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淺談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班級;有效管理;班風建設
良好的班風是一種精神風貌,一種座右銘,一種共同的目標,它是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師都積極主動、充滿干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老師僅僅只是熱愛他的孩子,沒有常規,沒有教育,沒有引導,任其發展,那么這個班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盤散沙。一個班級混亂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制定有序的班級常規,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更好。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教師應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贊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教師要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另外,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要說到做到,這是管好常規的最重要的一點。只有你說到做到了,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讓調皮的孩子不敢隨便鉆老師的空子。
一 老師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確職責
三位老師之間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確各自職責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優質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級總體工作目標下,互助互補,才談得上是成功的合作。這樣,工作才不會因職責不明而遺漏,也不會因界限太清而延誤。
二 讓幼兒明確活動要求
不管是開展什么活動,在活動之前,我們兩位老師總是會要活動要求提在前,讓幼兒在明確活動方法和活動要求的前提下再去開展活動,這樣,不僅幼兒能掌握正確的活動方法,而且能夠穩定幼兒的活動常規,比如,在美術活動時,教師在講解之后,就請幼兒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師分發好操作材料、要求提清楚以后再動手操作;在戶外游戲時,教師在出去以前向幼兒說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動前,又將活動方法和活動要求向幼兒提清楚。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的養成,一輩子受用;壞習慣的養成,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的重要性。作為一名班主任,我認為在幼兒園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班級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規教育是幼兒園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它使人受益一生。
今年我擔任了小班班主任,由于班上有近十名不足齡幼兒,加上配班老師剛從小學轉崗過來,對幼兒采用傳統簡單的班級常規教育收效甚微,有時根本不起作用,剛開園的一個月讓我聲嘶力竭,倍感疲憊。比如幼兒嘴里念著"小嘴巴不講話"、"小眼睛看老師",可實際根本沒有這樣做。又如區角活動時,一些幼兒玩具到處丟,任憑老師說破嗓子也不管用。針對班級現狀,我們三位老師認真研討,反思我們的班級管理方法,結合遠程網上學習內容,我認識到常規教育不是限制幼兒的不良行為,不是管住幼兒。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我嘗試換個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樹立一個幼兒可以模仿的榜樣,和孩子一起討論應該怎么做,和家長多溝通,班級管理工作順手了很多。
首先,換個方式提要求,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當我們在希望幼兒做一件事情而不做另一件事情、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樣的方式去做的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幼兒具體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訴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看到幼兒在建構區將積塑片亂扔在地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不要亂扔積塑片,把積塑片撿起來!"如果我們采取另一種方式,比較溫和但很肯定地對他說:"××,這個盒子是積塑片的家,我們把地上的積塑片送回家。"如果幼兒同意的話,我們還可以和他一起收拾。老師用積極的方式提出建議,既可以中止幼兒不恰當的行為,又可以為他們如何做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讓幼兒不知所措。
其次,運用榜樣示范的方式,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班級中,幼兒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有強有弱。我們只要表揚某個小朋友,別的孩子就會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行為。比如"瞧,小明的小手洗得多干凈","看看偉偉看書后,把書放得多整齊"……樹個幼兒可以模仿的榜樣,能有效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處于愛模仿的幼兒的"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要求幼兒睡覺安靜,教師就要做到動作輕,不能老遠就喊:"快睡覺,別說話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兒洗手時節約用水,教師就不能開著水龍頭打肥皂;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教師就要認真聽完幼兒講話,而不能邊聽邊做其它事情。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為為幼兒樹立榜樣,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還有,"要求"變"討論",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常規建立時,首先教師應把自己的身份明確的擺放在與幼兒平等的地位,不要板著面孔"發圣旨",給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對孩子的要求要在平等融洽的環境中提出,并以與孩子們共同討論,讓孩子們自己在討論中制定規則,從而自覺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