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guān)于水的科學小實驗及原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更新實驗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
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要注意糾正一些學生不愛動手、喜歡背實驗的壞習慣,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實驗教學真正成為他們質(zhì)疑、信息收集和處理以及探究的實踐活動。
教學中,凡是學生能做的實驗,我們都應讓學生動手去做,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學生自己找出實驗原理,設計和討論實驗方案,選取實驗器材。而我們只需起到引導作用,給學生提供儀器,檢驗學生實驗方案的可行性,盡可能提供學生實驗方案中所需的儀器并加以指導。這樣,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參與了問題的提出、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不僅學習了化學知識,而且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了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lǐng)悟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二、將驗證實驗改變?yōu)樘骄啃詫嶒?/p>
現(xiàn)行教材中的實驗大都是驗證性實驗,我們在教學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實驗模式,可將原化學教材多數(shù)的演示實驗、驗證性實驗選出一部分改為學生的探究性實驗,并讓學生參與這類實驗的設計、操作、觀察及實驗結(jié)果的分析、推理、小結(jié)等,讓學生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如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實驗中我們可以給出四組藥品CaCO3和稀H2SO4;CaCO3粉末和稀HCl;CaCO3和稀HCl;Na2CO3粉末和稀HCl,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和探索,引導學生從能否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反應的快慢兩方面進行思考,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制備二氧化碳的最佳藥品是大理石和稀鹽酸。由于結(jié)論是學生親自實驗得出的,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不僅能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能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使其看到的現(xiàn)象更清晰,有利于學生加深印象,增強記憶,同時,在觀察仔細的情況下對現(xiàn)象進行分析就得心應手,有助于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讓化學實驗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用化學知識能理解和解釋身邊的現(xiàn)象,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增加一些貼近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驗。例如我在教學“二氧化碳溶于水”時,我讓同學們拿來了汽水,當他們打開汽水時,通過透明的瓶體可以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氣體(二氧化碳)溢出,說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接著,我準備了一次性注射器給同學們演示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實驗。我用一次性注射器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從集氣瓶中抽取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過活塞的運動來直觀地進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當壓強增大時,二氧化碳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當壓強減小時,二氧化碳溶在水里的溶解量減少。又如,在討論溶液的酸堿性和pH的教學內(nèi)容時,我引導學生關(guān)心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關(guān)于人體自身的問題,讓他們測試當?shù)氐挠晁嬘盟⑷说耐僖旱鹊膒H,并討論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話題,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我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借助化學實驗和網(wǎng)絡等完成“pH與人類生活”“pH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pH與社會環(huán)境”等話題的探究,并形成初步的結(jié)論。這樣,學生知道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與當今社會生活、生產(chǎn)密切相關(guān),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化學、主動去探詢,去用知識、智慧和行動來保護環(huán)境。
四、利用和開發(fā)家庭小實驗
家庭小實驗,最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它能激發(fā)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我把教材中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到兩周布置給學生在家里做,并提供試管,到了上《金屬防護和廢舊金屬回收》這節(jié)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jié)果對照,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讓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并啟迪討論“你認為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經(jīng)過這樣的探究,學生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有較深入的了解。
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家中自己做“硬水的鑒別”“巧除水垢”“燃燒鑒別羊毛織物與化纖織物”“有毒塑料袋與無毒塑料袋的識別”等實驗,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小實驗中呈現(xiàn)的新奇化學現(xiàn)象,又引起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探索化學奧秘的強烈求知欲望。
五、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
當實驗教學中遇到一些要求高、難、設備貴重的實驗,往往難以實現(xiàn)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適應信息化社會需要的信息收集、選擇、處理的能力。
總之,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素質(zhì),使得通過實驗教學真正讓學生熱愛化學。
參考文獻:
1.姜淦萍,項閃飛.化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其培養(yǎng)化學教育31,7-8,2000.
【摘要】
目的觀察逍遙散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為探討逍遙散的組方原理提供實驗依據(jù)。方法采用小鼠懸尾實驗、小鼠強迫游泳實驗及小鼠自主活動測定等觀察逍遙散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結(jié)果逍遙散、單味柴胡、當歸+白芍藥對以及逍遙散去歸芍組均能明顯縮短行為絕望模型小鼠的不動時間,并對小鼠自主活動無影響;逍遙散去柴胡組與白術(shù)+ 茯苓藥對未表現(xiàn)出減少不動時間的作用。結(jié)論 逍遙散具有抗抑郁作用,其君藥-柴胡在方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抑木扶土”可能為其組方原理之一。
【關(guān)鍵詞】 逍遙散 抗抑郁 拆方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Xiaoyao San and its composition parts of prescription , so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Xiaoyao San composition.MethodsThe tail suspension test, forced swimming test and locomotor activity test were adopted in mice, and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Xiaoyao San and its different composition parts were observed .ResultsXiaoyao San, single Chaihu, Danggui and Baishao compatibility,and Xiaoyao San without Danggui and Baishao significantly short ened the immobility time in the forced swimming test and in the tail suspension test in mice , while had no influence on locomotoractivity.Baizhu and Fuling compatibility,Xiaoyao San without Chaihu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mmobility time .ConclusionXiaoyao San has an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in the despair animal models of depression in mice .The principal drug Chaih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anti-depression effect.“Inhibiting wood (liver) to support earth (spleen)” may be one of the regularity of Xiaoyao San composition.
Key words:Xiaoyao san; Anti -depression; Regularity of recipe composition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全球性的主要精神衛(wèi)生問題之一,其相關(guān)病因病機的基礎研究及藥物開發(fā)研究日益受到重視。逍遙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疏肝解郁、調(diào)和肝脾的代表方劑,大量臨床資料顯示該方在精神科疾患治療中運用廣泛,療效較佳。近年來關(guān)于逍遙散抗抑郁作用的實驗研究已有部分報道,但未見其拆方研究。本研究以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采用小鼠行為絕望性抑郁模型,初步觀察了逍遙散與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以期為逍遙散的組方原理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器材
1.1 藥物及藥液制備逍遙散組成按照《方劑學》[1] 所載:柴胡9g,當歸9 g,白芍9 g,白術(shù)9 g,茯苓9 g,甘草4.5 g,薄荷少許,生姜1塊。以上藥材均購自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老中醫(yī)門診部,經(jīng)本校中藥標本中心盧先明教授鑒定,均屬《中國藥典》收載藥材。受試藥物水煎液(包括逍遙散、單味柴胡、當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逍遙散去柴胡、逍遙散去歸芍6 個組)制備方法為:取適量藥材,8 倍量水浸泡30 min,加熱煮沸,文火煎煮1 h,趁熱濾過;再按同法煎煮40 min 及30 min;合并3 次濾液,文火濃縮至所需濃度,藥液4℃冰箱保存?zhèn)溆谩8鹘M藥物劑量均按上述所載成人一日用量25 倍進行計算。
1.2 動物ICR 雄性小鼠210 只,初始體重18 ~22 g,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證號:scxk(川)2004 -15。
1.3 儀器ZZ -6 小鼠自主活動測定儀(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懸尾實驗箱(40 cm ×30 cm ×40 cm,自制);強迫游泳實驗玻璃杯(20 cm ×14 cm),電熱恒溫水溫浴箱(上海醫(yī)療器械七廠)。
2 方法
2.1 小鼠懸尾實驗(tail suspension test, TST)取健康雄性ICR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為7 組:逍遙散組、單味柴胡組、當歸+白芍組、白術(shù)+茯苓組、逍遙散去柴胡組、逍遙散去歸芍組、蒸餾水組。每組動物10 只。各組動物每天灌胃給藥或蒸餾水1 次,連續(xù)14 d。于實驗第1 天,7 天和14 天給藥1 h 后,將小鼠尾端(在距尾尖1.5 cm處)用膠布固定于水平橫桿上,使其呈倒掛狀態(tài),觀察6 min,記錄后4 min 小鼠累計停止掙扎保持不動的時間。
2.2 小鼠強迫游泳實驗(forced swimming test,F(xiàn)ST)參照Elzbieta[2] 等方法加以改進。分組及給藥方法同小鼠懸尾實驗。各組動物均于給藥前24 h 進行15 min 游泳訓練。實驗時將小鼠單個放入游泳玻璃杯中(水溫23 ~25℃),觀察6 min,記錄后4 min內(nèi)小鼠的累計不動時間(s)。小鼠停止掙扎或呈漂浮狀態(tài)判定為不動。
2.3 小鼠自主活動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法同小鼠懸尾實驗。于實驗第1,7 天和14 天給藥1 h 后,將小鼠放入ZZ -6 小鼠自主活動測定儀中,適應2 min 后觀察4 min 內(nèi)的活動次數(shù)。。
以上實驗均采用隨機單盲法,在18:00 ~22:00 進行。
2.4 統(tǒng)計學方法處理各組數(shù)據(jù)以±s 表示,采用重復測量資料方差分析(one -way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顯著性水平α=0.05。
3 結(jié)果
3.1 逍遙散及其拆方對小鼠懸尾實驗不動時間的影響見表1。與蒸餾水組比較,逍遙散組、單味柴胡組以及當歸+白芍組ig 1 d,7 d均使小鼠懸尾不動時間顯著減少(P <0.01),白術(shù)+茯苓組對不動時間無明顯影響。逍遙散、單味柴胡ig 14 d 仍能不同程度減少小鼠不動時間(P <0.05 或P<0.01),而當歸+白芍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當全方去掉柴胡后ig 1 d,7 d,14 d 均未表現(xiàn)出縮短不動時間的作用(P>0.05);全方去掉歸芍后仍在單次和連續(xù)給藥后表現(xiàn)出縮短小鼠不動時間的作用(P<0.05 或P<0.01)。
表1 逍遙散及其拆方對小鼠懸尾實驗不動時間的影響(略)
與蒸餾水組比較,*P
3.2 逍遙散及其拆方對小鼠強迫游泳實驗不動時間的影響見表2。與蒸餾水組比較,逍遙散組及當歸+白芍組單次給藥后能明顯減少小鼠的不動時間(P<0.05),而白術(shù)+茯苓組及柴胡組未表現(xiàn)出縮短不動時間的作用(P>0.05)。連續(xù)給藥7 d,14 d 后,逍遙散組、柴胡組、當歸+白芍組均不同程度地縮短了小鼠強迫游泳實驗中的不動時間(P<0.05或P<0.01)。全方去掉柴胡后在單次和連續(xù)給藥后均未表現(xiàn)出縮短小鼠不動時間的作用(P>0.05),去掉歸芍后ig7d,14d 仍能縮短小鼠不動時間(P<0.05)。
表2 逍遙散及其拆方對小鼠強迫游泳實驗不動時間的影響(略)
與蒸餾水相比,*P
3.3 逍遙散及其拆方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見表3。逍遙散及其拆方各組在給藥1d,7d 及14d 后,小鼠的外觀狀況和行為沒有明顯異常,并且各組活動次數(shù)與蒸餾水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3 逍遙散及其拆方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略)
4 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屬于中醫(yī)“郁證”范疇,疏肝健脾是歷代醫(yī)家屢驗不爽的治郁法則[3] 。逍遙散作為調(diào)和肝脾代表方劑,功用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由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術(shù)、薄荷、生姜、炙甘草8 味藥組成。方中柴胡為君藥,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條達;當歸、白芍共為臣藥,與柴胡同用補肝體而助肝用,養(yǎng)血柔肝;白術(shù)、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實土以御木侮且使營血生化有源,共為佐藥;薄荷疏散郁遏之氣,生姜溫中且辛散達郁,亦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為使藥。
本研究采用經(jīng)典抗抑郁藥物篩選模型—行為絕望模型觀察逍遙散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結(jié)果顯示:逍遙散能拮抗小鼠的絕望行為,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抗抑郁作用,這與吳麗麗等[4] 的研究相符。拆方研究發(fā)現(xiàn)單味柴胡、當歸+白芍藥對也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抗抑郁作用,但當全方去掉柴胡后其作用消失,去掉歸芍后作用仍然保留,提示柴胡作為君藥在方中發(fā)揮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柴胡在逍遙散中的君藥地位,而當歸、白芍共為臣藥,輔佐柴胡疏肝。其次,實驗發(fā)現(xiàn)逍遙散去歸芍后仍表現(xiàn)出較好的縮短小鼠不動時間的作用,提示“抑木扶土”[5] 為逍遙散的組方原理之一。中醫(yī)認為“郁證”病位在肝,肝為藏血之臟,喜條達司疏泄開發(fā),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只有化源充足肝才有所藏,進而使肝氣條達,當肝氣橫逆、犯胃克脾則出現(xiàn)肝脾不和之證。逍遙散去掉當歸與白芍后,依然保留了柴胡———疏肝使肝氣得以條達,以及佐藥白術(shù)、茯苓、甘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二者配伍后共奏調(diào)和肝脾之效,表現(xiàn)出抗抑郁作用。實驗結(jié)果不僅為其“抑木扶土”組方原理提供了一定實驗依據(jù),而且進一步肯定了柴胡在方中的君藥地位。此外,結(jié)果表明各實驗藥物組均不影響小鼠自主活動,提示藥物在其有效劑量下對中樞神經(jīng)活動無興奮作用。
拆方研究是中藥復方藥理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在全方研究基礎上進行拆方研究是揭示方劑作用原理、提高中藥臨床療效的重要手段。本實驗驗證了逍遙散的抗抑郁作用,初步探討了其組方原理,證實“抑木扶土”為其組方原理之一。然而逍遙散的組方原則還包括養(yǎng)血疏肝、抑金疏木等方面[5] ,因此要完善其配伍規(guī)律的系統(tǒng)研究,還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段富津.方劑學, 第1 版[ 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5:59.
[2] Elzbieta Nowakowska, Krzystof Kus, Teresa Bobkiewicz, et al.Role of neuropeptides in antidepressant and memory improving effects of venlafaxine[J].Pol.J.Pharmacol.2002, 54:605.
[3] 暢洪升,王慶國,關(guān) 玲,等.中醫(yī)藥抗抑郁復方分析和證治規(guī)律研究[J].中國民間療法,2004, 12(2):60.
[4] 吳麗麗,徐志偉,嚴 燦.逍遙散和丹梔逍遙散抗抑郁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yī)研究,2003, 16(3):14.
1.壓強
(1)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壓力作用在被壓物體的表面,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壓力與重力性質(zhì)不同:壓力是物體受擠壓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力.物體水平放置時,對地面壓力的大小、方向與該物體的重力大小、方向相同,但是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都不相同.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如圖1所示,物體重力與物體對斜面的壓力無論大小、方向、施力物體、受力物體都不相同.
(2)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反映了壓力的作用效果,公式為p=■,單位帕斯卡,符號Pa.1Pa=1N/m2,表示1m2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N.坦克的兩條履帶的總面積是受力面積,人行走時地面的受力面積是單個腳的底面積.
(3)在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在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同時增大壓力和減小受力面積也可以增大壓強.
2.液體的壓強
(1)壓強計由帶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橡皮管、玻璃U形管和紅墨水組成.橡皮膜不受壓強時,U型管左右液面相平;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型管左右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壓強越大,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越大.
(2)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側(cè)面和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氣體的壓強
(1)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壓強,這種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裝有少量水的易拉罐加熱之后密封冷卻時被壓扁,紙片頂住倒置的一杯水而不下落,馬德堡半球?qū)嶒灦际谴髿鈮捍嬖诘挠辛ψC據(jù).
(2)最早做測量大氣壓實驗的是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他測出的值相當于76cm高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通常把這樣大小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約等于1.0
×105Pa.金屬盒氣壓計,是利用抽去內(nèi)部空氣的波紋狀金屬盒在大氣壓變化時厚度發(fā)生變化的原理制成的.
(3)海拔越高,大氣越稀薄,大氣壓越小.大氣壓還受到季節(jié)和天氣的影響;一般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晴天的氣壓比陰天高.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guān):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高壓鍋就是把氣壓增大升高沸點,使食物更加容易煮熟.
(4)液體和氣體稱為流體.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飛機機翼如圖2所示,機翼上方氣流流速大壓強小,下方氣體的壓強大于上方氣體的壓強,從而使機翼獲得向上的升力.高鐵站臺上的安全黃線警示旅客不能靠列車太近,因為列車高速行駛帶動空氣流動,壓強變小,旅客受到合力的方向指向列車.
4.浮力
(1)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力稱為浮力.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方向豎直向上.
(2)下沉物體也受浮力.石塊在水中是下沉的,將重力為G的石塊用細線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入液體中,測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G′,此時石塊所受液體的浮力為F浮
=G-G′.
(3)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液,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5.物體的浮與沉
(1)浸沒在液體中物體的浮與沉,決定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guān)系.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當F浮>G時,物體上浮;當F浮=G時,物體可以停留在液體內(nèi)部任何深度的地方,稱為懸浮;當F浮
(2)物體靜止在液面上,有一部分體積露出液面,這種狀態(tài)稱為漂浮.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如果上浮,最終靜止時將處于漂浮狀態(tài),因此漂浮時的特征是F浮=G、ρ物
(3)可以改變F浮或G來改變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狀態(tài):在清水中加鹽使雞蛋上浮,是通過增大ρ液進而增大F浮實現(xiàn)的;潛水艇上浮時要排出水艙中的水,進而減小G實現(xiàn)了上浮目的.
考點掃描
考點1 壓強
例1 如圖3所示是一部電話機的示意圖.電話機的總質(zhì)量為0.64kg,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與桌面的總接觸面積為2cm2,求它對桌面的壓強.(g取10N/kg)
解析 本題檢測壓強公式和基本的單位換算.電話機放置在水平桌面上,F(xiàn)壓=G
=mg=0.64×10N=6.4N,S=2cm2=2×10-4m2,p
■=■Pa=3.2×104Pa.
答案 3.2×104Pa
考點2 液體的壓強
例2 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實驗”,如圖4所示.他在一個密閉的、裝滿水的木桶桶蓋上插入一根細長的管子,然后在樓房的陽臺上往管子里灌水.結(jié)果,只灌了幾杯水,桶竟裂開了,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決定水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是( ).
A.水的密度 B.水的深度
C.水的體積 D.水的重力
解析 要讀出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這一隱含條件.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guān),在液體密度不變的情況下,管子很細,只灌入體積和重力都很小的幾杯水,深度會變得很大,桶受到的壓強也變得很大,進而裂開.
答案 B
考點3 氣體的壓強
例3 如圖5所示,在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nèi)插入一根吸管A,用另一根吸管B對準A的管口上方吹氣,看到A的管口有水噴出,這是因為流體的流速越 ,
壓強越 .以下現(xiàn)象中不能用此原理解釋的是 (填序號).①平行于岸邊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②用吸管把飲料吸進嘴里;③狂風會把一些不牢固的建筑物的屋頂掀翻.
解析 解答關(guān)鍵是從生活中抽象出“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模型.B對A管口上方吹氣,導致該處氣體流速大,壓強小于玻璃杯內(nèi)水面氣壓,在壓力差作用下,水從A管冒出并被B吹開.①③都是“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原理,吸管吸飲料是吸走了管中空氣,導致剩余空氣小于外界大氣壓,飲料是被大氣壓壓入嘴中的.
答案 大 小 ②
考點4 浮力
例4 翔翔在家探究雞蛋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如圖所示.請仔細觀察圖6并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甲、乙兩圖可知,雞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2)根據(jù)乙、丙兩實驗,他就得出雞蛋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你認為對嗎? ,理由是 .
(3)在實驗圖中,你還可以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寫出一個) .
解析 本題考查下沉物體受到浮力的算法,同時考查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控制變量法.(1)雞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G′=0.6N-0.1N=0.5N.(2)乙和丙圖比較,雞蛋在水中受到浮力更大,但據(jù)此不能片面地得出答案,因為F浮與ρ液、V排液都有關(guān)系,而雞蛋排開水和鹽水的體積是不同的,沒有控制變量,無法得出結(jié)論.(3)聯(lián)系光學知識,可以發(fā)現(xiàn)雞蛋浸入水中的部分變大.
答案 (1)0.5 (2)不對 沒有控制排開液體體積相等 (3)雞蛋浸入水中的部分看起來變大
考點5 物體的浮與沉
例5 用手將一重為5N的物體全部壓入水中,物體排開的水重為8N,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放手后物體將 (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待物體靜止時所受浮力為 N,排開水的體積是 m3.(g取10N/kg)
解析 對于浸沒物體而言當F浮>G時,物體上浮;當F浮=G時,物體懸浮;當F浮G,物體上浮,根據(jù)二力平衡原理可以判斷,當F浮=G
=5N時物體保持漂浮的靜止狀態(tài),由F浮
=ρ液gV排液得V排液=■=■m3=5×10-4m3.
答案 8 上浮 5 5×10-4m3
實驗探究
例1 某同學(利用小桌、砝碼、海綿)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如圖7所示,請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是通過 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兩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 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由乙、丙兩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壓力一定時, 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解析 有目的地觀察是實驗的重要要求,壓力作用效果往往表現(xiàn)為受壓物體的形變程度.仔細觀察圖片中海綿,發(fā)現(xiàn)凹陷程度乙最大.結(jié)合控制變量法,甲、乙控制了受力面積相等,乙、丙控制了壓力相等,分別可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guān)系、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
答案 (1)海綿的形變程度 (2)壓力 (3)受力面積
例2 “帕斯卡裂桶實驗”的演示,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興趣.他們設計了如圖8所示的實驗探究方案,圖(a)、(b)、(d)中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實驗測得幾種情況下壓強計的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的大小關(guān)系是h4>h1
=h2>h3.
(1)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是通過比較 來判斷的,這種方法通常稱為轉(zhuǎn)換法.
(2)由圖(a)和圖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可以得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圖(a)和圖(d)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可以得出: .
解析 液體壓強的大小涉及液體壓強和深度兩個因素,探究的過程關(guān)鍵在于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同時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無法直接顯示,需要利用壓強計轉(zhuǎn)化為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來體現(xiàn).一個實驗就應用了兩種重要方法:控制變量法、轉(zhuǎn)化法,可見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過程與方法也值得關(guān)注.(a)(c)兩次實驗控制了液體密度相等,(a)中壓強計的金屬盒更深,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更大,進而得出:液體密度不變,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a)(d)兩圖金屬盒所在深度相同,鹽水的密度更大,壓強更大.
答案 (1)壓強計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 (2)(c) (3)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種類)有關(guān)(或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例3 如圖9所示是“探究同一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過程圖.實驗中保持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圖甲和圖乙中物體露出液面的體積相等,彈簧測力計測得的拉力大小的關(guān)系是:F1
F3=F4.則:
(1)由圖甲和圖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2)由圖乙和圖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3)由圖丙和圖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解析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就等于物體浸入液體中體積大小.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排開液體體積有關(guān),要注意控制變量.特別注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是物體所受的浮力,F(xiàn)浮=G-F.
(1)甲、乙比較V排液相等、甲的液體密度大、F1
(2)乙、丙比較液體密度相等,丙V排液更大,F(xiàn)2>F3,丙的浮力更大,所以物體浸在同一種(密度相同的)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體積大,浮力也大.
(3)丙、丁比較V排液相等、液體密度相等,F(xiàn)3=F4,浮力相等,所以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guān).
答案 (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時,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液體密度大,浮力也大 (2)物體浸在同一種(密度相同的)液體中時,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排開液體的體積大,浮力也大 (3)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guān)
例4 根據(jù)“浸入水中的鐵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的現(xiàn)象,某學習小組同學猜想:物體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與物塊的密度有關(guān).于是他們用若干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物塊和足夠的水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下表中.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或2或3的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
時物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的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浸入水中實心物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
(3)進一步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和5和6的數(shù)據(jù)、現(xiàn)象及相關(guān)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 .
(4)小明同學認為(3)實驗數(shù)據(jù)有限,得到的初步結(jié)論未必足以使人信服,應該用更多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于是他決定進一步研究密度范圍在 內(nèi)的實心物塊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為上述結(jié)論提供最有力的證據(jù).
解析 判斷物體在液體中的狀態(tài)有兩種辦法,本題考查從密度關(guān)系角度來判斷:ρ物ρ液,物體下沉.
(1)1、2、3次實驗ρ物>ρ液,物體都是沉底狀態(tài).
(2)4、5、6次實驗ρ物
(3)4、5、6次實驗,物體密度越來越小,物體露出水面的體積不斷變大.
(4)實驗(3)物體密度都小于水,因此填寫1.0×103kg/m3.
答案 (1)浸入水中實心物塊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 (2)4或5或6 (3)最終漂浮在水面上的實心物塊,密度比水小的程度越大,露出水面體積越大 (4)1.0
×103kg/m3
典例解析
例1 如圖10所示,夏日的北海銀灘,賽車手在水平沙灘上駕駛四輪沙灘摩托車.摩托車和人的總重約為3.2×103N,每個車輪與沙地的接觸面積約為0.02m2.問:
(1)摩托車對沙地的壓力是多大?
(2)摩托車對沙地的壓強是多大?
(3)沙灘摩托車的車輪比普通摩托車的車輪要大得多,這樣設計車輪有什么好處(寫出一點即可)?
解析 (1)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它的重力和他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相等.F=G總=3.2
×103N.
(2)摩托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四個車輪的總面積:S=4×0.02m2=0.08m2,F(xiàn)=G總
=3.2×103N,p=■=■=4×104Pa.
(3)減小壓強可以采取減小壓力和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摩托車采取的是改變受力面積的方法.
答案 (1)3.2×103N (2)4×104Pa (3)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增大了受力面積,可以減小沙灘摩托車對沙地的壓強,使車輪不易陷入沙子里.
例2 如圖11所示,在瓶的a、b、c三處各扎一個小孔,并將孔封住.在瓶中注滿水,打開a、b、c孔后觀察到圖示的情況,這說明:水對容器的 有壓強;液體壓強隨 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 打開a、b、c孔后發(fā)現(xiàn),水都能射出,因此液體對容器的側(cè)壁有壓強.觀察水射出的水平距離發(fā)現(xiàn),c孔中的水射得最遠,因此該點壓強最大,在液體密度不變的情況下,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例3 用如圖12所示裝置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把吸盤用力壓在玻璃上排出吸盤內(nèi)的空氣,吸盤壓在玻璃上的面積為4×10-4m2,輕輕向掛在吸盤下的小桶內(nèi)加沙子.吸盤剛好脫落時,測出吸盤、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為3.6kg,則大氣壓的測量值為 Pa.若吸盤內(nèi)的空氣不能完全排出,則大氣壓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 .
解析 這是一種比較簡便實用的測大氣壓值的方法,根據(jù)實驗原理與我們學過的壓強知識相結(jié)合即可輕松得出結(jié)果.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使吸盤脫落的總重力恰好等于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然后由p=■即可求出此時的大氣壓強值了.大氣對吸盤的壓力F=G=mg=3.6×10N
=36N,大氣壓的測量值p=■=■Pa
=9×104Pa.不過吸盤內(nèi)的空氣很難完全被排出,吸盤內(nèi)部氣壓會導致大氣壓的測量值偏小.
例4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給日本帶來了災難,清除銫污染已是迫在眉睫.對于土壤中的銫,可用一定濃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為測量酸液的密度,技術(shù)人員展開實驗探究,如圖13所示:①取一裝有鐵砂的密閉玻璃瓶,用細玻璃絲懸掛在校零后的彈簧測力計下方,測得其重量;②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水中,測得拉力大小;③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酸液中,測得拉力大小.問:酸液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
解析 解題的關(guān)鍵在于②③兩圖中玻璃瓶都是浸沒狀態(tài),V排酸=V瓶=V排水.根據(jù)①②可以求出V排水,利用等量關(guān)系可以得出V排酸大小,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酸液密度.過程如下:G=4N,F(xiàn)浮水=G-F拉水
=(4-2)N=2N,V排水=■=■m3
=2×10-4m3,浸沒V排酸=V瓶=V排水=2×10-4m3,F(xiàn)浮酸=G-F拉酸=(4-1.6)N=2.4N,ρ酸=■
=■kg/m3=1.2×103kg/m3.
例5 某中學學習小組在研究馬鈴薯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時,通過往水中加鹽,終于使馬鈴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時間關(guān)系,當時并沒有及時收拾實驗器材,幾天后收拾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浮在水面的馬鈴薯都沉在容器底部,他們決定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探究,提出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發(fā),鹽水的密度變大,導致馬鈴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馬鈴薯在鹽水中浸泡幾天后質(zhì)量變大,導致馬鈴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馬鈴薯在鹽水中浸泡幾天后體積變小,導致馬鈴薯下沉.
(1)經(jīng)過一番討論,他們馬上否定了猜想1,你認為他們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
.接著他們就猜想2和猜想3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操作:
①取三塊馬鈴薯,編上A、B、C號,分別測出其質(zhì)量和體積;
②配制一大杯鹽水;
③將三塊馬鈴薯放在鹽水中,使其漂浮,幾天后發(fā)現(xiàn)馬鈴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將其撈出、擦干,分別測出其質(zhì)量和體積.實驗數(shù)據(jù)如上表:
(2)表格中,編號為C的馬鈴薯在鹽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 g/cm3.
(3)請分析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后回答:
猜想2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你認為導致馬鈴薯下沉的原因是
.
解析 ρ物ρ液,物體下沉.
答案 (1)鹽水密度大于馬鈴薯密度,馬鈴薯應該上浮 (2)1.21 (3)錯誤 馬鈴薯的密度變大,大于鹽水的密度.
仿真測試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小朗打乒乓球時,不小心將球踩癟了,但沒有破裂.對于該球內(nèi)的氣體,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理量是( ).
A.質(zhì)量 B.密度 C.壓強 D.體積
2.盛油的厚壁鋼瓶內(nèi)壓強很大,相當于大氣壓的1萬到2萬倍時,雖然瓶壁無裂痕,瓶內(nèi)的油依然能從里面滲出,其主要原因是( ).
A.油分子被壓小了
B.油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金屬原子間有空隙
D.金屬原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3.如圖所示,用兩食指同時壓鉛筆兩端,左手指接觸筆尾受到的壓力為F1,壓強為p1,右手指受到的壓力為F2,壓強為p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F2 C.p1p2
4.下圖中,采用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減小壓強的是( ).
5.為便于書寫,粉筆的形狀為一頭粗一頭細.小明把一支新粉筆先后兩次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次正放、一次倒放,如圖所示.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正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力大于倒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力
B.正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力小于倒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力
C.正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強大于倒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強
D.正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強小于倒放的粉筆對桌面的壓強
6.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容器底面積相同,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裝有同種液體且液面相平,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關(guān)系( ).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
7.如圖所示,兩只紙船漂浮于水面靜止,用注射器在兩船之間橫向快速注水,兩船將( ).
A.靜止不動 B.向中間靠攏
C.向兩側(cè)分開 D.向同側(cè)偏移
8.如圖所示,在遠洋輪船的船舷上,標有數(shù)條吃水線,其中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當船從北大西洋駛向印度洋時,輪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海水密度ρ1與印度洋海水密度ρ2關(guān)系,應是( ).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減小,ρ1=ρ2
C.浮力不變,ρ1>ρ2
D.浮力不變,ρ1
9.如圖所示,關(guān)于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浮力變大
B.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浮力變小
C.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變小
D.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變大
10.把重5N、體積為0.6dm3的物體投入水中,當物體靜止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取10N/kg)( ).
A.物體漂浮,浮力為5N
B.物體漂浮,浮力為6N
C.物體懸浮,浮力為5N
D.物體沉底,浮力為6N
二、填空、作圖題(11~16每空格1分,11~16每空格、每圖2分,共37分)
11.如圖所示為小莉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時的情景.她的滑板重40N,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8×10-4m2,當體重為440N的小莉站在滑板上時,滑板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12.如圖所示,某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勻速滑動,在木塊前端離開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木塊對桌面的壓力 ,木塊對桌面的壓強 .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13.如圖所示,在裝有適量水的盤子中央,固定一支點燃的蠟燭,然后將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蠟燭火焰很快熄滅.盤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進入杯中.這一過程中,杯中水柱產(chǎn)生的壓強將逐漸 .
14.某學校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其中介紹了當乘坐的小轎車不慎落入水中時,所應采取的自救方法.如果河水較深,車沉入水中后將無法打開車門,此時不要驚慌,在水將要沒過頭部時深憋一口氣,待水充滿車廂后,就可以打開車門逃生了,這是由于最初轎車沉入水中時,車外水的壓強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車內(nèi)空氣的壓強,會產(chǎn)生一個向 (選填“車內(nèi)”或“車外”)方向的壓力差.隨著車內(nèi)水面升高,車內(nèi)外的壓強差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5.登山運動員在攀登高峰時會出現(xiàn)“高原反應”,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還因為那里的大氣壓強比平原地區(qū)
(選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鍋難以煮熟食物,是因為普通鍋的密封性能較差,鍋內(nèi)氣壓受外界大氣壓影響,使得水的沸點比平原地區(qū) (選填“高”或“低”).
16.我國第五代隱形戰(zhàn)機――殲20已研制并試飛成功,速度可達聲速的2.35倍.若以680m/s的速度飛行,10s內(nèi)可飛行
m;飛行時,以 為參照物,飛行員是靜止的;機翼的橫截面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形狀,是利用了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 的原理,從而使機翼的上下表面產(chǎn)生壓強差,為飛機提供升力.
17.某工地運載“渣土”使用6輪載重汽車.此“渣土車”裝載渣土后總質(zhì)量為12t,則該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為 N.
規(guī)定車輛對地面的壓強不得超過7×105Pa,假設每只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恒為0.02m2,則該車裝載渣土后對地面的壓力不得超過 N,進而判斷此次“渣土車” (選填“超載”或“不超載”).(g取10N/kg)
18.王慶在驗證“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的關(guān)系”時,用彈簧測力計、金屬塊、燒杯、小桶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乙、丙是其中的三個步驟示意圖,還差一個步驟丁圖才能完成,則丁是測量 的.設甲、乙、丙、丁四個步驟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依次為F1、F2、F3、F4.金屬塊受到的浮力
= ,被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 ;如果關(guān)系式 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19.小華用牙膏探究物體的沉與浮.牙膏懸浮在水中,牙膏所受浮力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重力.向水中加入食鹽并使其溶解,牙膏將
(選填“上浮”或“下沉”).如果不加食鹽,將牙膏內(nèi)部分空氣排出,再次放入水中后,牙膏將 (選填“上浮”或“下沉”).
20.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斜面B上,請畫出A對B壓力的示意圖.
21.如圖所示,重為10N的物體靜止在水中,請你畫出它受浮力的示意圖.
三、探究解答題(22題8分,23題10分,24題9分,25題6分,共33分)
22.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jié)論是 .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guān)系”,應通過比較 圖所示實驗.
(4)如圖(丁)所示,小華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發(fā)現(xiàn)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結(jié)論: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guān).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
23.為了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彈簧測力計、量筒、燒杯、銅塊、蠟塊、細線、水(ρ水=1.0×103kg/m3,g取10N/kg)及其他簡單輔助器材.
第一小組:任務是探究銅塊的下沉條件.他們用兩種方法測量了銅塊受到的浮力:
方法1:稱重法.測量過程及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銅塊所受的浮力為 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測量過程與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銅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mL,根據(jù)F浮=G排=ρ水gV排可計算出浮力.通過實驗可得出銅塊浸沒在水中下沉的條件是 .
第二小組:任務是探究蠟塊上浮的條件,需測量蠟塊(ρ蠟=0.9×103kg/m3)浸沒于水中時所受的浮力,你準備選用第一組上述兩種方法中的方法 (選填“1”或“2”),并簡要說明操作中還應采取的措施:
.
24.如圖所示,小明用一滿瓶純凈水和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海綿做實驗,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想:一瓶純凈水能產(chǎn)生多大的壓強,竟把海綿壓陷得那么明顯?于是就開始想辦法計算它.他從商標紙上查到這瓶水的“凈含量”是600mL;又發(fā)現(xiàn)空瓶很輕,瓶重可忽略不計;又測出瓶底面積為35cm2,瓶蓋面積為7cm2.根據(jù)小明收集的數(shù)據(jù),請求出:
(1)這瓶純凈水的重量?(g取10N/kg)
(2)瓶子正放時對海綿的壓強?
(3)要使瓶子倒放時對海綿的壓強與正放時相同,有什么辦法?(舉出一種即可)
25.當當同學從上海世博會丹麥館帶回一個“小美人魚”工藝品,他想知道這個工藝品的密度,于是進行趣味實驗.根據(jù)圖中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ρ水=1.0×103kg/m3),請求出:
第九單元
溶液
課題1
溶液的形成(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溶解現(xiàn)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zhì)等概念;
2.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
3.了解溶液在科研、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重要應用。
【課前預習】
1.提高科學核心價值觀,學會從化學的角度分析問題。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發(fā)射——氧氣具有可燃性
B.洗滌劑清洗油污——洗滌劑有乳化功能
C.氫能源未廣泛應用——氫氣制取成本高、貯存困難
D.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中防腐——氮氣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都是溶液
B.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鐵和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溶液質(zhì)量增大
D.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屬,不一定含有非金屬
3.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鹽水的沸點比水低
B.無色澄清液體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體能作溶質(zhì)
D.溶液的各部分性質(zhì)均相同
4.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滌劑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鹽水密封一段時間,不會出現(xiàn)渾濁
D.實驗室常將固體藥品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以提高反應速率
5.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都是無色的
B.溶液中只能含一種溶質(zhì)
C.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D.溶液都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6.小軍同學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熱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時用筷子攪拌
7.下列物質(zhì)放入水中,能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A.高錳酸鉀
B.蔗糖
C.植物油
D.面粉
8.下列生活及化學實驗中涉及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被雨淋濕的自行車鋼圈上慢慢出現(xiàn)了銹漬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漬
C.用磁鐵分離銅粉中混有的少量鐵粉
D.電燈通電后發(fā)光
9.下列洗滌方式應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
B.用水洗去盤子上的食物殘渣
C.用洗衣粉洗衣服
D.用鹽酸洗水垢
10.家用洗滌劑可以洗去油污,汽油也可以洗去油性物質(zhì),兩者的原理是(
)
A.前者為油能溶于洗滌劑中,后者為汽油能乳化油性物質(zhì)
B.前者為乳化作用,后者為溶解作用
C.兩者都是溶解原理
D.兩者都是乳化原理
【學習探究】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完成下列問題
1.溶液是指
或
物質(zhì)分散到
物質(zhì)里,形成
、
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質(zhì)的物質(zhì)叫
,被溶解的物質(zhì)叫
。
2.從組成上看,溶液是由
和
組成,從質(zhì)量上看,溶液的質(zhì)量等于
和
的質(zhì)量之和,溶液的體積
溶質(zhì)與溶劑的體積之和。溶質(zhì)可以是
、
、
,如果兩種液體互相溶劑時,一般把量多的一種叫做
,量少的一種叫做
,水是最常見的
,此外
、
等也可作為溶劑。
3.物質(zhì)的溶解通常伴隨著
的變化。如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溶液溫度
;硝酸銨溶于水時,所得溶液溫度
;氯化鈉溶于水時,所得溶液溫度
。
4.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洗潔精、洗衣粉等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隨著水流走,而不聚成大的
,從而使乳濁液的穩(wěn)定性
,洗滌劑的這種作用稱為
。
互學探究
[探究一]蔗糖和食鹽的溶解
步驟
現(xiàn)象
結(jié)論
食鹽加入水中
食鹽可以___在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蔗糖可以___在水中
思考:如何從微觀上理解這一現(xiàn)象?
小結(jié):蔗糖表面的分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運動擴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鈉中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運動擴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1)我們剛才得到的液體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_____
(2)每種液體各部分一樣嗎?_____
(3)放置了這么長時間,你有沒有看到哪種液體析出沉淀?_____
1、溶液的定義:_____或_____物質(zhì)分散到_____物質(zhì)里,形成_____的、_____的_____。
溶液的特征:(1)溶液具有
性:溶液各個部分的組成
;
(2)溶液具有
性:是指外界條件(溫度、壓強等)不變時,溶液長期放置____(“會”或“不會”)分層,即只要
,所加入的物質(zhì)也不會分離出來。
注意:溶液的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過程中。
思考:溶液中水具有什么作用?
溶劑:能____________的物質(zhì)。溶質(zhì):__________的物質(zhì)。
練習:在蔗糖溶液中,溶質(zhì)是___,溶劑是___。在食鹽溶液中,溶質(zhì)是____,
溶劑是____。
2、問題:只有水能做溶劑嗎?不溶于水的物質(zhì)是不是什么時候也不會溶解呢?
[探究二]:
溶質(zhì)
溶劑
現(xiàn)象
碘
水
碘
_____于水
碘
汽油
碘
_____汽油
高錳酸鉀
水
高錳酸鉀
_____水
高錳酸鉀
汽油
高錳酸鉀
_____汽油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
_____汽油
結(jié)論:同種溶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_____不同,不同溶質(zhì)在同種溶劑中的_____也不同。
【解決問題】:討論:當衣服上沾上油漬時,用水很難冼去為什么?我們可以怎么辦?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水和乙醇能夠互溶嗎?
在盛有2mL的水的試管中滴加2~3滴紅墨水,振蕩,然后再用滴管緩緩加入約2mL的乙醇,不振蕩觀察現(xiàn)象,看溶液是否分層,然后震蕩在觀察是否分層,靜置后觀察溶液是否分層。
溶質(zhì)
溶劑
振蕩前
現(xiàn)
象
振蕩后
現(xiàn)
象
靜置后
現(xiàn)
象
結(jié)論
乙醇
水
酒精和水_____,形成____。
想想:大家能否舉出溶質(zhì)是氣體的例子?________
小結(jié):溶質(zhì)溶解前可以是:____體、____體、____體。
3、溶質(zhì)和溶劑的判斷:
固—液型
液體—溶劑
固體—溶質(zhì)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氣—液型
液體—溶劑
氣體—溶質(zhì)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液—液型
,非水溶液中
量多—溶劑
量少—溶質(zhì)
例如:___________
液—液型
,水溶液中
水無論量多、量少,水為溶劑
例如:___________
注:通常沒有指明溶劑的溶液中,水是溶劑,其他的是溶質(zhì)。
思考:請你能否再舉出一些溶液?指出其溶質(zhì)、溶劑。并談談溶液的用途?
二、溶液的用途
見課本
【課后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都不變
B.發(fā)現(xiàn)煤氣泄漏時,可用明火查找泄漏點
C.洗滌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乳化
D.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鋁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2.下列消毒液的溶劑不是水的是
A.75%醫(yī)用酒精
B.過氧乙酸溶液
C.過氧化氫溶液
D.碘酒
3.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離不開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無法用水鑒別硝酸銨、氫氧化鈉兩種固體
B.用水澆滅著火的紙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經(jīng)過自然沉降、過濾、吸附,即得純水
D.使用加有洗滌劑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4.下列物質(zh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高錳酸鉀
5.下列有關(guān)水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一定減少
B.河水經(jīng)過沉降、過濾、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純凈物
C.通過洗潔精的乳化作用,可將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試劑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時不慎灑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少
6.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下列關(guān)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質(zhì)
B.用肥皂水可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C.洗滌劑可使油污溶解在水中
D.通過活性炭吸附可將海水淡化
7.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加熱硫酸銅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生成的物質(zhì):藍色溶液中出現(xiàn)黑色固體
B.向鐵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固體逐漸減少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放熱
C.汽油加入高錳酸鉀中:暗紫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由淡黃色變?yōu)樽仙?/p>
D.檢驗水通電分解后負極得到的氣體:木條燃燒更旺,產(chǎn)生藍色火焰
8.下列物質(zhì)中不屬于溶液的是(
)
A.食鹽水
B.糖水
C.泥土水
D.澄清石灰水
9.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前者是后者溶質(zhì)的是
(
)
A.氯化氫、鹽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鐵、硫酸亞鐵
D.酒精、碘酒溶液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用洗潔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潔精對油污有乳化作用
C.硝酸銨溶解于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
D.食鹽水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較多自由移動的Na+和Cl﹣
11.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請根據(jù)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高鈣牛奶”中的“鈣”是指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八月桂花香”。從分子的角度解釋能聞到花香的原因是______。
(3)從微觀角度分析:H2O2和H2O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原因是______不同。
(4)碘酒常用于消毒,該溶液中的溶劑是______。
12.(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
①生理鹽水溶劑____②標出FeCl2中Fe化合價_______
(2)下列屬于溶液的是
______(填序號)
①蒸餾水
②油水混合物
③黃河水
④豆?jié){
⑤鹽酸
⑥碘酒
(3)將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銀溶液的燒
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若將所得濾渣加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則:濾渣里一定含有______(填寫化學式),濾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寫化學式)。
13.回答下列與水有關(guān)的問題。
(1)硫酸銅溶液中的溶劑是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通過電解水實驗及對生成氣體的檢驗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組成的。
14.把少量下列物質(zhì)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
A
面粉
B
氯化鈉
C
蔗糖
D
汽油
15.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①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
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的
③溶液中的溶劑一定是水
④氣體、液體、固體均可作溶質(zhì)
⑤任何條件下的溶液都是穩(wěn)定的
⑥兩種液體互溶時,量少的一定是溶質(zhì)
⑦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速率較快
⑧食物里的養(yǎng)料經(jīng)消化變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溶質(zhì)在溶解的過程中,有的放出熱量,有的吸收熱量
⑩溶質(zhì)在溶解時,擴散過程中吸收熱量,水合過程中放出熱量
【參考答案】
【課前預習】
1.A
2.D
3.D
4.A
5.D
6.A
7.B
8.A
9.C
10.B
【課后練習】
1.A
2.D
3.D
4.D
5.A
6.B
7.B
8.C
9.A
10.A
11.元素
分子不斷運動
分子的構(gòu)成不同
酒精
12.
⑤⑥
Fe、Ag
Zn(NO3)2
13.水
加熱煮沸
氫元素和氧元素
要想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實驗的教學作用,我憑著十來年的物理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歸納出下列基本的物理實驗設計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物理實驗要真實、客觀地反映和揭示概念規(guī)律,因此,實驗的設計應該具有科學性。教師不能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人為地設計有悖于科學性的實驗。欺騙的行為一旦被揭穿,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會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因此,物理實驗教學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
二、簡單性原則
無論是探索某個現(xiàn)象,還是驗證某個規(guī)律,實驗的目的應盡可能明確,器材方法應盡可能簡單。在實驗器材上使實驗簡潔,通常有兩種方式:采用現(xiàn)代設備或是利用日常用品做實驗,尤其是變廢為寶。如用損壞的卡口白熾燈炮,去掉玻璃炮,在兩根粗金屬絲上加上錫箔,稍加改造,便可制成驗電器。
三、直觀性原則
物理實驗的特點就是讓全體學生對具體的物理現(xiàn)象與實驗過程用感官直接觀察和感受,所以要盡可能地增大實驗的可見度和可信度,以便提高物理實驗的直觀性。
1.增大可見度
在物理實驗中,要想增大物理實驗的可見度。首先實驗應該克服空間條件制約。有些物理實驗容易在水平面上完成,卻不利于學生的觀察,如果對實驗進行“化水平面為豎直面”的處理,就可以增大實驗的可見度。例如磁感線的演示,先將適量的鐵屑均勻地撒在玻璃板上,并置于磁鐵上,通過連續(xù)輕微地敲擊玻璃板,使鐵屑在磁場中逐漸有序排列。這樣實驗雖然完成了,但只能進行平面展示。如果事先準備好了一張大小合適的稍厚的白紙,在一面上涂抹上膠水,利用白紙的膠水面,將玻璃板上鐵屑粘住,就可以進行豎直展示了。
豎直展示增大了實驗的可見度,在教學上增強了效果,使同學們觀察實驗更加得清晰、直觀了。
要想增大實驗的可見度,其次是要改進實驗裝置和方法。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一些實驗演示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如果對實驗裝置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母倪M,可以克服不足,增強演示的直觀性。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P56“問題與練習”演示玻璃瓶受力發(fā)生微小形變的實驗中,要想實驗現(xiàn)象明顯,應該用毛細玻璃管代替細管,且最好用蠟油子密封好瓶口,這樣現(xiàn)象直觀明顯,達到增強可見度的效果。
2.增大可信度
物理實驗能否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是實驗教學的關(guān)鍵,只有增大實驗的可信度,才能確保實驗的成功,因此做好鋪墊實驗的準備知識很重要。
一般地說,學生關(guān)于某個物理問題的準備知識越豐富,其思維也就越活躍、越深刻。因此,對每個物理實驗,教師都要在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實驗做一些必要的講解,介紹實驗所需的準備知識,強調(diào)學生觀察應注意的事項,講解即可以在實驗前進行,也可以配合實驗同時進行。通過鋪墊實驗的準備知識,促進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深刻認識,從而增大實驗的可信度。
四、趣味性原則
教育心理學指出:“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也是被一定的學習動機所支配,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最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設計趣味性強的物理實驗,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巨大的學習動力。趣味性實驗我認為主要表現(xiàn)為“新、奇、趣”。
1.新
推陳出新,更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交流變壓器實驗,如果用長導線代替“可拆交流演示變壓器”的副線圈,隨著繞線在鐵心上的線圈匝數(shù)增多,可以觀察到小燈炮從不亮到亮的逐漸變化過程。這樣的演示讓學生耳目一新,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神奇”實驗的過程,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2.奇
出奇制勝,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出探究欲望。如在“探究動量定理”知識時設計瓦碎蛋全的實驗,用錘子砸瓦碎了而雞蛋完好無損,學生們感到不可思議,在學生積極思維的基礎上,教師適當?shù)貑l(fā)、引導,很自然地過渡到動量定理內(nèi)容的知識。
3.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輕松的學習氛圍往往學習效率更高。如學習摩擦力內(nèi)容時的“魔術(shù)球”的演示:將一個實心的小球,中間挖一個彎曲的小通道,用細繩穿過小孔,通過手拉兩端細線的松緊程度,就可以控制小球的下滑的快慢及隨意的停止。這樣的實驗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揭密的過程就是壓力大小與摩擦力大小關(guān)系的學習過程。
五、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任何工作的前提,在物理實驗設計中,教師及學生規(guī)范地操作是實驗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特別是電學實驗我們更加應該注意安全性原則,一定要規(guī)范地操作,否則發(fā)生事故后悔莫及。