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口腔保健與預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兒園由家長填寫完整合格調查問卷的幼兒220人,將其隨機分為兩組。
1.2 研究方法:自設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家長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 ②家長及孩子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起始時間、刷牙次數、刷牙方法、刷牙時間 ③相關口腔保健知識:幼兒齲危害、幼兒齲預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識獲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別作菌斑指數檢查并做記錄:根據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數記分標準記分,所有檢查全部由同一位檢查者完成。
0=牙面無菌斑;1=牙頸部齦緣處有散在的點狀菌斑;2=牙頸部連續薄帶狀菌斑,寬度不超過1mm;3=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牙面1/3,但不超過2/3;5=菌斑覆蓋面積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顯示法所用染色劑主要成分為酚紅、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調查中每位受試者均檢查6個指定牙齒(即16、11、26、36、31、46),每個牙的記分為4個牙面記分平均值,每個人的記分為6個受檢牙記分平均值,其為衡量口腔衛生狀況指標。
1.2.3 干預措施及資料收集方法:①對220名幼兒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數檢查(世界衛生組織牙周病流行性調查標準)記錄菌斑指數,矚其刷牙后再次進行牙菌斑指數檢查并記錄,全部調查工作由同一檢查者完成,期間無一人退出。
1.3 統計學處理:將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數據做t檢驗、x2檢驗。
2 結果
一般情況:家長年齡:25-35歲;母親161人,父親59人;國企職員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職業46人;文化程度:大學本科以上63人,大專74人,中專以下83人,他們所受教育不同,家長口腔衛生習慣、口腔保健意識各異,隨之幼兒口腔衛生狀況出現顯著差異。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數比較:
表1 口腔衛生習慣調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識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數
3 討論
3.1 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對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具有重要意義:控制菌斑可以減少和預防口腔疾病,正確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與消除軟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給予牙周組織適當的接觸刺激,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組織抵抗力[1],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牙齦上皮薄、角化差,受細菌感染后易發生炎癥[2]。
3.2 學齡前兒童更需要保持口腔衛生:學齡前兒童所進食物精細,粘稠性強,含糖量高,易于發酵產酸;加之學齡前兒童睡眠時間長,唾液分泌少,自潔作用差,牙齒鈣化程度低,齲齒發病率為71.97%,87.73%兒童有不同程度睡前進食不良習慣。
3.3 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提高有賴于家長口腔保健意識的增強:調查發現保健牙刷知曉率只有29.09%,家長為孩子所帶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頭過大、刷毛過軟、刷毛過尖等誤區:只有15.90%家長知道自孩子出牙起開始刷牙。
3.4 應加強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宣教:我科口腔醫師每半年到甲級幼兒園做一次免費口腔檢查,調查結果顯示幼兒齲齒發病率為72.66%,而就診率只有13.38%,說明廣大家長對乳牙齲認識程度不夠。
4 結論
健康教育涉及到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傳播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科學,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應采取直觀化、形象化、多樣化、具體化、反復強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及幼兒園老師的配合及監督,加強城市貧困家庭及進城務工家庭幼兒口腔保健[3],但他們絕大部分沒有任何社會醫療保證,衛生保健完全靠自費[4]。建議政府提供適當的優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貧困家庭及進城務工農民家庭社會福利項目。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 預防口腔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關鍵詞】 齲齒;牙,乳;口腔衛生;刷牙;兒童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780.1 R 78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9-0829-02
Oral Health and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nHenan Province/HE Jian,YANG Bian-sheng,ZHONG Ya, et al. Henan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Zhengzhou(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5-year-old children's oral health status and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ldren oral health care. Methods By using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782 5-year-old children both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ongyuan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Zhanhe district of Pingdingshan city, Xiangcheng city, Ruzhou city, Puyang county, Tanghe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ere surveyed about carious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n Henan was 59.1%,DMFT was 2.60,the filled percent of caries was 3.3%,the brushing rate was 30.3%(brushed their teeth more than once a day), the use rate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as 22.3%, the dentist visiting rate was 43.4%, theregular oral examination rate was 5.3% and anti-caries measures receiving rate was 2.6%.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both caries treatment and oral hygiene habits forming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s somewhat low in Henan provinc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bout oral prevention and health knowledge toward parents of children.
【Key words】 Dental caries;Tooth,deciduous;Oral hygiene;Toothbrushing;Child
為了解河南省城鄉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以及口腔疾病的發病趨勢,為針對性采取干預措施和合理配置口腔醫療衛生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要求,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河南省城鄉人群口腔疾病患病狀況及口腔健康行為進行了流行病學抽樣研究。現將其中5歲年齡組的調查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根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要求,由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小組,利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區(縣)級單位以及街道(鄉鎮)級單位[1]。在此基礎上,河南省流調組從每個街道(鄉鎮)抽取2個居委會(行政村),然后從被抽中的居委會(行政村)所有適齡人群中隨機抽取各年齡組的被調查個體。在鄭州市中原區、平頂山市湛河區、項城市、汝州市、濮陽縣、唐河縣抽取城鄉5歲年齡組兒童共782名,其中城市396人,農村386人;男童393名,女童389名。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健康檢查(只檢查冠齲)、口腔問卷調查(口腔衛生行為、飲食習慣、就醫行為等)。由參加統一培訓的人員使用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組提供的探針、平面口鏡、燈光及便攜式牙椅檢查兒童的牙列狀況。在接受口腔健康檢查的5歲兒童中按城鄉男女隨機抽取55%的兒童家長429人,用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組提供的問卷進行面對面的調查;其中65.0%為兒童的母親,30.3%為父親,4.6%為祖父母或其他親屬。
1.2.2 質量控制 進行口腔檢查的人員共 3名,另設1名技術負責人(每天對3名檢查員的檢查結果進行抽查、現場調查資料的收集及核對);4人均具備口腔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3 a以上。調查工作開始前,4名口腔檢查員和2名口腔問卷調查員,均通過全國集中培訓,獲得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口腔檢查資格證書和口腔問卷調查資格證書。在調查過程中,全國第3次口腔健康流調技術指導組專家進行2次質量檢查,每個口腔檢查人員的Kappa值均在0.8以上。
1.3 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由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組統一錄入。根據抽樣方案,將省轄市的區定為城市地區,縣的鄉鎮定為農村地區。數據的統計處理采用SPSS 12.0軟件包完成。
2 結果
2.1 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情況 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為59.1%,男(61.1%)、女(57.1%)兒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9,P>0.05),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P0.05),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3,P0.05),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23,P
2.2 口腔保健行為
2.2.1 口腔衛生行為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5歲兒童中,有44.3%(190/429)的兒童刷牙,城、鄉差異和性別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9.44,P
在429名兒童家長中,有31.5%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其中城市兒童家長為52.7%,農村僅為9.9%。為孩子購買使用的牙膏品牌中,含氟牙膏占22.3%,城市兒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為30.8%,高于農村兒童的12.8%。
2.2.2 兒童牙齒疾病就醫行為 在調查前的1 a內,有28.4%(122/429)的5歲兒童牙齒出現過疼痛或不適癥狀,到醫療機構就診的僅占43.4%(53/122),其中城市兒童就診率為65.5%(38/58),農村兒童為23.4%(15/64),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93 ,P0.05)。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占5.3%,接受預防性防齲措施的占2.6%;農村5歲兒童到醫療機構看牙的原因均為急、慢性牙痛,占100%。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和乳牙齲均分別為59.1%和2.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6.1%和3.5[2],但是與2002年河南省第2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57.2%和2.3)相比有上升趨勢,而同期調查的其他年齡組恒牙齲患率和齲均與河南省第2次口腔流調的結果相比均呈下降趨勢。可能是由于乳牙的保健和防治沒有得到與恒牙一樣的重視,針對乳牙采取的預防項目和措施較少和較難實施[3]。幼兒半歲左右第1顆乳牙萌出后,家長就應該開始幫助孩子刷牙,這不僅對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使兒童從小養成刷牙習慣[2]。家長對口腔衛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對孩子口腔保健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兒童獲得口腔醫療保健的多少和口腔健康狀況。此次接受調查的兒童家長中只有31.5%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兒童含氟牙膏使用率僅為22.3%;3歲前開始刷牙和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以及接受預防性防齲措施等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率和兒童牙病的及時就診率都非常低,而且農村兒童的口腔衛生保健狀況更差;這也是河南省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比較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全球2000年口腔健康目標之一是5~6歲兒童的患齲率低于50%[4],我國口腔衛生保健規劃目標規定2010年6歲以下兒童家庭口腔護理率農村應達到50%,城市應達到80%[5]。此次調查顯示,河南省5歲兒童乳牙齲患及口腔衛生保健狀況與這些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尤其是農村的差距更大。因此,廣泛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需進一步加強,應加大對社會宣傳和家長的教育力度;可采取家長課堂等形式,強化家長的口腔衛生知識、提高其對兒童家庭口腔護理的意識。同時,應重視在幼兒園開展兒童口腔保健工作,對預防兒童口腔疾病,培養他們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口腔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定期組織兒童進行口腔檢查,開展局部用氟等預防措施[6],以降低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提高他們的口腔健康水平。
4 參考文獻
[1]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技術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2005:2.
[2] 齊小秋,主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
[3] 林煥彩,盧展民,楊軍英,主編.口腔流行病學.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113.
[4] 董宏偉,石四箴.上海市某幼兒園1995-2005年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2):1 120.
[5] 衛生部辦公廳.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2004:2.
【摘要】目的:了解固原市原州區小學生(7-9歲)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探討預防口腔疾病及提高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對3000名在校小學生(7-9歲)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問卷調查 結果?小學生(7-9歲)多數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為70%以上,部分知識知曉率過低。結論?應進一步加強以口腔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
【關鍵詞】口腔保健;知曉率;小學生,調查
【Abstract】 Objective?Understand the Yuan zhou qu GuYuan pupils ( 7-9 years old )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s rat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 the rate of effective measures.Methods?On 3,000 school pupils (7-9 years old)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 Results?Pupils (7-9 years old) mos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bout 70%, part for knowledge about too low. Conclusion?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education mainly with oral health study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improve students, parents, and eve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knowledge about of oral health.
【Key words】 oral health ;know the rate;Pupils ;Investigation
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是國家實行的民生項目中衡量兒童口腔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健康教育對口腔保健的重要意義,意識到口腔預防保健重點人群是兒童。為此,我科于2011年3月至5月對固原市原州區3000名小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按隨機原則抽取了原州區三所小學,39個班級,檢查人數3000人,平均年齡為7-9歲,男女生比例為1:1。
1.2 方法:設計口腔保健知識問卷調查表,以了解本區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情況。調查表根據“2010年度固原市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中要求的的口腔保健知識內容設計。調查內容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數、牙膏的使用、六齡牙的定義、窩溝封閉的意義、吃糖的危害、牙疼的處理辦法等口腔知識等[1]。為了便于統計,采用選擇題型,當面由受試者本人獨立填寫問卷,完成后立即收回,有效答卷100%。
2 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有73.5%的學生選擇橫刷和豎刷結合,有7%的學生選擇橫刷法;有76.2%的學生選擇每天應早晚刷牙各一次;有51.2%的學生知道應該選用含氟牙膏刷牙;知道 “六齡牙”是6歲萌出的恒牙者為22.8%;81.6%的學生不清楚什么是窩溝封閉,不知道窩溝封閉能預防齲病;有77.4%的學生認為刷牙能預防齲齒;有86.3%的學生知道吃糖能導致“蟲牙”; 有67.3%學生認為牙疼時應該去醫院找醫生,21.2%的學生認為只要忍一忍就過去了。
3 討論
3.1 口腔衛生方面:有73.5%的學生選擇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有76.2%的學生知道每天應早晚刷牙各一次;半數學生懂得選擇含氟牙膏有益于牙齒健康。結果表明: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進的日益重視,一些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已為小學生逐漸接受。這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較有了明顯提高,但按照《2010年度固原市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中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需達到85%的要求仍有待加強。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教育的階段,可塑性強,從小接受正確的口腔衛生教育,能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并且使口腔保健知識通過學生影響家庭,影響社會。
3.2 齲病的預防及處理方面:有86.3%學生知道糖是引起齲齒的原因,77.4%的學生認為刷牙能預防齲齒,61.3%的學生認為牙疼時應該去醫院找醫生,只有31.2%的學生認為只要忍一忍就過去了。這些結果表明,更多的小學生對齲齒的預防意識增強,也能正確的處理齲病的發生,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些家長口腔保健意識淡薄、口腔保健知識欠缺、依從性差,雖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齲病,卻不肯引導其積極接受治療,這主要與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夠,有些治療方法也不易為學生和家長所接受有關,致使干預性治療不能順利實施。以上結果符合WHO口腔流行病學資料庫和相關的多項調查結果,表明齲病在發達國家呈下降趨勢,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呈上升趨勢[1]。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材料統計,我國乳牙齲齒患病率高達60%-80%,恒牙齲齒患病率亦在40%左右,嚴重危害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后對這些方面的宣教教育仍不能松懈。還應當加強對細菌和牙齒結構缺陷與齲病關系的宣教,使更多學生對齲病病因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以利于降低齲病的發生率。對小學生們樹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在齲病還在萌芽狀態時就積極處理,使齲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3.3 部分知識點的知曉率過低:多數學生對口腔基本常識缺乏全面的了解,81.6%的學生不清楚什么是窩溝封閉,不知道窩溝封閉能預防齲病,只有22.8%的學生知道“六齡齒”的定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從深度和廣度加強對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應根據小學生對口腔健康的了解程度,制定系統的教學大綱,從基本知識開始做到全面細致,同時針對口腔保健的基本常識及預防措施進行針對性地宣教。并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手段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好奇心理。掌握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識,理解保健和定期檢查的必要性,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齲齒的病因,以及如何刷牙。更應讓學生從小了解什么是六齡齒,保護六齡齒有什么意義,從而更好地引導兒童進行口腔保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最終降低兒童牙病的發病率。
3.4 小學生牙病防治: 本文調查的對象均為(7-9歲)的小學生,正處于恒磨牙剛萌出階段,恒牙齲中患齲率磨牙高于切牙,且好發于面的點隙裂溝,因此,僅僅依靠加強小學生口腔衛生等預防措施尚不足以從根本上遏制小學生牙病的高發態勢[2]。目前我科已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防治項目,對7-9歲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治療,以進一步提高恒牙的保護率[3]。要對小學生進行口腔衛生指導,使之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還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提高齲病的充填率。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加強以口腔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使家長與小學生都能認識到齲病的危害性,達到“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擴大宣傳效應,從而幫助改善固原地區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減少消耗社會資源和個人負擔等問題,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公平化。
參考文獻
[1] Burt B. Trends in caries prevalence in North American children. Int Dent J,1994,44:403
[2]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30-132.
【關鍵詞】口腔健康;5歲前兒童;影響因素
1我國兒童5歲前的口腔健康情況分析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增高,5歲兒童患齲率與齲均都不斷增高。農村兒童的齲病的流行狀況要比城市兒童嚴重,通過對三個區域的調查都顯示這種特征。就好發牙為來說,患齲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上頜中切牙、下頜第一乳磨牙、下頜第二乳磨牙、下頜乳中切牙。那么危害5歲前兒童口腔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調查結果顯示這與兒童的家庭環境、所在地區經濟水平狀況、飲食習慣、口腔治療等都有重大的關系。
2影響5歲前兒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分析
2.1地區因素:郊區和農村兒童齲病嚴重兒童所在地區是影響患齲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地區不同,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收入就會不同,家長口腔健康知識態度會有差別,在對待兒童的飲食習慣與口腔衛生習慣方面存在差異。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郊區和農村兒童的齲病要比城市嚴重,都是影響兒童齲病的危險因素。比如說農村家庭的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缺乏,態度不積極,很多兒童有含糖飲食習慣,也沒有很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導致齲病率很高,是城市市區兒童的1.8倍多。
2.2家長文化程度因素調查顯示家長文化程度與兒童的患齲情況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患齲情況就越輕,反之就越嚴重。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家長,其子女患齲病的程度要明顯輕于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家長,因為他們獲得知識的渠道更多,能力更強,而且具有主動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意識和較強的應用操作能力,這容易讓他們得到更多、更豐富、更準確的口腔保健知識,且對保護孩子的口腔健康持正面積極的態度。
2.3含糖食物的攝入的方法與頻率調查顯示患齲嚴重程度與睡覺前含奶瓶兒童的頻率呈正相關。含奶瓶睡覺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奶瓶中的含糖液體與乳前牙會有長時間接觸,這時期的乳牙剛長出不久,還沒有完全礦化,很容易受到糖分的侵蝕。再有含糖飲料與食物等攝入的頻率越高,兒童換齲病的概率就越高,嚴重程度也隨之增加。因為糖的攝入增加會令兒童口腔內的變鏈菌等致齲菌可分解底物增加,進而增加產酸,侵蝕了牙齒。在5歲兒童中,每天吃甜點兩次及以上會比每天吃少于一次甜點的患齲嚴重程度高4倍多。因此應該在以后的口腔健康宣傳教育中重視對含糖食物合理攝入頻率的教育。
2.4主動就診的主要原因是治療齲病而不是預防經過多因素分析,5歲前兒童齲病有一個共同的因素是“過去一年有沒有看牙”,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訝:過去一年接受口腔服務的兒童齲齒情況反而更嚴重。這是什么原因呢?經過分析發現,原來只有15%的兒童是去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和預防性治療,而85%是為了治療已經發生的口腔疾病。即主動就診是為了治療而不是預防,只有當齲病嚴重了才帶子女就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即使像巴西這種發展中國家,主動就診中接受涂氟等口腔預防措施的也達到60%以上。
3加強5歲前兒童口腔健康的對策
3.1加強郊區與農村兒童口腔健康保障力度家庭經濟收入水平低、家長學歷低、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這些一般發生在郊區和農村當中,其家庭中子女的患齲率也高。這些地區是口腔保健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但卻擁有很龐大的兒童數量。為此必須將口腔保健的公共衛生資源向郊區、向農村傾斜,構建郊區和農村的口腔保健隊伍,加大資金投入。既要將口腔保健宣傳教育走入鄉鎮、農村,更要走進每家每戶。
3.2家庭干預策略家庭干預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低齡兒童和學齡兒童干預策略。
3.2.1低齡兒童家長家長要盡早幫助孩子清潔口腔,培養兒童接受口腔清潔的意識,這些要從一點一滴的行為中去實現。比如每次喝奶后,用清水紗布擦拭孩子口腔,幫助嬰兒提前感知口腔清潔;在孩子萌出第一顆牙后,就幫著嬰兒刷牙等;基于含奶瓶睡覺的危害,睡前應盡量減少喂奶的次數,提倡多量少次;睡前不能清潔嬰兒口腔的,應該在喂奶后飲用清水,達到間接清潔口腔的目的。
3.2.2學齡兒童家長學齡兒童這一階段的身體和心智已經發育到一定程度,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兒童養成自我的口腔清潔習慣,教授孩子正確的口腔保健方法,例如正確的刷牙的方法。對于家長的口腔保健教育,主要放在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到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對兒童第一顆恒牙的保護,比如窩溝封閉,氟化物的應用;對于含糖食物的控制方面,家長可以記錄兒童含糖食物的量和時間,指導孩子正確規劃合理的攝入量,培養孩子自我口腔健康管理能力。
3.3家長應該定期帶孩子去拜訪專業口腔醫生齲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兒童治療時的不適感也越少,將來對于口腔治療的恐懼感也越小,同時疾病的預后也越好。但是很多家長沒有主動定期帶兒童看口腔的意識和習慣,直到孩子齲病發展嚴重了,才帶孩子去看,這種被動就診導致齲病發生率增高,且嚴重。所以我們應該向家長強調兒童齲病的危害以及早期治療的必要性,同時介紹一些有效的方法去主動了解兒童的口腔狀況。
關鍵詞:兒童齲齒;綜合口腔護理干預;預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接受口腔檢查的80例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兒童均年滿三周歲,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礙、口腔炎癥、齲齒及其他器官系統疾病等癥狀,該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本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兒童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將80例兒童以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兒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4.3±1.6)歲,體重為:12.3~21.5kg,平均體重為(17.2±2.4)kg;觀察組40例兒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范圍為:3.5~7.8歲,平均年齡為(4.1±1.7)歲,體重為:12.1~21.7kg,平均體重為(17.4±2.5)kg,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40例兒童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引導兒童進行常規的防齲操作和引導兒童家屬按照日常的護理習慣對兒童進行口腔護理。觀察組40例兒童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全面體檢評估口腔情況,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對兒童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檢查,充分了解兒童的身體狀況以及口腔齲齒狀況。另外,護理人員還要詳細向兒童家屬進行詢問,了解兒童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分析兒童齲齒產生的原因[3]。防齲操作過程護理,在防齲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采用無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對兒童口腔進行檢查,在咬脫過程,需引導兒童低下頭,用牙齒將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畢后半小時內不得進食水和食物,若兒童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不配合、亂動現象,護理人員還需采用兒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語言為其講解防齲的重要性或為其播放歡快的音樂或動畫片來轉移其對操作不適的轉移力量。并引導家屬每半年帶兒童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以及時發現其口腔問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加強對兒童家屬的健康教育,如為兒童家屬發放口腔保健宣傳手冊或組織其開展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等,在宣教過程中,需注意詳細向家屬講解口腔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并介紹各類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對兒童構成的威脅。同時,護理人員要指導兒童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并選擇兒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采取兒童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比如以圖片、動畫的形式來提高兒童的配合度,并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為兒童提供針對性的飲食指導護理,齲牙的發生與兒童偏食、喜愛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的關聯,為此,護理人員需引導家屬嚴格控制兒童的零食量,并引導其盡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飲和垃圾食品,對兒童的偏食不良習慣習及時糾正,同時,家長還要多鼓勵兒童使用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水產品、鮮奶類等具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⑤引導家屬做好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監督工作,由于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需引導和督促其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如飯后及時漱口,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另外,家屬還可以詳細記錄兒童的行為習慣,對于兒童的一些不良習慣應該耐心指導兒童糾正。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以及經護理干預后的正確刷牙率、齲齒發生率、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和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配合度評價標準為:完全配合: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欣然接受并積極配合;配合:兒童勉強完成防齲操作過程;不配合:兒童拒絕接受防齲操作或操作過程中出現嚴重哭鬧現象,影響操作的正常進行,總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總例數×100%,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對比觀察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總配合率(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7.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兒童正確刷牙率、齲齒發生率及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對比觀察組兒童(n=40)正確刷牙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n=40)正確刷牙率(72.5%),觀察組兒童齲齒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觀察組兒童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兒童(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兒童(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97.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