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教育小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文對2008年7月~2013年8月因牙列缺失而進行全口義齒修復,修復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小結如下。
先后接治患者9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54例,年齡32歲-75歲,均為牙列缺失,本組病例全口義齒質量均沒有問題,符合口腔生理功能的要求。
1 心理分析
1.1初戴義齒時情緒易急躁
大部分病人尤其是長期缺牙未曾修復的患者,剛戴上全口義齒,由于義齒壓迫組織,造成粘膜紅腫,破潰,牙痛明顯,患者需不斷上醫院修改。其次,一般情況下,全口義齒初戴時常出現發音不清楚的現象,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方能克服。有部分患者在初戴義齒時,常出現惡心、嘔吐。由于這些原因,大部分患者一時無法接受全口義齒,其適應能力也較差,稍有問題便認為過去不戴假牙也能吃飯,戴上假牙問題多,反而太麻煩。有的患者看見其他人戴著全口義齒應用自如,而自己卻不能適應,心里不免灰心喪氣,久而久之,心里不免急躁起來。
1.2異物感造成的舌不良習慣
大部分患者因初戴義齒常有口腔異物感,加之舌體肥大,戴義齒后舌運動空間減小,舌尖會不由自主地舔動下頜義齒的基托邊緣,造成義齒脫位,從而產生厭煩心理。
1.3初戴義齒后未能很快適應及使用而增加心理負擔
大部分患者牙槽嵴因吸收變得低平,粘膜較薄,義齒戴上后容易松動脫位,進食時,若張口過大,進食過多,會因肌肉粘膜運動幅度過大,舌體攪拌及食物擁擠而造成義齒脫位,從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2 全口義齒修復配戴后的健康教育
2.1對患者的健康教育
2.1.1保持口腔衛生
囑患者進食后用牙膏刷洗義齒及漱口,以免食物殘渣堆積其上,以保持義齒及口腔的清潔衛生,夜晚臨睡前取下假牙用牙膏刷洗干凈,浸泡于冷水中,也使口腔組織得到休息,也以免假牙變形。
2.1.2就診宣教
就診時與患者進行交談,使患者明白全口義齒的重要性,全口義齒可改善進食,恢復面形,利于發音及保護牙槽嵴和維護身心健康。囑患者初戴全口義齒要耐心適應,出現問題應及時復診解決。遇到個別對義齒期望值過高的患者,應讓其認識到,義齒的咀嚼功能僅能達到自然牙列的30%-50%,且會產生固位、穩定、磨損等諸多問題。遇有舌不良習慣者,應告訴患者注意舌置,使舌尖處于下前牙的舌面。在進食方面囑患者減慢進食速度,一次進食量要適當,慢慢咀嚼,同時不宜吃過硬食物,促使牙槽嵴吸收,產生壓痛及義齒折斷??傊?,在配戴全口義齒的過程中,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使全口義齒成為患者口腔的一部分而發揮功能,從而提高修復質量。
【摘要】人體隨著衰老,身體各個方面、社會心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就像人到了老年,牙齒及口腔組織同機體其他組織一樣出現許多明顯衰老的改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到老年牙齒就一定會變壞脫落,而是根據每個人口腔衛生保健的好壞及全身健康情況而決定。所以對老年人進行的口腔保健及宣教口腔保健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老年人;口腔特點;保健措施
1.老年人的口腔特點 老年人的口腔狀況與全身情況一樣,隨著年齡增長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牙體和牙髓結構的變化,礦化程度增高,牙周膜與表面組織結構消失,粘膜變薄,膠原密度增加等。又由于老年人口腔內唾液腺退行性變,唾液分泌減少,牙齒的自潔能力下降,同時牙齦萎縮與牙周附著水平喪失明顯,使食物嵌塞與食物殘渣滯留,給口腔內致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易致齲齒及繼發齲,牙縫增寬,牙根暴露,牙列完整性破壞,義齒佩戴增加等情況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降低,影響他們整體的健康水平。
2.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措施
2.1 提高老年人自我口腔保健能力和意識:針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口腔衛生問題、心理狀態改變以及舊傳統觀念與習慣,開展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選擇老年人適合用的牙刷,可選頭小毛軟。牙刷柄不易滑脫的牙刷,做到正確刷牙,定期潔牙,正規剔牙,每次餐后漱口[]的良好習慣。同時對有義齒的老年人,保護基牙不受不良因素的刺激,有牙列缺失的,及時修復。
2.2 定期口腔健康咨詢和檢查:老年人應每半年檢查1次,但最好3個月檢查1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態的改變,加之口腔情況較差,檢查與清潔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檢查時,對老年人的口腔狀態、口腔健康的認識變化、心理狀態的改變,做出相應咨詢和有效的建議。糾正不良的衛生習慣與生活方式,給與特殊的口腔護理是必不可少的。
2.3 補充營養:人體進入老年期后,細胞活性下降并逐漸衰老,機體各器官的形態和功能發生退行性變化,口腔組織也隨之衰老,消化功能減弱,味覺及口腔功能下降,對食物愛好和需要發生明顯的變化。因此,老年人應減少食糖量,改用糖代品,增加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入量,合理使用氟化物;在調整飲食的同時,做好口腔保健操,提高口腔各組織適應能力,減緩老化的速度,增進健康。
2.4 治療全身疾?。豪夏耆送榘l一定的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免疫功能減退等。這些疾病有的與口腔疾病成正相關,如糖尿病和牙周病,有的會影響到口腔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因此,有必要控制或治愈全身疾病,這對維護口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2.5 提供老年衛生社區服務: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口腔健康咨詢,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及建立社區健康檔案,進行口腔健康診斷,不斷提高老年人對口腔衛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
3.小結:口腔保健對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建立有效的口腔保健策略和措施,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每一位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使其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參考文獻
我院2009年成立了口腔健康指導中心,在一樓掛號大廳、二樓粘膜科候診區及四樓正畸科候診區各設置了一個健康宣教崗,每個崗位設專職護士一名,接受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咨詢、個性化宣教約200人次/天,并開展在各科候診區的流動宣教,對各??频暮蛟\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包括正確的刷牙方法、口腔保健用品的選擇與使用、口腔??圃\療知識等,受眾約800人次/天,由預防科管理。通過對護士們進行職業形象和專業能力的護理美學包裝,加強護理美學教育與培訓,提高護士們的外在與內在素養;在宣教內容和形式上力求既專業又通俗易懂,結合圖片與道具,把健康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在患者面前。
1.1用護理美學塑造護士們的外在形象
作為專職宣教員,健教崗的護士每天獨立面對患者及家屬,為他們答疑解惑,宣傳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此時她們是患者的唯一審美對象,只有具備美好的職業形象,才能吸引患者的注意力。美好的護士職業形象不僅對護理對象的身心健康有積極的影響,可以使護理對象產生愉悅的心情,獲得良好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能達到治療和康復的最佳效果[3]。
1.1.1對護士儀表的美學包裝
每天上崗前嚴格按規定著裝:①戴燕式帽,頭發前不遮眉,后不過領,雙側不掩耳;②著白色連衣裙護士服,穿白色長褲,清潔、平整、合身,護士服里面衣服的衣領、袖口、裙邊不外露;③著白色軟底護士鞋,白色或肉色襪子,保持鞋襪清潔;④指甲經常修剪,不染顏色,不佩戴戒指、手鐲、不涂抹香水;⑤化職業淡妝:護士的職業淡妝應與醫院環境整體色調淺淡、素雅為主旋律和諧統一,以展現護士職業的整體素質與美感[3]。
1.1.2展示護士的姿態美
姿態反映一個人的文化修養。護士的基本姿態具體表現在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手勢當中。健教崗的護士在工作中多以站姿出現,更需嚴格要求:選擇形體健美的護士,培養站姿挺拔、自然,顯示出穩重、朝氣與自信。
1.1.3表現的護士語言美
語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傳遞信息與感情交流的橋梁,也是展示個人素質與魅力的重要交際工具。語言是護士實現其護理作用的重要工具[3]。我院的護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使用健康處方、宣傳小冊子、宣傳欄、多媒體等形式,最主要還是采用宣教崗護士的一對一、一對多位患者或候診區集體口頭宣教結合道具、圖片的方式,因此,對護士的語言溝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①基本禮貌用語,文明禮貌是語言美的基礎,使用禮貌禮節性用語,是對患者人格的尊重;②語言交往藝術,避免患者難以理解的醫學術語,語言簡明、清晰、口語化、通俗化,語速適中,語氣溫和親切,態度誠懇;③體勢語言的應用,體勢語言又稱“人體示意語言”,是通過人體的動作、手勢、眼神、表情等無聲的方式進行感情或思想交流;④保持微笑,是愛心的體現;⑤眼神的交流:與患者溝通時,保持目光接觸,適當的距離,認真傾聽,表示尊重并愿意與對方交流,目光要停留在對方的眼睛附近,并平視以示平等。
1.2用美學塑造、提升護士的內在素質
內在美是外在美的靈魂,護士的內在美是塑造護士職業形象美的基礎,南丁格爾說:“護士其實就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
1.2.1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念
加強護士的思想教育,培養高尚的品德,對護理工作的敬業精神,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念,①每周一次例會,交流工作情況,互通信息;②每天記錄工作情況,每月寫工作小結,記錄工作中所做、所見、所思;③平時多觀察、了解護士們的工作、生活、思想。通過以上方法了解、發現、討論、解決,幫助她們少走彎路,迅速成長。
1.2.2培養良好的職業性格
健教崗的護士們年輕,閱歷淺,每天獨立面對大量的、各式各樣的患者,有一些患者會拿她們當出氣筒發泄心中怨氣、怒氣,更可怕的是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會說出或做出不可理喻的話或行動,令她們感到憤怒、悲傷、恐懼、憂傷、無助,嚴重影響她們的工作情緒,因此,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性格、穩定的情緒及應付工作壓力的能力非常重要。①我院定期邀請專業心理醫生給大家講授關于工作壓力及應對方法,使我們了解壓力是無處不在的,要學會把壓力變成動力。②科室業務學習請口腔粘膜科醫生、護長講課,了解粘膜病與內分泌及心理健康的關系,如何為粘膜病患者做健康宣教;③營造良好的醫院文化、科室文化,組織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④注意大家的情緒變化,鼓勵大家說出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及時疏導。使她們經常保持熱情、愉快、穩健的情緒,通過積極樂觀的情緒去感染患者,用仁愛之心去理解、包容患者。
1.2.3掌握豐富的知識
知識是素質的基礎。健康教育是通過多種方法、多條途徑對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以及防病技能來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以達到提高自我保護和加強預防疾病的目的[4]。健教崗面向全院的患者及家屬,每天超過1000人次,他們來自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疾病,復雜的心理反應及需求,護士們除了要掌握全面的口腔專業理論知識,具備把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內容的能力,還要學習人文科學、社會學科知識。①我院護理部的三基培訓計劃,為年輕護士們打造專業理論基礎;②科室每月組織1~2次業務學習,針對宣教內容,請院內各科的醫生、護長、專業護理骨干授課;健教崗護士分工各負責一個內容,進行科內小講課,并請科主任及預防專業的醫生參加,進行專業指導,討論、分析課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課件內容;③科室出資購買專業書籍,組織大家學習并應用到工作中;④要求大家參加院內各專業的業務學習,掌握各專業的最新知識與發展;⑤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全科護士參加繼續教育課程,不斷吸收醫學、護理學及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⑥主任、護長定期到現場觀摩宣教,并組織護士們互相觀摩、學習,取長補短,發現問題及時指出,改正、提高;⑦護理部每月進行護理質量考核,在環境管理、儀表儀態、護理管理工作要求、宣教內容、患者評價等方面對健教崗護理質量進行考核。
1.3用美學營造舒適就診環境
用美學設計、裝修健教崗及候診區,營造優雅、溫馨、整潔、安靜的環境,光線柔和、溫度適宜,配備宣傳欄、宣傳畫報、小冊子、多媒體、光盤、彩色圖片、牙齒模型、牙刷、牙線、麥克風等輔助工具,使宣教更加形象、生動,更能吸引患者的關注。
2結果
護理部每個月通過護理質量檢查的方法對健教崗的工作進行考評,從環境的管理、護士的職業形象、護理管理工作、宣教內容、現場考察護士宣教、現場隨機抽取部分候診患者或家屬進行滿意度口頭提問式調查等方面進行評價,十分為滿分,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崗護士的職業形象、宣教內容、宣教形式、宣教效果表示滿意,評分按滿分10分算,平均分9.8分;護理部對健教崗的評分按滿分100分算,平均分為98分,見表1(寒暑假高峰期停護理質量檢查)??谇唤】抵笇е行某蔀槲以鹤o理工作的一大亮點,得到患者及家屬、院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
3討論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46歲,四天前出現高熱、咳嗽癥狀,最高體溫達41℃,全身出現紅色斑丘疹及水皰疹,伴皮膚瘙癢,嘴角開裂、流涎。門診擬“過敏性皮炎、艾滋病”于2013年6月10日收入院。患者診斷艾滋病2月余,一個月前開始服“拉米夫定、奈韋拉平、齊多夫定”抗病毒治療。四天前出現高熱、咳嗽,全身出現皮疹,部分為水皰疹,口腔可見白斑。皮疹考慮為服奈韋拉平導致,現予停服。體格檢查:T 40℃,P 98次/分。皮膚檢查:整個軀干、四肢出現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紅色斑丘疹,部分為水皰疹。實驗室檢查:WBC 3.5×109/L,中值細胞比率2.7%,中性細胞比率70.4%,淋巴細胞數0.9×109/L。
2 治療及轉歸
患者入院后予感染科護理常規,給予氟康唑抗真菌,碳酸氫鈉漱口;頭孢地嗪抗感染;葡萄糖酸鈣、甲潑尼龍抗過敏;補充高糖電解質等支持治療,輔以紅外線治療儀照射及外用藥物局部治療。第7天患者體溫正常,四肢水皰疹部分隱退,口周破潰好轉;第12天患者全身水皰干結,新生粉紅色表皮;第16天患者全身可見粉紅色皮膚,予激素減量治療及爐甘石洗劑外涂止癢;第20-46天,患者全身皰疹消退,新生皮膚生成,口腔清潔,康復出院。
3 護理
3.1 預防感染 患者皮膚受損情況嚴重,抵抗力低下,極易繼發感染。護理時將患者置于單人房間,限制探視人員。室內溫濕度適宜,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消毒,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地面用1000mg/L有效氯液拖地,每天兩次。醫務人員進行各項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原則,以防止醫源性感染。
3.2 加強皮膚護理 患者宜穿寬大、柔軟的棉質衣褲,隨時清理脫落的壞死表皮和皮屑,經常更換衣褲和床單,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對大皰未破者用無菌技術抽出皰液,保持皰壁完整;對大皰壁已破者剪除水皰殘壁,用0.5%碘伏溶液清洗創面,涂燒傷濕潤膏,并用消毒的凡士林油紗布覆蓋。
3.3 黏膜護理 ①口腔護理:患者口腔黏膜有白斑,口周出現水皰疹,部分破潰結痂,影響張口。先用鹽水紗布濕敷,軟化血痂,慢慢清除至能張口,再用吸管吸取2%碳酸氫鈉溶液含漱,疼痛明顯時,適當予利多卡因口含止痛。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為病人做口腔護理,口唇涂金霉素眼膏。②會陰護理:外每日用0.5%碘伏棉球擦洗2次。
3.4 病情觀察 每日定時測量T、P、R,注意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高熱時鼓勵多飲水,保持皮膚干燥。認真觀察皮膚變化,如有無新發紅斑、水皰,原有水皰是否破損及其范圍和程度,原有創面是否有感染跡象。注意觀察患者口腔黏膜的變化。
3.5 心理護理 艾滋病患者往往心理負擔較重,擔心受到別人的歧視,易產生不良情緒。醫務人員應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要尊重病人,加強溝通,把關心、愛心、微笑帶給他們,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6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強營養,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勿用易致過敏的藥物,一旦出現皮疹瘙癢,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病愈初期避免使用肥皂和熱水擦洗,并注意防曬。
關鍵詞:麻風反應臨床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1-0135-02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如未及早發現和有效治療,可出現皮膚黏膜及神經損害的癥狀[1]。2011年6月我科收治1例麻風病的患者, 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46歲,因發熱1月,于 2011年6月18日收住我院。體格檢查:體溫 37.2℃,脈搏84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 110/6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體形偏瘦,皮膚檢查:未見皮疹。入院第二天出現高熱,全身皮膚見紅色斑丘疹,部分形成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硬結性斑丘疹。雙側腹股溝,雙側腋窩部淋巴結腫大,可捫及數?;ㄉ字列≈割^大小的淋巴結,質中,無壓痛。頭顱五官無畸形。實驗室檢查:谷丙轉氨酶43μ/L,谷草轉氨酶 46μ/L,白蛋白 30.7g/L。血常規:血紅蛋白 95g/L,紅細胞 3.45×1012 /L,白細胞 2.12×109/L,血沉57mm/h。結核抗體陽性。骨髓檢查未見異常,淋巴結活檢為淋巴結結核,皮膚活檢報告提示麻風,予沙利度胺片(反應停)50mg,2次 /日口服治療麻風反應,并給予抗結核、護肝等治療,治療后體溫正常,皮疹隱退,癥狀改善,住院10天出院,繼續門診治療。
2護理措施
2.1 基礎護理
2.1.1將患者安置在單人病房,保持病室、床單位整潔,空氣流通,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每日窗戶通風2次以上。
2.1.2休息:檢查、治療盡量集中進行,保持病室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
2.1.3飲食:給予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和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2 臨床癥狀的觀察及護理
2.2.1 皮膚反應的觀察及護理。仔細觀察皮疹的顏色、大小、數目多少、有無疼痛、有無感染滲出等。對面部、手背、暴露部位皮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每天早晚用溫開水清洗。穿脫衣服時要注意,要穿柔軟舒適的純棉內衣,避免刺激,要勤換勤洗,保持清潔。加強皮膚護理: (1) 及時修剪患者手指甲。(2)輕輕檫拭皮膚,操作時動作輕柔。(3)告知患者忌用手搔抓皮膚以防止皮膚感染。(4)衣服,被單柔軟舒適。
2.2.2全身癥狀的觀察及護理。根據反應的程度,患者還可出現不同的全身癥狀,如發熱、頭痛、頭暈、全身不適等。當麻風反應出現高熱,體溫達39℃以上,呈稽留熱或不規則,高熱時要注意:(1)囑患者臥床休息;(2給予冰袋或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高熱不適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藥;(3)退熱會大量出汗,應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受涼;(4)補充水分,防止虛脫和電解質紊亂。(5)注意口腔衛生,必要時用朵貝爾液漱口或護理人員予以口腔護理;(6)定時觀察生命體征并詳細記錄。
2.2.3 用藥的觀察及護理。治療麻風反應根據患者的反應類型及病情輕重選擇用藥,給患者講解所用藥物的作用、治療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說明規則、正確劑量用藥的重要性。同時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加強臨床觀察,并注意觀察其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2.3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現代醫學護理的重要內容,護士在崗工作時應與病人多交談和溝通,及時了解病人心理狀態和需求[2]。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及交流,消除患者怕反應致殘、怕抗麻風病療效不佳等不良心理狀況,找出麻風反應的誘發因素。以消除患者及家屬的恐懼,讓患者積極配合醫護的治療護理,以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2.4健康教育
根據不同年齡、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給患者講清麻風反應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學道理,講解麻風反應的誘因、癥狀、治療及預防方法等基本知識,教育和引導患者應的誘因、癥狀、治療及預防方法等基本知識,教育和引導患者食,保持樂觀情緒,以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或減少麻風反應復發。
2.5消毒隔離
實施接觸性隔離措施:接觸病人及其污染物時穿隔離衣褲;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潰瘍的皮膚黏膜、進行各種穿刺、侵入性檢查和治療時應戴手套;落實手衛生措施;用后的醫療物品、病服嚴格消毒,廢物按感染性廢物的要求處理。
3小結
麻風反應護理實踐中的體會到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充分運用整體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理念,在心理護理、臨床癥狀護理、健康教育三個方面,做到及時具體、充分到位,觀察與護理緊密配合治療,有效地解決了麻風反應的護理問題,實現了:(1)減輕患者痛苦;(2)短時間控制麻風反應;(3)防止畸殘發生;(4)盡力幫助患者實現心理、身體的最大康復。通過精心的治療與護理,臨床癥狀是可以完全緩解的,接受此類患者時,應以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給患者創造一個有利治療的環境,讓患者安心治療,使疾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