的銀行會員238家,其他金融機構只有2家(1家信托投資公司,1家財務公司),企業會員只有一家。2007年年末,會員數增加到268家。

2006年1月4日,中國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全面正式引入人民幣對外幣的做市商制度。2005年年末,共有13家做市商(中資銀行8家,外資銀行5家)。2006年年末,增加到21家(中資銀行13家,外資銀行8家)。2007年年末,達到22家(中銀資行13家,外銀資行9家)。

1.1994~2005年12月,中國外匯市場微觀結構分析

在一般情況下,外匯市場微觀結構是指包括做市商的交易結構,客戶同做市商交易,做市商再同其他做市商交易。在2005年7月以前,在中國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沒有實行做市商制度。1994年到2005年年末,在中國的外匯市場中不存在外匯市場的這種包括一個定價中心的市場微觀結構。

在此期間,中國實行的匯率制度類似于固定匯率制度。1994年我國確定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后,中國政府加強了外匯市場的管制,維持人民幣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8.2765人民幣的水平。1999年,IMF重新核定中國的匯率制度,認為中國的匯率制度已經從1987年核定的浮動匯率制度轉變為目前的傳統釘住匯率制度(GuijunLin,ect,2003)。同時,中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中國人民幣銀行在外匯市場中投放本幣,買進外幣或者是賣出外幣,回籠人民幣,保持匯率的穩定。由于中國的貿易收支順差持續多年,國家累積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在這種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匯率水平基本上不能反映基本面的變化,自然同市場微觀結構也沒有任何關系。

GuijunLin,etc(2003)提出在1994~2003年,中國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是中國銀行——中央銀行的雙寡頭的壟斷市場結構。中國銀行作為客戶的經紀人,買進客戶的外匯,中央銀行買進中國銀行賣出的全部外匯。在這種市場結構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可以基本保持不變。在這段時期,中國人民銀行就相當于外匯市場的做市商,而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成員都是客戶。在這種類似的外匯市場微觀結構中,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干預活動帶來的指令流平滑了外匯市場其他交易主體帶來的人民幣匯率的上漲壓力。Salih.N,etc(2006)認為,國際外匯市場主要以場外市場為主,是無形的市場,但是中國外匯市場是一個有形和無形并存的市場,主要以銀行間外匯市場為主,仍然保留著集成交易的形式,外匯市場的這種特點保證政府能夠對外匯市場實行有效控制。

2.2006年以后的中國外匯市場微觀結構分析

2005年7月21日,中國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之后,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改變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確定方式,引入了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增加了外幣遠期、外幣掉期和貨幣掉期交易。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大幅提高,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匯率出現了雙向的波動,人民幣匯率彈性擴大。在2007年上半年的117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匯率升值日期為74天,貶值日期為43天。

(1)人民幣外幣市場的做市商定價中心的作用日趨強化

在匯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中國加快發展做市商市場。因為做市商集中了市場上供求信息,是主要的定價中心。2006年1月4日,銀行間人民幣外幣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由于人民幣匯率的波幅在擴大,交易量快速提高,做市商利潤空間增大,主要的國際銀行踴躍地爭取成為做市商,做市商的數量不斷增加。2007年年底,人民幣外幣市場共有22家做市商。盡管人民幣外幣做市商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中國已經具備了一般意義上的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的制度基礎。

做市商市場作為定價中心的作用在日趨強化。人民幣短期匯率的變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中間價和波動區間,而做市商在這兩個部分中都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幣外幣市場做市商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確定方式的變化強化了做市商在中間價確定中的作用。2006年1月3日以后,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向所有的做市商詢價后,去掉最高和最低價再加權平均得到。做市商的報價決定了人民幣外幣的中間價。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進一步完善反映了市場在決定人民幣匯率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提高(SAFE,2006)。其二,做市商間的交易指令流決定了日內匯率在既定區間內變化。客戶指令流傳遞和集合了市場供求的基本信息,做市商再從客戶指令流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決定做市商間的交易報價。2007年全年,做市商間交易量占比達到90%,這表明,由于做市商市場中利潤豐厚,做市商間交易頻繁。做市商在尋找人民幣匯率的限定性均衡報價中引導人民幣匯率在既定區間內變化。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結論:人民幣短期匯率市場化程度相當高,做事商定價功能日趨強化,匯率變動主要由做市商來決定。

(2)銀行間外匯市場客戶結構單一

Lyon(2001)提出,在外匯市場中,交易分為交易商間直接交易、交易商間的間接交易以及交易商和客戶的交易,其中各自占比為1/3。交易商和客戶間的交易又包括交易商和其他金融機構間的交易(其他金融機構是指:除了做市商以外的金融機構)以及交易商和非金融機構間的交易。由于金融機構的杠桿比率不同,其他金融機構又區別為杠桿金融機構(例如:規避基金)和非杠桿金融機構(例如: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按照BIS的分類(見表4),交易被分為交易商間的交易、交易商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易、交易商和非金融機構的交易。

據BIS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傳統外匯市場的全部日均交易量中,交易商之間的交易占比40%~60%,但是在逐年下降;而交易商和客戶間的交易規模占比明顯在逐年提高,尤其是交易商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易規模占比大幅增加。以2007年為例,交易商之間的交易占比下降為43%,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易占比提高到40%,同非金融機構的交易占比提高到17%。

我國外匯經紀公司剛剛開始出現,所以做市商間的交易都為直接交易。從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客戶結構來看,做市商的客戶幾乎都是非做市商會員銀行。例如,2007年上半年,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會員共有263家,其中做市商22家,非做市商的銀行會員238家,其他金融機構只有2家(1家信托投資公司,1家財務公司),企業會員只有1家。99%的客戶都是銀行金融機構,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數量過少,杠桿類和非桿杠類金融機構為零。這種同質的客戶結構在兩年內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按照Lyons(2001)的分類,中國外匯市場做市商的客戶完全同質,結構單一。按照BIS的分類,中國外匯市場的交易幾乎都是交易商之間的交易,即做市商銀行和非做市商會員銀行間的交易。

客戶結構方面的差別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的金融體系是市場主導性的,外匯市場以場外市場為主,90%的交易商是做市商,做市商同外匯最終使用者的距離很近;但是中國的金融體系是銀行主導型的,外匯市場以銀行間外匯市場為主,不到10%的交易商(即會員銀行)是做市商,做市商僅同部分的外匯最終使用者有直接的聯系。

同質的客戶結構確保了市場穩定,但是卻不能及時而充分地傳遞關于經濟基本面的信息和市場各種需求變化信息,不利于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

綜上所述,在2006年以前,中國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是雙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在這種市場結構中,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但是2006年以后,中國的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但是做市商的客戶結構完全同質,在這種外匯市場的微觀結構中,人民幣短期匯率主要由做市商來決定。

五、中國外匯市場微觀結構同發達國家的差別

中國作為一個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市場的發展同主要的發達國家自然存在差別。中國外匯市場具有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市場的一般性特點,同時也具備其特殊性。

1.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的特殊性

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市場微觀結構同發達國家不同,這些差別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其一,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市場中做市商制度引入較晚,匯率形成機制亟待完善。例如,中國在2006年年初才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其二,中央銀行干預更加頻繁,央行干預指令流對匯率有決定性作用(例如:印度、中國、克羅地亞等)。中央銀行也可以通過設定貨幣匯率波動率區間的方式來間接地管理外匯市場。例如,克羅地亞庫納/美元波幅為+(-)15%(Galacetc,2006),中國人民幣/美元波幅為0.5%(中國人民銀行,2007)。其三,外匯市場的交易成本較大,交易量較小。其四,宏觀變量(利率差)可以解釋匯率變動的78%(例如印度)(Bhanumurthy,2000);其五,客戶指令流異質性的含義不同。在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客戶指令流對匯率的影響比非金融機構的影響更大、更加顯著(Lyons,2001),杠桿金融機構的指令流和非杠桿金融機構的指令流對匯率的作用力不同(Evans&Lyons,2006)。但是在新興市場國家主要的差別是外國客戶的指令流和本國客戶的指令流包括的信息量不同。外國客戶指令流包括更多的信息,而本國客戶只是流動性的提供者,指令流不包含信息(例如匈牙利)。其六,本外幣資產不是完全的替代品。發達國家本外幣資產是完全的替代品,只是收益率上有差別;但是新興市場國家,本外幣資產不是完全的替代品。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賬戶沒有完全開放,外匯市場是不完全的市場,匯率是在不完全市場中決定的。但是發達國家外匯市場是完全的市場,貨幣匯率是在完全市場中決定的。

2.中國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的特殊性

(1)信息傳遞的過程不同

發達國家(主要指美國和英國)的金融體系是市場主導型的,從而外匯市場以場外市場為主。信息傳遞和處理的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指令流只包括客戶指令流和交易商間指令流。

中國的金融體系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外匯市場是有形和無形并存的市場,而且主要以銀行間外匯市場為主。部分希望成為銀行間會員的機構,考慮到成為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資格的高成本,或者是考慮到會員身份的高壟斷性,他們會紛紛放棄申請成為銀行間會員,轉而通過各自的賬戶銀行(賬戶銀行一般都是銀行間會員)來完成外匯交易,而賬戶銀行再通過同做市商的交易將這種信息傳達給做市商,最后做市商之間再進行交易,通過做市商間的指令流將場外市場中客戶(客戶市場外匯的最終使用者)投機或者套利的需求體現在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上。

由于中國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系統,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外匯市場又以銀行間市場為主,這種制度框架導致場外市場客戶指令流通過會員銀行的指令流來傳達宏觀基本面和市場供求信息。這種交易機制的差別導致了信息傳遞和處理過程如圖2所示。其中指令流包括場外市場客戶指令流、場內會員銀行客戶指令流以及交易商間的指令流。

區別概括為兩點:其一,增加了場內會員銀行客戶指令流;其二,做市商通過場內會員銀行客戶指令流來提取場外市場客戶指令流,獲得基本面的信息。

(2)中央銀行指令流對匯率變化有決定性作用

筆者認為,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處于政府逐步緩慢退出、市場逐步進入的階段。當中國外匯市場具備了合理的定價能力后,政府退出的速度會加快,市場定價的決定權會提高。如上文所述,在2005年7月以前,中國人民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進和賣出外匯從而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2005年7月匯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幣/美元匯率在既定的幅度內波動,這說明市場具有了一定的定價權,但是由于波幅較窄,這種權利非常有限。但是在2007年5月21日,人民幣/美元波幅從0.3%提高到0.5%,市場的定價能力逐步放大。波幅限制其實就相當于中央銀行的指令流仍然在人民幣匯率決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來講,人民幣匯率形成處于過渡階段,市場定價的力量在日益提高,政府力量在慢慢的削減。由于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會員結構相對單一,無需對客戶的指令流進行再分解。但是中央銀行同做市商交易形成的指令流包含的信息同一般客戶的指令流包含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對匯率的影響也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對做市商的客戶指令流進行分解的話,最好分為中央銀行的客戶指令流和一般的客戶指令流,而且需高度重視中央銀行的客戶指令流信息量。

中介市場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水電站;主接線;電氣設計;接線方案

中圖分類號:TV72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小水電站經過多年的發展,供電方式和運行模式都在不斷地變化。但水電站的接線方式還沒變,還是采用傳統的接線方式,發電機側中性點接地系統的供電達到400/230V是這種接線方式的特點。此接線方式還有重要的優點:電網停電時,可以對附近的區域負荷自發自供,可以為全站提供正常的照明電。原理:電網出現故障而停電時,自動關閉機組,轉成空載但不滅磁,保護動作跳閘。好處:內部過電對較低壓網絡的影響較小,較安全可靠,保護簡單,在單相接地故障出現時動作跳閘。同時,這種接線方式也有自身的不足,下面對這種方式的缺點以及改進措施進行全面分析。

2 主接線電氣設計

2.1 設計原則

水電站的主接線電氣設計要同時考慮很多因素,如:電站的地形、運輸條件、電站樞紐的總體布置、水電站規模、水文氣象等。電力系統對電站的要求是穩定性,必須做到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節約成本、接線方式簡單清晰、后期維護方便、操作靈活和供電的安全可靠。

2.2 比較發電機電壓側接線方案

方案一,采用單母線隔離開關的接線方式。在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母開關始終處于分段狀態。1臺SF10-31500/110/10.5kV雙卷變壓器與1G發電機接于I段母線,正常運行時形成單元的運行方式,1臺SF10-63000/110/10.5 kV雙卷變壓器與2G,3G發電機接于II段母線,正常運行時形成擴大單元的運行方式。發電機電壓母線I,II段分別與兩臺廠用變壓器相連接,相互間形成備用。

方案二,1臺SF10-31500/110/10.5 kV雙卷變壓器和1G發電機相連接形成單元接線;1臺SF10-63000/110/10.5kV雙卷變壓器和2G,3G發電機相連接形成擴大單元接線;發電機電壓母線I,II段分別連接兩臺長用變壓器,相互之間形成暗備用。生活區、船閘和壩頂等用電和外接設備的電源與10.5kV母線III段連接。這兩套組合的保護裝置任何時候只能使一套運行。

2.3 兩方案的經濟比較

方案一,該方案的優點是發電機電壓側設備少、布置方便、后期維護簡單方便、接線簡單。和方案二相比,方案一需要的高壓設備相對較少,變壓器臺數也較少,這樣開關站的占地面積就會縮小許多,開關站的開挖量減少了很多,節約了設備的投資和土建的支出。但是,方案一也有一些缺點,比如運行的靈活性較低,可靠性也較低。因為與發電機電壓母線I,II段相連并起輔助作用的設備過多,當這些設備發生故障時,與該段母線相連的發電機就會停止運行,最終的結構就是無法向外輸送電能。另外,由一臺變壓器連接兩臺機組,發生故障時會產生較大范圍的影響。在后期的維護中,對機組進行檢修時或有故障出現時,兩臺機組及要同時斷電,這樣會對電能造成嚴重的損失。

方案二,該方案的優點是運行過程中靈活性更高,可靠性也更高。方案一所采用的保護裝置是由正空負荷開關和高壓限流熔斷器組成的,這樣對生活區和船閘的變壓器及外接的備用電源的過載、短路和斷相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在運行中如果其中一個變壓器出現故障,熔斷器會切斷短路電流,相比于斷流器動作時間更短,更加安全可靠,機構相對簡單,不會有拒合與拒分的情況。因此,由于輔助設備發生故障而導致的電能無法輸送的情況大大減少了,從而保證發電機運行時的安全和可靠。而它的缺點就是投入會比較大。

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具有更高的靠性,且第二方案在運行時更加的靈活。它以真空負荷開關及高壓限流熔斷器為保護裝置,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生活區的電壓器、船閘變壓器和外接備用電源的斷相、過載、短路等情況的發生。如果其中的一個輔助電壓器發生了短路情況,這時熔斷器會自動快速地切斷短路電流,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電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使用第二方案的操作也相對比那個簡單。這樣就在很大成度上將少了由于輔助設備發生故障而導致發電無法輸送的情況,從而大大提高了發電機運行的安全可靠性。但是其花費相對較大。

2.4 方案推薦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第二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相對第一方案都比較高,其故障發生的概率相對較低,同時降低了因事故發生而引起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選擇第二方案是最為科學及合理的。從經濟層面來講,第二方案可以減小各種變壓器的故障發生概率,雜檢修時也比較方便。所以,我們從諸多方面考慮,第二方案是最容易被采用的。

3 關于水電站主線電氣設計問題的分析

3.1 高壓限流熔斷器

高能氧化鋅電阻和限流熔斷器共同形成一種高壓限流熔斷器保護組合。在全廠全部的系統和發電機總的短路電流和廠變高壓側所產生的電流相同,如果在此處使用斷路器,則必須使用大開電流的短路器,其需要的費用非常大,所以一般不會使用大機組,所以選用RUR熔斷器來設計和改造電站。它可以快速地限制短路電流,避免廠變爆炸事故的發生。同時可以保證母線、主變壓器以及發電機不受到短路電流的影響。

3.2 中性點接地方式

在以前都是采用消弧線圈接地的接地方式作為發電機的中性點,這一方式滿足了國家的相關標準。它在工作時都是以人工的方式來完成。在目前,我國多數發電機中性點都采用接地變壓器進行接地處理,這一改變使得接地的電容性電流不經過消弧線圈綜合,所以在發生發電機的單機接地事故時,接地的電流機會遠遠超過國家的標準值,因此這個時候就要需要作用與跳發電開關。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避免單相接地故障轉化為相間故障或匝問故障,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根據這一設計思路,我們主要以單相接地故障產生的過電壓,以中性點的接地變壓器接地的方式進行。

3.3 關于接地系統以及過電壓保護的分析

在屋頂設立避雷裝置,然后使用接地扁鋼和地網連接,能夠非常有效的保護電站因為直雷擊而帶來的巨大危害,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變電站的安全性。雷擊時會產生一定的電波,這些電波可以沿著110千伏的線路進行破壞,所以在110千伏線路上設置避雷裝置時要將保護器放置在低壓電柜內,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結語

在對電氣主線進行接入時要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還必須考慮電站的運輸條件及其所處的地勢、電站的規模、設施的特征特性以及相關的環保工作等條件。電力系統要求電站具有穩定性,必須做到經濟合理、節約投資、接線設計簡單清晰、檢修維護方便、運行操作靈活、供電安全可靠方便。

參考文獻

中介市場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道路橋梁 橋梁病害 橋粱加固

一般而言,路橋工程建設必須要考慮作業環境、條件與施工技術、工藝的銜接。尤其是對道路工程的基礎作業而言,就必須要側重考慮路基土的性質、作業施工技術、施工工藝、以及后期道路養護等,以此才能因地制宜、方法得當的控制好基礎工程的作業質量。避免因為土質基礎環境不良(淤泥、軟土、亞粘土等)而未能做到及時控制導致工程質量、功能受損。

一、道路橋梁常見結構性危害的形成原因

關于道路橋梁常見結構性危害的形成原因,我們可以從微觀本質和宏觀現象兩個不同的層面來進行認識。微觀上看,橋梁結構在建設的時候就是要求有足夠的強度來承受作用于其上面的外力;與此同時整體結構的各部分又要求要有足夠的剛度,以此來保證橋梁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于發生太大的變形;總體結構還要有耐久性。也就是說,這些微觀層面條件的不滿足將直接導致道路橋梁結構性危害的發生。宏觀上看,則可以將可能導致橋梁結構性危害的原因分為五個大的方面。(1)橋梁在設計階段就已經不符合實際的荷載要求;(2)橋梁在實際的施工建設過程中質量或者是結構不符合標準;(3)橋梁在建設完成后的后期養護工作不到位;(4)自然災害對橋梁的結構造成損壞;(5)橋梁所處位置本身的地質缺陷。這些外界條件的變化就有可能導致道路橋梁結構的危害發生,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護。

二、加固技術研究探討

(一)加強地基處理

深層攪拌法加固橋頭軟基。該地基加固工藝需要深層攪拌機械設施,主要利用漿料或水泥這類的固化劑作為原料。具體設施作業時,要通過設備的攪拌機的葉片攪拌、吸收空氣水分、以及一系列物理與化學反映,才能使橋頭軟土地基轉化為性能良好的復合地基,從而能夠使橋頭軟土地基的荷載、承載效用提高,降低沉降量以及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達到加固道路邊坡穩定性能的目的,進而避免了跳車現象發生。

(二)道路橋梁加固增強技術

本文以最常見的道路橋梁結構形式的上部結構及其常見的加固方法進行說明。梁式橋上部結構加固增強技術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部粘貼加固法、外部預應力加固法、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增設縱梁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采用增大構件的截面面積,根據荷載大小和凈空條件不同,可分為以加大截面面積為主和加配鋼筋為主兩種加固方案。外部粘貼加固法系用型鋼、玻璃鋼等材料通過環氧樹脂等粘合劑粘貼在結構外部,以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一種方法。適用于構件尺寸受限制但又必須大幅度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場合,必須保證粘和劑的質量外部預應力加固法指運用預應力原理,在增設的構件或原有構件上施加一定初始應力的一種加固方法。采用對受拉區施加預加壓力,可以抵消部分自重應力,起到卸載、減小跨中撓度、減小裂縫寬度或閉合裂縫的作用。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通過增設支撐或橋墩,把簡支變為連續、在梁下增設如鋼架等加勁梁或疊合梁,以減小梁內控制截面峰值彎矩,提高承載能力的一種加固方法。增設縱梁加固法在橋梁墩、臺基礎穩定,并具有足夠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可采用增設承載能力高和剛度大的新縱梁,這些新梁與舊梁連接在一起共同受力。由于應運中的車輛荷載在新增主梁后的橋梁結構中重新分布,使原梁中所受荷載得以減少,加固后的橋梁承載能力和剛度得以提高。當增設的縱梁位于主梁的一側或兩側時,兼有拓寬的作用。此法適用于梁體結構基礎完好,而承載能力不能滿足要求的場合。

(三)橋梁結構加固新技術——錨噴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噴機設備也在不斷的發展,人們利用噴射口與錨桿、鋼筋網等配合起來一起使用,這樣就促進了錨噴技術的完善。在實際的工作中證實錨噴技術完全可以應用于橋梁上部結構的加固增強。噴射硅在工藝材料及結構等方面與普通現澆硅相比有許多優點,普通的現澆硅在施工的過程中需加人速凝劑,進而使其具有快凝、早期強度高的特點;但是,現在的噴硅射技術不用或只用側向模板,在運輸設備的時候,因為其非常的小巧,所以非常好運輸;在澆筑的過程中它可以獨立完成丁作的程序,而且它的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施工機械化程度高;并且它施工的速度非常的快、完成工作的效率非常的高,進而就節省勞動力;并且它的可設計性非常的強,可以按照加固整治的實際需要施噴出各種結構類型,用它施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會中斷正常的交通秩序。

(四)粘貼碳纖維增強塑料加固法

采用專門的樹脂將碳纖維粘貼于混凝土結構受拉表面,碳纖維與原結構形成新的受力整體,碳纖維與鋼筋共同承受荷載,降低了鋼筋應力,從而使結構達到了加固和補強效果。此法幾乎不增加結構自重和截面尺寸,不改變凈空高度,施工方便,對原結構幾乎不會造成新的損傷,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耐久性和抗疲勞性能,根據受力分析可進行多層粘貼進行補強,其方向性也可以靈活掌握。魄氧樹脂在溫度高于60℃時會呈現軟化現象,而橋梁—般受到陽光直射,橋面溫度高于60℃的可能性很大,不利于采用樹脂膠作粘貼劑。

三、結語

綜上所述,橋梁結構設計和施工狀況直接影響其使用性能的發揮,在分析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的具體因素發生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協調等必須征詢,建設單位必須要重視橋梁結構疾病治療、橋梁結構采取有效的加固方法,避免橋梁結構出現破損。

參考文獻:

[1] 韓國良.道路橋梁結構病害及加固流程、技術設計分析 [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 (12)

[2] 任廣泉,郝宏偉.淺談道路橋梁結構病害與加固 [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0 (11)

[3] 王麗.淺談道路橋梁結構病害與加固 [J]. 價值工程. 2011 (06)

中介市場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結構設計;常見問題;分析;處理措施

Abstract: the modern social fast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life, people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variety, innovation requirements is more and more intense, so the structure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also set the new reques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work practice and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backfill soil quality, the ground beam, steel anchor and expansion joi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structure design; Common problem; Analysis; Process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結構設計的原則是:適用、安全、經濟、美觀,同時要便于施工。這5個方面各有所重,又互為矛盾,最優建筑結構設計是這5個方面的最佳結合。結構設計一般在建筑設計之后。結構設計不能破壞建筑設計,建筑設計不能超出結構設計的能力范圍。結構設計決定建筑設計能否實現,在這個意義上,結構設計顯得更為重要。

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有一些具體的工程問題常常令結構工程師困惑。有些是規范(規程)沒有具體規定或原則規定而引起的問題;有些是施工方法或條件而引起的問題。這些具體的工程問題對建筑物的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甚至影響結構的安全。這要求結構工程師對這些工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妥善處理,力求反映結構的實際狀況,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現結合具體工程實例,就結構工程設計中遇到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1 回填土質量問題

在建筑中,地下室或地下結構都要遇到回填土問題,回填土質量好壞,對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側移、安全性有著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影響更大。先開挖基槽,施工完地下結構,然后土回填。某些地區用灰土回填,分層夯實,回填土施工質量往往難以保證。這有兩種原因,其一,灰土攪拌很難均勻,這需要較大的場地,因灰土量大有相當大的勞動強度;攪拌過程中,有一定的環境污染,在市區很難操作。其二,夯實過程中,臨近地下結構處和地下結構上的灰土很難夯實,易損壞地下結構。在結構計算中,地下結構部分一般作嵌固處理,如回填土質量不好,那就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使結構的水平位移加大,穩定性降低,抗側剛度減小,影響結構的安全。另外,較深的回填土夯實不好,常常引起地坪下沉、開裂,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如某郵電通信調度中心是一幢超高層建筑,地上39 層,地下3 層,結構高度138.6m。施工完地下結構后,用3:7灰土回填。主樓部分因基坑支護結構與地下室間沒有操作距離且深度較深,夯實困難。灰土攪拌不均勻,基坑里有建筑垃圾,回填土質量較差。裙房部分則回填土較厚且厚薄不均。對于主樓,引起的問題是,基礎埋深是否滿足規范?結構計算時地下結構是否算嵌固? 對結構的水平剛度影響有多大? 對于裙房,底層地面已確定為高級鋪裝,回填土過深是否引起地坪開裂、下沉?考慮了這些不利的影響,決定采用壓密注漿的方法對回填土進行加密處理。加密處理表明,回填土里存在著大量的空隙,加密用去了大量的水泥,處理相當成功,使用表明沒有發現地面下沉的現象,保證了結構的安全和建筑的正常使用。

2地梁問題

在框架結構中,地梁的設計是結構工程師經常遇到的。它的作用是,1)地梁與基礎連接,地梁對基礎起拉接作用,一定程度的調整基礎不均勻沉降;2)當基礎埋置較深時,地梁與框架柱連接,降底了框架柱計算高度,地梁對框架柱內力分析有一定的影響;3)地梁是支撐底層墻體的受力構件。地梁的受力狀態與普通的框架梁的受力狀態不同,普通的框架梁在荷載作用下,梁產生變形不受其他介質約束,梁上荷載傳遞給框架柱;而地梁在荷載作用下,梁變形受到土的約束,一部分荷載通過梁底土的反力和梁側土摩擦阻力傳遞給地基;另一部分荷載傳遞給框架柱。由于土反力的復雜性,目前定量確定土反力和梁側土摩擦阻力還有困難。在工程設計中,有兩種處理方法,第一種是把地梁按一層框架梁計算,不計地基土的影響,把荷載全部傳框架柱。這種處理方法使計算模型與實際情況不符。地梁與框架梁不同,地梁處沒有風力、地震作用,也沒有水平變形,按嵌固考慮。結構電算時,往往“底層層高”不高(即地梁與基礎頂面距離),形成“底層框架柱”為短柱或極短柱,使電算結果很不合理。第二種是把地梁不參與框架結構的整體計算,當作簡支梁,地梁的剪力傳遞給框架柱,不計地梁彎距的影響。筆者認為,盡管二種方法都有缺陷,相比之下,第二種方法要相對合理些。3鋼筋錨固問題

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筒體結構、剪力墻結構中,框架梁鋼筋在剪力墻錨固是非常重要的,強節點、強錨固是抗震概念設計的重要一環。實際工程中常因為剪力墻厚度不夠,而導致鋼筋水平錨固長度不夠,不能滿足規范8.3.8條的要求,水平錨固問題往往容易忽視。某工程中,主樓框架梁支撐在剪力墻上,剪力墻厚度為300,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框架梁縱向鋼筋為Ⅱ級鋼筋,直徑為25,Ⅱ級框架的縱向鋼筋錨固長度為40d,則為1000。詳見圖1,縱筋水平錨固長度應大于0.45IaE,即大于450。則剪力墻的厚度不夠。而且,剪力墻與框架梁縱筋綁扎在一起,造成鋼筋綁扎困難、混凝土澆搗條件不好。在剪力墻中設置暗梁,將框架梁縱向鋼筋錨入暗梁中,滿足規范的要求,詳見圖2。

4伸縮縫問題

伸縮縫也稱為溫度———收縮縫,是因為溫度的變化和混凝土的收縮會產生水平向和豎向的內力和變形。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不計算溫度和收縮產生的內力,是因為建筑物的溫度和收縮參數難以確定,另外混凝土不是彈性材料,它有塑料變形、徐變、應力松弛。實際計算的內力遠小于按彈性結構的計算值,因此由構造措施來保證。當房屋長度超過一定限值時,規范要求設伸縮縫。伸縮縫縫寬規范沒有規定,理論上是由計算確定。在工程設計中,是由經驗確定。在建筑物中設收縮縫,給建筑處理和美觀帶來不利的影響,現有建筑物流行不設伸縮縫。一般有兩種措施來保證,一是設后澆帶;另一種是在混凝土中添加微膨脹劑來減少溫度收縮應力。如以上兩種措施聯合使用,綜合效果會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收藏| 海南省| 凤凰县| 丰镇市| 茶陵县| 留坝县| 临沂市| 得荣县| 哈巴河县| 永春县| 贵南县| 龙江县| 嵊泗县| 巨野县| 望城县| 阳谷县| 霍山县| 龙岩市| 台州市| 平定县| 神池县| 朔州市| 保定市| 手游| 库车县| 札达县| 修文县| 江津市| 襄樊市| 南靖县| 柯坪县| 镇平县| 长春市| 景宁| 贡觉县| 十堰市| 宁晋县| 册亨县| 郯城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