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煤礦測繪論文

煤礦測繪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礦測繪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煤礦測繪論文

煤礦測繪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測繪工作;遙感測繪;應用

1 遙感技術發展概況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遙感技術就已經步入人們的視野,第一顆由蘇聯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就是憑借遙感技術而取得成功。截止到目前,遙感技術已譜寫了半個世紀的篇章,縱觀今天的遙感技術,已經不再應用于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多種應用在航天飛機衛星運轉、發射、檢測以及環境方面的遙感技術提供更為客觀、真實的數據。現階段,我國測繪工作具體涵蓋資源測繪、地質勘測以及環境檢測等方面,由于遙感技術的顯著性效果,在此行業中被普遍應用。

所謂的遙感技術,主要是指利用相關設備對遙遠的事物進行監測,從而獲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傳感器這項裝備可以說是遙感技術最為關鍵的設備。利用傳感器自身的傳播性能,遙感技術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經過確定及篩選之后,獲得有用的數據,同時再將這些信息與數據利用傳感器傳遞到地面,采用分析法與計算機技術對其進行系統的比較,最終得出較為全面、客觀的信息。此外,遙感技術滲透了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測繪科學及地球科學等學科知識,結合了各個學科的優點,整合而成的一項高端、先進而又精確測繪技術。

遙感技術具有獲取數據資料范圍大、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等特點。航空遙感具有技術成熟、成像比例尺大、地面分辨率高、適于大面積地形測繪和小面積詳查以及不需要復雜的地面處理設備等優點。缺點是飛行高度、續航能力、姿態控制、全天候作業能力以及大范圍的動態監測能力較差。但作為一種探測和研究地球資源與環境的手段,仍是方興未艾、不可取代的。

2 測繪工作中遙感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2.1 測繪遙感應用不夠廣泛

在我國,在所有的測繪工程項目中,遙感技術是完成任務目標的必備手段,可見,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技術的水平與領域也隨之不斷延伸。然而,由于人們習慣和觀念,對遙感技術存在一定陌生感,導致其推廣受限。

2.2 遙感工作資金造價高

在實際工作當中,有些測繪項目因為遙感技術價格高等問題望而怯步,隨著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促成遙感技術由最開始的理論層面正式步入實質階段,其具體的環境資源、災害監測、地質勘探以及地理測繪方面的檢測功能逐漸明顯。但是,仍然遙感技術造價高、花費大等特點仍然制約了其發展。此外,在我國,遙感技術主要應用在一些重點研發的科研項目上,譬如說資源勘探、環境污染以及地址災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礦開采或工程地址檢測方面的則少之又少。

2.3 遙感信息源空間分辨率較低,應用水平較低

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檢測以及地質災害勘測方面的優勢將會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失業用戶地質災害研究事業的長遠發展,所以,從某種方面來看,提高遙感技術信息員的空間分比率,在測量水平、覆蓋范圍、以及信息數據準確性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 完善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應用的策略及其具體做法

隨著時展,遙感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測繪工程項目中,遙感信息技術的漏洞與不足也愈加明顯,而完善遙感技術手段、加強其宣傳力度以及提高技術水平可以說是普及遙感技術的主要方式。

3.1 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

現階段,遙感技術在我國測繪工程項目中應用較為廣泛,因為遙感技術相比傳統的測繪工具,其優勢更為明顯,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現的測繪漏洞。

3.1.1 跟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遙感技術發生人為干預的情況較少,可以客觀、全面的將監測區域的情況反映出來。而若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測量,極容易出現誤差偏大或誤差累積等現象。而不得不說,遙感技術的測量數據比較真實、準確。譬如說:在礦區資源的定位和監測上,可以通過遙感技術來確定煤礦資源的具置,避免以為內不科學開采威脅生命或資源浪費等問題。

3.1.2 與傳統的測繪方式不同,遙感技術能夠動態實時、全方位、全天候的進行工作,這可以說是遙感技術最為顯著的特點,它以全球定位系統作為后盾與支撐,在完成空間定位與導航工作之后,能夠實時監測區域的實際情況。

3.1.3 遙感技術發展至如今,應用范圍已經極為廣闊,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區域的地質特點、資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況,從而獲取全面、精確的數據。

3.2 加強對遙感技術深度研究,拓展應用領域

可以說,在地質調查這項工作中,應用遙感技術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急迫需要與客觀要求,從事物本身出發來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國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講,遙感技術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應進一步以研究遙感技術為出發,提高其精度、準確度以及宣傳力度。首先,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說也為遙感技術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我國必須以進一步開發遙感技術為核心,以強國為目標從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國還需提高思想認識與觀念意識,增加遙感技術的覆蓋范圍,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解決當前各大測繪工程項目應用遙感技術而遭遇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拓展其技術領域。其次,相關部門也應重視起來,加強對遙感技術的推動、深入研發與鼓勵,可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來促進遙感技術的應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廣遙感技術,加大遙感技術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廣工作中,才能充分的顯示遙感技術對測繪工作的適應力與優勢。現階段,不少應用遙感技術的測繪工程項目已經發現遙感技術高超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技術優勢,譬如誰:能夠勘測不同地形,實現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火災等的全程監測,獲取真實的數據,為建立災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國災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適合監測不同地形,可實現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火災的全程監測,從而獲取有效的數據信息,為建立災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國災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增加遙感技術的覆蓋面積以及普及程度勢在必行。

3.3.1 利用遙感技術來降低項目工程的測繪造價,實現遙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實用度。只有降低資金成本,讓更多和項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幾個重點項目上。

3.3.2 提高遙感技術的空間分辨率也將有利于遙感技術的普及。早期遙感技術受分辨率限制,較多應用于宏觀的檢測,而當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遙感技術與地質的符合程度越來越高,受距離的限制也越來越小。但是相關人員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遙感技術地質檢測水平上還需進一步努力。

4 結束語

總之,在當今的測繪工作中,應用遙感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科技的進步,遙感技術的覆蓋范圍將會大大增加,實現遙感工程司、災害、氣象、地質遺跡環境資源監測等項目,拓展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讓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災害預防、社會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覃永勤.淺談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2,(08).

[2] 慶斌,韓金芳,馬麗新,等.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地質測繪中的應用[C]//第二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2010.

煤礦測繪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煤礦測量;地面測量;井下測量;工作流程;測量精度

煤礦測量的主要任務是在煤礦勘探、設計、開發和生產運營的各個階段進行測量,對礦區地表面的地形進行測繪,對地下的巷道布置和采掘方向測量定向,為煤礦設計、生產運營提供依據。煤礦測量包括地面測量和井下測量兩部分。煤礦地面測量與常規測量方法相同,控制測量一般使用靜態GNSS測量或GPS(CORS) RTK方法;地形圖碎部測量多使用全野外數字化測圖方法,使用GPS RTK結合全站儀進行測量 ;由于免棱鏡全站儀或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可以進行遠距離非接觸測量,對于測量人員難及區域及危險區域有較大的優勢;礦區地面沉降監測一般使用S05型號的高精度電子水準儀按照二等水準精度要求測量。受觀測環境影響,GNSS技術無法在井下測量中應用,井下控制測量一般采用全站儀導線方法;受到累積誤差影響,很多時候需要加測陀螺邊。可以看出,在煤礦測量中,對于不同的工作,需要有針對性的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在滿足測量精度要求的情況下,選用合適的測量方法,可以提高測量工作效率,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1 煤礦地面測量工作

1.1 控制測量

1.1.1 平面控制網布設要求

煤礦地面控制網是煤礦測量的基礎和依據,要統一規劃、綜合考慮:從當前需要和長遠要求兩方面決定控制點的精度和點的密度;充分顧及煤礦的地質和開采情況,使主要控制點盡可能長期保存。由于采用國家坐標系很多時候無法滿足投影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5cm/km(即1/40000)的要求,需要建立獨立坐標系。獨立坐標系的建立方法如下:

(1)采用選取礦區中央子午線的方法,建立獨立坐標系;

(2)采用選取礦區抵償高程面的方法,建立獨立坐標系;

(3)以上方法無法滿足投影變形要求時,采用綜合選取礦區中央子午線和抵償高程面的方法,建立獨立坐標系。

1.1.2 工程實例

某煤礦測區范圍約10平方千米,工期緊任務重,使用靜態GNSS測量方法布設E級控制網作為首級控制網。

(1)設計依據:

設計主要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 2007)、《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

(2)控制網網型布設及測量精度

控制網共28個點使用邊連式方法布網(如圖 1所示),其中聯測已知控制點3個,采用 5臺GNSS接收機、按照E級GNSS控制網要求觀測,控制網的平均邊長、點位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應滿足相關規范及技術設計的要求。

(3)控制網選點、埋石

GPS點位選擇方便,圖形結構靈活,但考慮GPS 測量的特殊性,并顧及后續測量,選點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站點之間最好通視;

②點周圍高度角15°以上不要有障礙物;

③點位盡量避開高壓電線、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

④點位應選在交通方便、視野開闊、易于保存、有利擴展的地方;

⑤選點結束后,現場澆注混凝土樁作標石,并認真記錄。

(4)GNSS控制網外業觀測方法及要求

根據GNSS作業調度表采取靜態相對定位法進行觀測。觀測時嚴格執行相關規范要求,各項技術參數見表1。

圖1E級GPS控制網控制點分布及網型布設圖

表1GPS 測量外業觀測技術參數

技術參數項目 要求 技術參數項目 要求

幾何圖形強度因子 ≤6 衛星高度角/° ≥15

數據采樣率/s 20 平均設站率 ≥1.6

有效衛星觀測數/顆 ≥4 時間段長度/min ≥40

(5)GNSS測量的內業數據處理

GNSS網數據處理為基線解算和網平差2個階段。解算前對原始觀測數據進行預處理,剔除觀測質量不好的數據,對不理想的解算成果采用改變衛星高度角、刪除觀測值殘差比較大的時段、選取不同的參考衛星等方法進行干預,并重新解算。三維無約束平差的目的是檢查基線向量的內符合精度、系統誤差和粗差,評定GPS控制網的內符合精度,選擇控制網中間區域控制點的WGS84坐標為起算數據,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并進行精度統計。最后使用3個已知控制點進行約束平差,經統計,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08000,最弱點位中誤差為±0.8cm,均滿足《工程測量規范》、《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的要求。

1.2 全野外數字化測圖

在煤礦的勘查設計階段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目前大面積大比例尺地形圖可采用航空攝影測量,該方法測量效率高,成本低;但大部分煤礦范圍較小,對于小范圍區域,一般使用作業時間更加靈活、作業方式多樣的全野外數字測圖方法。

目前全野外數字化測圖一般使用GPS RTK與全站儀結合的方法。對于滿足GPS RTK的區域,可以直接使用GPS RTK進行測量;不能滿足GPS RTK測量要求的區域,可以使用GPS RTK布設圖根點,使用全站儀進行測量,為了便于全站儀測量,RTK布設的圖根點一般以控制點對的形式出現;經過內業成圖,質量檢查后最終得到大比例尺地形圖。

使用GPS RTK進行測量時,由于測量精度隨著流動站到基準站距離的增大而降低,需要控制RTK的作業半徑。另外由于RTK的置信度達不到100%,可能存在粗差,需要測量已知點,進行精度檢核,保證成果可靠,滿足精度要求。

使用全站儀進行碎部點數據采集時,應嚴格注意輸入測站點與后視點。外業測量時,應詳細記清測點點號、點的屬性、連線關系。全站儀測距精度較高,但在野外測量時,不能盲目擴大測程及測站的覆蓋范圍,由于測角誤差不可避免,因此應嚴格注意儀器的對中、整平、后視瞄準的精度。數字化測圖等高線的勾繪完全取決于野外的測點,在地貌測繪時,立尺員應合理選擇地貌特征點,并認真觀察地形,復雜地區應簡單繪制地形草圖,以便勾繪的等高線更加符合測區情況。

工程實踐表明,只要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GPS RTK可以達到厘米級精度,平面精度可以優于±2cm,高程精度可以優于±5cm;作為傳統測繪儀器,全站儀精度穩定可靠。GPS RTK與全站儀結合,滿足全野外數字化測圖精度要求。

1.3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測量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工作原理,即由三維激光掃描儀內部的一個發射體發射激光脈沖,再通過兩塊反光鏡有序快速旋轉,把由發射體發射的窄束激光脈沖按一定次序掃過目標區域。通過測量每束激光從發射到物體表面反射回儀器的時間計算相關距離,并且編碼器還會測量脈沖的相關角度,最終得到目標的真實三維坐標。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前期規劃設計、野外掃描工作、內業數據處理、質量檢查等步驟。前期規劃設計主要完成現場踏勘、控制點及掃描站點布設等工作;根據地形特點,確定掃描分辨率,保證獲取的數據既不缺失,又不過度冗余,每測站掃描結束后現場檢查數據,判斷是否有遺漏掃描區域,檢查標靶的采樣率是否符合要求,檢查無誤后對每一測站的掃描數據進行命名,包括測站名稱、掃描順序等,然后保存;內業數據處理包括點云數據濾波、平滑、不同站點間數據的配準及融合及地形地物提取繪制工作;完成后,需要使用傳統測量方法對掃描結果進行精度檢查。

使用全站儀等常規測量方法檢查,以全站儀測量數據為真值,計算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的測量精度,平面中誤差為±4.2cm,高程中誤差為±6.1cm。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采用“面式”測量方法,精度較高,且測量速度快,勞動強度低,無需接觸即可進行測量,在難及區域及地形復雜區域的地形測量項目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1.4 高精度水準測量

在進行煤礦礦區采煤塌陷監測時,一般使用高精度電子水準儀(S05)按照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觀測。基準點需要布設在變形范圍以外的區域;為了測量方便,工作基點一般布設在測區附近;監測點一般垂直于工作面或巷道布設。測量時需要嚴格執行《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進行二等水準測量時需要注意檢查i角。項目開始前、測量中、結束后均需檢查電子水準儀的i角,并盡量控制前后視距相等,減弱儀器i角對水準測量精度的影響,保證成果的可靠性。

進行高等級水準測量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觀測前30min,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設站時,應用測傘遮蔽陽光。

(2)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其測站數均應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支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

(3)對于數字水準儀,應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盡量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要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儀器只能在廠方規定的溫度范圍工作;確信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才能啟動測量鍵。

眾所周知,S05型電子水準儀測量精度高,觀測結果穩定可靠,完全可以滿足煤礦礦區塌陷監測精度要求。

2 煤礦井下測量工作

2.1 全站儀井下導線測量

煤礦井下貫通測量多使用全站儀導線的方法。以某煤礦巷道貫通為例,介紹全站儀導線的精度及質量控制方法。

2.1.1煤礦井下貫通測量方案介紹

巷道貫通工程屬一井貫通,巷道沿煤層底板掘進,井下控制測量按15″級導線的精度要求施測,測量儀器選用尼康452防爆全站儀。其中角度測回差不大于12″,邊長一測回內讀數較差不大于10mm,單程測回間較差不大于15mm,往測和返測邊長水平距離的互差不大于邊長的1/6000。

2.1.2全站儀貫通測量誤差預計

井下導線測角中誤差為±15″,全站儀測距標稱精度為±(2mm+2ppm)mm,全站儀測角中誤差為±2″。本貫通誤差預計重點考慮貫通點K在水平重要方向X′軸上的誤差預計。根據誤差傳播定律,水平方向上的誤差主要由導線的測角誤差和測距誤差引起的。由誤差預計結果得出:貫通點K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預計誤差為0.158 m,小于規定的允許偏差0.3m;由此可見,根據±15″精度井下導線網,使用測角精度2″、測距精度±(2mm+2ppm)mm的全站儀可以滿足貫通測量要求。

2.1.3 貫通測量的精度

本開拓工程成功實現了貫通,經實測縱坐標閉合差為0.105m,橫坐標閉合差為0.176m,遠小于相關規范及技術設計要求,精度可靠。

2.2 陀螺儀全站儀定向

陀螺全站儀是將陀螺儀和全站儀結合在一起的儀器,采用陀螺尋北本體與全站儀共同配合來測定任意測線的陀螺方位角。陀螺儀可以通過慣性技術測量敏感地球自轉角速度的水平分量獲得地球的北向信息。

陀螺全站儀定向采用中天法進行觀測,定向程序為:(1)先在地面任意點上測定儀器當地的比例常數C值。觀測6個測回,計算出3個C值,取平均值作為當地本儀器C值,在一定時期內,50km范圍內可以使用同一C值;(2)在地面已知邊上觀測3個測回,計算儀器常數;(3)在井下待定邊上用2測回測量陀螺方位角;(4)返回地面后,在原已知邊上采用3測回測量陀螺方位角,再求得三個儀器常數。根據以上測量成果來檢驗儀器的穩定性和測量的精度,確保陀螺定向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目前陀螺儀精度較高,精度可以優于20″,在井下測量中加測陀螺邊,可以提高井下導線測量的可靠程度。

3 結束語

煤礦測量工作涉及地面測量及井下測量兩部分。其中地面測量常用GNSS控制測量、全野外數字化測圖、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測量、高精度水準測量等方法,井下測量常用全站儀導線測量、陀螺定向等方法。井上測量項目中,在國家坐標系無法滿足精度要求情況下,可以建立獨立坐標系,選點、埋石及網型設計必須遵循《工程測量規范》及《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的要求,平差后需要進行進度統計,檢查能否滿足技術設計及相關規范的要求;全野外數字化測圖一般使用GPS RTK與全站儀相結合的方法,GPS RTK測量時,需要采取必要的質量控制措施并做好精度檢查統計;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可以快速的獲取海量的點云數據,經過數據處理后可以進行三維建模,成果直觀形象;在煤礦塌陷觀測時,一般使用S05型號高精度電子水準儀,測量時需要嚴格執行《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的相關規定,且需注意儀器i角、測站等問題。井下測量時,井下貫通測量前需要根據導線長度及儀器的精度,進行貫通誤差預計,貫通后需要進行精度檢查,驗證精度預計的結果;使用陀螺儀定向,加測陀螺邊,可以提高井下導線測量的可靠程度。工程實踐證明,只要嚴格執行相關規范要求,做好質量控制,落實檢查制度,以上方法完全可以滿足煤礦測量工作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1]GB 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S].

[2]GB/T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S].

[3]尚亮,趙春陽. GPS 在礦區地形控制測量中的應用[J].地理空間信息,2012(2).

[4]孫偉,喬煒.武漢市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工程GPS控制網的建立及精度分析[J].測繪工程,2011(6).

[5]寧黎平.GPS RTK技術在礦區控制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2009(4).

[6]馬立廣.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技術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煤礦測繪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工程測量學;貫通測量;誤差預計;陀螺邊

中圖分類號:TD175.5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coal mining will inevitably involve through projects,through engineering high precision and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is to add survey the top side.The precision of the edge of gyro directly decide the accuracy of the wire.At present,the gyro theodolite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direct azimuth,but also to address the accumulation of accidental errors of the underground conductor wire,to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accuracy of the downhole control. In particular, additional surveying a gyro side, the differences affect the postion accuracy, and thus there is the subject of the best position to select additional surveying gyro edge. In addi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encounter point also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accuracy,so to find the location of the best encounter is also a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The first part of article discusses the ideal situation that the underground conductor regard as a straight wire.In the last of one , this article takes examples that prediction of the breakthrough error in Xing Fu coal mine ventilating shaft., discussing the best position of an additional gyro-side with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searching method andorientation of gyro-theodolite,comparing with the design of A and B to come to a conclusion.

Key words: breakthrough survey; error prediction; gyro-side; gyro orientation

0引言

貫通測量對采礦生產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其測量精度。導線中加測陀螺定向邊可以減少終點的橫向誤差。陀螺定向邊加在什么位置,從而取得最優的成果,是本文要闡述的問題。

1 阜礦集團興阜煤礦貫通誤差預計

1.1 兩井貫通概況

本文介紹興阜煤礦南風井到提升斜井井下貫通工程的概況,由于井內地質構造復雜,以混合抽出式通風作為通風方式,并采取兩井同時以全斷面相向掘進的施工方法。

貫通導線示意圖如圖1:

圖1兩井貫通示意圖

1.2貫通相遇點的最佳位置[4]

最佳貫通位置處的坐標系為圖紙坐標系,即圖紙左下角,橫、豎軸分別為y、x坐標,、為地面和井下導線總個數。 地面導線頂點的重心在軸上投影[5] =544m

井下導線頂點的重心在軸上投影=344m

=75.69+116=119.69m

最后求得最佳貫通相遇點418.134m,即圖上導線25-26邊上一點。如圖2:

圖2最佳貫通位置示意圖

2 興阜煤礦改造風井通方案設計

確定最佳貫通相遇點后,本文設計A、B兩套方案,A方案僅在風井處加測定向邊,B方案還在風井與貫通點之間的最佳位置處加測一條陀螺邊。基本思想為:兩套方案在井上近井點布設、平面聯系測量中采用相同的方法,只是在井下導線測量中采用二種不同的方法。各項測量的誤差參數均根據《煤礦測量規程》中的限差規定反算求得。

2.1 A設計方案與誤差預計

2.1.1近井點布設

采用GPS網測設地面控制點,選用E級精度測設兩井口附近的近井點A、B,為保證GPS網圖形精度,至少應以兩個高級點為基礎,保證精度的前提下根據本礦區實際情況,聯測兩個高等級控制點,采用邊連接的形式。GPS網圖形設計主要取決于用戶的要求,經費,時間,人力以及所投入接收機的類型、數量和后勤保障條件等【2】【3】。

誤差估算如下:

(1)

其中,—固定誤差;b—比例誤差系數;s —A、B兩點距離;—近井點A和B之間的邊長中誤差 。

(2)

其中,—S邊與貫通重

要方向x'之間夾角。

2.1.2井下導線布設

采用索佳SRX2型全站儀測角量邊,標稱精度測角,單棱鏡精度。要求施測按《煤礦測量規程》有關規定,一般邊長160m,各角度獨立測量兩次。

(1)測角誤差(角度獨立測量兩次):

(3)

—井下測角中誤差;

—K點與各導線點連線在軸上的投影長度,可以直接從誤差預計圖2上量取,其值見表1。

圖2最佳貫通位置示意圖

表1 投影長度統計表

(2)量邊誤差:

(4)—井下光電測距的量邊誤差,一般按儀器廠家給定的計算公

式確定;—導線各邊與軸的夾角,其值見表2。

表2 夾角COS值統計表

(3)井下導線總誤差:

(5)

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誤差預計。

a地面采用GPS測量誤差引起K點在x'方

向上的誤差

(6)

(7)

其中a、b含義 同(1)式;—兩近井點連線S與貫通重要方向 軸之間的夾角。

b定向誤差引起K點在方向上的誤差:

改造風井陀螺定向的誤差所引起K點的誤差:

(8)

—井下導線起始點與K點連線在y'方向上的投影長度,可由預計圖上直接

量得分別代入公式(7)得:

(9)

c井下導線測量誤差引起的K點在方向上的誤差為:

d貫通相遇點K點在方向上的總中誤差為:

K點在方向上的誤差預計為:

2.2B設計方案與誤差預計

由于實例中導線走向復雜,邊長長度不一,不能適用前文所推導的加測陀螺邊最佳位置公式。此方案與A方案的不同之處在于: 此方案隨意加測一條陀螺定向邊,其他條件

都相同,不做贅述,只說明井下導線布設情況。B方案貫通重要方向上總誤差預計:

(10)

由于在風井和貫通點之間加測了一條陀螺定向邊,將這段導線分成兩段,則導線邊i之前的重心為,B方案不同于A地方在于:

(11)

貫通相遇點K點在方向上的總中誤差為:

(12)

—井下導線測角誤差; —井下陀螺邊定向誤差;

—井下測角中誤差;—各段導線點至本段導線重心點O連線在軸上的投影長度;—由加測陀螺邊的末端點至導線終點的各導線點與K點連線在軸上的投影長度。井下導線量邊誤差,地面導線誤差,陀螺定向誤差和A方案誤差相同,故只要求出此時的最小值時,此方案誤差預計最小,即以不同導線邊加測陀螺方向為變量,求此時極小值。下面利用EXCEL表格計算此式在加測陀螺邊不同位置時總誤差見表3。

表3 誤差統計表

總誤差隨加測陀螺邊位置不同的變化函數

如圖4。

(13)

K點在方向上的誤差預計為:

3 結論

在井下導線中加測一定數量的陀螺邊,可以進一步限制導線偶然誤差的積累,改善井下控制的強度和精度。結合阜礦集團興阜煤礦實例,方案A在沒有加測陀螺邊的情況下K點在方向上的誤差預計為,方案B在邊22--23上加測一條陀螺邊時,K點在方向上的誤差預計為,精度提升19%,非常顯著。結論適用于中短距離的巷道,對于較長距離的巷道或地下線狀工程,可以討論加測兩條或更多陀螺邊最佳位置,從而提高貫通工程的測量精度。

圖4 誤差變化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煤礦測量規程[Z],198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工程測量規范[Z],2008.

[3]胡振玉.測繪學基礎[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煤礦測繪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NDVI 植被指數 監督分類 礦區

1 引言

植被在地球占很大的比例,陸地表面的植被遙感觀測和記錄的第一表層,是遙感圖像反映的最直接的信息。作為地理環境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的植被,與一定的氣候、地貌、土壤條件相適應,受多種因素控制,對地理環境的依賴性最大,對其他因素的變化反映也最敏感。因此人們往往通過研究的地表植被的分布情況、生長的健康狀況、植被不同季節的NDVI值的變化來分析和植被相關的地理環境變化, 通過研究地物各種的信息來研究與之相關的地理環境的狀況,為地表的植被分布、地表沉降監測、全球變化、地表植被覆蓋變化監測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參數數據。

2 NDVI在礦區地表植被分類中的應用

3 基于NDVI的礦區地表植被指數提取

3.1 基于NDVI的監督分類訓練樣本的提取

密度分割是一種用于影像密度分層顯示的彩色增強技術。原理是將具有連續色調的單色影像按一定密度范圍分割成若干等級,經分層設色顯示出一種新彩色影像。常用于航空像片、多光譜掃描影像和熱紅外掃描影像等單色影像的彩色增強。因地物光譜特性是由其影像密度(灰度)反映的,而人眼對灰度的辨別能力不足以充分利用影像灰度的細微差別所提供的地物特征信息,故密度分割是一種有助于目視判讀的影像密度分析方法。

結論

本文通過經NDVI處理的常村礦、石圪節礦、王莊礦、五陽礦、漳村礦五個礦區的SPOT2/4衛星遙感影像的研究,依據礦區植被類別對應的NDVI值進行的監督分類,分析植被分類結果表明:

(1)、礦區地表的植被受季節的影像是十分的明顯的,其植被的NDVI值隨著季節的不同的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從這些變化規律中我們可以知道自然環境的變化對地表植被影響是十分明顯的。

(2)對于礦區的植被分類,我們必須把季節因素和氣候水分考慮進去,因此礦區植被類別處于動態變化當中。同時也說明基于NDVI方法提取監督分類的訓練樣本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3)由于冬季和春季初期植被指數比較低,可以選擇這個季節做地表礦物的巖性分析和解譯,有利于排除植被因素的干擾。

參考文獻:

[1]趙英時.遙感應用分析原理與方法[M].科學出版社,2003.

[2]孫家柄.遙感原理與應用[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張曉克,胡海峰,康立勛,馬 超,李方方. 基于SPOT衛星影像的礦區植被指數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3):48-51.

[4]鄭玉坤. 多時相AVHRR-NDVI數據的時間序列分析及其在土地覆蓋分類中的應用[M].碩士論文.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2(4):40-43.

[5]衛亞星,王莉霞,劉闖. 基于MODIS NDVI時序數據的青海省草地分級[J].資源科學.2008,30(5):689-693.

[6]汪權方,李家永,陳百明.基于地表覆蓋物光譜特征的土地覆被分類系統 ——以鄱陽湖流域為例[J].2006,61(4):359-368.

煤礦測繪論文范文第5篇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煤炭地質勘查則是資源開發利用的先導性和基礎性工作。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煤炭部屬院校歸屬地方,歸屬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歸并為地質工程專業。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業低潮,煤炭地質勘查隊伍縮減。由上述因素導致煤田地質勘查類課程停開,部分院校仍開設礦產地質勘查類課程,但內容轉為一般性礦產地質勘查,對于煤炭地質勘查而言沒有針對性。因此,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的強勁需求,煤炭工業進入新一輪發展,煤炭地質勘查工作蓬勃發展,對煤炭資源勘查與評價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在大學本科階段開設煤炭資源勘查類課程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近年來,各原礦業類高校地質類專業相繼不同程度地對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加強了煤田地質和資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適應人才市場的發展變化,同時也使礦業類高校的傳統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2課程目標定位

煤炭地質勘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以基礎地質學、煤田地質學等當代地質學基礎理論為指導,以鉆探、物探等先進技術手段為核心,同時還涉及礦產資源評價和礦產資源管理等學科知識。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礦產地質勘查體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地質勘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發展,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標準和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的實施以及礦業權市場的建立,對從事煤炭地質勘查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提出新的要求。當前,礦產勘查工作的最大特點是呈現多樣化和逐步走向市場化,煤炭地質勘查人員不僅需要堅實的地質理論和勘查技術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經濟評價和礦產資源管理的知識,從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質勘查學科內容的調整和拓寬。當前,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從技術型發展為技術-經濟型,“煤炭地質勘查”課程的培養目標也從原有的純地質技術人才拓寬到以地質技術為基礎、掌握一定的技術經濟評價和礦產資源管理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

3課程內容體系

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作為一門專業主干課程,涵蓋內容較廣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質學、煤田普查與勘探、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和礦產資源管理四門學科,它們各有獨立的科學體系,而又是密切聯系的一個整體。煤田地質學是研究煤、煤層以及含煤巖系成因、性質和其分布規律的一門科學,是煤炭地質勘查的理論基礎。煤炭地質勘查是一門來自生產而又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學科,其目的是為煤礦設計與建設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保證煤炭資源合理而順利的開發。其主要任務是運用煤田地質理論及其相關地質理論,選擇相應的技術手段和工作方法,經過一定階段的工作,尋找和探明煤礦床,對煤田的地質與開采技術條件進行研究;并結合當前我國技術經濟政策的有關規定,對煤礦床做出正確的工業評價。可行性研究屬于工業技術經濟學的范疇,是煤炭資源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其任務是應用經濟學的原理,根據煤礦床地質勘查工作所獲得的資料,選取合理的技術經濟參數,預估煤礦床未來開發利用的經濟價值和經濟、社會效益,為煤礦床地質勘查項目取舍和礦山開發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礦產資源管理屬于管理學范疇。礦產資源管理是礦產資源主管部門以礦產資源所有權者和國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礦產資源進行的綜合管理,包括礦產資源的儲量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監督管理和礦業權管理等。煤田地質學是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工作的理論依據。煤炭地質勘查不僅是一項地質工作,而且又是一項經濟活動,勘查工程的實施要符合經濟原則,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地質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經濟效益,技術經濟評價是煤炭地質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務之一。礦產資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務,是體現國家的意志、維護礦產資源所有者權益,保障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依法有序地進行,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在礦產勘查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質學、煤田勘查、煤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和礦產資源管理四門學科之間的聯系日趨密切,逐步形成與走向市場化進程相適應的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的新學科框架體系。

4教學實施

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課程,其內容較廣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質學、煤田普查與勘探、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和礦產資源管理等四門學科,在以前都是獨立的課程。為了適應專業改革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將它們綜合為一門課程。為了保持各分支學科內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點、加強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構成統一的學科框架,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點:(1)系統性:由基礎地質理論、勘查技術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礦產資源管理構成的完整工作框架體系;(2)規范性:由相關標準、規范構成的煤炭地質勘查標準體系;(3)實用性:由理論、方法、規范、實例構成煤炭地質勘查教學體系。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課程針對其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其教學環節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生產實習等環節。

4.1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課程教學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對地質勘查相關的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進行講解。針對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課程具有內容廣泛、實踐性強的特點,課堂教學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教材為基礎,以收集的大量地質勘查報告、圖件和表格為素材,采用案例教學、互動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一種采用“案例—理論和概念”模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學方法,通過大量勘查實例分析講解地質勘查的基本理論;另一方面,實施互動式和討論式教學,盡可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每章開始均有本章要點提示,結束時有本章思考題,通過課堂討論和布置課外作業形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和自我學習。本課程第一章“煤田地質學基礎”在前面的課程中已經學過,本門課程安排一次學生以寢室為單位,自己收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上講臺講授。幾年的實踐表明,這一安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同時也使同學們在課程學習前對已學知識的鞏固,為后續章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4.2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實踐環節,也是課程設計和生產實習的基礎和前提。在煤炭地質勘查與評價課程的實驗教學中,以具體的地質勘查為例,設置了讀報告、讀圖和巖心編錄實驗,使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驗的具體實例分析相結合。通過煤炭地質勘查報告和煤炭地質勘查設計報告的閱讀,使學生了解勘查設計和地質報告的作用和基本內容,了解礦產資源勘查地質成果的使用,地質勘查報告的組成和煤層綜合成果表的基本內容等。通過地層綜合柱狀圖、鉆孔柱狀圖、煤巖層對比圖、勘探線剖面圖、煤層底板等高線圖及儲量估算圖的閱讀,使學生了解煤炭地質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質圖件以及這些圖件的相互關系,掌握各種主要地質圖件的內容和讀圖方法,以及它們的用途,培養學生對各種主要地質圖件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巖心編錄實驗,使學生熟悉煤炭地質勘查鉆孔巖心描述和地質編錄的內容,掌握鉆探工程地質編錄和巖心描述的方法,培養學生鉆探工程原始地質編錄的能力。

4.3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對課堂教學的綜合訓練,也是生產實習的基礎和前提。課程設計采用手工編圖和計算機繪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課程設計的基礎性和先進性的結合。通過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課程設計中,設置了煤炭地質勘查設計的編制、勘查圖件的繪制和資源儲量估算,通過煤炭地質勘查設計的編制,使學生掌握煤炭地質勘查設計的主要內容和具體方法。通過地質圖件的編制和資源儲量估算,使學生掌握地質圖件編制的一般步驟與具體方法和資源/儲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從地質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4.4畢業生產實習

畢業生產實習是課程教學和課程設計的實踐應用。為了把地質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相結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積極與煤炭行業的相關單位建立人才聯合培養計劃,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我院已與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河北煤炭地質局等煤炭行業建立地質工程本科生實踐教學基地。在生產實習中,為學生提供了煤炭地質勘查現場實習的平臺。在本科畢業設計中,根據學生意愿并結合單位用人需求,直接將學生送到煤炭地質勘查單位進行生產實踐學習,為地質工程本科生的生產實習、畢業論文實習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畢業生去煤炭地質部門就業搭建了通暢的橋梁。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向實踐轉化,同時也給用人單位提供了新鮮動力及選拔優秀人才的機會,達到了雙方共贏的目的。

5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台江县| 甘泉县| 宽城| 二连浩特市| 海南省| 城口县| 岳池县| 乌兰浩特市| 宁陕县| 南城县| 牡丹江市| 乐东| 钟祥市| 比如县| 逊克县| 西平县| 敦煌市| 阿拉善左旗| 石城县| 盐亭县| 嘉峪关市| 贡嘎县| 健康| 诸暨市| 乐昌市| 昌都县| 遵义市| 红原县| 康乐县| 门源| 呼和浩特市| 黄梅县| 绥化市| 鸡泽县| 昌图县| 肥东县| 建宁县| 望江县| 长垣县|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