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感人事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開展活動,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蓄情
我們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如收集溫馨照、算算親情帳、講講親情故事、寫寫感恩信。孩子們把童年生活中父母、老師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jié),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使孩子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們逐漸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孩子們在反芻生活的同時,還把父母為培育子女成長所支付的一切費用羅列出來。在算算、想想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平時視而不見的卻是一筆筆多么昂貴的財富!而這一筆筆財富又蘊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愛!感觸萬分之余,感動之心溢于言表。
我們還開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演講朗誦比賽、黑板報、手抄報比賽等。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讓學生們經(jīng)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釋放出學生積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二、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感恩細節(jié),讓學生在生活中踐行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我們運用以大見小,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項感恩作業(yè),就是讓學生用一句話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個舉動為父母消除疲勞;一天當家為父母分擔家務。我們要求學生們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讓學生們受益的是,通過與父母交流他們開始關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們的心愿,記住他們的生日。他們還試著通過自己的努力給父母帶去進步的喜訊、成功的喜悅。為了得到家長的配合,學校還專門發(fā)出一份致全體家長的公開信,希望家長們能夠督促學生積極參加感恩活動,多給學生贊賞和鼓勵,多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yǎng)他們知恩報恩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希望家長們能做孩子的榜樣,孝敬長輩,心存博愛,多帶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愛心捐助等。
三、構建課堂陣地,讓學生在文化中熏陶
“我在吃飯呢,你們先等會兒哈!”電話里傳來學生餐廳的嘈雜聲。我們站在數(shù)理化大樓六樓**老師的教研室門前等待著,只幾分鐘后,一身休閑裝扮、梳著馬尾辮的趙老師迎面走來,步履匆匆,面帶微笑,簡單干練而充滿活力,親切溫和一如鄰家姐姐。我們驚詫:“您就是趙老師?!”不到40歲就已經(jīng)是教授職稱,還被評為遼寧省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才和遼寧省優(yōu)秀骨干教師的**?
引我們進教研室,還沒坐定趙老師就直截了當?shù)貑栁覀円獑柺裁磫栴}。這爽快的開場白將我們的拘謹一掃而光。辦公室里里外外全是書籍文獻,除了墻角的一個大書柜,再引人注目的就是窗臺上的三盆花:蘆薈,蘭花草,君子蘭。趙老師說,蘭花草快要開的時候,她特別興奮,使勁地澆水,幾天后花開幾十朵,心也就跟著怒放了。
正是這單純而樂觀的心態(tài),讓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
趙老師所在的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學術梯隊一直以來有個目標,就是讓自己的學術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們選擇的研究課題都很具挑戰(zhàn)性。作為這一學術梯隊的年輕教師,**深知這意味著什么。一年365天,除了上課,她基本都是在教研室、實驗室度過的。熟悉她的人說,**一天的工作時間不是以上、下午計,而是分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段。她每天早上七點多就來到實驗室,直到晚上九點多才離開。當問及她是否感到累時,她很直率地回答說:“我把化學看作一個你越深入研究越會感興趣的學科,以前是老師推著走,在開始獨立做一些科研項目后,我才對化學有了真正的興趣,雖然現(xiàn)在還談不上熱愛,但我真的很喜歡,一到實驗室就覺得內(nèi)心特別平靜,也就不覺得累了。但有的時候研究停滯不前,這種挫敗感讓人很難承受,說實話我也哭過很多次。”她還將科研比作一座小花園,“前輩們開拓了一片地,又在地上種了菜,我來到這里時,已經(jīng)長出了芽兒,我要負責給它們好好澆水,讓它們成長起來。再過十年二十年,這些成果還能保留下來,延續(xù)下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所從事的理論和計算化學研究方面,趙老師不僅獲得了探索的樂趣,也取得了驕人成績。她多次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30余篇。2011年,她所在的學術梯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XX年獲遼寧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目前她正在主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正在執(zhí)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并在主持一項遼寧省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科研中認真鉆研的勁頭她同樣用在了教學中。她為本科生講授的《物質結構》課,涉及大量的物理知識、數(shù)學知識。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易于接受,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好的方法,精心備好每一課。課堂上,抽象的概念被具體化了,教學內(nèi)容深入淺出,加上她豐富的肢體語言,課程輕松生動起來。再輔之以課后的輔導答疑、作業(yè)批改,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平易近人的親和力,讓她受到了同事及學生的一致好評。
“我喜歡當老師,我特愿講課。”“讀了博士之后,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知道得多了,講起來有底氣了,就想展示一下。”說這話時,她略帶著自豪的神色。趙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從不會忽視任何一個人,她認為每個學生其實都很想得到老師的關注和鼓勵,他們也應該得到。她喜歡她的學生們,用她的話說,每天面對著年輕的面孔,自己也會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而他們求知的欲望,也會讓她充滿熱情。言傳之外,趙老師更重身教,“大學老師對學生應該起到一種榜樣的作用”。第一年教書時,為了鼓勵學生們學習,她便答應誰期末考試考得好便給誰買書。課后雖然考慮到這種方式并不十分妥當,可依然買書給幾位考得好的學生。“我想要在學生中樹立一個誠信的形象,我說過的話就一定會做到。不然你的學生們就會說,老師都沒有做到,我也不用做到了。”趙老師很認真地說。
當我認真接受了繼續(xù)教育后,聯(lián)系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評課”與“議課”的區(qū)別:“議課”是圍繞觀課說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有“主”“客”之分;“議”是參與者圍繞共同的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的“被評”地位和失語狀態(tài)。“評課”主要將“表現(xiàn)、展示”作為獻課取向,執(zhí)教者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fā)展”為主要獻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xiàn)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fā)展。
二、“評課”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學中,各自形式的公開課、觀摩課等等,常會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現(xiàn),隨之而來的評課卻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設計好的表格上打個分,有的是表揚為主,做好好先生,還有的是被動發(fā)言,敷衍了事,說幾句好話,提一點希望,這些現(xiàn)象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覺得在教學中,作為我們一線的老師聽課評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踐,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如果都說些沒有意義的話,那評課還有什么意義呢?課堂教學終究是一線老師自己的事情,我們需要的是評課者真實的心聲,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有所理解,同時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諸于行動。
三、“議課”非常有意義。“議課”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討論問題、發(fā)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議”強調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達的權利和傾聽、理解對方的義務。“議課”我覺得更能讓老師得到提高,更能有說服力,因為有時評課者并不了解學校的情況、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進度等情況,往往對上課者提出的要求過高,這樣如果只評不議,也許會讓老師覺得委屈,甚至不理解,從而打擊了積極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讓授課者說話,讓評課者更能點中要害,不僅可以得到參與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對教師改進課堂、促進專業(yè)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愛國守法、敬業(yè)奉獻、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短短的幾個字卻很精練的寫出了作為一個合格教師應有的職業(yè)道德!
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yè)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勞的。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有人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對教師的崇高評價和美好贊譽。世人給教師帶上了如此美麗的“花環(huán)”,我們更應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這頂“花環(huán)”增添光彩。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熱愛教育事業(yè),只有充滿了對教師職業(yè)的無限熱愛,才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的性格,這就要求我們做思想工作時應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來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師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視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自己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印象,言傳身教比單純說教有效百倍。
五、愛生應有九需要:
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一直激勵著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要成為一個骨干教師:在帶班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正確樹立目標意識,為提高幼兒的素質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結合幼兒園的辦園特色,我不斷摸索、自我挖掘,端正了自己的前進方向,平日做有心人,想幼兒所想,做幼兒所做,盡心為幼兒布置一個美妙、新鮮的活動室環(huán)境;全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融洽的師生共處環(huán)境。幼兒與我齊成長、共進步,我們共同品嘗成功果實的甜蜜。
要成為一個骨干教師:平日里用心于每一天的帶班,因為真正在無人關注的帶班中需要的是一份自覺、一份責任心。教師的職能角色,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負責精神,對每一個孩子都要認真負責,能在孩子們身上捕捉閃光,有時是份感動,有時就是信息。在制定教育計劃中,非但要有明確的目標、詳細的教育步驟和要求,更要體現(xiàn)二期課改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平日的工作就是今后開放展示的基礎,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準備,才能走上通向成功的紅地毯。
要成為一個骨干教師,不僅要自身提高,還要帶領大家一起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競爭、你追我趕中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在教研組學習、平時觀摩活動中教學觀念、教學能力都有所提高。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抓住機遇,立足于更高的起點,向骨干教師的目標方向邁進。
要成為一個骨干教師不僅我愛孩子,現(xiàn)在的我要讀懂孩子,孩子的本質都一樣,他們親近愛他們懂他們的人。愛能造就一個健全的人格;愛能讓我們班級每個孩子都變得聰明、能干;愛能讓我與孩子們心靈相通,促使我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讓每一個孩子獲得最大的快樂和進步。
(一)預期目標。
1、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能力,積極的參加學校的各種競賽和教研活動,不斷的磨練自己。
2、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平時多讀一些有關自己學科的最新前沿資料,注意收集,注意積累。用新課標的理念不斷的充實自己。
3、加強和結對教師的交流和切磋,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具體措施
1、注重學習,提升內(nèi)在素養(yǎng)。
(1)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以觀看專家視頻、書籍和案例分析為主,虛心請教身邊的名師、優(yōu)秀教師,充分利用網(wǎng)絡交流平臺,自覺的吸納新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發(fā)展和成功。
(2)精讀書籍。繼續(xù)堅持每天讀書半小時以上,使知識不斷積累,思想與時俱進。每月必讀教學雜志:《小學語文教師》
(3)做好讀書筆記。養(yǎng)成勤于積累的習慣,本期做好詳細的讀書筆記。
2、潛心鉆研,上好每一節(jié)課。
(1)、樹立強烈的目標意識,認真學習、研究課程和教學大綱,明確本學段學習內(nèi)容以及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有機分解到每一個單元、每一個教時,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2)、認真上課,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堂課爭取有一個亮點,要逐漸完成從一個合格型教師向特長型教師的轉變。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率。
3、建立個人教育教學博客,及時上傳教育教學心得或經(jīng)驗總結等材料供教師分享。
4、堅持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積極參加公開課、聽評課活動,本學年計劃承擔兩節(jié)公開課,聽評課40節(jié),主動與本學科老師進行研討及反思,促進共同進步。
5、積極承擔培養(yǎng)教師的任務,本期我將承擔培養(yǎng)袁梅,郭從俊兩位教師的任務。主要通過集體備課、聽評課等方式互相交流學習,使彼此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6、本學年至少承擔1次學術講座或學術報告。
7、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積極參與學校的課題,創(chuàng)編蒙學基礎模塊的校本教材,切實解決教育改革與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