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歷史研修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多媒體;歷史;微課;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5-0052-02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家對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學校硬件、軟件建設齊頭并進,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形勢下,網絡環境下的教學也有了巨大的空間。加之時代的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各種智能手機、iPad、平板等移動設備已經相當普及,且強大的光纖接入使得網絡全覆蓋已不再是難事,校園、社區、家庭,可以說是無網不入,微課、翻轉課堂這些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也橫空出現,所有這些都為師生在網絡環境下巧用信息技術,打造課堂教學的新時空提供了便利。
1 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極大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久遠陌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化,使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奧難懂的歷史哲理明晰化。這些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多媒體教學法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多媒體給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把枯燥、平面的歷史知識學習變成鮮活的、動態的、形象的立體感知過程,極大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2 多媒體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新應用
多媒體技術對歷史課堂教學的作用很多,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課堂教學經驗,并結合山東省2015年幼兒園、中小學教師全員遠程研修平臺的學習,談談在歷史課堂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一些體會。
精心制作微課,解決歷史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微視頻制作的工具很多,可以借助外部設備(如DV攝像機、數碼相機、手機、視頻攝像頭)對各種教學活動進行攝錄。而比較簡單的就是在計算機中安裝錄屏軟件(如Camtasia Studio7、Snagit、Cyberlink Youcam等),錄制PPT、Word、白板等各種形式呈現的教學過程。這些軟件不但有錄制屏幕演示的功能,還能錄制聲音,錄制后自動生成視頻格式,后期還可對其進行必要的編輯和優化,如添加文字等。這種錄制方法是投入少,設備簡單,除電腦、演示文稿外,只需加一個帶話筒的耳麥即可;不受限制,只需安靜的錄制環境,是目前使用較多的。以講授“法國大革命”一課時錄屏制作微視頻的過程為例(7 min)進行說明。
1)導入:多媒體展示,截取電影《滑鐵盧》片段,重現歷史場景。(隨著影片片段解說)影片中充滿自信和睿智,躍馬在前者就是拿破侖?波拿巴,當年曾有人評價他“打個噴嚏就會使全歐洲感冒”,那么拿破侖是一個什么歷史人物?他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又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了解這段歷史。(1 min)
2)步驟。
①在課前播放視頻《攻占巴士底監獄》,以此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使其能迅速投入本課內容的學習。(40 s)
②運用PPT圖片再現“法國社會等級制度”“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的情景,讓學生了解法國大革命的背景;運用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人權宣言》的內容及意義,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和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2 min)
③通過拿破侖圖片及他的名言、簡介等使學生對拿破侖有初步了解。出示拿破侖對外戰爭示意圖,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同時也對拿破侖進行辯證的評價,培養學生的辯證能力。(2 min)
④播放《英雄交響曲》,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氣氛。(1 min)
⑤設置留言板,利用網絡技術平臺QQ、微信留言,要求學生群內交流自己的感受,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20 s)
錄制這個微視頻主要目的是概述本節課的大體內容,有利于學生預習,也可以用于課后學生在校園平臺上復習。
借助Excel軟件制作圖表,優化歷史課堂教學 歷史教學中的“計量史學”是一種科學表達的史學。借助Excel軟件,可以對冗長、枯燥的文字表達史料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從而優化教學。利用數據、數字、圖表進行歷史研究,是當代史學研究與發展的新趨向。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數據處理工具就是Excel。雖說比較簡單,但圖表形態各異,常用的圖表有折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
如講“”時,有段關于1846年和1837進出口貨物的貿易順差和逆差對比的文字史料,學生仔細閱讀史料,也能發現問題,但如果以柱狀或折線圖來表達會更立體、更直觀,還可以點擊出具體的數據值。由此,學生很容易從表象中看出1846年比1837年進出口貨物有所下降,進而便會思考下降的原因。再如講到1952年國民經濟的恢復時,以一張文字表格和一張柱狀圖表,學生就能很直觀地看到1952年工農業總產值和國民收入較之1949年有了很大的增長,從而得出國民經濟得以恢復發展的結論。
利用思維導圖、Word等工具提高歷史知識復習效率 復習課是一種常規課。經過一個階段學習后,必要的復習是鞏固新知的重要環節。復習課擔負著查漏補缺、系統整理以及鞏固知識的重任。它既要求學生落實完成課標的基本要求,還要對所學知識、技能進行梳理和融通,通過知識的系統化形成思維的整體性。復習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不僅是中考的外部壓力,也是階段性學習的內在要求。復習歷史知識時,要注意歷史知識的一些特點:時序化、系統化、邏輯化、聯系化。
1)知識的時序化。歷史知識要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序列。可以借助于幾何畫板中的線工具,畫出數軸,標出刻度,當然得按歷史的表述,公元元年,是公元1年,此前一年就是公元前一年;每十年一個年代,一百年為一個世紀。繪制示意圖時,還可以在Word文檔中直接插入自選圖形中的線型箭頭,加文本框標注。借助于數軸圖示的方法,清晰地呈現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序。
2)知識的系統化、邏輯化。思維導圖是根據人們的思維模式繪制成的腦地圖,有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展開,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思維活動中。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針對學生在考試中失分較多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如借助于思維導圖,在講授隋朝大運河時,將“大運河”這個知識點所涉及的時間、開通者、目的、內容、評價等以發散性的方式進行復習;再比如“經濟重心南移”,從原因、過程、表現、啟示等方面進行梳理。這種思維導圖非常形象,很容易幫助學生建構起相應的知識結構,由大運河到經濟重心南移的知識結構示意圖,畫面簡潔,重點突出,形式也比較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